《诗经:桑中》全诗译文及鉴赏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6 07:13: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诗经:桑中》全诗译文及鉴赏

《诗经:桑中》全诗译文及鉴赏

导语:《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的《诗经:桑中》全诗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释:

1、爰:于何,在哪里。唐:植物名。即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沫音妹:卫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北。乡:郊外。

2、谁之思:思念的是谁。孟:老大。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姜、弋、庸,皆贵族姓。

3、桑中:地名,一说桑林中。要音邀:邀约。上宫:楼也,指宫室。一说地名。淇:淇水。

4、葑音封:蔓菁菜。

译文: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

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

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

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

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

送我告别淇水旁。

赏析:

这是一首情。分歧只在于是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朱熹等持前说者大多是受《毛诗》影响,并举姜、弋、庸乃当时贵族姓氏为证。而持后说者往往纯从诗意把握,认为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炽烈爱情,并无讽刺之意,更谈不上是贵族男女淫乱后的无耻自白。

从诗本身来看,前者证据不足,仅凭姓氏难以论定主人公身份。况且,诗序本就是汉儒以“比兴”解诗的产物,其对诗旨的解释时有牵强附会之处。但后说似乎又过于主观。按近人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孙作云亦有同样的。

鲍昌《风诗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说,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这种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可以说是很中肯綮的。

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所以,以“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在含蓄中有深情,形象中有蕴意。

“兴”以下的正文中,主人公完全沉浸在了狂欢后的甜蜜回忆里。除每章改换所欢爱者外,三章竟然完全相同,反覆咏唱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写来又直露无碍,如数家珍。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荣乐,表现了一位多情浪子渔色后的放荡、得意心态,其句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正是这种心态的表露,尤其每章句末的四个“矣”字,俨然是品咂、回忆狂欢之情时的感叹口吻。近人或认为孟姜、孟弋、孟庸当是一人,若如此,似不合《诗经》中运用复沓的家法。《诗经》中用复沓虽只更换个别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名词,诗意上多有所递进或拓展,比较典型的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若此诗中三姓实指一人,一者整首诗三章全为重复,不免过于臃肿拖沓,毫无意味;二者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合。因此不取此说。

此篇在今天看来虽然格调不那么高,但音韵谐和,读来圆美流转,琅琅上口。若依自古以来的“用诗”体例,抛开其隐含的本意,作为一首热烈活泼的情歌来看,也无不可。

第2篇:《诗经:小星》全诗鉴赏

《诗经:小星》全诗鉴赏

《国风·召南·小星》是西周现实主义诗集《诗经》里的一首。为先秦时代的民歌,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役夫之悲。全诗二章,每章五句,每章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后三句主要是言情,但情中也复叙事,所谓情景交融说的就是这个。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其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实命不犹!

注释:

1、嘒:暗淡的样子。

2、三五:用数字表示星星的稀少。

3、肃肃:奔走忙碌的样子。宵:夜晚。征:行走。

4、寔:即“实”,确实,实在。

5、维: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参、昻:都是星名。

6、抱:抛弃。衾:被子。 裯:被单。

7、犹:同,一样。

译文:

微光闪闪小星星,三三五五在东方。

匆匆忙忙连夜走,早晚奔忙为官家,

只因命运不相同。

微光闪闪小星星,还有参星和昂星。

匆匆忙忙连夜走,跑开被子和床单,

都因命运不相同。

赏析: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官吏,形同草芥,绝不会引人注目,多一个少一个也绝不会对官僚机构的运转有丝毫影响。他们的出现、存在、消失,全都悄无声息,上天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这样的小人物,是社会旋涡中真正的边缘人,边缘得不能再边缘。

这让人想到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长官的一个喷嚏,可以让小人物吓得发抖,一病不起,在战栗和恐惧中默默死亡。 小人物拯救自己的唯一的武器,只能是在内心默默向上帝祈祷,如此而已。

处在边缘的小人物的呼号,是软弱无力又震撼人心的。软弱无力,是因为位卑职微而不会有人理睬,不会有人在意;震撼人心,是因为这种呼号表明了不向命运认同、要自我的尊严和价值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自觉意识。

第3篇:诗经氓全诗鉴赏

诗经氓全诗鉴赏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共6章,每章10句。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氓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诗经《桑中》

诗经《桑中》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释: 爰:在什么地方。 唐:唐蒙,以名菟丝。 沫:音媚,古地名,在卫国境内春秋时期卫国的城邑,在今河南淇县南。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老大。 孟姜:姓姜的大姑娘 期:约会 桑中:沫邑的一个小地方,有人说是桑间,风俗放荡。 要:音邀,邀约。 上宫:城角楼 弋:姓 淇:淇水 葑:音封,蔓菁菜赏析:《桑中》描写男子邀约女子相会的`情歌。诗从劳动中的采唐、采麦、采葑起兴,引出对美丽的姑娘的相思。诗以变换地理方位和姓氏的方式反复咏唱,正是民歌抒情的特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诗经·大雅·卷阿》全诗及译文

《诗经·大雅·卷阿》全诗及译文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参考译文:

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诗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诗经:桑中》全诗译文及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桑中》全诗译文及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