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栖霞寺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5 07:13: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益阳栖霞寺散文

益阳栖霞寺散文

益阳栖霞寺,原名宝泉寺。位于会龙山麓的一座千年古刹,距今1600多年。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者所主持。号称“南方第一寺”。我随三位好友慕名前往。

从会龙公园行至此山半腰,只见一大两小的三进式石牌坊屹立于眼前。上书“栖霞古寺”四个大字,为佛源大和尚所题。内柱有联:龙山话今古禅心朗照千秋月,资江流日夜法性清涵万顷波。简单介绍了寺庙的地理位置,和禅宗皓月流经时光与自然之和谐。外柱亦联:访名山龙在眼前相会,游胜地霞从天际来栖。以恭敬之心欢迎游客到来,以真诚之意介绍栖霞寺美景致胜,既得欢迎,也能自荐。奉人亦不自艾,迎客自荐岂能自卑,主随景光鲜而荣耀。

门前两尊石狮子歪着脑袋,圆瞪双眼睥睨过往的游客。似乎应接不暇,又怕怠慢不周,敷衍了客人。时刻保持清醒,余光横扫全局,以免疏忽。而站在一旁招摇益阳擂茶的少妇,手脚不停。她一边介绍擂茶的历史渊源,一边招揽客人,靠贩卖薄茶营生。擂茶又名“三生汤”,始于汉朝,盛行在明清。我们各执一盏,因其益阳名食:爆炒的芝麻清香无比,几粒焦香雅韵的花生米别具风格,捣舂后散落在茶铭中,像极了银耳之红枣,咖啡之太古糖。最得力的还是抹茶,那股来自茶园的馨香才是擂茶的主色调,匹配了整个擂茶的主旋律。擂茶,既能充饥,缓解路途倦怠之意;又能解渴,萌生津润喉清肺醒目之常态,让人警醒于世。

进门拾级而上,不免回望山门。又见牌坊内侧题写:名胜古刹。内柱对联:不如密多尊者开山来自西域,东晋孝武年间建寺古迹留传。记录了栖霞寺的`历史起源和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外联:风云际遇龙相会,山水清涵霞自栖。两头石象垂鼻静望,默默欢送潜心礼佛的香客背影,他们或是上山欲仙,求得真经;或是凡尘脱俗,祈福还愿。

慢行数十步,山坡立有一石牌,显赫大字:会龙栖霞。端着手中余杯,呷一口清香素茶,凭着栏杆,继续向上,那古枫旧樟虬枝百结,绿荫生雾,秀入云汉,绮霞凝结。无论月落日升,阴晴晓暮,常是云蒸霞蔚,有诗云:峭绝龙峰倒夕阳,林梢时见紫霞光。

460年前,明代益阳知县刘激与当时的龙洲书院院长蒋道临,率领书院学子们一起考证,集前人智慧,并编纂了“资江十景诗”。其中,“会龙栖霞”为一景,余者九景:关濑惊湍、志溪帆落、裴亭云树、白鹿晚钟、庆州唱晚、西湾春望、碧津晓渡、甘垒夜月、十州分涨。一并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而早在1100多年前,唐末颇有建树的宰相裴休。晚年遭贬谪时,任湖南观察使。相传因白仙鹿夜来听其诵经,被人发觉而不复至。尔后全城遭遇瘟疫,是白鹿衔草驱病魔。时人因此感怀白鹿,更名此山为白鹿山,扩建白鹿寺。期间,裴休下榻于宝泉寺,如今的栖霞寺。而白鹿晚钟,则是此寺一巨大特点,其古铜钟重达一千多公斤,声极洪远,堪称古城钟王。夜傍钟声,响彻十里麻石古街,悠扬澄澈,飘逸轻盈,震撼胆魄,净化灵魂。明罗允衡诗云:山暝日西沉,蒲牢吼梵音,隔江人误听,疑是老龙吟。

继续前行,峰回路转,转角处,仰望红墙朱门。那门楣上大写:栖霞寺。此乃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墨宝至此,不免让人望而生畏。左右楹联:龙天交接今相会,彩霞增辉正好栖。双手合十,默拜再三。迎阶而上,低头虔诚。入门只见四合院规整有模,一侧坐西朝东为一层的“南岳殿”;相对的一侧坐东朝西是三层大殿,自下而上为“吉祥殿”、“大雄宝殿”、“玉佛楼”。在吉祥殿左侧墙上碑刻“栖霞寺史略”详述了该寺的来龙去脉、历史要记和变迁史略。并附有楹联:晋朝古刹沧海桑田存胜境,明代浮云青山绿水隐名僧。

栖霞寺,最大的传说是来自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据说610多年前,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将皇侄建文帝逼走出宫,落难逃匿至此,削发为僧,拜随缘和尚为师。“靖难之役”是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亲信大臣的拥护下,为巩固皇权,削藩导致燕王朱棣发难。后人认为,皇帝像太阳一样威照大地,即便下了台,也依旧霞光在。固重修旧寺时,以其曾为帝楼,故改名为“栖霞寺”。

清末,太平天国兵败,英王陈玉成之子陈三元随母王氏携《太平天国英王封册》一件逃出英王府。不料被鲍超部的徐月鋗所虏获,他是益阳兰溪人,强娶了王氏。并收陈三元为义子,带其母子返归故里。时年陈三元四岁,改名徐山元。自此母子在益阳生活,待到年长,开始经商,游走于桃江、益阳、汉口之间。后积资渐富,却不料身世被人觉察,整日心悸神惊,以至“恍惚于世态”。便出家于益阳栖霞寺,拜宝牛和尚为师,法名遇缘,时年四十二岁。1935卒,享年七十五岁,圆寂后葬于会龙山麓,墓碑上刻有“生于江南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并附墓联:勘透浮生归佛国,最难烈士结芳邻。其芳邻为益阳抗日烈士墓群。

从栖霞寺带着历史沉重的心情走出来,在门前一洼处可见高塔矗立,群塔侧守。循着台阶下来,径直高塔前,见“大光明塔”四字,是佛源和尚所题。而塔基上镌有《心经》全文,清晰可见,让人陡起肃然之心。故而绕其阅读,正好应了墙壁上的毛笔字:绕塔三圈,所求遂愿礼塔三拜,增福增慧。看着一旁古树绸展,为众香客所为,一颗颗火红的赤诚之心,昭然若揭。

在清平礼佛的岁月,这里香火不断,人流不息。而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劫难逃。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益阳,染指会龙山,千年古刹惨遭破坏。土改时期,大量建筑、楼宇也被拆毁、占用,僧人被遣散回原籍。一度千年香火就此熄灭,让人痛感惋惜。直到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在僧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才开始修复千年古刹。1986年,佛源大和尚主持重建佛殿,得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直到1990年10月7日,栖霞寺佛像开光。然而,世事磨难,刚被修建好的大殿惨遭白蚁侵蚀,长年渗漏,致使栖霞寺命途多舛。佛源大和尚在1997年决定拆除重建,终于在2002年秋完工落成现在的模样。

现在,栖霞寺所在的会龙山已辟为佛教文化公园,禅林佛寺,流泉古木,景色更加壮美、和谐。其中,增设的准提阁、韦驮殿、弥勒殿、环碧堂、修竹亭、白莲池、放生池、回廊等,更加丰富了栖霞寺的陈列与内涵。流连于曲径通幽的古寺,往返苍翠葱茏的山林间,远离尘世喧嚣,让人有种回归于清静致远、超凡脱俗的感觉。难怪陈三元在不惑之年,能够于此长伴青灯、诵经礼佛。

会龙山麓,资江临畔,有寺屹立栖霞之地。走上观景台,天地辽阔,钟声悠扬,穿时空凝望深邃,瞰大地敞扉辽阔。实为资江边上少见被天然风景包围的观江绝佳之处,此处最宜秋高气爽时来窥景,冬季亦分外妖娆。而我不合时宜地将其尽收眼帘,饱受沧桑洗涤,沐浴禅宗梵音,亦流年忘返,身归心往。

第2篇:游栖霞寺作文

游栖霞寺作文

自古逢秋,便是最适合登高望远了。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对着秋日的大好河山,高诵一首秋的赞歌,刘禹锡曾写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千古绝唱。秋日渐近,我与父母来到栖霞寺,去欣赏那满寺绚烂的美景。

刚进栖霞寺大门,银杏叶与枫叶,金黄与火红交织的世界便让人不忍移开双眼。枫叶早已红得滴血,银杏则黄得压满了枝条,金灿灿的一片片向远处绵延,直到望不见边际的湛蓝的天的尽头。风儿越过,欢呼雀跃的银杏叶飘飘悠悠、从容不迫的打着旋儿从树上落下,好似金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落英缤纷、满目金光,于是地上又积了一重又一重的叶,每走一步,簌簌的声音便传入耳中,伴随着轻轻风声、嘤嘤鸟鸣,犹如丝竹仙乐令人如饮甘露醴泉。

再向前走去,远处高高屹立的寺庙,在丛丛枫林的掩映下,显得那么神圣而纯净。朝阳洒在庙宇的顶上,丝丝缕缕的金色显出圣洁的光芒,令人不由得想在此朝圣和修炼,即便是为之盈盈下拜,恐也表达不了自己内心的`震撼与臣服吧?

愈行愈远,千佛岩便离我们愈来愈近。相传千佛岩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最后那尊佛据说是石匠为了完成任务,自己跳进炼炉化成的,这使我对千佛岩这个地方肃然起敬,对这位石匠钦佩不已。

湖泊也展现出她独特的美。金风送爽,瑞气环绕,虹光妖娆,上山途中,路边时常有一些小和尚的石像,或抓耳挠腮,或笑容浅浅,或闭目沉思,或与友人下棋聊天,实是可爱,远远的瞧见一潭湖,宛若在石壁间撒下的一颗珍珠。走近些,见湖边石壁上写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栖霞秋色”,更衬得湖水粼粼,清澈透亮,美得惊心动魄。枫树与银杏树倒映水中,诗情画意,似梦非幻,果真是人间仙境。

下山时,路遇小贩兜售精巧可爱的小玩意,便顺手买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亦甚是有趣。

一路走来,时间也在我们的步伐中悄悄流逝,恍然抬头,却发现已是黄昏,夕日欲颓,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栖霞寺,结束了这趟旅程。

第3篇:益阳

二○○八年度公路养护工作总结

二00八年,我科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省、市两级公路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局年初工作思路,进一步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养护生产为中心,积极推进养护改革的进程,狠抓养护生产各个环节,以扎实开展两个养护劳动竞赛为载体,竭力推行科学养护,及时恢复水毁工程,加大了养护力度,提高了质量意识,确保了路况的稳定与道路的畅通,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生产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路况目标:经自检评定,十一月末好路率为86.5%,其中干线好路率为85.96%,支线好路率为87.3%,完成了既定的路况目标任务。

2、主要完成工作量:至十一月底,我局共计修补油面坑槽32493m,填补油面坑槽6560.6m,封补油面171198m,泛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游栖霞寺阅读答案

游栖霞寺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游栖霞寺》的阅读题应该如何作答?

游栖霞寺

唐 张汇

跻①险入幽林,翠微②含竹殿。泉声无休歇,山色时隐见。

潮来杂风雨,梅落成霜霰③。一从方外④游,顿觉尘心变。

【注释】①跻:攀登。②翠微:翠绿的山色。③霜霰:霜雪。④一从:从一,跟一个人。

方外:世俗之外。

阅读题

10.对这首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展现了诗人寻幽揽胜、不避险阻的情态,“幽”字点写出了栖霞寺的环境特征。

B.颔联先写视觉感受,再写听觉感受,使画面中的山色与泉声相互映衬,富有生趣。

C.颈联采用对偶手法,“风雨”对“霜霰”,渲染了有别于俗世的清冷而幽静的氛围。

D.尾联交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益阳栖霞寺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益阳栖霞寺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