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悟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5 07:13: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卖花声·悟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卖花声·悟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肝肠百练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

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1)这首散曲题为《悟世》,请简析作者“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子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看透世事——名利富贵,心灰意冷;安贫乐道,清贫自守。(作者所悟就是曲子的主旨。前后共两方面,意思相符即可。)

(2)比喻,如将肝肠比作百炼的铁石,富贵比作梦境,功名如杯弓蛇影一样虚幻;排比,前三句构成排比;用典,曲中“枕上碟…‘酒中蛇”都是运用典故。

注释:

1、悟世:即对人世之悟,对人世的理解、看法。这里指作者历尽坎坷,饱经风霜后悟出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世情的黑暗。

2、百炼:喻指屡经磨练。

3、枕上蝶:喻指虚幻的梦。庄子曾说自己梦中化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公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4、酒中蛇:用杯弓蛇影的典故,出自《晋书·乐广传》。这里指虚幻不可捉摸之事。

5、尖风:利风。形容寒风如尖针刺骨。

6、薄雪:急雪。

7、残杯冷炙(zhì):残剩的酒菜,这里指危势利社会中受到冷遇。冷炙:指已冷的菜肴。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8、清灯:清冷的油灯。

9、竹篱茅舍:象征远离闹市的清贫生活。

译文:

侠义肝肠千锤百炼像炉中的钢铁,荣华富贵有如三更枕上蝶似的梦幻。功名两字恰似杯弓蛇影全是庸人自扰。世道似尖利寒风,人情似疾风中翻卷如刀的薄雪,人世凄凉,一盏灯照着一杯剩酒和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赏析:

《卖花声·悟世》是元曲作家乔吉创作的散曲。此令开篇,即用一个简洁的鼎足对,指出作者的意志犹如久经锤炼的钢铁,而富贵功名则宛若枕上蝶和酒中蛇,虚幻缥缈。作者在后半部分直言隐居时困顿窘迫的生活:一幢破旧的竹篱茅舍.屋外寒风刺骨,雪花飘飞;屋内残酒剩菜,寒气逼人。一贫如洗的知识分子一边用剩酒残羹果腹,一边则只能在竹篱茅舍中,在如豆青灯之下苦读。作者宁愿清贫,不改其志,依然鄙薄世俗追求,自守高尚的人生节操,表现了元代士人安贫乐道的人生价值取向。

乔吉这支《卖花声》结构十分简单,全曲虽只有六句,却细致地描绘出了一位饱经风霜的文人的生活境遇和他的.思想世界。

“肝肠百炼炉间铁”,起句一语双关。刘琨《重赠卢谌》有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句既指自己久历磨难,备尝艰苦,就如同钢铁一样被锻造,也指人像那炉中的钢铁一样,变得坚硬冰冷,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接下来“富贵三更枕上蝶”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曾在梦中幻化成蝴蝶,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不过是庄子,喻指所谓的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功名两字酒中蛇”用的是“杯弓蛇影”的典故。相传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以前经常往来,但不知何故,很久都没有来家拜访,于是便设宴款待他。酒席之上,乐广问他的朋友为何久不来家,朋友说以前来吃饭的时候看到酒杯中有蛇,回去便病倒了。乐广听后便告诉他那是墙上的弓在酒杯里投下的倒影,朋友明白之后病便不治而愈了。这句和上句一样,指那功名也是虚幻之物,不必为此劳心劳神。

这两句同时援引了“庄周梦蝶”和“杯弓蛇影”两个典故,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及蔑视,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领悟,和“悟世”的主题相对。

前三句可以说是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础,从句式上来说是典型的鼎足对。“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这三句的内容很浅显,描述的始终贫寒凄苦的生活,是乔吉的自我写照。寒风刺骨,雪花飞舞,家里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住的是竹篱茅舍,到了夜晚灯光昏黄,自己还得在那如豆粒般大小的灯光下读书,生活是何等的清苦。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雪花、残羹、灯火、竹篱茅舍等事物,加之“尖”“薄”“残”“冷”等形容词清楚地描述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书人没有地位,过着饥寒交迫生活的现实,引发人的深思。这也是前文作者为何会感叹富贵功名如梦幻的原因,到此,叙事与抒情很自然地便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生涩之感。

这支曲子内涵丰富,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乔吉一生落魄,怀才不遇,经过多年的漂泊,饱尝世间人暖,终于感悟到一切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心灰意冷的乔吉在破败的居所中写下了此曲,读者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悲剧气氛。总体来说,这支《卖花声·悟世》用词清丽典雅,语调婉转和谐,足以表现其艺术风格。

第2篇:《卖花声·悟世》古诗词鉴赏

《卖花声·悟世》古诗词鉴赏

古诗简介

《卖花声·悟世》是元曲作家乔吉创作的小令。此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三句写景,刻画了一位凄苦的寒士形象,反映了作者看破红尘、安贫乐道的思想情怀,表现了其高洁的气节。

译文

肝肠像炉中百炼的钢铁,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是庄周梦中的蝴蝶,功名两字就如同酒杯中的蛇影。世道似尖利寒风薄雪,一盏灯照一杯剩酒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注释

①卖花声:曲牌名。又名“秋云冷”、“秋云冷孩儿”。亦入中吕宫。

②悟世:从人世间悟出道理,即对世态人情有所醒悟。

③“肝肠”句:谓备受煎熬,意志变得如烘炉百练的纯铁那样坚强。

④“富贵”句:谓富贵如梦幻。枕上蝶:化用庄生梦蝶典。

⑤“功名”句:谓功名亦属虚幻。杯中蛇,即杯弓蛇影。《晋书·乐广传》载:乐广有客久不来,广问其故,言上次赴宴见杯中有蛇,回家就病了。乐广告诉他,那是墙上的弓影,客沉顿愈。

⑥尖风:指刺骨的寒风。

⑦残杯冷炙:剩酒和冷菜。冷炙:指已冷的菜肴。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⑧竹篱茅舍: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赏析/鉴赏

这是一个饱经世间坎坷而心灰意冷的寒士之精神世界和生活境遇的写照。

前三句虽是一组工整的鼎足对,但意思并不是并列的。首句“肝肠百炼炉间铁”总写这位寒士的`精神状态,是全曲的基调。下面两句“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是首句的具象化。后三句写景:屋外是尖利的寒风和在疾风中翻卷着的飞雪;屋内是残杯冷炙,说明主人已不能举火,但还在借冷酒以浇愁。读来令人有飕飕然的寒意。不仅感觉到了风雪之寒,也感觉到了社会人情之凉薄和这位寒士心意的灰冷。

千锤百炼陶冶的对世事通明练达,是非常值得的事情;对荣华富贵的追求,则是一枕黄粱美梦;贪求功名虽一时舒畅,但却像被蛇蝎毒害了心灵。明白这些道理,即便在寒风里喝着冷酒,吃着剩饭,点一盏小灯,关上茅舍门扉与世隔绝,也能泰然处之。写对世情的醒悟,是古诗、词、曲的常见题材。此小令先说了三个有正面、反面意义的道理,然后矢志“躲进小楼成一统”,安于蜗居和贫贱,表现了其高洁的气节。

此曲妙用对仗,韵律谐美,节奏感强。前三句是工整的“鼎足对”;四、五两句是“合璧对”,又各为“句中对”。

第3篇:乔吉《卖花声·悟世》鉴赏

乔吉《卖花声·悟世》鉴赏

《卖花声·悟世》

元代:乔吉

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

《卖花声·悟世》译文

侠义肝肠千锤百炼像炉中的钢铁,荣华富贵有如三更虚幻的梦。功名两字虚幻不可捉摸全是庸人自扰。世道如尖针刺骨的寒风,人情似疾风中翻卷如刀的急雪,人世凄凉,一盏灯照着一杯剩酒和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卖花声·悟世》注释

悟世:即对人世之悟,对人世的理解、看法。这里指作者历尽坎坷,饱经风霜后悟出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世情的黑暗。

百炼:喻指屡经磨练。

枕上蝶:喻指虚幻的梦。庄子曾说自己梦中化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公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酒中蛇:用杯弓蛇影的典故,出自《晋书·乐广传》。这里指虚幻不可捉摸之事。

尖风:利风。形容寒风如尖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卖花声立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卖花声立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卖花声立春

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①,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②更簪欢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注】

①辛盘:元旦时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的食品,取迎新的意思。

②书贴: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③簪欢:立春日簪幡胜为欢。古时立春日,人们剪彩为小幡或胜(一种妇女的头饰),插在头上。

1.“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独站楼窗前,作者仿佛看到前些时候随河水流入大海的落花又被燕子衔回。前些时候见到落花已满怀愁绪,而今见落花被燕子衔回,实在无奈,表达了作者挥之不去的忧愁情绪。

2.运用了拟人和衬托的表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卖花声·怀古》译文及注释

《卖花声·怀古》译文及注释

《卖花声·怀古》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花声·怀古》译文及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卖花声·怀古

元代: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

⑴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卖花声·怀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卖花声·怀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中吕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阅读训练及答案

(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_______的典故反映________的历史。

(2)词人选取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而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________。

(3)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情调沉郁悲凉,“长叹”中饱含着__________的复杂感情。

答案:

(1)虞姬自刎,楚汉战争。

(2)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

(3)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②。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卖花声·悟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卖花声·悟世》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