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黍离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25 07:03: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王风黍离阅读答案

王风黍离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风黍离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王风·黍离①

(东周某士大夫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②。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⑤。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①黍离:《毛诗序》认为“《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②黍:黍子,果实为小米。离离:繁茂。稷:高粱。③行迈:行走。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④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⑤穗:穗子。⑥噎:郁结而气逆不能呼吸。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写诗人看到眼前景,行走迟缓,心神不定。“靡靡”和“摇摇”两个叠音词把诗人步履迟缓、心神不定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译为“不了解我的人,问我寻找什么”;“此何人哉”译为“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C.由《黍离》表达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被称为“黍离之悲”,用来表达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离骚》、《书愤》就表达了“黍离之悲”。

D.《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中的“宗周”指西周王朝;“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中的“宗周”指西周都城镐京。

17.《诗经》篇章中的起兴句,有的只是“兴”,有的是“兴中有比”,请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①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A.①③④只是“兴”,②⑤“兴中有比”。B.①③④⑤只是“兴”,②“兴中有比”

C.①④只是“兴”,②③⑤“兴中有比”。D.①②④只是“兴”,③⑤“兴中有比”。

18.填空。(5分)

(1)从所选题材角度看,本诗是一首诗。(1分)

(2)在章法结构上,本诗采用了的形式。(1分)

(3)本诗和《氓》一样,都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氓》中写氓开始追求女主人公,______“抱布贸丝。”女主人公登上垝垣,向复关遥望,“不见复关,______。”婚后氓变心,“______,二三其德。”(3分)

19.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要从写“彼稷之苗”开始,接着写“彼稷之穗”,最终写“彼稷之实”?(3分)

答案:

16.C

17.A

18.(1)怀古诗或说咏史诗(2)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3)氓之蚩蚩泣涕涟涟士也罔极

19.表面上是写稷生长成熟的过程,实际是写京城宗庙宫室故址沧桑之变;写稷生长成熟,也说明作者屡过此地而兴叹,更突出其慨叹之深。从稷苗到稷穗再到稷实,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作者情感呈递进式发展,一步步深化。

第2篇: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黍离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简介

该诗作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后。周朝一位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了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哀婉悲伤的诗篇。诗以庄稼的成长,暗喻光景的流逝于人事的变迁,写出了历史的荒芜感。而“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这刻画了内心情感由触动到浸淫再到悲哀的层层深入。三章反复呈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悲歌之中,既有故国之思,又蕴藏了不被人了解的痛苦。“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在向苍天质问谁是造成历史悲剧的罪魁祸首,包含着深沉的思考。诗用比兴,一唱三叹,沉痛悲怆,动人心魄.后人遂用“黍离之悲”来表达历史兴哀之感。

注释

黍:小米。离离:行列貌。

稷:高粱。头两句是说黍稷离离成行,正在长苗的时候。“离离”和“苗”虽然分在两句实际是兼写黍稷。下二章仿此。

迈:行远。行迈:等于说“行行”。靡靡:脚步缓慢的样子。

中心:就是心中。摇摇:又作“愮愮”,是心忧不能自主的感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两句说,了解我的人见我在这里徘徊,晓得我心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还当我在寻找什么呢。

悠悠:犹“遥遥”。

此:指苍天。人:即“仁”(人、仁古字通),问苍天何仁,等于说“昊天不惠”。

第二、三章的头两句是说黍稷成穗结实。从抽苗到结实要经过六七个月。不过苗、穗、实等字的变换也可能是为了分章换韵,不必呆看作写时序的变迁。

噎(椰yē):气逆不能呼吸。

译文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已结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诗经故事

春天的时候,宜臼逃离了丰镐;路旁整齐的黍子,青青的稷苗,他都无心赏观,心里既害怕父王的追兵,又担心着母后的安危,只盼望早日见到外公申侯,让他想办法去劝说幽王,解救母亲。

宜臼是在母亲的帮助下逃出来的,她的母亲自从幽王恋上了褒姒以后就多了个心眼,时刻关注着自已和儿子的安危,在褒似的宫中也布下了自已的耳目,幽王和褒饭庄说的一些话,她常常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褒似是幽王抢来的,那一年天旱,褒国所贡的桐油、漆、麻差了很多,至使一年的祭祀失了光彩,幽王很生气,就打算对褒国施以惩戒,褒国人很害怕,就给幽王送来了美丽的褒姒。

美丽的褒姒很冷、很冷,进宫后对谁也没有过笑脸,对谁也没有过言语,伺候过人之后,常常就是登上宫中的高台,向着南山张望,一动不动的,任那风儿拨弄着她的单衣,飘乱着她的头发。

高台上的褒姒被幽王看见了,平日里幽王眼中的女子都是长跪在地,畏缩成一团,何曾有过如此的飘逸?幽王一见就迷上了,原来女子还有如此可爱的一面啊?!自那以后褒姒就没离开过幽王,不!是幽王再也没有离开过褒姒。

可褒姒还是很少言语,没有笑过,还是喜欢登高远望;幽王想尽了办法,也没有逗得褒姒笑过,只是知道这个漂亮的女子喜欢登高。

城外的烽火台修起以后,幽王觉得那里比宫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高,就带着褒姒常去那里玩耍,可褒姒仍没有笑过,一天,烽火台燃起,四方的诸侯赶来救援,看着那从四方赶来的汗流满面魁梧壮汉、看见乱糟糟的一群中也夹杂着褒国的旗帜,褒姒才笑了。

幽王得见褒姒一笑,那心里高兴的把什么事都忘了;自那以后,烽火台上就常冒烟,可赶来的诸侯却一次比一次少。

这一切,宜臼的母亲都知道,只是在心里着急,着急着那幽王瞎胡闹,可也是没有一点办法的。直到褒姒生下了伯服后,她才真的觉得不妙了;那天她布置在褒姒身边的人急急赶来说,幽王已决心废后、废太子时,她就派人去护着宜臼跑出了丰镐。

丰镐外的黍子还是那么整齐行行,粗壮的稷穗已经发黄,宜臼又走在了这条路上,这一次人很多,他的外公招集了很多的人马,包括周的死敌犬戎的人马,向着丰镐杀去;现在的宜臼更无心去观赏即将到手的丰收,他是在操心着母亲的安危呢?还是在担心着父王的命运?

丰镐郊外的黍子仍行行齐整,沉甸甸稷实已压弯了黍杆;这一次宜臼是和他的母亲一块离开的丰镐,幽王已死在了骊山脚下,褒姒也被犬戎抢去了远方,丰镐城内被洗劫的干干净净,被申侯拥立为平王的宜臼就要去洛邑,那里是诸侯们给他安排的新的都城,这即将收获的黍子,年轻的平王是看不见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鉴赏

诗序曰:“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传:“彼,彼宗庙宫室。迈,行也。靡靡,犹迟迟也。摇摇,忧无所想。”钱澄之曰:“毛云靡靡犹迟迟也,盖意懒而足不前之貌。”李塨曰:“离离,散垂之貌。稷即今之小米也。黍秀,即散垂,稷则苗穗挺直,实乃垂而不散,故黍但见其离离,而稷则见其苗、其穗、其实也。”焦琳曰:“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沈青崖曰:“述其所见,既非托物,因所见而行为之靡靡,心为之摇摇,亦是实写其忧,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赋体,不兼有兴。”邓翔曰:“章首二句咏物,后六句写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觉此时此身茫无着落处,深心国事,尚有斯人。”

关于《黍离》,似乎不必再说太多的话,停留在诗人心弦上的哀伤早已作为一个象征而成为永恒的悲怆。牛运震

曰:“此诗纯以意胜,其沉痛处不当于文词求之。后人诗如‘山川满目泪霑衣,六朝如梦鸟空啼’之类,徒伤代谢而已,固无此怀古深情也。‘谓我何求’四字,说尽人世浅薄,一‘求’字误人,直到君国之义漠不相关,可惧哉。谢叠山先生云:文武成康之宗庙尽为禾黍,而能为悯周之诗者一行役大夫外无人也。吾读《书》至《文侯之命》,观所以训诫文侯者,惟自保其邦而已。王室之盛衰,故都之兴废,悉置不言,吾于《黍离》之诗,重有感也夫。按此数语委婉尽致,而出自叠山先生,尤足发此诗幽情。”所引谢氏语,出自谢枋得所著《诗传注疏》。论《黍离》一节原很长,引者乃撮述其要。谢氏于宋亡之后,以死拒绝元朝的征聘,可算全了名节的忠烈之士,其读《黍离》,自当别有怀抱,不仅仅为诗而发也。如牛氏所论,后世的怀古诗,多半指点江山,月旦古人,作局外人言,虽然不乏兴废存亡之慨,却很少有切肤的伤痛。《黍离》之悲,则是把整个儿的自己放在一叶痛史里边,故戴君恩曰:“反复重说,不是咏叹,须会无限深情。”以一个孤独的个人来哀悼沉重的历史,他不能为这个历史负责任,他本来也不在“佛时仔肩”之列,而却明明把丧亡的哀恸全部来担负。“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其说是以天下为己忧者的悲哀,不如说,更是“不知”者的悲哀。

关于黍稷,范处义曰:“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非必谓前后所见,盖其忧思既乱于中,谓我所见宗周故都尽为禾黍,岂真黍邪,抑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邪。既不能辨其为黍为稷,岂复计其成之蚤晚,为苗、为穗、为实哉。”但也有另一种意见,李樗曰:“箕子闵商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既曰麦秀,又曰禾黍,则亦与此同意。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以见尽为禾黍之意。”两说各有理据,不妨并存。

“悠悠苍天”,毛传:“悠悠,远意。苍天以体言之,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大则称吴天,仁覆闵下则称曼天,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说本《尔雅》。初看似是赘文,细绎则不然。且读《周颂· 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是天去人也近。而《黍离》之天,则不同于皇天,吴天,曼天,上天,是再没有《敬之》时代的监临与护佑,而悠悠也,苍苍也,去人也远。可知与“悠悠苍天”对应的乃国之败亡,却并不仅仅是“远而无可告诉”的迷惘,下接“此何人哉”,揭出人天两造,既是无所归咎,又是有所归咎,所谓“通篇不指一实事实地实人,而故国沦废之况,触目伤心之感与夫败国基祸之恨,一一于言表托出”(王心敬),是也。

第3篇:诗经王风黍离全文

诗经王风黍离全文

《黍离》描写一行行茂密的黍稷田间,一个人踽踽独行,不知他何来?不知他何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王风黍离全文,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

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作品赏析: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国风王风黍离注释

国风王风黍离注释

王风:周平王宣臼(公元前770-前720)东迁洛邑(也称王城,今河南洛阳市),势力衰落,名义上是王,实际地位和列国相等。《王风》就是东周洛邑一带的民歌。包括《黍离》等十篇,都是东周的作品。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题解】

《毛诗序》说周人东迁后行役到故都,见宗庙宫室,平为田地,遍种黍稷。他忧伤彷徨,“闵周室之颠覆”,因而作了这首诗。此说在旧说中最为通行,但从诗的本身体味,只见出这是一个流浪人诉忧之词,是否有关周室播迁的事却很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诗经王风黍离全文

诗经王风黍离全文

《黍离》描写一行行茂密的黍稷田间,一个人踽踽独行,不知他何来?不知他何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王风黍离全文,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

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作品赏析: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王风黍离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风黍离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