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六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语文工作总结
六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语文工作总结
一、试卷分析。
本次六年级试题,从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深刻感受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
二、存在问题。
1.答卷习惯较差,卷面不够整洁,离“把字写规范写漂亮”还有较大差距。做题马虎大意,错别字多,句尾没有标点,人称指代不清。
2.课外积累知识欠缺,知识面狭窄,运用不够灵活。
3.口语交际逻辑性差,叙述重复啰嗦。
4.知识整合少,综合改错题中涉及到的改病句,改错字、标点等掌握的较差。
5.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短文内容没有理解,字、词、句的理解运用不到位。
6.习作选材不够典型,不感人,错别字多。
三、我们的思考:
1.良好习惯,终生受益。
有一句古话“字如人面”,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因此除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还要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答卷习惯,将终身受益。
2.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点滴的积累正是开启语文知识城堡的金钥匙。教学中必须紧抓每课的空白点和发散点,展开知识的串联和积累,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加强交际,不断提高。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人际交流的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扎实上好每组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外,还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如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立足课堂,提高阅读水平。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自主预习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后积累反思的习惯等。利用精读课文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并且在阅读课文中实践运用。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书,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5.注重整合,坚实基础。
万丈高楼从基础开始,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整合,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之间彼此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就是要对知识进行整和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概念和知识体系,这样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并举一反三地加以迁移,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
6.勤于练笔,夯实写作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着重在选材上下功夫;平时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拓展视野,充实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改中不断进步;勤于练笔,训练把文章写生动写感人。
以上分析,只是个人的一些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2篇:语文质量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成绩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考试情况:九年级(2)班50人,人均分44.7,最高分69,最低分13,及格人数6人,及格率10%;九年级(3)班54人参考,人均分45.7,最高分69,最低分26,及格人数为9人,及格率16.67%。
考卷与考情分析:
本次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总分100分。分三个大题:第一部分是积累运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三部分是作文题。该试卷知识涵盖面较广,试题设置难易适中,题量稍大。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材料的选取,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考试的成绩来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学生对拼音、字形、成语运用及古诗文的积累和理解掌握不够深入,得分只占50%。失分较严重的是综合性学习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纳,对宣传语的拟写更是难以下笔,均答不到要点,可见此类题还需多训练。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题占36分之重,但普遍同学得分率不高,尤其第四篇说明文《北京古柏》的说明对象及其特性把握不准确。分析原因是:(1)审题不仔细,如需要从两方面回答问题的题,很多同学只答了一个方面,有的甚至很简单的问题没看清楚就做了与题目要求相反的答案。(2)回答问题“拈轻怕重”,无头无尾的回答。(3)语意表达欠通顺和准确。部分同学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心明口不明。(4)阅读分析的能力低下,两个班有30个同学读不懂文意,答题东扯西拉,答非所问。情况不容乐观。
第三部分是作文,是以“礼物”或者“创造”为题作文。很多同学没有把握好题意,作文的感觉不是很认真,构思简单粗糙,下笔随意。选择“礼物”为题的同学多停留在“礼物”一词的表面来说,并未深化“礼物”的喻意。而选择以“创造”为题的同学偏少,也没能把握住题意,写作比较随意。作文写作主要问题有: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谈;结构混乱,行文无章;语言枯燥平淡,无感染力;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下一阶段教学打算:
针对边疆学生汉语表达基础差的现状,一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扎扎实实的搞好常规教学,注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二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技巧,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段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抓住关键词或关键段进行推敲,从而理解文意。三作文教学要坚持审题训练,进行定格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注意细节,思考人生,张扬个性。
初三年级 王翠玲
2013-11-8
第3篇:语文质量分析
湖江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成绩分析
全乡参考人数368人,总分25075。平均分68.19,及格数252人,及格率70.38﹪,优秀44.03﹪全乡村校成绩差别大。
二、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题量适中,内容覆盖比较全面。第六、十题试题难度大,整张试卷难度偏大。
三、答题分析
1、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有待加强,部分学生还不会拼读。
2、反义词及量词填空半数学生做得较好,少数学生没有理解题意,随便乱写。
3、第六题照样子写句子的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看不懂题意,不知道仿写。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很多学生因为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答不出来,或写错字。
4、同音字填空学生掌握不够好,很多学生不知道填标点符号。
5、优等生和差生差距大,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做阅读题。
6、看图把短文补充完整
第4篇:语文质量分析
主要成绩:
多数学生对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看拼音写词语,给形近字组词,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等题中失误较少。大多数学生在课内知识积累方面做得较好,在有关积累的题目中失误较少。多数学生在阅读和习作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进步,阅读分析和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都进一步增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主要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学习没有兴趣,平时不注意积累。
2、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在课内外阅读题中没有掌握方法,在阅读分析问题时,出现失误较多。
3、综合能力薄弱。由于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学生在上述方面的能力不强,所以造成失误
第5篇:[工作总结]三年级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2010——2010年度下学期三年级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三年级应考4人,实考4人。总分6400分,均分90.9分,及格人数64人,及格率100%,优秀人数56人,优秀率84.3%。
一、试题分析
1.本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考察全面,难易程度适当,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2.本套试卷共分为识字写字、语言积累、阅读理解、习作练习四大部分。其中识字写字23分,语言积累31分,阅读理解16分,习作练习30分,总分100分。从试卷来看,本套试题更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体现了学以致用,注重积累,题型合理、丰富,适合学生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读写、理解等语
第6篇:语文质量分析工作总结(精选8篇)
语文质量分析工作总结(精选8篇)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是不是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记录一下呢?你所见过的工作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质量分析工作总结(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质量分析工作总结1
本期围绕学校教学工作,有序、有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教学教研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保障,大力强化老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以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一、加强理论学习
用课改精神指导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师生关系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平等、交流、互动、和谐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本期,我们教师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