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11 07:13: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论马阅读答案

论马阅读答案

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马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马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①奇之。日啖②豆数升,饮泉一斛③,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⑤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⑦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南宋·岳飞《金陀粹编》)

【注释】

①故常:过去常常。②啖:吃。③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④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⑤比:及,等到。⑥褫(chǐ):解除。⑦秣:吃饲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

(2)比行百余里

(3)而秣不择粟

(4)甫百里

(5)殆欲毙然

(6)寡取易盈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3.作者认为自己过去两匹马“奇”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以马喻人,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

1.(1)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

(2)及,等到

(3)吃饲料

(4)刚,才

(5)几乎,近于

(6)满足

2.(1)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

(2)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动,这是资质低劣的.马啊。

3.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或:一个人只有积蓄内力,增长德性,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要严以律己,要有大忍之心,才能成为栋梁。)

【译文】

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吃豆好几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的叛乱,两匹马却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几升,吃饲料也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抓紧缰绳人还没坐安稳,它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是要死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动,这是资质低劣的马啊。

第2篇:《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们都希望 。(4分)

参考答案:

17 . (么分)( 1 )鞭打,鞭策。(2 )通晓,理解。(3 )等到。(4 )流汗。(各1 分)18 . ( 4 分)( l )章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夭下没有千里马!, ' ( 2 )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各2 分,意思对即可)

19 . ( 3 分)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各l 分)

20 . ( 4 分)反面(1 分)正反对比(1 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 分)(意思对即可)三、《 55 分)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2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2分)

(1)尽粟一石(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

(5)奋迅示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2分)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附答案】

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3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⑴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答案:

1.⑴对……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2.C

3.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共同特点: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6.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

第3篇: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份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不断取得进步!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2分)

(1)尽粟一石(2)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论马(节选)》阅读及答案

《论马(节选)》阅读及答案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①奇之。日啖②豆数升,饮泉一斛③,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⑤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⑦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南宋·岳飞《金陀粹编》)

【注释】

①故常:过去常常。②啖:吃。③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④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⑤比:及,等到。⑥褫(chǐ):解除。⑦秣:吃饲料。

【译文】

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论马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马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