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公开课《好汉查理》优秀教学设计
公开课《好汉查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查理由不是好汉到成为好汉的过程,分析他成为好汉的原因。
3、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帮助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懂得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理解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围绕班级同学的变化展开。
师:近来,我通过观察发现彭文瑜变化最大,他由先前的胆怯变得勇敢了,由不自信变得自信了,由不敢发言变得爱发言了,老师真为他感到高兴。同学们,请说说你还发现哪个同学变了。
一、揭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看老师写一个词。
板书:
好汉__
指名读。读出好汉的味道来。(有英姿、气派、气势。)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你认为我们班谁算得上好汉?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好汉。
加板书:
查理
读课题。
想知道好汉查理的故事吗?那就认真地去朗读一遍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自由地将课文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效果如何呢?我要检查一下。请抬头,看屏幕,把你读课文后知道的结合图描述出来。我指着什么,你就说什么。看谁说得好。
师:第二个问题有点难度了,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读了课文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课文主要侧重于什么描写?或写人物的什么比较多些?)(对话很多)你觉得针对如此特点的课文应该怎样学习它?
(分角色朗读,尽量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三、研读课文,品味感悟
1、好吧!请大家再读课文,就按照刚才说的方法读。请四人小组合作。思考:查理是不是好汉?
2、请默读课文。要求:
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
⑴ 讨论交流:
查理不是好汉。你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好汉?
倒是他叫自己是好汉查理(没有人叫他是好汉查理。)
师:还有哪里看出查理不是好汉?
从窗户爬进好汉是怎么样的?看到别人的好东西时会怎么做?
(君子不夺人所爱。)好汉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⑵ 讨论交流:
查理是好汉。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好汉?
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一口答应推杰西晒太阳。陪杰西度过一个快乐的下午。说话算数。陪杰西整整一个暑假。再没有搞恶作剧。
四、讨论:查理成为好汉的原因
1、师:从你们刚才的回答我知道了,查理开始并不是一个好汉,后来才变成了一个好汉。他的变化真大呀!你觉得查理成为好汉与哪些人有关?为什么这么认为?你的根据是什么?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多读几遍。有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2、查理的变化最离不开的,就是杰西和罗伯特先生。能不能成为朋友,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们来看查理与杰西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你想把它拿走吗?(课件出示)这是杰西对查理说的第一句话。谁能读好它?指名读。
3、猜测一下,当时杰西说这话时的表情和语气会是怎样的?
(提示:在引号后面的提示性语言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词。)
师:一个小女孩的说话声,是怎样的?
师:一个亲切的、温柔的说话声,你试着说说看。
师:同学们,杰西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师:是呀,这样的情景在一般人眼里,会认为他是──
师: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或许会是──
师:可是杰西却是──
4、你可以把它拿下来看看。好汉查理,我叫杰西。这是杰西对查理说的第二句话。这句话,意味深长,你能读懂它里面的意思吗?
师:好汉查理,我叫杰西。(边说边伸出自己的手)这时,杰西说不定已经向查理伸出了自己的手。说明什么?
师:是啊,这句话,很普通,却很温暖,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查理的心灵之门。杰西后面说的几句话,更是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你找到读读看,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师:如果说杰西的'话,打开了查理的心灵之门,那么罗伯特先生的话,同样温暖了查理的心。查理,你带给杰西的礼物是快乐,现在我把刀作为礼物送给你。
(课件出示)读这罗伯特先生说的这句话,你能读懂里面的意思吗?自己读,然后同桌交流你读懂的意思。
师:前面我们一直在谈论查理的变化,是杰西的信任,杰西的友情,让查理有了很大的变化。没想到,查理也给杰西带去了快乐。原来,快乐是相互的,你给别人带去快乐,别人也会给你带来快乐,理解与信任也是相互的。罗伯特感谢查理,送给查理一把刀,你认为他送给查理的仅仅是一把刀吗?
师:这是查理听到的第一次夸奖,你想,那一刻,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
师:是啊,他真的是这么想的,听他与杰西告别时说的那句话,齐读──杰西,我会做个好汉的。这是查理对杰西说的,也是对他自己说的。以后的查理,在你想象中,他会是怎样?
师:正是杰西对查理的充分信任,真诚做伴,才让查理感受到朋友的快乐,成为真正的好汉。
五、拓展升华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的好汉标准有没有改变?什么样的人才是好汉?(让学生上台写词语)你觉得我们班谁称得上是好汉?(虽然?但是?)
小结:今天很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认识了一位好汉,最后让我们真诚地赞美他,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32、好汉查理
学生写的好汉标准 查理变化的原因
第2篇:《好汉查理》公开课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公开课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读题质疑
1、导语:
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
“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⑴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⑵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同伴互读,互相纠错。
4、讨论交流: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5、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深入学习本文的两个问题:
⑴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⑵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读悟交流: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⑴ 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① “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② “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③ “当然可以。”
④ 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⑤ “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⑥ “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⑵ 指导朗读:
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查理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呢?”“你能想象出查理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吗?”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下对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方式可以是男女生分别读,也可以是指名读,要尽量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5、文章开头说查理是个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你能联系你所知道的`来谈一谈,他会做什么吗?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你觉得查理的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重点谈谈杰西对查理的影响:杰西热情乐观,虽然残废了,但对生活充满希望,尊重、理解、信任查理,她的友谊像雨露阳光,是查理改正缺点的主要原因。
7、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8、练习有感情地读,读中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小故事(以“关爱”为主题的材料),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
第3篇:公开课《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公开课《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守纪律,自觉学习,关心班集体,喜欢帮助别人。但个别同学真是很好动,有的常不交作业,又撒谎,学习这篇课文,通过情感的交流。是很有必要。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我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最后一篇阅读课,授课时间:一课时。《好汉查理》这篇阅读课文通过一个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在相互帮助中查理改变了自己的弱点的故事,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懂得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⑴ 谈话揭题,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⑵ 小组讨论交流,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第4篇:好汉查理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教师示范读,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2)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