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与意义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11 07:12: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公寓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与意义论文

公寓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与意义论文

随着囯家高校政策的不断优化,公寓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公寓团组织的工作落实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公寓团组织存在的必要性,探索了公寓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的作用,归纳出公寓团组织现状,规划出公寓团组织未来发展方向。

在现代社会各种制度日益完善、各种政策不断健全的今天,国家的各种政策及制度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自主权和自由性,使得以前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管理制度不再达到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以寝室为单位的团组织更加便于管理,也更符合现在高校的要求。但如何使团组织更好的发展并达到所预想的效果,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西华大学经济学院于2012年开始试点建立公寓团支部组织,探索了一系列的创新团支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公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开展的必要性与意义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以及各种自媒体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认识社会的主要手段,自媒体也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社交工具,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使得网络上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良思想的存在,各种意识形态的文化在网络上流传,不同的思想碰撞必然会给大学生原有的思想造成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团委迫切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做出相应的努力。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公寓团组织在思想教育方面的所能发挥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地方皆在寝室,寝室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寝室的团组织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作为学生组织,共青团与大学生本来就有着密切联系,公寓团组织作为共青团组织在公寓寝室的延伸,有助于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能够有效的听到学生的声音,适当调整团组织的工作,能够改善由于高校实施学分制之后,所造成的行政班学生分离教学的状况,公寓团组织能够有效地连接着团组织与学生个人,完善的公寓团组织可以有效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力以及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团员的向心力。

(三)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由于知识面的扩大,大学生的思想显示出较强的自主性,以及逆反心理,反对学校社会强加于他们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袭,变得功利化,个人化,三观呈现出多元化,存在着明显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大学生的自由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之社会上激烈的社会竞争与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公寓团组织建设则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

1.公寓团组织是立足于公寓而建立的,我们必须在公寓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公寓团支部,按一定数量的寝室建立团支部,建立团小组,充分团组织的作用;

2.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寓团支部的选拔、考核,与激励制度。团工委将团支部的表现回报给团委,作为奖惩,推优人党的依据;

3.加强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建设,密切联系学生,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团支部以及班级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

4.推动基层团建活动的开展,如果说团支部是人的经络的话,那么基层团建活动则是人的血液,没有活动的组织没有生命力,有了基层活动才能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增强团组织的活力。

二、公寓团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及现状与不足

(一)必要性

1.高校政策的优化

随着高校政策的不断优化,学校制度的不断改革,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时间越来越具有弹性,学生的拥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此传统的班级加团支部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管理的要求。如今的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对班级活动、团建丁作等失去了兴趣,使班级内部建设及活动很难开展。

2.公寓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与传统学生公寓相比,现在的学生公寓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当代大学生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呆在寝室里,公寓成为了他们生活、学习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场所,以班级开展活动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形式的要求,以班级为大学生的建设形式的传统模式很难将工作全面覆盖,并且寝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巨大影响。因此,建设公寓团组织这样一个以寝室为单位的组织,有利于活动的更好开展,并且以寝室为单位可以更好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促进各个寝室同学之间的交流。经济学院公寓团工委的成立有助于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能够有效的听到学生的声音,适当调整团组织的工作。,

(二)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建设公寓团工委的现状与不足

1.缺乏对公寓团组织的认知

公寓团组织作为一个新兴组织,认可度与知名度的普遍不高。众多大学生对于这种模式的运行采取漠视的态度,并且目前各大高校共青团的设置依旧是以班为最小单元格组成院级团支部,再由各个院级团支部组成校级团支部。各大高校对于公寓团组织并未重视,乃至于众多高校未存在此类组织。再者,虽说当代大学的斑团意识愈发薄弱,但作为伴随学生学习生涯的运营模式,已然在当代大学生中根深蒂固。所以,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活动难以得到众多大学生的认可,也不易我们开展活动。

2.现有制度尚不完善

从现有的各大高校公寓团组织总结得出,公寓团组织作为一个拥有新模式的新兴组织,团支部考核制度以及奖励制度不健全;对团支部各团员的奖惩、推优人党、培训的机制不健全;例会制度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对干部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奖惩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办事效率低下,分工不明确,工作不能落实,工作的吸引力也达不到要求。

3.经济学院公寓团工委现状

据现有材料分析,大部分同学对公寓团工委的了解程度不够,还只是停留在“听说”的程度。由于宣传不到位,加之部分同学过于狭小的生活空间,仍有较少部分同学完全不知晓公寓团工委。仅有极少数同学对于经济学院公寓团工委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各团支部团员对于其所属团支部归属感也很淡薄。

三、发展方向

(一)健全团支部组织制度,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团的建设

一个完善的基层团组织制度是团开展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是发挥团支部职能的前提条件,在团组织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团队意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使团队成员有才可施,激发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基层组织,给广大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高校学生能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关怀,使高校学生乐于向团组织靠拢,积极投身于团组织建设,实现团组织作用的最大化。

(二)加强日常职能的进一步细化

明确各个团支部的分工,落实各个团支部的任务,明确团千的职责所在,尤其是基层团支部的团支部书记、支部小组长等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严格做到每一项,把所有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一个完整的团组织体系。细化到人,杜绝团支部之间推卸责任、逃避难题的不良之风。各团支部应该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努力打造健康向上的团组织。

(三)拓宽视野,创新团组织的活动形式

加强团干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团干素质,建设优秀团组织。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有属于他们这一时代的特征,他们自立自强,崇尚竞争,积极进取,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行为更加务实,对社会交往更加积极主动,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加大,所以团组织工作更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引领广大青年。所以加强团干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走在形式的前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和严谨的态度引领现代大学生。因此要积极创新公寓团组织活动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公寓集体活动。

(四)加大新媒体的创新宣传力度

现代社会新媒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任何个人和组织离开了新媒体,也就离世界越来越远,公寓团组织的低知名度使得我们必须要加强在新媒体对公寓团组织的宣传力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集合:通过新媒体广泛了解其他学校的团组织发展现状,及时与自身相比较,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也通过新媒体将团组织推送出去,通过新媒体宣传,扩大公寓团组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人公寓团组织。

参考文献:

[1]李文阁,尚丹,赵虎,王振宇.关于高校公寓建团的几点思索[J],赤峰学院学报,2006,27(3):111-112.

[2]李晓,王帆.高校院系学生公寓建团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87-88.

[3]于国君,王国辉?发挥团学组织优势加强公寓文化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6(2):201-203.

[4]易皓华.新形势下公寓团组织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0,(12)..

[5]章春霞.浅析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J],吉林教育,2010(8):3.

第2篇:《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论文)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学校名称:韶关学院

院系:教育学院

专业:10教育学 学校代码:10576

密级:公开

中图分类号:G61

摘要:

《弟子规》为清朝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为《训蒙文》,是一本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提倡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而且我们大学生正正在这个提倡的首位。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对道德的认识已经低下了。而《弟子规》可以培养其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和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

关键字: 《弟子规》 ; 大学生 ; 教育 ; 道德

“Disciplines of children”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Abstract:

“Disciplines of children” by the Qing scholar Li Yuxiu, formerly known as the training “Mongolian” which is a claic moral education.Since the founding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advocated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citizens, and we are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the first advocates.But now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living the luxury life of debauchery, has been low for a moral understanding.“Disciplines of children” can develop their sense of respect for elders filial piety;develop a character of a man of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develop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good interpersonal habits and greater respect for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Keywords:Disciplines of children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Moral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弟子规》所承续的传统 1.2.2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1.3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2.培养其“孝” 2.1 叙述“孝”

2.2 评价当代大学生的“孝” 2.3 怎样“孝”

2.3.1 倾听父母的需求

2.3.2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

3.培养其“谨”

3.1 什么是“谨”和《弟子规》中所提倡的“谨” 3.2 现代大学生实际情况 3.3 “谨”的基本要求和指导 3.31 “谨”的基本要求 3.32 “谨”的指导

4.培养其“信”

4.1叙述“信”

4.2 当代大学生的“信”现象

4.3《弟子规》中“信”的教育意义

5.总结

1.绪论

《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为《训蒙文》,是一本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况且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而根据儒家经典而作的《弟子规》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部分,甚至有些公司的笔试都是以《弟子规》为题。其中在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广《弟子规》,可指导学生学习,使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中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尝试;而且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更好地服务社会,解决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据人文学家研究,近十多年以来,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明显比以前的要差,尤其是“80后”和“90后”两代,更是因为生活的优越,环境的巨大变迁,使得他们沉醉于此而不能自拔。往往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就有他们这两代的身影。而更为担心的是受他们两代影响的“00后”。尊亲、尊师、尊友等中国传统的优良传统,在不断地被破坏着。为今之计,就只有为大学生们制定一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而《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套守则规范。有学者曾在教学实践中,让大学生熟诵《弟子规》,参与学习讲解和写作学习心得。很多大学生写道:在没读《弟子规》之前,很多事是无法深入明白与理解的,很多细节是没有注意到的,很多礼仪更是不懂得。读了《弟子规》之后豁然开朗,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人了,懂得如何做到孝、尊长、勤学;明白了什么是穿着礼仪,行为举止礼仪。

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当代大学生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其“孝”、培养其“谨”和培养其“信”。

2.培养其“孝”

《弟子规》一书首先提出的就是“入则孝”,意思就是为人处世,首先要做的就是孝顺我们的父母。因为在古时候来说,我们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孝顺我们的父母。而钱文忠教授在其书《钱文忠解读》中提到:“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就是孝要传达的一个意思。”

然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奢华的生活,最好的享受,糜烂的宿舍生活等,各式各样的浪费。难道父母辛辛苦苦赚来养育我们的金钱就是用来让我们浪费的吗?空闲时间,放假时间,我们的父母都巴不得天天让我们打电话回去,不为什么,就是想听到自己的孩子开心平安的声音,这,或许就是他们的享受了。然而,根据我们的所收集的资料显示:我们这边的大学生不是压根没给家里打过电话,就是打电话回家是为了拿生活费的。我们大学生们基本都是“离家出走”的人了,学校与家的距离使得我们无法用我们的行动去实际孝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电话回家,让父母知道我们生活得好。然而这都不能做到的,就证明“孝”在我们大学生中已经模糊了。因而,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道理来“补偿”。

孝的第一步,倾听父母的需要。第二步,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不一定都做得到,但是要努力去做。我们学会倾听父母的需要,并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但有时也不一定就能讨得父母的欢心,甚至还可能遭到父母的误解和责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中国传统当中,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不是交换。现在我们很多人认为,孝是相互的,爸爸妈妈对我好,我要孝敬他。那另外一个意思是,爸爸妈妈如果因为某些主观原因,或者某种客观限制,对你稍微差一点,你就不孝顺父母啦?这在传统当中是绝不允许的,传统认为,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今天我也在反思我自己,我们有没有人为自己的父母跑一次菜场,去买点儿父母想吃的时令小菜?我长到这么大,基本没有进过菜场。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些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做了没有?或者再降低一些要求,我们起码马上答应父母的呼唤,抓紧完成一件父母交办的事情,耐心听一下父母哪怕是唠叨的教训,哪怕是委屈地顺承一下父母就算是误解的责备。当然这么做,实际上也并不见得容易。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尝试。

3.培养其“谨”

“谨”顾名思义,就是小心,谨慎的意思。但是,在《弟子规》里面,“谨”,不仅仅是谨慎小心的意思。它还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正确礼仪。众所周知,儒家是十分注重礼仪行为的。因此,在众多儒家经典著作里面,无不有“礼仪”和“行为”的影子。然而,我们的《弟子规》就是根据这些经典而创作出来的另一本经典。《弟子规》不仅将前人的思想加以整理和概括,而且还联系了当时的(指的是作者写书的年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新颖而又独特的见解——要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弟子规》所要我们要做到的。

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是道德生成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良好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有报道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更成为重中之重。《弟子规》的学习可以确立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处事为人之道。然而,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大学生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师长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很多大学生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玩游戏,白天逃课;有些学生则过分追求品牌,追求服装的华丽,追求社会上的时髦,不顾及个人的经济能力,一味攀比;还有很多学生则根本没有卫生意识等等。诸多现状表明,大学生德育教育要从人的基本行为礼仪与文明举止抓起,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大学生文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

《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要养成勤勉学习的生活规律。

第二,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弟子规》不仅要求我们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更要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衣着的关键不再于它是不是名牌,是不是很昂贵,而是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大学校园是知识的圣堂,礼仪的殿堂,大学生着装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着整洁大方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要求青少年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是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熟读《弟子规》,将其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谨记心头,长期实践,形成良好习惯,由良好的习惯塑成富有教养的行为品格,这是《弟子规》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所在。

《弟子规》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第一,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生地养的,是平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同类间应该以仁爱为相处的原则,提倡彼此平等、亲爱、善以待人,做一个有仁爱精神的人。人与人间的这种仁爱与平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别,应来自于品行和才能的差异。真正征服他人的要靠高尚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而不是张扬的外貌与夸夸其谈。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这样他人方才心服口服。

第二,真诚协助合作,友好竞争。在与他人相处中,《弟子规》要求我们本着公而无私的态度,不随便诋毁他人,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恶意散布议论他人的私事。与人相处,要“道人善”“善相劝”,积极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好处,以德相劝,这样彼此既能和谐相处,又可以相互提升人格修养。人与人之间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大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鹤立鸡群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怪物”,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使得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例如,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宿舍朋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大学生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应倡导“公平公正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相互合作。”

4.培养其“信”

“信”即诚信。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一个永谈不厌的话题。我们不妨把“信”才开来:就是“人”和“言”了。因此,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信”的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人要遵守自己说的话,对自己的话负责任。这就是“信”最基本的意思,也是最原始的意思。

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由此,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当代大学生,则成为精神失落,信仰倒塌的一代人。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分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追求时尚,随波逐流。现在的大学时代是个诚信缺失的时代,如大学生助学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的超过50%,有些省份竟超60%多。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要知道,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军,如果大学生将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未来社会,这将是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这种社会将是非常黑暗与可怕的。

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更表明德育教育的滞后与失职。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大学期间,学校的德育基本上是大而空的政治教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有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为非的区别,特别关注人们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强调从内在人格上改善人,提升人。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对诚信人格的养成意义重大。

5.总结

当代大学生,作为80、90后出生的两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伦理教育中成人,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生活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父母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要谈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子女了。对于“谨”的要求更是缺失得无影无终,什么非主流或主流,只是他们打着“时尚”的幌子,实际上却是对“谨”的意识缺失。“老实人吃亏,说假话者当道”的思想遍布所有的大学。因此,学习《弟子规》,不仅可以使他们知道孝悌之行为,更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觉意识,健全人格。再者,提升他们对“谨”的认识,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后者,让他们远离“言而无信”的时代,做到“大同”。只要《弟子规》在大学中普及和学习,大学生的素质必定上升几个层次。相信不久,我们的社会就会因为我们这代大学生的改变而变得更加和谐积极!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45 [2] 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 [3] 李毓秀.《弟子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 [4] 任民.从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24)[5] 刘小霞.论孔子教育思想之新解[J].人文杂志,2009,192--封三 [6] 李春鹏.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N].电化教育研究,2007.(3)[7] 郑洪晓.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N].华北电力大学报:社科版,2009.(3)[8] 郝云霞.论教育的终结目的[N].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4.(1)

第3篇:法律意识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所谓意识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与物质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1〕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应,是人脑的机能、“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意识根据它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可作不同分类,如自我意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进一步细分,法律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3〕

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公寓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与意义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寓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与意义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