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S版《自然之道》课文原文
S版《自然之道》课文原文
导语:《自然之道》的作者是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是十一册课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自然之道》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自然之道
美·伯罗蒙塞尔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阅读练习
一、看拼音,写字词。
yòu( )龟 zhēn( )察 qǐ( )图 cháo( )笑
zhuó( )破 沙( )tān yú chǔn( ) 海( )ōu
chè( )底 球( )mào fǎn( )回 xū( )声
二、根据词意,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犹豫。 ( )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表示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 )
3、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 )
4、愚笨。 ( )
5、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情愿——( ) 赶紧——( ) 似乎——(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冷淡——( ) 紧张——( ) 错误——( )
迅速——( ) 愚蠢——(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小事 一( )幼龟 一( )生物学家 一( )沙滩
一( )向导 一( )呼喊 一( )帽子 一( )饱餐
四、选词填空。
观察 侦察 观看
1、( )了这场演出,大家都说大开了眼界。
2、我一直在( )蜘蛛捉虫的现象。
3、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 )敌情的呀!
企图 妄图 希望
4、敌人( )把战士门一网打尽。
5、妈妈( )我多学点本领。
6、嘲鸫( )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发现 发明 发生
7、( )这么严惩的事,你要负责任。
8、( )这几天小青有心事。
9、电话是谁( )的?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选择一个造句。
响( )去霄 无遮无( ) ( )不可及 欲出又( ) 见死不( )
争先( )后 ( )无其事 鱼( )而出 气喘( )( )
六、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惊喜。(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做出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 )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
yòu(幼)龟 zhēn(侦)察 qǐ(企)图 cháo(嘲)笑
zhuó(啄)破 沙(滩)tān yú chǔn(愚蠢) 海(鸥)ōu
chè(彻)底 球(帽)mào fǎn(返)回 xū(吁)声
二、根据词意,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犹豫。 (踌躇 )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表示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若无其事)
3、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颓废)
4、愚笨。 (愚蠢)
5、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争先恐后)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情愿——(甘愿 ) 赶紧——(赶快 ) 似乎——(好像)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冷淡——(热情 ) 紧张——(轻松 ) 错误——(正确)
迅速——(缓慢 ) 愚蠢——(聪明)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件)小事 一(只)幼龟 一(位)生物学家 一(段)沙滩
一(个)向导 一(阵)呼喊 一(顶)帽子 一(顿)饱餐
四、选词填空。
观察 侦察 观看
1、( 观看 )了这场演出,大家都说大开了眼界。
2、我一直在( 观察 )蜘蛛捉虫的现象。
3、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 侦察 )敌情的呀!
企图 妄图 希望
4、敌人( 妄图 )把战士门一网打尽。
5、妈妈( 希望 )我多学点本领。
6、嘲鸫( 企图 )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发现 发明 发生
7、( 发生 )这么严惩的事,你要负责任。
8、( 发现 )这几天小青有心事。
9、电话是谁( 发明 )的?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选择一个造句。
响( 彻 )去霄 无遮无(拦) (遥)不可及 欲出又(止) 见死不(救)
争先(恐 )后 (若)无其事 鱼(贯)而出 气喘(吁)(吁)
六、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 )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 ×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惊喜。( ×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做出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 √ )
第2篇:自然之道课文原文
自然之道课文原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自然之道课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课文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然之道》原文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文章“四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领悟文本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习根据文章“四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中受到启示。
三、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第1课时
一、设疑激趣
1.出示加拉巴奇岛的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简介加拉巴奇岛名称的来历,海龟产卵的相关知识。
2.设疑激趣:加拉巴奇岛上除了雨水没有淡水来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岛未被人类打扰,动物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有一天,这种平静被一群旅游者打破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板书课题。
3.学习单元导读:看到课题,你们猜猜第三组课文将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大自然)这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什么呢?请自读单元导读,划出要求。
4.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回答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求后,教师归纳,出示小黑板:
学习要求:
①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②了解大自然的启示;
③开展综合性的活动。
二、检测生字
1.默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文章讲了哪些内容?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字词
(1)出示词语
幼龟 海滩 侦察 嘲笑 啄食 企图 愚不可及
蠢事 反悔 阻拦 海鸥 帽子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分组读,齐读。总之,要落实生字的读音,要求人人会读生字新词。
(3)理解词义: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说说你已经读懂了的词语意思。
三、把握大意
1.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的内容不作限定,知道什么说什么)
2.教给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是篇写事的文章,写事的文章就离不开“四要素”,请找出这篇文章的“四要素”。
学生回答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教师板书。教师再让学生把黑板上的内容串起来说一说,文章大意就归纳出来了。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部分生字词,集体批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质疑学文
1.初读课文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学贵有疑,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但哪一个才是总领全文的主要问题呢?
生: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研读文本
1.抓住主要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讨论
(1)“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蠢事”呢?为什么作者要用两个同义词呢?是否没有必要?
(2)“蠢事”是指哪件事?为什么幼龟不能救?
2.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侦察”龟?学生画出相关句子。
①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
②可以删去“似乎”,将“挥”改不“伸”吗?
③学生表演幼龟的样子,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④朗读相关句子。
⑤还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侦察龟”?
师小结:幼龟一没有返回巢穴,二没有被嘲鸫叼走,因此,龟群得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外面很安全,可以离巢奔向大海。
3.龟群是怎样离开巢穴奔向大海的?画出相关句子。
①理解“争先恐后”“鱼贯而出”的意思。
②朗读第6自然段后回答:“黄昏阳光仍很明媚”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此时离巢将会给海龟带来灭顶之灾?
①理解“响彻云宵”的意思,为什么要写鸟儿们欢乐地叫呢?(对此,衬托出海龟命运不幸,我们心情的沉重)
②朗读句子
过度:分析完了动物,我们来看看人物的表现吧!
5.幼龟被嘲鸫威胁时,游客是什么表现?
①分角色朗读第4段
②游客为什么会这样做?(不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无知)
③向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若无其事到极不情愿到悲叹)
为什么向导会有这样的表现?(没有抵住舆论压力,没有坚持到底,没有胆量与错误的观点相对抗,板书“无胆”)
④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叙事文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把握四要素)
2.“道”是什么意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行,不然就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3.写感想
格式如下:
学习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我的收获很多:......
4.布置综合活动:
①举办《人类之友》手抄报比赛
②以《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地球生物》为题写一封倡议书
五、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时间:四、五月间的一个黄昏
地点:加拉巴岛
人物:八名游客无知
一名向导无胆
起因:实地观察好心
事件经过:救幼龟 蠢事
结果:害龟群 悲叹 办坏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之后,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十分后悔。文章透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明白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资料,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资料。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齐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这天我们一齐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齐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那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检查课前预习状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初识“自然之道”,从题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资料做准备;发现词语特点并分类,进行词语积累的归类训练,同时也为概括主要资料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资料。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资料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资料进行归纳。透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资料,掌握概括资料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资料。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资料,归纳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透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透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资料,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潜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潜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主角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资料?推荐阅读资料。
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由家乡青岛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发了探究兴趣;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思考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悟“道” 。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运用了演中促读,演中理解的方式。可爱的小海龟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a.学习第三自然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幼龟动作的词“探”“欲出又止”“踌躇”,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相机指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体会嘲鸫的心情。范写“啄”字。
b.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导”感情或表情的词语,“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想想两者对话时的心理活动:他们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结果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龟,嘲鸫呢?并再次体会嘲鸫“颓丧”的心情。
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设计了两个比较句子的题。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6-7自然段。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xxx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xx地说:“......。”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3、使“道”深入学生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让学生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道”深入学生内心。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大自然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以在鱼缸中生活,温室也难育参天大树,我们要尊重大自然,否则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请看这是一只被圈养的老虎,管理者让它和一只牛关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处,可见这只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专家吴琦老先生在会上直言抨击了逐年兴盛的商业类“虎牛相争”、“虎鸡相斗”行为,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放虎归山。让我们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第3篇:自然之道-课文原文
自然之道-课文原文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