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优秀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11 07:12: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短文教案(优秀)

《短文两篇》教案

岑家宁

(一)学习目标:能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①?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页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内容。

②知道学生互相质疑提问。

③检查翻译情况,纠正错误。看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积累知识。选择课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附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升仙的时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重重叠叠的楼檐,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为何一定要到濑乡的老子祠,东阳的八咏楼,才可以观赏到应时的景物,遇会到神仙呢!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就不会开锁让进。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面有石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充实而奇特。

后面的大厅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的样子,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里,给人以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短文两篇》

(二)学习目标:欣赏黄鹤楼和于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课堂学习:

第一块:复习

请大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段落。背诵。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带我们去黄鹤楼和于园“神游”了一番,你对黄鹤楼和于园的总体印象如何?两者有何不同?你“神游”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阅读,思考,分小组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讨论交流。

3、学习评价:用笔把你心目中的于园画出来,并向大家点评一下于园“奇”在哪里。思考,画图。

4、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讨论交流。

第三块:探究活动?

1、如果学校的花圃要重新设计,你打算怎样来布置? 思考,分小组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 畅所欲言。课后学习:

1.收集并吟诵历代歌咏黄鹤楼的诗文。

2.把《黄鹤楼》或《于园》改写成白话散文。

第2篇:《短文》优秀教案

◆自读导言

1、本课拟用1课时自读。

2、《〈鲁迅诗稿〉序》一文,要求在整体感知郭沫若对鲁迅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的评价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全文,重点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咀嚼其精美的语言。

3、《我为何而生》一文,需要总体把握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从而理解这位大学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

4、比较两文的结构形式,明确序文形式上灵活多变的特点。

◆自读程序

1、课前预习

①疏通字词,做到熟读成诵。

②布置自读思考题:

A、鲁迅的诗歌和书法各有什么特点?

B、郭沫若对鲁迅的诗歌和书法作何评价?

C、文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

D、在《我为何而生》(又译为《我的人生追求》)一文中,罗素说他一生有哪几方面的追求?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你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呢?

E、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哪几种?本课两文各属于哪一种?试简答之。

2、课内导读

①导语设计。

前文是郭沫若为《鲁迅诗稿》一书写的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髓与魅力,其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内涵丰赡,语言精简。后文是当代西方最知名、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伯特兰?罗素为其自传作的前言,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②检查预习情况,以疏通疑难字词。

③依次讨论回答自读思考题的前三小题。

④全班诵读《〈鲁迅诗稿〉序》,讨论其语言特点。

明确:本文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而有对仗,语言平实却又出奇,音韵铿锵,抑扬起伏,用语简练含蓄,词句优美动听,读来令人余香满口。

⑤齐读《我为何而生》,讨论归纳作者一生有哪几种追求,这些追求中哪一种是他最执著而又最痛苦的?

明确:一是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二是对无穷知识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而第三种追求才是作者最执著而又最痛苦的。

⑥你怎样看待罗素的这些观点?(教师可简介罗素的情况,以帮助学生思考)

⑦组织学生畅读各自的人生目标。(不求众口一词,提倡各抒己见,课内时间不允许,可安排作课外书面练习)

⑧比较两文结构。

明确:议论文一般有四种结构模式,即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和总分式。两文均属总分式,只不过前者先分后总,后者先总后分。

◆自读点拨

1、关于《〈鲁迅诗稿〉序》

鲁迅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伟大作家,他的思想、他的文学成就,历来引人注目,受人景仰。然而其诗作及书法艺术,人们向来注意甚少,介绍、研究的就更寥寥。原因主要是鲁迅其他方面的成就遮盖了其诗歌和书法的光辉。《鲁迅诗稿》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现代文坛与学界的巨擘郭沫若欣然为此书作序,旨在推荐鲁迅这一鲜为人知的艺术成就。区区200余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给人无尽的美感,非大手笔难臻此境。评其诗歌,紧扣其思想及创作总体特征,实事求是,恰中肯綮,并无溢美客套虚词;议其书法,既见其渊源,亦褒其独创,有的放矢,言简意赅。第三段总评鲁迅诗歌和书法,把鲁迅的为人和为文结合起来看,亦符合中国历来奉行“知人论世”的学术传统。隆重推荐该书,希望读者“好其人”“更好其诗,好其书”。序文生动而简练的语言亦让人爱不释手,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2、关于《我为何而生》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系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罗素先后四次结婚,却三度不幸离异。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一次在1918年,因犯对美军的污谤罪被监禁6个月;另一次是在1961年他89岁时,因煽动民众反对政府,支持核裁军运动,在医院被软禁一星期。他是一个极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于1920年至1921年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其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博受精神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

●自读思考

1、下面句中“绝唱”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明星已经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的绝唱。

D曹雪芹著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历时十余载,增删四五次,终成千古绝唱。

2、认真阅读鲁迅诗作《人与时》,找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一人说,会么?/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从前好的,自己回去。/将来好的,跟我前去。/这说什么的,/我不和你说什么。

A、全诗是人和时间的对话,构思精巧,生动活泼。

B、前三句写出了三种人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态度。

C、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借“时间”之口,对复古者、幻想家和混世派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D、这首白话诗用语朴实无华,直白地表现了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3、想一想,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

4、把你过去的优秀习作编成一个集子,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序言,要求有感情和文采。

参考答案:

1、C2、D(“直白”二字不妥)

3、要点: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4、略

第3篇:短文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时数】

总计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谈读书》课文内容理解。

一、导入: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二、课文研讨:整体把握《谈读书》内容理解

这篇随笔的写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短文》优秀教案

10.短文三篇

四川德阳五中

龚如君

编写

教学目标

1.了解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把握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学重难点

把握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蒙田,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鉴赏其构思之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3.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生于1533年。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短文信息提取教案(优秀)

中考“信息提取题”教案

【课标要求】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3.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4.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一)、考点解析

2008中考语言的实际运用重点考查句子的衔接与仿写、口语交际、广告、对联、一句话新闻、短文的信息提取、读图表、标点符号的实际运用等,其中短文的信息提取是一项新的内容,从长远看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必备的一种实用技能,常见的考点有:

1、从体裁看: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新闻信息的提取。

2、从材料特点看:有文字信息、数字资料信息等的提取,大多是教材之外的国内外关注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

3、从提取内容看:有主要内容、人物事物特点、故事情节及言外之意等方面的提取。

4、从表达要求看:多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阿西莫夫短文》优秀教案

一、课前准备

1.查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词语:

遗骸

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

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

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二、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将制作的大陆漂移示意图(见《教学参考书》有关资料二:地质年代与大陆漂移学说)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

2.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短文》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短文》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