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10 07:1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 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写

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 瘗:埋葬

C.信宿遍于京邑焉 信宿:两天时间

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 预:事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灭亡,归顺隋朝。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并重用了褚亮。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太祖扼腕痛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 虑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4.D(解析:预:参与。)

5.C(解析: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6.B(解析:根据原文“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是错误的,应是“也难全部采用”。)

7.(1)薛举在陇西超越本分称帝号,任用褚亮为黄门侍郎,委托他重要职务。(关键词:僭、以、机务;省略句:薛举僭号陇西)(5分)

(2)即使有孟贲在左边保护,夏育在前边护佑,但是如果猛兽猝然扑击,还可能 发生意外。(关键词:虽、抗、卒然、虑)(5分)

第2篇:《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①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尚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

尚隐性率刚直,言无所隐,处事明断。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

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②也。”竟不受之。

累转京兆尹,历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鉷为

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二十四年,拜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转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注]①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②四知:东汉杨震为官清廉,有人送礼给他,并说:“暮夜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晓呢?”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中书侍郎……同时典选 典:主持

B.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竟:最终

C.诸御史惮昭泰刚愎 惮:害怕

D.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 按:按照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尚隐“刚直”的一组是( )

①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②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

③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④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⑤尚隐按之,无所容贷

⑥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

A.①③⑤ B.②③⑥ C. ①④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尚隐与李怀让在朝廷弹劾崔湜、郑愔,使他们受到贬黜,但也因此得罪对方,后来他们官复原位,李尚隐和李怀让受到报复。

B.冯昭泰诬奏李师等人是妖逆,而各位御史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便越级请求前往,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奏请赦免了他们。

C.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历任京兆尹,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D.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一生查处了包括李怀让、王旭、陈思问等在内的多个贪赃官吏,为朝廷除害,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参考答案:

8.D(按:审查、查办)

9.B(排除①④即可)

10.D(李怀让为“贪赃官吏”在文中无据)

11.(1)(李尚隐)又精通典章,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得分点:“详”,“故事”,“敕”,“称”)

(2) 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得分点:“去”,“者”,“固”)

参考译文:

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鞮(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把家搬到京兆的万年(今西安市)。年轻时通过了明经考试,多次被举荐,补缺下邽主簿一职。当时姚珽担任同州刺史,对他十分尊敬。景龙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和吏部侍郎郑愔一同主持选拔官吏之事,他们依附权贵,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的缺额,官民怨恨。不久两人相继主持政事,李尚隐和同僚御史李怀让一起在朝堂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查办追究,最后他们被贬黜。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御史调查核实。各位御史都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终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上奏朝廷赦免了他们。

不久崔湜、郑愔等人又被任用,李尚隐调离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伊阙县令,李怀让调任魏县县令。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被提拔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令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李尚稳多次升迁后担任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擅用威权,被官民们所担忧。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郎,调职两次后任河南府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李尚隐)又精通典章,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在夜里侵犯洛门,李尚隐因为没能觉察出部下和盗贼勾结,贬为桂州都督。临出发时,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公直忠诚,然而按照国法必须这样做。”并赐彩色绢帛一百匹来安慰他。不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经略使。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说:“我生性这样,不可改变,并不是为了慎守‘四知’。”最终没有接受。

第3篇:《旧唐书崔彦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旧唐书崔彦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大中三年进士擢第,释褐(始任官职)诸侯府。咸通初,累迁兵部员外郎,转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再迁户部侍郎,判本司事。彦昭长于经济①,儒学优深,精于吏事。前治数郡,所莅有声,动多遗爱。十年,检校礼部尚书、河阳怀节度使,进阶金紫。

②时徐、泗用兵之后,北戎多寇边,沙阤诸部动干(触犯)纪律。彦昭柔以恩惠,来以兵威,三年之间,北门大治,军民歌之。考满②受代,耆老数千诣阙(借指朝廷)乞留。诏报曰:彦昭早著令名,累更剧任。入司邦计,开张用经纬之文;出统籓维(边防),抚驭得韬钤(用兵)之术。自临并部,隐若长城。但先和众安人,不欲恃险与马。遂致三军百姓,沥恳同词,备述政能,唯恐罢去。顾兹重镇,方委长材。既获便安,未议移替,想当知悉。

③僖宗即位,就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旧唐书元载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旧唐书元载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