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本学期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
2、复习加减法计算时,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发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
能的形成。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3、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
4、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
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5、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
二、学生现状分析:
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本学期所教的内容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数一数,比一比,分类、10以内加减法、而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差。较多的学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
识的机会。生对20以内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
三、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生的辅导工作。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七、复习时间安排
内容课时 圆柱体、球等几何体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1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四、复习目的: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分类与比较1课时
10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 顾和反思的习惯。
认识位置1课时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11-20各数的认识1课时 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认识图形1课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课时 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五、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碱法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分类。
六、复习措施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第2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古海萍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为依据,结合本年级实际,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总复习。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2)班的学生总体来说数学思维比较灵活,有的学生相对来说有些调皮,课上做小动作的人比较多一些,有的学生相对来说上课比较安静,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在课上喜欢抢着回答问题,当然班级内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很不主动,平时做作业总是丢三落四,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简单的口算也常有学生计算错误,也有学生做题时总是和马虎,不愿意仔细看题,认真审题。
三、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认识1-20各数,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2.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巩固数的意义、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能根据观察发现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1.根据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巩固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方位。
(三)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四、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五、复习重、难点: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解决问题,数的组成。
六、复习进度及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知识分类复习(第二十一、二十二周完成)1.复习认数、认识图形。(2课时)
2.复习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法。(2课时)3.复习解决实际问题。(2课时)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第二十二周完成)
把前一阶段的各版块知识综合在一起,完成系统的整理,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切实保证期末的复习效果。(2课时)
七、复习策略: 1.复习时仍然要创设适当的情景,既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也激发学生对复习的兴趣。从而根据数据现象,制作条形统计图。
2.利用有效的方法从有序排列或者无序排列的信息中,收集到有效的数据。3.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采用画圈、打点或者写“正”字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避免数据的出入,也可用不同的图形
4.在涂统计图时,为避免学生少画、多画的情况出现,可指导学生先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中作出相应符号后,再将统计图画完整。而在补充题目中已涂好的部分时,还要记得检查题目所涂部分是否正确。
5.要指导学生学会检查。要明白:所有数据之和要和所统计的总数相吻合。6.可以结合加减法或图形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3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年级数学组
为了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培养数感和学习兴趣,特制定本复习计划。【复习内容】 数与代数:
1、20以内数的认、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第一单元、第七单元)
2、20以内的加减法(不含退位减法)。
(第三单元、第七单元)
3、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轻重等。
(第二单元)
4、认识整时、半时。
(第八单元)图形与几何:
1、分类
(第四单元)
2、位置与顺序
(第五单元)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好玩
【复习目标】 数与代数: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认、读、写0—20各数。
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法和减法互逆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
第4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复习方法:
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复习加减法计算时,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
第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2
一、复习目的: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法。
3、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能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
复习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