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08 07:13: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网友来稿)

朱继昌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空”、“呆”、“硬”的毛病:一是内容空洞无物。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空话、旧话、套话,甚至废话写了一大堆,却没有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雷同现象十分突出。比如对人物的描写,往往是:脸圆圆的,大眼睛,圆圆的鼻子,浓浓的眉毛,乌黑的头发等等之类的语言,不会用更逼真更形象的词语来描写人物。二是文字苍白呆滞。词汇贫乏而干瘪,辞不达意,不会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形象性和可读性。三是缺乏想象力。学生只会干巴巴的把主要句子写出来,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而对事物进行准确、深动的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更有感染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克服上述几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观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学生作文之所以空洞无物,关键是缺乏对事物的观察,所以导致了空话、套话、废话的出现。作文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是从认识事物和积累素材开始的,如果没有这一基础,其结果只能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因此,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感性材料是第一步。

一要培养观察动机。动机是最好的兴趣,是行为主动性的源泉。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想了解和认识事物,激发他们的认知欲,这样学生观察事物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教会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准确地表达事物打下良好基础。首先,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部分,写出作文片段。可以结合实际,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出日落的场景、四季景色的不同等,让学生抓住不同的特点进行写作。其次,教会学生观察事物场景,写出短文。观察事物场景写短文是在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断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前,要把观察目的和要求给学生讲清楚,并要求学生观察中做好记录。观察回来后,教师要启发指导学生按观察顺序和记录的材料,完成短文写作。最后,教会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学会写日记。要求学生写每周写2至3篇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要准确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形象而准确地记录结果,为写作积累素材。因此,教师无论是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新型建筑、观察校园,还是听报告会,都要让学生做好记录。经过日积月累,生活中的事例便可信手拈来,成为作文中的题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二、教会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就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

一是要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掌握丰富的词汇,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也要善于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上。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凭借课文深入理解词语,做到精问导读,自学自悟,为运用打好基础。并结合实际,根据课文引导运用,仿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句式,学好表达。其次,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在讲读课文中,采取拿出来,钻进去,读出来,用得上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品味。再次,要选高质量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体会词汇的准确、鲜明、生动,及其对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

二是要在阅读中领悟作文的写法。文无定法,写作方法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学习提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典型情节为重点,引导学生“剖析”课文,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不同的写法。在阅读中,要教会学生抓住课文最突出的一个写作优点进行学习、体会,让学生多想想作者为什要这样写?使学生理解文章的特点,领悟作文的写法。

三、出好命题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要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关键是要练、要写,要从实践中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一般采用的命题作文的方式。在命题作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命题深浅要适度。小学生的作文命题深浅一点要适度,若内容过深,学生就写不出;若内容过浅,学生写起来不仅无兴趣,写作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因此,命题必须做到深浅适度,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命题,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命题时应想一想什么样的材料是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要写的,愿写的。命这样的题目才会适合学生的心意,他们写起来就会落笔生花。

二是命题取材要结合学生实际。命题取材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经历过的事情,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内容来。比如,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就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此进行写作。或者是让学生写写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写写自己的感触等等。总之,小学生作文命题,既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真正命出同学们想写、爱写、能写的题目,同时又要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是命题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小学生好说、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等实际,避免常规的书面作文的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采取口头作文、片段作文、日记、周记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作者邮箱: zyxc_088@163.com

第2篇: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高段作文写作的兴趣培养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如何使学生写好作文就显的非常重要了,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兴趣,启发他们发挥想象能力,教师加以鼓励就使的学生对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真正带入一个轻松自由的习作乐园。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写作培养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产生鼓舞力量,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小学生作文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作文难”现象,更应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方面。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写作变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难题,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主要体现在写作文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显的尤为重要了。教学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固然重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久而久之,对作文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如何才能使学生解除这种心理,由“让我写”变为“我要写”呢?我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去探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所以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上下功夫,要让学生想写、会写。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受、认知、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1-

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爱好》一文时,我先介绍了自己的爱好是“喜欢看书”,接着我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做饭,把锅放到煤气灶上,打开煤气倒上水,在等水开的时间里,我随手拿起旁边桌子上的一本书,到书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一股难闻的气味钻进了书房,我才想起自己在做饭,跑过去一看锅烧了一个大洞,差点着火”。讲完之后,让学生谈谈对老师有了哪些了解,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爱好,让别的同学了解他。用这种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新鲜感,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欲望,在写作时有话可写。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童年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段人生岁月。儿童作文不是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用心灵描摹出来的图画。在儿童眼里,世界万物,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是亲切迷人的:绿叶肥了,红花瘦了;大树会唱歌,小鸟会说话……。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的刻画每个人物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在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的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大家都知道作家创造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听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在一次听录音写想象作文的教学课中,我让学生听课前录好的各种声音,然后抓住其中的一两种,展开想象,进行构思、构图。随后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把自己想到的场景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学生纷纷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读给组内同学听,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模仿写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欲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

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的文风。

四、让学生互批互改,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一大叠作文本逐字逐句批改,耗时费力又不能及时反馈,有许多不利因素。为此我增加了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这一程序。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循序渐进,先简后难。开始只要求改错别字,进而修改病句,画出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最后要求学生之间写出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写的真好”,“你比我写的好”,“相信你自己写的是最好的”,“下次你会写的更好”等。这样的批改方式,既能为学生创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机会,又能杜绝自己作文中出现与别人类似的毛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通过这样长时间的练习,我所教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我也明白了,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把学生放飞到写作的天地里,让学生主动拿起手中的笔,才能描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五、对学生的习作多鼓励、多表扬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学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写的优秀作文进行表扬,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又一好方法。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较好的作文,在班级里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不会写作文的处境,真正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习作乐园。

六、教师课堂示范作文

课堂作文示范,不仅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给教师自己树立威信。如我在要求学生写《假如我会克隆》这篇作文时,我帮学生分析了“克隆”的意思,会克隆后做什么等,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惊喜交集,紧接着就兴致勃勃地写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却不重视这份工作,作文教学几乎是纸上谈兵,从不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作文。这种做法我认为是不妥的。

七、教师巧引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写真实的生活。

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写和学生实际操作的双边活动。有人说:学生的作文好,不是改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此话虽然不无偏颇,却也是不无道理。习作的主动者首先必须是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许多教育家都总结出了一条条经验:“把金钥匙给学生!”“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上与其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还不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经验方法,使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当引路人,引领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写达到如沐春风的和谐境地。那么教师如何“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又一大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的第一“引”就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生活中不是只有学习一件事,那样的生活太单调乏味,学生自然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好话题值得写。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你成天在课堂上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写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坚持在活动中学习作文。生活丰富多彩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也就不会一拿起笔就感到无处下手了。在教学中我就曾经采取过这样的方法,在每节语文课前抽几分钟开展课前讲话活动,按顺序,每人一次,无一例外。先由教师命题,然后变为自己命题,谈谈自己的心思和苦恼。让他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谈,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自己参与了活动,还有机会听到同学之间的各种小故事,日积月累的就积累了不少材料在脑海中,以后写作文时就只要从大脑的材料库中提取出来就行了。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学生写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按理说,学生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会急得抓耳挠腮找不到内容可写,或三言两语就交代完了呢?也有老师曾提出疑问:我花了大量时间组织活动,他们玩起来似乎很尽兴,可写作文时还是觉得没东西可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他们大多不曾用心去感受,没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个触觉敏锐的有心人,能够捕捉到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有

目的地指导他们观察,有意识地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引”: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当一个有心人!

如做完早操,建议学生观察天空的颜色或云朵的形状;体育课后请学生描述自己又热又渴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常带领学生玩耍:灿烂的阳光下领着学生在操场上吹肥皂泡泡;下雪了带着学生堆雪人、打雪仗。一边玩一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想法、心情、体验,让他们在娱乐当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与学生们谈天说地。这样既沟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又能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许多信息。

作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写作,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报》2007年第33期。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12期。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3篇: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写作能力

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姓名:孙仁学

作者单位:巴州区第十小学

邮政编码:636000

电子信箱: rx610@sina.com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阅读和写作上。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加强读的训练。“读”是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训练时,要明确训练目的,精选训练形式。如:了解文章大意、分层分段,采用默读或自读;检查感情朗读,用指名读或分角色读;渲染课堂气氛,用齐读;当学生读不到位,宜用范读;复习总结文章,用领读等。在采取各种训练形式时,要注意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小青凌邓丽梅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课上,有大部分学生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训练“说”的能力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诵读佳作,培养语感。我经常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并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形成新的信息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但是,熟读成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提高诵读的效果。

2、复述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希望有所帮助!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

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的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最近心理学界有个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

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

或者给一道题目,想办法做出来。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婴幼儿学语言是最典型的内隐学习。其实这种现象古人也意识到了。古人说“厚积薄发”,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