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的新起点阅读题目含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08 07:12: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国载人航天的新起点阅读题目含答案

中国载人航天的新起点阅读题目含答案

中国载人航天的新起点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现场侧记

2002年3月25日,夜。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初春的戈壁,寒冷如冬,但航天城里却春意盎然。

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静静地矗立在100多米高的飞船发射塔架。巨大的火箭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分外醒目。运载火箭的顶部,安放着“‘神舟’三号”飞船。上面印着的那面五星红旗,在明亮的灯光下鲜艳夺目。

一位参与载人航天研制工作的老专家告诉我们,载人航天的飞行方案,一切都是以人的安全性为基点进行设计的。在研制过程中,他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的嘱托,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运用了许多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智能系统。他指着飞船的上方说,那里专门设计安装了逃逸系统。在火箭发射升空时,万一发生以外紧急情况,逃逸系统就回将飞船带离危险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神舟’三号”虽然仍然没有载人,但其与前两次发射最大的不同是,这次飞船的技术状态已经和载人状态完全一致。在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里,装有一套拟人载人系统。研制飞船的科技人员介绍说,该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完全和载人的环境一样,并随时受到地面指挥中心的监控。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发射前60分钟,环抱着火箭和飞船的发射塔架陆续大开,发射场上的人员开始撤离。发射前30分钟,发射塔的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22时15分,随着指挥员“点火”口令的下达,发射场上顿时传出一阵震天巨响,只见火箭尾部喷射出一团团长长的`烈火,火箭稳稳地向上升起,托举着“‘神舟’三号”飞船,飞向了太空。火箭和飞船飞得越来越远,在蓝黑色的夜空中,留下一道绚丽的轨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梦寐以求的飞天这路,如今在真实地延伸。10分钟之后,“‘神舟’三号”飞船成功进入了预定轨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沉浸在一片欢乐中。从设计、生产、检测、安装到发射,110多个单位、3000多家工厂、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团结协作,用心血和汗水凝结成这个确保万无一失的瞬间。

在不久的将来,当这里成为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的起点时,人们看到载人飞船腾飞的那刻,一定不会忘记今夜,大漠长空下,曾经无人入眠。(据新华社3月25日电)

1.文中为什么要写“中国航天”四个字“醒目”、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2.“‘神舟’三号”飞船与“‘神舟’二号”相比,先进在哪里?

3.这则通讯为什么要详细地记述发射前60分钟到发射后10分钟这段时间的活动?

4.最后一段含意深刻,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

《中国载人航天的新起点》答案

1.写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壮举,也写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

2.飞航的技术状态已经和载人状态完全一样,这是前两次所没有的。

3.“‘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是本文的重点,所以要详写:而且将过程详细写出,让读者在生动的描述中对飞船升空的情况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将作者的自谊感融入文字中。

4.写出“‘神舟’三号”飞船是载人飞船的基础和先导,也坚信中国一定能成功地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第2篇: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翟志刚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第3篇:中国载人航天历史

数理学院123092班钟渊20091002767

中国载人航天历史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攀登现代科技高峰新的标志性工程,是新中国建设成就新的重要象征。

50年代:苏联送给我们两枚导弹,中国领导人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声音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当时为保密起见,用“国防航空工业”这个词来代表火箭导弹和后来的航天事业。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决定按照钱学森的建议,由他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宣告成立。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也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与国外在正式载人之前发射10多次无人飞船不同,中国航天人在只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试验后,就开始了真正的载人飞行。

短短10年间,从神五神六神七,到神九神十,5度载人飞行,5次跨越。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出舱行走到交会对接„„神舟飞天的壮美航迹,一次次将有中国印迹的崭新高度刻在浩瀚太空。

承担载人航天工程关键产品系统研制重任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拥有的400多名各型号任务“两总”(总指挥、总设计师)中,45岁以下占53%;35岁以下技术人员超过70%。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中国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国载人航天的新起点阅读题目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载人航天的新起点阅读题目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