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诗歌鉴赏解读
诗歌鉴赏(8分)
边上闻笳①(其二)
杜牧
海②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和少数民族地区。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1)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3)诗中之“愁”从何而来?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说。(4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7.B 8.C 9.C 10.D
11.(1)孙坚在南部打败了山贼,在北部击退了董卓,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记分点:“南、北”“走”“拜”)
(2)我这位县令没有什么才德,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凭文官(的才干)而著称。(记分点:“德”“徒”“以武为官”“以文吏为称”)
(3)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酒宴招待,乘机拿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责问。(记分点:“悉”“赐”“出事”)
三、诗歌鉴赏(8分)
答案:(1)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1分)。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1分);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着春天气息的绿色(2分)。
(2)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有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2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1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2分)。
第2篇:诗歌鉴赏两篇解读
诗歌鉴赏两篇解读
诗歌鉴赏(8分)
边上闻笳①(其二)
杜牧
海②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和少数民族地区。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1)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3)诗中之“愁”从何而来?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说。(4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7.B 8.C 9. C 10.D
11.(1)孙坚在南部打败了山贼,在北部击退了董卓,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记分点:“南、北”“走”“拜”)
(2)我这位县令没有什么才德,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凭文官(的才干)而著称。(记分点:“德”“徒”“以武为官”“以文吏为称”)
(3)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酒宴招待,乘机拿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责问。(记分点:“悉”“赐”“出事”)
三、诗歌鉴赏(8分)
答案:(1)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1分)。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1分);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着春天气息的绿色(2分)。
(2)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有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2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1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2分)。
第3篇:张继《枫桥夜泊》诗歌鉴赏解读
七彩教育网 www.daodoc.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枫桥夜泊》诗歌鉴赏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
第4篇: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教案
诗歌鉴赏的三维立体解读教案
高考诗歌赏析,首先是懂诗,其次是懂题,最后是懂答。懂诗,就是得懂诗的构成,懂诗的内容,知道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懂题,就是要弄明白对一首诗考查什么,从哪些角度考查,要求我们做到哪一步;懂答,就是要根据题的要求,充分满足,不需多,不能偏,更不能漏。
所有的诗歌都得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组成,它们都以语言为基本组织材料,以实物、情感、技法三维做支撑,从而构成立体的内涵丰富、言简意赅、感情丰满的诗歌艺术。
也就是说,要想读懂诗歌,首先,就是要把握诗歌的这三维:
实物维——写了什么实物,即内容,(广义上的内容指人事物景情理,狭义上只表实物)
情感维——写了什么情感,即感情主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诗的内容)
技法维——用了什么技法,即艺术手法。
其次,要把握这三维所形成的`三面:
实物维和情
第5篇:唐诗解读鉴赏
唐诗解读鉴赏
一、《山居秋暝》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王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苏轼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写山水的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
第6篇:解读诗歌
解读诗歌
所谓好时代,除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文艺、诗歌也是一个春天季节,定会百花齐放。很多人质疑,诗歌是忧伤的代名词,其实笔者一点不苟同这种观点,忧伤本身是一种悲悯,也是一种灵魂的感激之意。“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一种诗歌的美,也是一种心灵的呼唤与期待。生活再慢慢离我们远去之时,很多美好的东西,就需要用文字和艺术来表达。没有诗歌,这些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我们无法能够看到。于是,诗歌来了,艺术来了,这种是诗人们的大美情怀。
然而,这种抒发情怀的`群体里,诗歌都受到了歧视,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和谐之美,追逐之美,幸福之美,凸显出的距离,无非就是一种呼唤,没有一种文化的底蕴,又将如何来落实好诗歌的特殊使命。
理想是我们人生的坐标,追寻是生活的使命。没有一种内心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