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数的数学教案
关于数的数学教案
关于数的数学教案
数怎么不够用了
年级:初一 执笔:徐城 审核: 授课时间:20xx/9/16
数学目标:
1、知道引进负数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3、熟练地将有理数按一定的要求分类。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计算:(注意观察图形所表达的含义)
加10分 扣10分 得0分
集体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分为0分,四个代表答题情况如下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总得分
第一队
得分
第二队
得分
第三队
得分
第四队
得分
㈡自我评价
1、 小结
1、 对于比0分低的得分,我们引进“—”号。例:比0低10分表示为
“-10”。
对于比0分高的得分,我们引进“+”号。例:比0高10分表示为“+10”。
2、我们常常用负数:正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 概念:
1、 正数:像+5、1.2、…这样的数,举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数前“+”号可写可不写)。
2、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举例如:_________________(负数前“—”号不可以省略)。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练习: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里。
+6 8 4+9.15 —12 0 —1—0.01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4、数的大小: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
5、练习,比较大小:0 —50 +0.001
0 —10 0(填>、<=。
6、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果零下5℃记作“+5℃”,那么零下5℃记作“—5℃”。
练习:(1)某人转动方向盘,如果+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
(2)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______________。
(3)在4个不同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 下降6厘米 下降1厘米 不升不降
如果上升3厘米记作+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如果+4米表示向东走4米,那么—4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数的分类: 正数 正整数 如:1、2、3…
(1)有理数 如:、0.1、…
负数 如:—1、—2、—3…
如:—、—0.1、—…
正整数 如:1、2、3…
整数
(2)有理数 如:—1、—2、—3…
分数 如:1、0.1、+
如:—0.3、—、—4
练习: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2,—3.5,0,+32,—0.8,—3,—10,25%,+,0.0001
①正整数集合{ …};
②负整数集合{ …};
③正分数集合{ …};
④负分数集合{ …};
⑤有理数集合{ …}。
8、小结:① 有理数分数类;
②负数的意义。
㈢选择检测:
一、判断:
(1)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 )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
(3)0是最小的正整数。 ( )
(4)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或零。 ( )
(5)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 )
(6)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 ( )
二、填空:
(1)高于海平面1250米的地方高度表示为海拔+1250米,低于海平面37米的地方高度表示为海拔 米。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2℃下降了7℃,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_____℃,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_____℃。
(4)_____统称整数,_____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_____ 。
(5)比较大小0___—5 —___0 100___25 +0.101___0
(6)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
—13 5.2 0 —7
+
—0.12 π 35% 880 +20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思考题:
(1)A市某天的温差为7℃,如果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那么这天的最底气温是____℃。
(2)小明和小华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小明向东走36米记为+36米,则小华向西走记作_____米,这时两人相距_____米。
(3)产量增加-150千克是什么意思?
第2篇: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
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 认识 “+”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数的合成型加法。
二、活动准备:
动物图卡若干、纸和笔
三、活动流程:
(一) 教师随意拿几块积木问:刚才我用了几块积木搭这座小房子?
(二)对计数记过进行数的合成练习。
——把积木分给两个小动物,问:小狗和小猫各有几块积木?合起来又是多少块?并摆上正确的数字。
——结合数字卡进行念唱,1和4合起来时5,2和3合起来是5…..。
(三)游戏考考你:
讲述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的意义。
1、教师:冬天快到了,小燕子美美一家要从北方飞到南方去过冬。美美的爸爸妈妈在前面飞(出示2只燕子),美美跟在后面(再出示1只燕子),一共有几只燕子要到南方去呀?
将相应的数字卡贴在教具下面,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2只,美美1只,合起来时3只。告诉幼儿“合起来”就是“加在一起”的意思,然后将“+”卡放在2和1的中间。再将“=”卡放在1的后面,并告诉幼儿“=”就是相等的意思,等号前面的是一个算式,等号后面的数字就是前面算式的计算结果。
3)通过游戏“小白兔采蘑菇”,进行正确的对应计数,完成加法的计算。教师边操作贴绒小兔边说:小白兔先采了3个蘑菇,小灰兔又帮它采了2个蘑菇,现在小白兔一共有几个蘑菇呢?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孩子每一个步骤孩子都能跟着一起操作,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连接比较紧凑,对活动内容基本掌握,都能教熟练地说出5以内的加减法。但整个活动流程不够灵活,都是老师说,孩子答,给孩子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少。而且在孩子对5的加法比较熟练的情况下,我还是按原来的活动流程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如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难度,编应用题。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对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不了解,要不就是涉及的内容太难,要不就是涉及的内容太简单。怎样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思考,让孩子在每个活动中有所收获而不会觉得太难或太简单,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
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大班数学:《数积木》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形。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一只口袋,内装若干长方形、正方形的积木,画有立体图形的图板若干,正方形积木若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点数立方形,体验数型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几何形体的特征。
1.出示一口袋,玩“摸摸奇妙口袋”游戏。
教师请幼儿在口袋里摸一摸,有什么?
2.取出所摸的积木。
3.师出示画有立体图形的图板。幼儿在口袋里摸一摸,并说一说:我摸到一个积木,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
全体幼儿验证。
幼儿玩“看图说图形”的游戏。通过游戏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为正确点数立方形做准备。
二、播放课件,学习数立方体。
1.出示若干正方体积木,并堆成楼房。师:这座楼房是由什么形状堆成的?它有多少块?我们数数看。
将“楼房”拆开,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师:图板表示什么意思?图板上有多少立方体呢?我们数一数。幼儿自由数一数后交流。
幼儿仔细观察藏在后面的立方体,数一数后把数量填在图下面的括号内。通过实物感知和课件观察,体验数形关系,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幼儿操作练习。
有困难的幼儿课先用正方体积木按图拼搭,再数数并记录。
幼儿拼搭图形,要求要有一部分积木藏(起来)在里面看不到。
幼儿每人一张立方体图,看图在括号里记录相应的数。通过自己拼搭、记录,进一步正确点数立方形。
大班《数积木》数学教案3
设计思路:
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经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积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积木比我多”。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针对孩子空间逻辑的发展,设计了这节以培养孩子有条理推测数量和挑战空间逻辑的活动。我觉得这个题材对发展幼儿空间方面的计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想针对我部目前还不配备白板的情况下,对教案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梳理,继续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目标:
1、 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准备: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流程:
一、 话建筑,赢积木
导语: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欢怎样的房子,为什么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 争回答,数积木
(一) 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导语:听清题目哟!(出示相同数量积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导语:有的小组领先了,有的小组暂时落后,不过没关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积木很顽皮,像玩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让我们仔细观察,把藏起来的积木找出来。
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三、 造房子,数“砖块”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数
导语:经过两轮的比赛,哪一队的领先了呢?请每组朋友用你们现有的积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房子由几块积木建成,共得到了几分。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
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
(二) 学做小小建筑师
导语:(出示建房图纸)你们造房子、数积木的本领都那么大。那你们能不能在根据图纸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钟内造出与图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并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他是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导语: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们你是用几块积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觉得有:
a) 关注细节的设计
计算活动教具多,对环节间的小结语要求也高,在这一次组织活动前教案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的“过电影”,把握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要点(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状况、每一次小结重点提炼和梳理的内容、重难点落实的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活动前我让一个个环节都顺溜了,我想这也是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动的有效性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第3篇:小班数学教案数多少
数学《数多少》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量。
2、初步学习根据物体数量与数字点卡进行匹配。
3、幼儿学会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量数数。活动准备:
1、课件《郊游》。
2、数量分别是1——4个小动物的卡片。3、1、2、3、4的数字点卡卡片各一张。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教师:现在是秋天,天气暖和了,公园里有树木,小动物,小草。公园里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公园里玩吧!听音乐《去郊游》,幼儿进入活动室。
二、观看课件,感知4以内的数量。
提问:公园里有什么?(小鸟、蜜蜂、大树、、蝴蝶)
教师请幼儿点数以后,说出以上物体各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并根据物体数量找出相应的点卡。
教师:小动物们在公园里玩,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他们的叫声被别的小动物也听到了,别的小动物也想来玩,是谁来了呢?(青蛙、小鸭子、小狗
第4篇:一年级认数数学教案
一年级认数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材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①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②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③认识几十几(P29~31)④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①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②比较数的大小(P37~38)③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
第5篇:大班《数高楼》数学教案
大班《数高楼》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高楼》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掌握1到10的顺数和倒数的顺序,知道顺数时逐一增加,倒数时逐一减少。
2、能快速按照正逆的顺序进行接数。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建议
1、玩游戏开火车,复习五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2、创设情景,小狗过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顺数与倒数的规律:是数十数字,一个比一个大,倒数十数字一个比一个小。
观察桥的特点,这座桥有什么特点?
上桥和下桥时分别走了几级台阶?数字有什么变化?
小狗上桥时是从
第6篇:中班数学教案《相邻数》
中班数学活动:左邻右舍
阳信县实验小学幼儿园
张智华
教学理论依据: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实施策略:(1)设置角色游戏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