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06 07:12: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 定律,并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

(700十1)68=70068十68

153(220十57)=153220十57

638十378;(63十37)(8十8)

还可以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

(a10)b=a10b=ab10=(ab)10

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

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谁能举个例子?

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特别是下面二道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

567十98 1 21 7

教师要提醒学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 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使计算又对又快。

三、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顺序。

什么叫做第一级运算?什么叫做第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第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教科书第94页中间的算式.让学生标明运算顺序。

教师: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中有哪些运算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

出示教科书第94页的例2。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想一想运算顺序。然而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强调书写的格式。

做练习二十的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学习例5。

(1)出示例5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2、学习例6。

(1)出示例6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250(桶)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c=a×(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习例7。

(1)出示例7。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4、学习例8。

(1)出示例8。

(2)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4)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课后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______)×32

(28+25)×4= ×4+ ×4

15×24+12×15= ×(+)

6×47+6×53= ×(+)

(13+)×10= ×10+7×

2、判断对错。

(1)39×22—39×2=39×22—2()

(2)39×22—39×2=39×(22—2)()

(3)39×28+39×72=39×28+72()

(4)39×28+39×72=39×(28+72)()

(5)39×12=39×(12—2)()

(6)39×12=39×(10+2)()

板书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第2篇: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第3篇: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小学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