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五课《跨越代沟》优秀教案
第五课《跨越代沟》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的
1. 帮助学生体会父母对于自己的重大意义以及父母对自己做的一切,形成感恩之心。
2.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父母,从思想上的尊重到行为上的孝敬。
3.帮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看问题,从而很好地对等待和处理实际生活中因代沟带来的`各种情况。
二.教学重点:
感激父母、孝敬父母
三.教学重点:
学会跨越代沟
四.教学方法:
歌唱、小品表演、谈话、实践等方式方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教师对第五课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2.教师出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展示)
3.播放歌曲:“妈妈的吻”(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你听了这首歌心中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要说?)
4.展示第一站:感激父母
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感激父母呢?
待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1)父母是我们生命的;
(2)父母是我们生命最好的守护者;
(3)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
然后教师分别对以上感激父母的三点理由进行介绍,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感激父母,从而形成感恩的心。
5.教师提问:你还能说出有关父母的歌曲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转移到第二站的教学内容:孝敬父母)
6.展示第二站:孝敬父母
(1)齐读:“游子吟”
情感教育:我们不仅要从心里上了解感激父母的原因,并且要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真正来孝敬父母。
(2)多媒体显示:努力跨越代沟
教师提问:教材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知识点呢?编者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多媒体显示:
A、代沟产生的原因;
B、代沟的表现;
C、要努力跨越代沟
教师然后对以上三点逐一解释,其间串插小品表演“跨越代沟”。接着教师点击展示:跨越代沟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共鸣 。
(3)“孝敬父母”(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来回答)
A、思想上:尊重父母;
B、行动上:孝敬父母(现在主要从精神上来孝敬父母)
(4)课堂作业:
A、给自己设计两道特殊的家庭作业;
B、你对父母了解多少?
C、学完本节课,你有何感想?
(5)课堂小结:展示
(6)课堂结束。
第2篇:第五课 第一框 跨越代沟
第五课 第一框 跨越代沟
导入新课:
(故事请一学生课前准备好,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呈现,请一学生有表情地讲)
故事:一只公鸡发现土里埋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它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把珍珠刨了出来,费力地想把它咽下去。但当公鸡发现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并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时,它马上就把珍珠吐了出来。这时珍珠对公鸡说:“我是一颗珍贵的珍珠,一个人想要找到一颗珍珠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啊!
而你怎么这么轻易地就把我丢弃了呢?”公鸡说:“有什么了不起啊,如果谁给我一颗谷物,我马上就拿你去交换。”故事讲完后,请学生讨论(多媒体呈现):
(1)公鸡发现了一颗珍贵的珍珠,为什么却把它轻易地丢弃了呢?
(2)在公鸡眼中,为什么一颗珍珠和一颗谷物的价值是一样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类似于珍珠与公鸡对待不同事物的看法经常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你的价值观总是和你父母的价值观相左,父母视为“珍珠”的东西,你却不屑一顾,而你认为至关重要的“谷物”,你父母又不在意。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不认为那些是最好的,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你的成长,你的变化,就是“代沟”产生的首要原因。在此,教材上有一段很精彩的材料,或许更能体现你们的变化(多媒体呈现)。
讲解新课:
(请一名学生扮演儿子,要求扮演的同学能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想法,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要求其他的同学也要身临其境地体会自己对爸爸的看法。)
对话:(1)为什么儿子眼中的父亲,竟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2)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对父亲的看法有什么变化?
(3)你的父亲在你现在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通过学生的扮演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对话,分析代沟形成的原因。)
一、代沟形成的原因
师:对爸爸的评价,无疑是自己成长的变化,是对他人认识的变化,是思维由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其中经历了朦胧的敬畏到朦胧的批判,最后到客观的认识三个阶段。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7岁前,父母在我们心目中是权威,我们绝对服从父母的管教。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我们看到父母的不足,和父母的想法产生了偏差。到了青春期,这种偏差最大;26岁以后,开始客观地认识父母。(由此引出代沟的含义)
二、代沟的含义
通过讨论、探究代沟的表现,找出自己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方法。
对第一个问题的探究建议:先让学生就在生活方面与父母的差异展开讨论,然后请学生一一回答,并随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填在书中的空格内。
三、代沟的表现
(填表的内容见教学资料上的图表,表中所填的内容不惟一,答案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学生的实际即可。在生活方面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业余爱好、交友、个人隐私、音乐、学习方面等等,这些都可以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其目的是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尝试着在这些问题上与父母进行沟通,多想想父母观点的合理性,并在实际行动上努力去做。)
师:总之,在生活方面与父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一代重实际,似乎不注意生活的享受;下一代则多幻想,比较重视享受。这仅是代沟表现的类型之一。还有的表现在:思想方面:上一代比较务实、保守、不主张批评;下一代主张自由、创新、开放的思想,希望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行为方面:上一代赞成维持传统的形式,处事谨慎、冷静,认为做事应有原则,稳扎稳打,不接受新的花样;下一代则喜欢冒险性的活动,敢作敢为,认为各人应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必顾及别人的看法,不应有太多拘束。家庭责任方面:上一代对家庭愿做出牺牲,主张大家庭制,认为子女必须孝顺服从父母;下一代重视个人的享受和自由,喜欢小家庭制,认为子女的意见应被考虑。同学交往方面:上一代态度保守,认为男女交往是件严肃的事;下一代则主张广泛交友,与人交往是不可缺少的经验,与异性交往没必要大惊小怪。政治方面:上一代态度可能不怎么积极;下一代则认为应多参与,对不满的现象,希望能声机会表达意见,等等。
对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建议:教材所列举的三种态度是学生平时经常采用的,事实上这些态度并没有解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反而导致了代沟的加深。这里的每种态度所产生的后果可以让学生说,因为他们有切实的感受。然后再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哪些正确的态度(见教学资料《解决与父母冲突的正确态度》)可以解决你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让学生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态度,随时在课本上填写。)
师:沟是填不平的,可我们可以跳,可以跨啊!代沟并不影响两代人的相互接纳。
由于父母与子女不同的经历和文化差异,两代人之间就不可能没有“代沟”,这种差异有时如同写毛笔的一代、写钢笔的一代和电脑的一代的差异那样大。
四、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
师:跨越代沟就要及时进行沟通。沟通能疏通子女与父母间的关系,消除子女与父母间的误会,化解子女与父母间的冲突。沟通能增进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激发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沟通要及时,要注意场合,要主动,要讲究策略,要形式多样。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沟通从“心’’开始。好的沟通应是追求心灵的友善碰撞、融合,让双方都感到对方的真诚,而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请学生阅读“知识链接”,要求结合他们自己的实际选择其中的沟通技巧,说说自己在某一个问题上与父母意见冲突最大的方面及打算如何与父母沟通。
提问: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与父母沟通?(让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1)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心平气和地直接交流沟通;(2)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通过他们帮助自己与父母沟通;(3)可以通过电话或书信和父母沟通,等等。
师:回家再想想,看看跟父母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
因为通过沟通才能理解父母的心理,懂得父母的心思,知道父母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感叹:“孩子长大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其实,这主要是子女与父母缺少沟通所致。沟通,是指通过谈话或其他方式进行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包括子女与父母之间,都需要沟通,只有用心沟通,才能真情交融。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父母的爱是深沉而伟大的,为了子女,他们甘愿付出而不求回报,你们要相信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父母无私的爱会伴随着你们一生。(听《母爱》的歌曲)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他家,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会与父母和谐地相处,在爱的包容和亲情的支持下,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因为,父母是你们最早、最亲近的朋友,所以,你们与这两位特殊的朋友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父母都希望也需要受到子女的尊重,而作为子女,理应积极地与父母经常交流、沟通,常能进行换位思考,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只有这样,才能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
第3篇:《跨越代沟》教案
《跨越代沟》教案
《跨越代沟》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为什么感激父母;懂得父母是自己生命的来源,是最好的守护者和第一任老师导案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组织总结
过程:
1、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及学习指导。
2、学生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明确教材内容与基本知识点,
3、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合作研讨,相互学习体察情绪的方法。
4、通过展示讲解,实现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以巩固提升题引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父母是自己生命的来源,是最好的守护者和第一任老师学+X+X+
教学指导:
1、引用典型事例,理解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源。
2、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父母是我们的'守护者和老师。
一、自主学习(不要小瞧我,做给你们看看!)
1、听《孝敬父母》歌曲,体验情景。
2、
第4篇:跨越代沟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进父母
第1课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感受父母恩情和学会孝敬父母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分析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我们应深深地感恩和孝敬父母,教材从孟郊的《游子吟》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成长的道路,结合亲情故事,体会父母抚养教育自己的艰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父母的深切关爱,引导学生不能忘怀父母的养育之恩,深深地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第二层次:如何孝敬父母。教材结合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关于“孝”的论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关心帮助父母,赡养父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
第5篇:跨越代沟
跨越代沟,沟通从心开始
主讲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优秀学生
主办: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承办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2)态度、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愿意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的积极态度。
(3)问题解决目标: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活动对象: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全体学生
三、活动方式:屋树湖,家庭情景疗法、情绪ABC理论、角色扮演短剧、放松训练,分享讨论
四、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前言部分
人的一生有四个发展期,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第一是两岁以前,是依恋期。这时候,父母就是自己的天,是自己的神。
第二个阶段是分离期,分离期主要在2-5岁期间完成,5岁前后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