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头铅笔》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06 07:12: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橡皮头铅笔》教学反思

《橡皮头铅笔》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橡皮头铅笔》。这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鼓励人们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发现的文章,介绍了橡皮头铅笔是怎样发明的。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也不打算花多大力气去讲解。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解决了,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就是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一切都很顺利,学生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想中。由于本课的故事性很强,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特别是男同学说得头头是道,连平时发言很少的周俊洪也知道了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

那从这个故事中能受到什么启发呢?我刚刚提出问题,准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我想,立即抽问学生他们可能只会胡扯一通。不料有几个同学已经举起了小手。第一个站起来的吴林说:“老师我从第三段看出李浦曼作画的条件十分艰苦,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还能坚持作画,我觉得他有吃苦耐劳的毅力。”不错,看来学生对李浦曼的生活条件有了认识,学生通过自己反复读也能得到深刻的体会。我立刻表扬他,能在读中理解课文,了不起。因为吴林已经说了,我就干脆放手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结果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在自读中完全吃透了,还能说出从哪些地方得到这样的体会。我感到很欣慰,以前我总要一遍又一遍地引导,怕漏掉一个问题,其实学生自己就能够完成。

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为什么不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学习呢?新课程已经轰轰烈烈地搞了几个年头,在平时总是说要学生自主学习,但真到了上课时,又怕这怕那,不敢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对于问题的设计,我们总是想了又想,掂了又掂,对于孩子有可能做的回答全部预设好,看似学生在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其实给的问题总是在一定的限度内,尤如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掌之中。对于课文的理解总是根据教师备课时想到的学生有可能不懂的,或者是重点的等等,最后这怕孩子不明白,那怕孩子理解不深,对课文讲得面面俱到,分析得支离破碎。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这是不是有必要呢?我们应该放手给孩子,让孩子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让他们先自主地把课文重点的句子、精彩的句子梳理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把孩子们真真切切不懂得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榷解决,有些重点如果孩子们没有提到,这时教师再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孩子们去理解。这样使孩子们真正学到了知识,解决了孩子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第2篇:《橡皮头铅笔》教学设计

《橡皮头铅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专心致志”、“竟然”、“放弃”、“耽误”等词语,并能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去体会语言美,去感受一个穷画家变成发明家的执著追求。

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了解橡皮头铅笔的发明经过。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鲁班发明锯子挂图、大发明家爱迪生资料、现代少儿科技作品资料等。

2学生:收集有关发明创造的信息资料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直观形象

1展实物,比不同。出示有橡皮头和无橡皮头的铅笔,让学生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2揭课题,设悬念。在铅笔头上加个橡皮头,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可就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很不简单的一个过程。你想知道吗?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学生齐读生字词,正音。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自主读文,互相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讨论解决。

4学生自由发言提问,筛选有共性的问题。老师将重点探究的问题展示出来。(出示:①画家为什么会成为发明家?②画家是怎样发明橡皮铅笔的?)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小朋友对画家李浦曼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家李浦曼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板书:李浦曼 穷)

2多媒体画面展示重点语句:

①他穷得连画布、画纸都买不起,手头的笔和画架,以及所用的画具都是些破烂货。②不久,一家知名的铅笔公司用55万美元的巨款买下了这个专利。师:一个穷画家变成了发明家!变得那么富有,(板书:富)这好象不可思议,可这的确是真的,这是为什么呢?

3细读第3段。

(1)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也可以与同桌一起读)

想一想,议一议:为什么画家竟变成了一个发明家?他是怎么发明橡皮铅笔的? 勾一勾:勾画并朗读课文中写画家想法和做法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充分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去发现)

(板书:发现问题 → 倔劲干 → 发明)

说一说: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专心致志”、“凌乱”、“竟然”、“专利”的意思。并用“专心致志”、“放弃”、“竟然”、“耽误”口头造句。

换一换:“倔劲”是什么意思?还可换成哪些词?

看一看: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画家的执著追求,进一步理解、体会画家成为一位发明家的原因。

(2)师:画家不为穷所困,具有执著的追求精神,做事专心致志,善于发现问题,刻苦钻研,倔劲干,终于发明成功,实现了由画家到发明家的转变。

(3)教师指导读课文。

四、师生共同小结

1.一个人的一生是谁决定的?是由什么决定的?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师:一个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决定的。外部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切,是勤奋还是懒惰,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勤奋,可以逆境成才;懒惰,则一事无成。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小发明可真不少,只要你有执著的进取精神你也会成为一个发明家。出示其他发明资料。

2.师: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发明家。发明也不是科学家的专利,也不是很神秘,伟大的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留心生活中的不便,并想方设法克服,我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会有所发明。

第3篇:《橡皮头铅笔》三年级教学设计

《橡皮头铅笔》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

3. 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

重点难点

1. 了解并能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2.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可多角度自由感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鲁班发明锯子挂图,现代少儿科技作业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直观形象(7)

1.展实物,出示有橡皮头和无橡皮头的铅笔,让学生比较,说说它不同之处和利弊。

2.揭课题,设悬念。在铅笔上加个橡皮头,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可就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很不简单的一个过程。你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8)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精彩复述(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橡皮头铅笔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3、学习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结合生活,发明小东西

5、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6、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橡皮头铅笔的来由,以及他的创造者,培养学生爱发明,学发明的意识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选词造句

3、复述课文内容

4、自主技能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工具书,橡皮头铅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出示橡皮头铅笔,普通铅笔

2、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3、你们知道这小小的变化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吗?

观察铅笔,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学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适时点拨,美国的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接省开支,发明了橡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橡皮头铅笔》教案(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

3.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

重点难点

1.了解并能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可多角度自由感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鲁班发明锯子挂图,现代少儿科技作业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直观形象(7)

1.展实物,出示有橡皮头和无橡皮头的铅笔,让学生比较,说说它不同之处和利弊。

2.揭课题,设悬念。在铅笔上加个橡皮头,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可就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很不简单的一个过程。你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8)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精彩复述(15)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李浦曼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橡皮头铅笔》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橡皮头铅笔》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