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归谬法
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归谬法
逻辑矛盾是MPAcc考试中常考点之一,最开始考的时候,主要涉及的内容集中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的考查。近几年很少有这类简单的试题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逻辑矛盾不考了。而实际上在近两年的考题里。经常会出现一些真假不定的假设法以及真假都确定的比较容易混淆的归谬法。本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归谬法。
归谬法,是间接反驳方法之一,为了反驳某论题(或某论据),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最后根据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确定它是假的。其反驳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1)反驳:A
(2)设:A真
(3)证:如果A则B(根据假设进行的推导)
(4)非B(已知)
(5)所以,并非A真
(6)所以,A假(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归谬法是人的经常使用的'一种反驳方法。这种方法是“以退为进,引入荒谬”的方法。所谓“以退为进”,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假定对方的论点是真的这一手段,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所谓“引入荒谬”,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从对方的论点合乎逻辑地引出荒谬的结论。
为了更为简单和准确理解归谬法在MPAcc考试中的运用。可以用简单的模型来表达归谬法的思想。若AàB,并且Aà﹁B;那么从A能推出矛盾,就意味着A这个前提是很荒谬的,故A不成立。若AàB,﹁AàB,那就是说明从互相矛盾的前提能够得到同样的答案,因此B恒成立。下面以MPAcc考试近两年的题目为例来看看归谬法的运用。
例题1(MPAcc2010年36题)
太阳风中的一部分带电粒子可以到达M星表面,将足够的能力传递给M星表面粒子,使后者脱离M星表面,逃逸到M星大气中。为了判定这些逃逸的粒子,科学家们通过三个实验获得了如下信息:
实验一:或者是X粒子,或者是Y粒子。
实验二:或者不是y粒子,或者不是z粒子。
实验三:如果不是z粒子,就不是y粒子。
根据以上三个实验,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这种粒子是X粒子
B.这种粒子是y粒子
C.这种粒子是z粒子
D.这种粒子不是X粒子
E.这种粒子不是z粒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把试题中题干进行逻辑转化:
实验一: X∨Y
实验二:?Y∨?Z
实验三:?Z→?Y
根据实验二,可以得出结论Z→?Y,结合实验三,就可以得出确切的结论?Y,又根据实验一,?Y→X。因此此粒子就是X粒子。故答案选择A。
例题2(MPAcc2009年30题)
小李考上了清华,或者小孙未考上北大。如果小张考上了北大,则小孙也考上了北大;如果小张未考上北大,则小李考上了清华。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小李考上了清华。
B.小张考上了北大。
C.小李未考上清华。
D.小张未考上北大。
E.以上断定都不一定为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把题目中的观点用逻辑表达出来:
(1)小李清华∨?小孙北大
(2)小张北大→小孙北大
(3)?小张北大→小李清华
通过(1)小李清华∨?小孙北大,可以得出一个结论(4)小孙北大→小李清华;结合(2)就能够得到(5)小张北大→小李清华,这个结合(3),也就是小张是否上北大都可以得出结论小李清华。故正确答案选择A。
第2篇: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假设法
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假设法
欢迎大家来浏览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假设法,由本网小编为大家提供。
当某一可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如某命题成立或不成立,如a与b大小:有大于、小于或等于三种情况)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如命题成立,如a>b),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谓之假设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大量应用于数学、物理和逻辑学的研究中,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里要说的假设法,主要是在逻辑矛盾中,变量只有两种选择时候的'假设。比如时间只可能在白天或者黑夜,人的生命状态只可能生或者死,人的性别只可能是男或者女。总之由于逻辑矛盾就是两分法,因此逻辑的二元选择如果不定的话,可以先假设一种情况,若这种情况不成立,那么另外一种情况肯定成立。现就近几年的MPAcc考试比较热的问题用假设法讲解一下。
例题1(MPAcc2013年43题年)
某金库发生了失窃案。公安机关侦查确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内盗案,可以断定金库管理员甲、乙、丙、丁中至少有一人是作案者。办案人员对四人进行了询问,四人的回答如下:
甲:“如果乙不是窃贼,我也不是窃贼。”
乙:“我不是窃贼,丙是窃贼。”
丙:“甲或者乙是窃贼。”
丁:“乙或者丙是窃贼。”
后来事实表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A.丙说的是假话。
B.丙不是窃贼。
C.乙不是窃贼。
D.丁说的是真话。
E.甲说的是真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把题干的逻辑表达出来:
甲:?乙→?甲
乙:?乙∧丙
丙:甲∨乙
丁:乙∨丙
由于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丙丁二句,重复信息有乙,若是有乙作案,那么丙丁的话都是真的,故一定没有乙;现在确定没有乙了,对于?乙∧丙来说,前半部分已经是真的了,若是有丙作案,则乙和丁说的话也是真的,故不能有丙,所以无乙也无丙,由此我们断定丁一定说的假话。所以选项中说D是真话就一定是假的。故正确答案选择D。
例题2
一起盗窃案发生,经调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警方逮捕了甲、乙、丙、丁四名嫌疑人,
罪犯必是其中二人。
经询问,甲说:“丁是罪犯”
乙说:“甲是罪犯”
丙说:“我不是罪犯”
丁说:“我也不是罪犯”。
经调查四人中二人说了假话,二人说了真话,则下列
哪项可能为真?
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
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
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
D.乙、丙二人合伙作案
E.甲、乙二人合伙作案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甲说的话和丁说的话是矛盾的。也就是意味着一真一假,题眼说四句话两真两假,那就意味着乙和丙说的话也是一真一假。但是我们并不确定谁真谁假,但是全部的情形只有两种,要么乙真丙假,要么乙假丙真。所以我们可以任意假设一个。假设乙真丙假,我们可以推知甲和丙是罪犯,符合C答案,假设乙假丙真,我们可以推出甲和丙都没有作案,四个人中两个人作案,那就只有乙和丁了,由于答案选项中并没有乙和丁,因此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故正确答案选择C。
例题3
在一次考试中,试卷上画了五大洲的图形,每个图形都编了号,要求填出其中任意两个洲名,分别有五名学生填了如下编号。
甲:3是欧洲,2是美洲
乙:4是亚洲,2是大洋洲
丙:1是亚洲,5是非洲
丁:4是非洲,3是大洋洲
戊:2是欧洲,5是美洲
结果他们每人只填对一半,请根据以上条件判断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A.1是亚洲,2是欧洲
B.2是大洋洲,3是非洲
C.3是欧洲,4是非洲
D.4是美洲,5是非洲
E.3是美洲,5是非洲
【答案】C
【解析】结果是每人至填对了一半,那就是意味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猜对了一种而已,我们可以假设甲,如果3是欧洲错,那就2是美洲对,通过这个知道戊中2是欧洲就不对,因此可以推知5是美洲,这个与假设矛盾。因此只能3是欧洲为正确的,这样2不是美洲,3不是大洋洲,所以4是非洲,所以4不是亚洲,2是大洋洲,2是欧洲不对,5就是美洲,5就不是非洲,则1是亚洲。故正确答案选择C。
第3篇: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下反对关系
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下反对关系
本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了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下反对关系,仅供大家参考。
逻辑里面对于下反对关系的定义是指双方不能同假,但是可以同真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研究。比如:甲班有的同学是党员,有的同学不是党员。这两句话之间就是下反对关系。无论甲班同学中有几个是党员,从0到所有,都能够满足这两句判断必有一真,可能两真。为了解题的方便,总结为口诀:“两个有的,可以同真,必有一真。”
我们先来研究下面两个故事。
故事一:马克.吐温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里抨击了美国政府的腐败和那些政客、资本家的卑鄙无耻,这部书引起了很大反响。一天,在酒会上,记者追问马克?吐温对政府官员的看法,马克?吐温一气之下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这句话在报
第4篇: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假言矛盾
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假言矛盾
矛盾法解决简单性质判断的矛盾,大家都是会的,也很容易。主要涉及所有的都是和有的不是,所有的都不是和有的是之间的矛盾。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今天需要探讨的主要是涉及复合命题的矛盾运用。下面本网小编为大家分享。
最常用的就是A与﹁A的矛盾,由于这个是所有复合判断矛盾命题的最开始的要学会的。这个也很容易。重要的是在这个判断里面A可以经常变化,不是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是就比较难一些。比如A且B与﹁(A且B)是矛盾,也就是A且B与﹁A或﹁B矛盾。对于这类问题的解释相对来说要更为简洁,大家记住一个道理就好了。那就是原命题和其负命题是矛盾命题即可。今天要讲解就是AàB与A且﹁B的矛盾。下面就几个逻辑考试中遇到复合命题之间的矛盾来讲解这个矛盾的运用。
例题
第5篇: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模态判断
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是断定事物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判断。它可以分为可能模态判断和必然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某种情况的判断就叫可能模态判断。下面本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管理类资格考试大纲解析:MPAcc的模态判断,供参考。
常用的模态词是“可能”、“或许”、“也许”等。可能模态判断又可以分为肯定可能模态判断和否定可能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存在某种情况的判断叫肯定可能模态判断,如“长期大量吸烟可能导致肺病”。断定事物可能不存在某种情况的判断叫否定可能模态判断,如“吸烟可能不会导致胃病”,断定事物必然存在或必然不存在某种情况的判断就叫必然模态判断。常用的模态词是“必然”、“一定”等。必然模态判断又可以分为肯定必然模态判断和否定必然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必然存在某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