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2-04 07:12: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

《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性警敏,多智虑,魁岸雄伟,善骑射,尤攻文学,而达政术。世祖在潜邸召见,应对称旨,命佐卜怜吉带,将游骑戍淮南。斌负才略,卜怜吉带甚敬礼之。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除斌左右司郎中。每论事帝前,群言终日不决者,斌以数言决之。进见,必与近臣偕,其所献替,虽密近之臣,有不得与闻者,以此人多忌之。会阿合马立制国用使司,专总财赋,一以掊克为事,斌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于帝前屡斥其奸恶。至元四年,出守东平。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卒有撤民席者,投其赤子于地以死,诉于斌。斌驰谓主将曰:“未至敌境,而先杀吾民,国有常刑,汝亦当坐。”于是下其卒于狱,自是莫敢犯。十年,诏丞相伯颜总兵南征,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十月,围潭州,斌攻西北铁坝。挟盾先登。诸将怒其抗敌持久,咸欲屠之。斌喻以兴师本意,诸将曰:“编民当如公说,敌兵必诛之。”斌曰:“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诸将乃止。捷闻,帝嘉之,进资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潭人德之,为立生祠。十五年秋,被召入觐。时阿合马擅权日甚,廷臣莫敢谁何。斌从帝至察罕脑儿。帝问江南各省抚治如何。斌对以治安之道在得人,今所用多非其人,因极言阿合马奸蠹。帝乃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按问之,汰其冗员,黜其亲党,检核其不法,罢天下转运司,海内无不称快。阿合马虑其害已,捃摭其细事,因诬构以罪,竞为所害。年五十六。至大初,追封郑国公,谥忠毅。

(节选自《元史·崔斌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B.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人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C.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D.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人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国用使,宋时官名,以宰相兼充,总管财政。元朝至元三年正月,设立制国用使司,阿合马以平章政事的身份兼任制国用使司的事务。

B.至元,是中国元朝第一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取《易经》“至哉坤元”之意。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

C.“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即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一般是官员。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为其立社,号栾公社,此为立生祠之始。

D.入觐,指诸侯于春季入朝进见天子。如《诗·大雅》:“韩侯入觐。”后亦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斌为人机敏多智,文武双全。元世祖还没有登基时,崔斌就被召见过,应答称意。受到卜怜吉带的敬重和安童的举荐。

B.崔斌果敢决断,口风甚严。常决断群臣为难之事;每次进见皇帝,虽然与近臣一道,但他对皇帝劝善改过的.意见,即使最亲近的侍臣也不得而知,因此常遭忌恨。

C.崔斌正直敢言,不畏权势。他多次在元世祖面前痛斥阿合马借设立制国用使的职位搜刮民财,盗窃国库的罪行,揭发阿合马的奸诈,最终为阿合马所害。

D.崔斌严明军纪,爱护百姓。其任东平府太守时,接到百姓投诉,驱马飞奔找到主将为百姓申冤并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卒有撤民席者,投其赤子于地以死,诉于斌。

(2)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

参考答案

10.C(“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中“安童”是“命”的宾语、“举”的主语,亦即兼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入见”意是“崔斌进入朝廷拜见世祖”、“敷陈时政得失”意是“陈述他对当时政治得失的意见”,前后两句为“承接关系”,须断开,排除B项。)

11.D(应为秋季入朝见天子,根据原文“十五年秋”可推知。)

12.D(D项“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不是崔斌“任东平府太守”期间,应是“崔斌任中奉大夫”时。)

13.(1)至元五年,大军南征,路过寿张。有一个撤毁百姓卧席的士兵,将初生婴儿丢在地上致死,百姓向崔斌投诉。(5分,得分点:道、“卒有撤民席者”定语后置的句式、“诉于斌”状语后置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他们也是为自己的主人罢了,(现在投降了),应表彰他们,以便劝降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况且杀死投降的人也是不吉利的事。(5分,得分点:旌、以、降,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机敏多智,体格高大强壮有力,善于骑射,对于文学深有造诣,能晓政治。世祖还没有登基皇位时,崔斌就被召见过,应答称意。世祖命他辅助卜怜吉带率领游骑戍守淮南。斌颇有才略,卜怜吉带甚是敬重他。

世祖曾命安童举荐一个懂政治的汉人,安童推举了崔斌。崔斌入见世祖,陈述他对当时政治得失的意见,绝大部分符合世祖的心意。当时,世祖锐意图治,斌敢于直言,是非分明,也没有什么避讳的。崔斌被任命为左右司郎中。朝臣们每次在帝面前论事,议论终日,最后没有决断的,崔斌用几句话就决断了。每次进见皇帝,必与近臣一道,其对皇帝劝善改过的意见,即使最亲近的侍臣也不得而知,因此人们多忌恨他。正值阿合马设立制国用使,专管财政,全以搜刮民财为目的。斌说:“与其有搜括百姓之臣,不如有盗窃国库之臣。”多次在世祖面前斥责阿合马的奸恶。

至元四年,出京去任东平府太守。五年,大军南征,路过寿张。有一个撤毁百姓卧席的兵卒,将初生婴儿丢在地上致死,百姓投诉给崔斌。崔斌驱马飞奔去对主将说:“还未到敌境便杀自己的百姓,国有刑法在,你也要问罪。”于是将该卒下狱,从此以后再无人敢侵犯百姓。

至元十年,诏令丞相伯颜统领大军南征宋朝,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任崔斌为宣慰使,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十年十月,元军围攻潭州,崔斌带兵进攻西北铁坝,持盾率先登上城楼,攻占铁坝。诸将忿恨潭州军民持久抵抗,要把他们都杀掉。崔斌耐心向他们讲明兴师南伐的本意,不是杀人,而是取得土地和民众。诸将还要求:“百姓按照您所说不杀,敌兵则必全诛。”崔斌又劝道:“他们也是为自己的朝廷罢了,现在投降了,应表彰他们,以便劝降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况且杀死投降的人也是不吉利的事。”诸将又听了他的劝告。报捷传到朝廷,世祖嘉奖他,进升崔斌为资善大夫、代理中书省左丞。潭州人感激他,为他立生祠祝福。

至元十五年秋天,崔斌被召入朝。当时阿合马执政,专横跋扈,朝廷大臣没有谁敢于违抗。崔斌随世祖至察罕脑儿,世祖问他江南各省抚治情形,崔斌拿“社会安定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而今所用之人多不称职”来回答,接着便揭发阿合马的奸诈作为。帝于是下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去调查处理,裁撤多余又不称职的官员,清除阿合马的亲信党羽,核查其不法行为,撤销天下转运司。这些都得到人民的普遍称赞。阿合马怕崔斌再有对自己不利的言行,搜集了崔斌的一些小事,趁机按犯罪诬陷他,最终崔斌被害死。年仅五十六岁。至大初年被追封为郑国公,谥号忠毅。

第2篇: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

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

崔斌是元代学者,且达于政术军事,因此深受忽必烈恩宠。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元史崔斌传》阅读材料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性警敏,多智虑,魁岸雄伟,善骑射,尤攻文学,而达政术。世祖在潜邸召见,应对称旨,命佐卜怜吉带,将游骑戍淮南。斌负才略,卜怜吉带甚敬礼之。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除斌左右司郎中。每论事帝前,群言终日不决者,斌以数言决之。进见,必与近臣偕,其所献替,虽密近之臣,有不得与闻者,以此人多忌之。会阿合马立制国用使司,专总财赋,一以掊克为事,斌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于帝前屡斥其奸恶。至元四年,出守东平。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卒有撤民席者,投其赤子于地以死,诉于斌。斌驰谓主将曰:“未至敌境,而先杀吾民,国有常刑,汝亦当坐。”于是下其卒于狱,自是莫敢犯。十年,诏丞相伯颜总兵南征,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十月,围潭州,斌攻西北铁坝。挟盾先登。诸将怒其抗敌持久,咸欲屠之。斌喻以兴师本意,诸将曰:“编民当如公说,敌兵必诛之。”斌曰:“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诸将乃止。捷闻,帝嘉之,进资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潭人德之,为立生祠。十五年秋,被召入觐。时阿合马擅权日甚,廷臣莫敢谁何。斌从帝至察罕脑儿。帝问江南各省抚治如何。斌对以治安之道在得人,今所用多非其人,因极言阿合马奸蠹。帝乃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按问之,汰其冗员,黜其亲党,检核其不法,罢天下转运司,海内无不称快。阿合马虑其害已,捃摭其细事,因诬构以罪,竞为所害。年五十六。至大初,追封郑国公,谥忠毅。

(节选自《元史·崔斌传》)

《元史崔斌传》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B.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人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C.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D.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人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国用使,宋时官名,以宰相兼充,总管财政。元朝至元三年正月,设立制国用使司,阿合马以平章政事的身份兼任制国用使司的事务。

B.至元,是中国元朝第一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取《易经》“至哉坤元”之意。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

C.“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即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一般是官员。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为其立社,号栾公社,此为立生祠之始。

D.入觐,指诸侯于春季入朝进见天子。如《诗·大雅》:“韩侯入觐。”后亦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斌为人机敏多智,文武双全。元世祖还没有登基时,崔斌就被召见过,应答称意。受到卜怜吉带的敬重和安童的举荐。

B.崔斌果敢决断,口风甚严。常决断群臣为难之事;每次进见皇帝,虽然与近臣一道,但他对皇帝劝善改过的意见,即使最亲近的侍臣也不得而知,因此常遭忌恨。

C.崔斌正直敢言,不畏权势。他多次在元世祖面前痛斥阿合马借设立制国用使的'职位搜刮民财,盗窃国库的罪行,揭发阿合马的奸诈,最终为阿合马所害。

D.崔斌严明军纪,爱护百姓。其任东平府太守时,接到百姓投诉,驱马飞奔找到主将为百姓申冤并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卒有撤民席者,投其赤子于地以死,诉于斌。

译:

(2)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

译:

《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

10.C(“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中“安童”是“命”的宾语、“举”的主语,亦即兼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入见”意是“崔斌进入朝廷拜见世祖”、“敷陈时政得失”意是“陈述他对当时政治得失的意见”,前后两句为“承接关系”,须断开,排除B项。)

11.D(应为秋季入朝见天子,根据原文“十五年秋”可推知。)

12.D(D项“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不是崔斌“任东平府太守”期间,应是“崔斌任中奉大夫”时。)

13.(1)至元五年,大军南征,路过寿张。有一个撤毁百姓卧席的士兵,将初生婴儿丢在地上致死,百姓向崔斌投诉。(5分,得分点:道、“卒有撤民席者”定语后置的句式、“诉于斌”状语后置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他们也是为自己的主人罢了,(现在投降了),应表彰他们,以便劝降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况且杀死投降的人也是不吉利的事。(5分,得分点:旌、以、降,各1分。句意通顺2分。)

第3篇:《元史.焦德裕传》 阅读答案

《元史.焦德裕传》 阅读答案

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父用,仕金,由束鹿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太祖兵至,州人开南门降,用犹力战,遂生获之。帝以其忠壮,释不杀,复旧官。徇地山东,未尝妄杀一人。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谥正毅。德裕通《左氏春秋》,少拳勇善射,从其舅解昌军中。金将武仙杀真定守史天倪,仙既败走,其党赵贵、王显、齐福等保仙故垒,数侵掠太行。太宗择廷臣有才辩者往招之,杨惟中以德裕荐。遂使真定,降齐福,擒赵贵,王显亡走,德裕追射杀之,其地悉平。诏赐井陉北障城田。中统三年,李璮平,世祖命德裕曲赦益都。宋臣夏贵围宣抚使张庭瑞于虎啸山,实薪土塞水源,人无从得饮。帅府檄德裕援之。德裕夜薄贵营,令卒各持三炬,贵惊走,追及鹅溪,馘千人,获马畜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元史·余阙传》阅读答案

《元史·余阙传》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史·余阙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元史·余阙传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元史·欧阳玄传》阅读答案

《元史·欧阳玄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佑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元史·王约传》阅读答案

《元史·王约传》阅读答案

王约字彦博。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为从事,既而辟掾中书,除礼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时丞相桑哥衔参政郭佑为中丞时奏诛右丞卢世荣等,故诬以他罪,约上章直佑冤。按治成都盐运使王鼎不法,罢官除名。出赈河间饥民,均覈有方,全活甚众。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①用其言,民获以苏。寻以浙民于行省、南台互讼不决,命约讯之。约至杭,二十日而理。

大德十一年,仁宗至自怀州,以安西王与左丞相潜谋为变,命刑曹按责其状。约曰:“在法,谋逆不必搒掠,竟当伏诛。”监察御史言通州仓米三万石,因雨而湿。约谓必积气所蒸,验且堪用,释守者罪。京民王氏,仕江南而殁,有遗腹子,其女育之,年十六,乃诉其姊匿赀若干,有司责之急。约视其牍曰:“无父之子,育之成人,且不绝王氏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史崔斌传》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