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背唐诗不如诵儿歌
幼儿背唐诗不如诵儿歌
幼儿背唐诗,是许多年轻家长的追求,因而,一些家长教孩子念唐诗,让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背唐诗的现象屡见不鲜,幼儿背唐诗不如诵儿歌。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诗句大多由单一的字词组成,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的正常顺序。这一切,与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炼的唐诗,要让幼儿读诵、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因此,我建议年轻家长少让孩子背唐诗,不妨让他们多吟诵一些儿歌。
众所周知,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儿歌正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儿的心灵,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篇幅简短、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便于幼儿听唱。
第二、儿歌大多以某方面的知识作题材,比如,儿歌中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习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因而,大部分儿歌的知识性很强,家长之友《幼儿背唐诗不如诵儿歌》。
第三、儿歌是运用现代口语一气呵成的,儿童味很浓。反复吟诵,不仅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认识事物,并能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性。
泰戈尔曾言,“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倒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字,在他们的心上具有吸引盘据的力量。”年轻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有所启示呢?
第2篇:诵唐诗不如去背儿歌
诵唐诗不如去背儿歌
时下,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都热衷于让幼儿背诵唐诗,甚至片面地把能背诵多少首唐诗、能认识唐诗中多少个汉字当作早期教育的重点,认为孩子背的唐诗越多,说明孩子越聪明、记忆力越好,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也越有帮助。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有欠妥当,与其让幼儿强硬地学习背诵唐诗,不如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读唱儿歌。
众所周知,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这里且不说唐诗的格律、流派,也不说唐诗的修辞和炼句,只说说唐诗的内容,其包罗万象的意象、深奥艰涩的寓意,有时连我们成人都无法透彻地体会和理解,更何况是对于那些涉世尚浅、思维单纯的幼儿呢?
比如说李白的那首著名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虽然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看来它的寓意明白得如同口语、白话,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理解上还是客观存在一定困难的,恐怕还得需要爸爸妈妈多做些解释。
幼儿背唐诗,大多都不理解,不是死记硬背、糊里糊涂、不求其意,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和理解唐诗,这种曲解唐诗的结果常常是让大人哭笑不得,但孩子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大人的笑常常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很伤自尊心和兴趣感,因此也就慢慢地就没有了最初背诵的新鲜感和满足感,即使背诵了下来也没有从中学到知识和获得成就感,这样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可想而知。
而儿歌是专为幼儿创作的,它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琅琅上口,很容易理解,幼儿一听就明白,不需要家长做过多的解释。这样幼儿在接受它时,不用刻意地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的儿歌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作为内容,让孩子在朗诵的同时受到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礼貌行为作风,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比如:
“小板凳,真听话,跟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请妈妈快坐下……”;
“花盆里,开红花,星期天,我在家,不撒娇,不霸道,在家也当好娃娃……”;
“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夸我好乖乖……”等等。
这样幼儿通过诵读,不仅记住了儿歌,而且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正面的教育。
有的儿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讲述了万千世界的变化无穷。比如:
“猫头鹰会哭不会笑,小花蛇会爬不会跳,大鸵鸟会跑不会飞,小白兔会跳不会叫……”;
“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等等。
诵读这样的儿歌,日积月累,孩子的知识何愁不增长?通过最通俗的教育方式,获得最丰富多彩的知识,爸爸妈妈又何乐而不为呢?
儿歌还可以锻炼幼儿数字、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比如:
“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三只青蛙十二条腿,六只眼睛三张嘴……”等等。
当然儿歌的作用还很多,比如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语言,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的想象等,在次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爸爸妈妈们在教幼儿儿歌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表情,你会发现孩子很专心,并不时地发出会心的笑,一首听完,仍然兴致勃勃。其中的好处你会在实践中自己慢慢体会到的。
第3篇:让孩子诵唐诗不如背儿歌的教育
让孩子诵唐诗不如背儿歌的教育
时下,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都热衷于让幼儿背诵唐诗,甚至片面地把能背诵多少首唐诗、能认识唐诗中多少个汉字当作早期教育的重点,认为孩子背的唐诗越多,说明孩子越聪明、记忆力越好,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也越有帮助。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有欠妥当,与其让幼儿强硬地学习背诵唐诗,不如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读唱儿歌。
众所周知,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这里且不说唐诗的格律、流派,也不说唐诗的修辞和炼句,只说说唐诗的内容,其包罗万象的意象、深奥艰涩的寓意,有时连我们成人都无法透彻地体会和理解,更何况是对于那些涉世尚浅、思维单纯的幼儿呢?
比如说李白的那首著名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虽然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看来它的寓意明白得如同口语、白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