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法:激趣启发式情境式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前预习、生字卡片、投影片、插图、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单介绍中国神话故事。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神话故事。板书:12开天辟地
3、质疑:谁开辟了天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的情况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3)带着刚才所提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注意读准“丈”和“柱”
(2)出示词语
混沌 凿子 板斧 巨石崩裂 冉冉上升 一丈高 加厚 巍峨 柱子
合拢 筋疲力尽雷霆 光芒万丈 皎洁 明媚 三山五岳 筋脉 血液
纵横交错 皮肤 万顷良田 雨露甘霖 世间万物
指名读,领读,齐读。
“血液”的“血”读xuè。
(3)交流理解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共同商议解决或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精疲力竭:形容十分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皓洁:(月亮等)明亮而清白。
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叉。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课文大意,疏通层次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围绕刚才所提问题交流。
2、并划分段落
第一段(1)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候的样子。
第二段(2-5)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第三段(6-7)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出世间万物。
第四段(8)总结全文,概括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四、教学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字形(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
2、写字。
五、布置作业
1、临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搜集盘古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6、7、8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词语朗读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阅读,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那盘古未开辟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读引第一自然段。
2、交流:(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词让学生想像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3、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二)学习第二-五自然段
1、就在这黑暗混沌中,大神盘古醒来了,他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呢?默读第2、3、4、5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
(1)身躯高大、力大无穷
抓住“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开辟天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2)意志坚定
抓住“冉冉上升”、“慢慢下沉”、“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体会,指导学生读好句子,感受在漫长的岁月中,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3、说说盘古在你心目中是一位怎样的神?(力大无比、意志坚强、矢志不移……)
(三)学习第5、6自然段
1、教师导读,为了让天地不再合拢,我们的大神头顶天,脚踏地,一撑就是几千万年。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盘古也已经……,当他知道天地再不会合拢,就……
2、盘古为分开天地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当知晓天地不再合拢时,他满含微笑,高大的身躯轰然倒下。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3、指名读课文,思考盘古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体会排比句。
4、欣赏插图,感受世界的美丽。
5、再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划划相关的词句。
6、交流
(1)盘古的乐观、无畏
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的时候”等词语理解。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2)世界的美好
抓住“轰隆”、“光芒万丈”、“皎洁明媚”……等词语理解。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7、此刻盘古在你心目中又是一位怎样的神?(乐观豁达、胸怀坦荡……)
(四)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完成板书:神力开辟天地身躯化生万物
三、指导背诵第六、七、八三个自然段
1、理清描写顺序,躯化成了万物:气、声音、睛、肌肉、血液、筋脉、皮肤、汗水
2、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第2篇:《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
第3篇:《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从故事中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
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
重点、难点: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知道了是谁开天辟地的?他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语描写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1、随机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喀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
第4篇:《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
10、《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土庙小学 彭红英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混沌、霹雳、巍峨、雷霆、骨髓、甘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盘古分开天地、顶天立地、化身万物三个方面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3、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神话传说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 师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盘古开天辟地》,知道了课文是从盘古分开天地、顶天立
第5篇:《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习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
第6篇:《丰碑》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
第7篇:《渔歌子》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渔歌子》教学设计
执 教:厦门市海沧区锦里小学 曾惠娟
指导教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邵巧治
海沧区教研中心 席霍斌
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蓝辉春
教材分析及设计说明: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
第8篇:《丰碑》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第十册
第一课时
①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读懂课文,能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③能感受到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本课时教学难点:
弄清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你欢听英雄故事吗?你知道哪些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
2、谈话导入:是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节课,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次拉回那艰苦的斗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
二、学习活动
(一)一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解决难读词句,读通读顺课文。
(二)二读课文:弄清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三读课文:质疑探究,找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四读课文:品味词句,弄清句子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