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重游天府之国散文
重游天府之国散文
我是二十年前就去四川游玩过的,那回由于去的时间仓促,去了后只到九寨沟等几个名气大的景点转了转。近些年,听去四川游玩的朋友回来说,成都市现在很繁华的,特别是九寨沟等景点,地震后经过当地政府的进一步修缮,很是值得再去一看。于是,今年八月,适逢一双儿女休假,便带着妻子儿女及小外孙,再次去亲近了一下天府之国。
我们是从西安坐高铁直达成都的。成都市其实是一座旅游休闲城市,气候条件十分宜人。一说到四川人们总会让人想到“少不入川,老不出川”这么一句话。“少不入川”说的就是这里的人们习惯过着一种悠闲的生活,不攀不比,量力而行。“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喝点跟斗酒,看点歪录像”是绝大部分成都青年人的生活写照。因此年少来到四川就怕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消磨意志、不思进取。“老不出川”则是指成都适合居住的优美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年纪稍大的人都不会选择离开家乡。成都属盆地,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6度至18度之间。这里日照时间短,雨水多,生活在这里的女人几乎不要化妆品就能拥有一身水嫩的肌肤,在成都是很少看到有大型化妆品店的。成都最出名好吃莫过于麻辣烫了,我们在世纪新城路选择了一家叫“蜀九香麻辣烫”火锅店,来到店里已是座无虚席,楼上楼下40多桌全已坐满,我们在那儿足足等了一小时才排上队,可见火锅店生意之红火和成都人生活之悠闲。
来到四川,女儿安排我们第一站便是向九寨沟进发。九寨沟在四川的北部,距离成都400多公里,途经汶川、茂县、松潘、九寨四个县。通往九寨沟的路沿着岷江逆流而上,一路一江夹在两山之间,坐在车内从车窗往外看除了高山还是高山,你几乎看不到头顶的蓝天白云。就这样车在这长长的山沟沟足足走了一整天。当我们到达岷江源头时,岷江我是可以一步跨过去了,而此时海拔已达3200米,我们行旅袋中所带的真空包装食品全部都因气压高给爆裂了。公路峡长、高山险峻,如有一处山体塌方,就会造成山外进不去、山里出不来的可怕场面。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进沟领略九寨沟的神奇。九寨沟景区成“Y”型,三条沟风景各异,只要你踏进九寨沟,你就会被这里的景色所迷恋。九寨沟最吸引我的是那美得出奇的水,这里的水或碧绿或墨绿或浅绿或淡绿,有的绿得高雅,有的绿得深沉,有的绿得张扬,有的绿得妩媚。路的两旁各种各样的鲜花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走在九寨沟的画卷里,不时会下起一场雨,高原的雨来得痛快去得也痛快,山雨过后阵阵凉风徐徐吹来,你会发现原来在这儿夏天也可以这样清凉。九寨沟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春天的九寨美得含蓄,夏天的九寨美得热烈,秋天的九寨美得深沉,而冬天的九寨又美得圣洁。如果把春夏的九寨比作是一位妙龄少女,风情万种楚楚动人,那么秋冬的九寨就有如一位高贵的少妇,显得音容华贵气质非凡。九寨沟的美只有来了才知她美在那儿,“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
当我们来都江堰,我们被这伟大的工程所震撼。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都时,他通过反复的'调研,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和水势,筑“鱼嘴”分流,凿“宝瓶口”引水溉田,立石人观测水位,从而创建了都江堰这座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因为都江堰的修建,岷江由此变害为利,成都平原终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由此也孕育出成都平原厚重繁荣的文化和精致闲适的生活。
都江堰的修建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当时生产工具落后,整个工程从初期的凿宝瓶口引水到筑鱼嘴分流,足足用了28年时间才基本完成,李冰也因修此工程花去他毕生的精力。课本中我们知道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其实李冰是没有儿子的,只因古代传统中“不孝有三,无后乃大”的思想观念,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的丰功伟绩,美化李冰的完美形象,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就留传开了。我想这也是对当时千千万万上阵修建都江堰的父子兵们的一种纪念吧。
乐山城地处四川南部,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乐山成为古代水陆要冲,是成都连接外界的重要通道,也是“西南丝稠之路”的重要驿站,为岷江流哉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史称“山川秀发,商贾喧闹”。来到乐山我们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她雕凿在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上,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相传也是为消减岷江水患,由唐代僧人海通和尚募集人力物力修建而成。动工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31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工程极其浩大艰巨。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身高71米,肩宽28米,头高14.7米,耳长7米,鼻长5.6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脚背上可围坐100余人。
在四川我们还游了峨眉山等,游玩时间虽短,但巴山蜀水之美印象很深,巴蜀之行充满风险,但巴蜀山水也诱人追寻。
第2篇:重游桃花岛的散文
重游桃花岛的散文
虽是告别了大学生涯已久,但我们这些师兄弟们还保持着联系。不管在哪里,谁能忘记同窗情谊呢?所以,大家几乎一有空就齐聚饭庄。要么,一起吃饭时侃侃大山。要么,约个地点疯一天。这也许就是“铁哥”情怀吧!但如今相聚也不是一件简单事情了,各人都有家庭和事业。都相望一方,为了自己的梦想很难脱身。可大家还是坚持下来了,不为别的,只是难舍那一份情深。当然,同窗已经越来越成熟了。随着时间的漂移,往日谁又能回得去呢?只有记忆,才会在酒桌上醉醺醺地从口里钻出来了。那些学涯里的往事,总会带着几分酒味儿。在吵嚷中在酒桌上钻来钻去,有时也会被众人相互扯断。但,当大家再次相遇时,又喜欢把上一次的回忆,重新拼接了起来。接起来,再把它扯断。扯断了,又接。
今天,我们几个偶遇。见个面,拳打脚踢是不可少的。紧接着,就是一阵拥抱。这让自家老婆看见了,也是要吃醋的。因为要下雨了,有人提议驱车来个雨中漫步也不错。非要找找当年校园的感觉不可,说毕业那年哥几个就是这样的。刚毕业时,也赶上下雨。不过,那时骑的自行车。如今,是越野了。感叹了一阵以后,我们五个人坐上了李文的越野。伴随着越野车那声潇洒的喊声,越野向着高速路口开去。
众人在车内耐不住寂寞,不住得用手指点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曾经的土路早已不见,路口那棵榆树也只剩下枯枝断叶。车子一路往东方跑着,因为大家都觉得要跑去迎接紫气。紫气东来嘛,那可是最吉利的话了。所以全票通过后,李文驾着爱车一路狂奔。眼镜刘在车上打趣说,不到海边不罢休呵。在雨里欣赏山色,也是一件乐事嘛。见大家没有说话,我就拿起了李文的手机调到自动导航。
谈到海边,自然谈到了桃花岛。虽是七月,但那种春天的气息依旧在内心火热。大家还特意吟了几句,唐伯虎的名句。矮个吴打趣说,你是不是又想那个西巷里的大爷了?去年春天时,你还多亏了那位看码头的大爷呢。要不是人家给你指点道路,你还指不定在哪里逛游呢。眼镜刘接话道:“可不是嘛,去年去桃花岛看桃花我们都迷路了。要不是那位大爷热心指路,我们哥几个肯定得在码头过夜。想想就有些后怕,听说在晚上有怪声呢。”李文听着我们聊天,急忙放开车载音乐。一首桃花朵朵开,把我们带回去年。也带着我们的心情驶下了高速路,转弯时已见“日照”牌面了。李文喊道:“各位老板,我们去哪里?日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我们不能顺路跑吧?也要有个地方去不是?”眼镜刘说:“要不,我们买些礼物去看看那位大爷吧?”李文接着道:“对对,人家帮了咱,咱可不能忘记他,去新市里买点零食点心什么的'吧!”
越野就这么没有目的,走街串巷。大家沉吟着,似是在想着心事。我望着窗外故地,一些街道都叫不上名了。真是一年之间,形同陌路啊。在雨中,人们顺着人行道走着。路的两旁,不同颜色的雨伞忽近忽远。各家店面显得朦胧着,也算一种雾色美吧!忽然,一阵佛曲钻入耳朵。伴随着雨珠的洒落,显得格外悦耳。不禁,顺着声音的来路找寻着。猛然间想起了,济世救难的菩萨们。不舍众生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心,让人生出许多羡慕。羡慕时,也许更多的是敬佩吧!望着车窗上流下的雨水,忍不住四处寻找,那一曲大悲咒语的起源处。忽然,有人捶了我一拳。紧接着,眼镜刘说:“想什么呢?不会是想不开吧?”紧接着,就是一阵坏笑。李文接过话题:“如今,都崇拜佛陀的教育和了凡四训。听说,就连学生有些也在读呢。世界都传遍了,佛经是教育。跟佛教是有区别的,佛说依经不依人是有道理的。你们看,这些沿海的渔民都懂得去体会了。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国人终于也懂得研究自己的文化了。”眼镜刘抢道:“可不是嘛,咱老祖宗传下的智慧可不能丢。听说,外国人很早就关注中国文化了。成立了什么孙子兵法研究协会,中华武术研究所什么的。可见,外国人,喜欢中华经典的不在少数了。”顿了顿,又道:“咱们自家的经典,就连外国人都那么重视。我们,应该极力传承才对。否则,让外国人来给我们翻译经典就麻烦了。”李文开着车拐了一个弯道,说:“可不,那时真会人家被笑话的。”哈哈哈……
找了一家超市,简单的买了些礼物。返回时,李文特意又去了那条街。说我们从哪里来的,再顺着原路返回。人应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嘛,做人就该这样子。大家拗不过他,只好随他了。当赶到码头时,天色已经不早了。索性雨停了,但抬头仍会看见有些云。漂流在天际,像极了很多游子。也顾不了这许多,大家相续下车。奔向码头边的屋子,那个大爷正好在门口看天。听到我们脚步,回过迷惑的头。他说:“你们几个小青年,咋这时候来了?等春天时,这里才有得看呢。你们这时候来看啥?这里除了海水,就是潮湿的气候。没什么好看的,今天天气还不好!”当大爷得知是来看他后,他竟然笑的合不拢嘴儿。看上去,就像一个孩子。急忙,把我们让进屋里。还不住地说着,屋子里光线很暗。当知道,拿着礼物来看他的时候,他是一千个不要东西,一万个不收礼物。还说,指个路都是些小事情。不值得提起,这事很正常。有时候,见到迷路的,任谁都会指点的。渔家别的没有,就是朴实。
坐在屋里聊天,很自然的就聊到了大爷的生活。大爷说,他已经在码头呆了三十几个年头了。儿女们都已成人,都在自己的城市里生活。只留下他一个人在家,不过他很知足。因为社区的领导们,经常来看望他。生活还算不错,有吃有喝就行了。还说,儿女们都抢着接自己去各自家里去住。都被自己回绝了,说不自在。他说,儿女都有自己的家庭了。去他们楼里住着不方便,还是在家里自由些。如今政策好了,在家里就很好。大爷,说话中带着些憨厚。我想,他这三十几年来肯定帮过不少人吧!晚上一个人呆在码头,真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啊。对面的桃花岛和这边的码头间,就是海。后面的街道,离着这里少说也要二里路。李文说:“那,你一个人在这里就不害怕?听说,晚上时这码头的浪头很大。”大爷笑道:“嗯,是很大。东边那个接近三米的堤坝,一个浪头就翻过来了。一般我都是白天在那边房子里值班,等到晚上就来这屋子里睡觉。时间久了,就不觉得有啥害怕不害怕了。”
我们离开码头时,已经接近黄昏了。但大爷的笑脸,以及他那些憨厚的话语,一直围绕在脑海里。我在想,都口口声声说着不忘初心。但,真正坚持下来的有几个呢?大爷一个人守在码头上,在外人看来或许是为了生活。但我想,在他心里肯定是把那里,当成一种责任吧!或许,仅仅是一个诺言。许下了,就坚持到底。无论有多大的风雨,依旧信守初心。大家,都觉得大爷肯定有故事。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怎么算成熟呢?有了故事里的经历,才会有这成熟的皱纹。如今的我们,开着宝马住着别墅都不知足。你看看人家码头大爷,生活多么自在和洒脱?一张桌子,几个板凳。早上观海潮,傍晚赏船月。真是让人羡慕啊,对面就是桃花岛……
第3篇:重游桃花岛的散文
虽是告别了大学生涯已久,但我们这些师兄弟们还保持着联系。不管在哪里,谁能忘记同窗情谊呢?所以,大家几乎一有空就齐聚饭庄。要么,一起吃饭时侃侃大山。要么,约个地点疯一天。这也许就是“铁哥”情怀吧!但如今相聚也不是一件简单事情了,各人都有家庭和事业。都相望一方,为了自己的梦想很难脱身。可大家还是坚持下来了,不为别的,只是难舍那一份情深。当然,同窗已经越来越成熟了。随着时间的漂移,往日谁又能回得去呢?只有记忆,才会在酒桌上醉醺醺地从口里钻出来了。那些学涯里的往事,总会带着几分酒味儿。在吵嚷中在酒桌上钻来钻去,有时也会被众人相互扯断。但,当大家再次相遇时,又喜欢把上一次的回忆,重新拼接了起来。接起来,再把它扯断。扯断了,又接。
今天,我们几个偶遇。见个面,拳打脚踢是不可少的。紧接着,就是一阵拥抱。这让自
第4篇:重游七彩虹桥散文
重游七彩虹桥散文
有个地方,看过了,便难以忘却,日里夜间总会想起。古老的驿道、宏伟的宗祠、清澈的水库、神秘的神仙洞、奇异的七星拱月、千年的银杏和古樟,映衬在油菜花灿烂的色彩中,那种沧桑古朴的美,绚丽摇曳,宛若一幅山水画卷,淡雅地挂在记忆里,犹如一朵鲜花,静静地开在心中,令你魂牵梦萦。
这个地方就是上饶市铅山县虹桥乡。
相传,清康熙年间的一年初夏,天空乌云翻滚,暴雨瓢泼,下了三日三夜,一时山洪暴发,冲垮了河上的独木桥。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座耀眼彩虹,刚好落在被冲垮的独木桥上,顿时形成一道亮丽景观。百姓认为这是天意使然,不敢违背上苍意愿,于是众人聚集资金,在落下彩虹桥的地方,很快修建起一座石拱桥,竣工之日,起桥名曰“虹桥”。后来将地名沙溪也改名为虹桥。桥中外沿石刻有虹桥两字,落款为民国十年重修字样,
第5篇:重游青石板路散文
重游青石板路散文
我生于乡下,几个月大被妈妈抱去了城市,偏居一隅,在街道中长大。城市很大,多是纵横交错的公路,留下的老街道不多,至今还会暗暗庆幸自己能够遇上。
老街道上都是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密集成网。一条一条相互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最后曲曲弯弯地隐没。
踏着青石板回家是绝不孤独的,两边房子从阳台上垂下来的大朵大朵的花。白墙中有胭红的山茶,隐青的杜鹃,深粉的开口夹竹桃,边角上还有一些淡绿的杂草。风一吹,飘着小百花,摇摇晃晃像一线串珠。墙上从春天开始,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关门院子里的大树把盖天大顶伸出来,一团墨绿,人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枝上雀,树头蝉,像是互相搭理闹过一个夏季。秋天,树仍浓绿,深秋时花谢才能带上几分凄凉。几乎让人难辨四时。开门的院子时时有摇扇大爷晃着摇椅
第6篇:重游乌巾荡散文
重游乌巾荡散文
雨,丝丝缕缕,飘飘洒洒,几乎把整个七月淋透,火辣辣的太阳也消减了几分威力,给人们带来一丝的清凉,于是撑一柄雨伞走出家门,沿着雨雾濛濛的英武路,缓缓地一路向北,向北…….透过雨帘,展眼望去,呵,前面己是烟雨飘渺的乌巾荡公园。我不禁抚尔一笑,眼前再次浮现出几年前姐妹共游的情景。
也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姐妹三人突发雅兴,趁着假日的一个周末,披一身酥酥细雨,相携着来到乌巾荡公园,站在浩淼的水边,吸一口湿润的空气。雨丝密密,漫天撒下轻丝罗帐,将我们轻锁其中;风也柔柔,带着一丝幽远的清香,轻柔地摩挲着面庞。妹妹舒展臂膀,抹去发梢鼻尖的水珠说:“乌巾荡水天相连,仿佛静谧的处子,时时透出她的婉约与灵秀,而烟雨笼罩下的乌巾荡则更添了几分清逸与秀丽,飘渺与柔情,宛如初浴后的清纯少女,一袭薄纱掩映着羞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