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学学分越高越好吗
大学学分越高越好吗
学分(xué fēn),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学学分越高越好吗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大学学分越高越好吗
大学不是学分越高越好。学分是评判一个大学生能否毕业的条件,大学生要毕业,必须达到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课的学分要求才能毕业。学分多只是代表你学的科目多,不代表你学得好。就业单位更看重你的学习成绩,看绩点,如果你学分多,但是每一科都是及格线,反而是不好的。
二、要提高竞争力,建议:
1、每一个学分科目,分数尽量高;
2、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尽量分数高;
3、尽量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4、参与学校的管理,获得管理经验。
二、绩点学分制介绍
绩点学分制,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产生的种能用以显示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其计算公式为:学分绩点=学分x绩点。
加权学分制,也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对某些重点课程的学习质量,以区分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教学管理制度,附加学分制是在要求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修满课外附加学分才能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课外附加学分可根据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思想品德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与公益活动的情况来评定。
第2篇:录取分数越高大学真的越好吗
录取分数越高,大学真的越好吗?
高校招生录取正在进行之中,这是一场围绕着高考分数展开的竞争——通过录取分数线的高低证明高校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大学的声誉。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也总是觉得录取分数线高的大学好,录取分数线低的大学不好;录取分数线高的专业好,录取分数线低的专业不好。选择大学和专业变成了买涨不买跌。
录取分数线,为何会成为高校“命根子”,变为高校质量和声誉的象征?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在目前的高考升学评价和学校办学制度之下,除了分数线之外,没有其他指标来评价一所大学的生源质量。甚至有排行机构,就用录取分数线作为高校生源质量的指标。如果招生录取制度不变,高校和中学,以及全社会,对分数的态度就不可能转变。指责高校只看分数,不可能有任何作用——如果北大录取分数连年下降,社会舆论必然指责北大的办学出现问题,因此,只要能保住录取分数线,就能保住江湖地位,只要录取分数在内地高校中位居前列,就说明学校办学一流。
有意思的是,虽然高校把录取分数线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象征,但我国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通常与大学的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并无紧密关系,而往往与学校传统录取数据有关。比如,北大近年来屡屡曝出办学丑闻,前任校长更是遭到舆论持续不断的冷嘲热讽,学校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可是,这些丑闻似乎并不影响北大的招生;还有,两年前,人大曝出招生丑闻,网上曾有议论,人大的录取分数会不会走低,可事实是,人大录取分数根本不受影响。
这种录取分数和办学质量、声誉的关系,給大学带来的“启示”是,不管办学上出现什么问题,只要抓住录取工作,分数线就会坚挺。而我国的招生录取制度,又为大学去操控录取分数线提供了制度性漏洞。——按照我国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一名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最担心的是能不能被这所学校录取,在以前实行等第志愿填报和录取时,第一志愿填报出现失误,就可能导致志愿填报失败,在实行平行志愿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志愿填报仍旧存在定位不准的风险。
为规避风险,提高志愿填报成功几率,考生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数(名次),进行志愿填报定位,如此一来,影响学校当年录取分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往年录取数据。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所能做的,就是“挖空心思”提高录取分数,让高分学生在定位时,把本校作为目标学校(高分学生在定位时首先考虑的是往年录取分数高的学校)具体途径有三。
一是采取违规预录取方式,以消除考生填报本校的顾虑,这是高校针对考生担心填报不录取,所采取的有针对性战术,这种战术有的高校招生人员有的年份“使用得好”,招生录取业绩显著,有的使用则出现纰漏,比如承诺录取的分数没有预先设定好,导致报考人数增多,录取分数上扬,结果分数线是上去了,可有的被承诺的考生,却未被录取,出现放考生鸽子招生事故,最近复旦大学曝出的招生确认书事件,就属于此类,还有的招生人员本来准备“精准”掌握报考本校的每一名考生,可其中有个别考生,却被其他学校“策反”,导致本校录取分数下挫,出现断档招生事故,北大清华今年在招生中撕破脸皮,在微博上开骂,就源于此。
二是谋求有更好的录取时机,想办法把学校(或部分专业)的录取,整体提前到上一个批次。这是快速提高学校录取分数线,进而“提高高校声誉、地位”的途径,也迎合了地方政府想提高一本、二本录取率,以及考生想进一本院校的心理。近年来,我国不少省市的一本率大幅提升,所用的办法,就是把在二本录取的院校,提升到一本。而大学从二本变为一本的当年,办学质量没有任何实质变化,录取分就提高几十分。在上海,北大和清华,被安排在提前批之前的零志愿录取,更是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在集中录取阶段,录取分数永远最高。
三是对录取分数做手脚。分析每年由教育部、地方教育考试院和高校发布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会发现三者发布的数据各不相同,其中,高校发布的专业录取数据,往往最高,加上了各种校内录取优惠分数,排除掉特殊类型考生,这分明是想制造本校录取分数高的形象,以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
毋庸否认,录取分数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生源质量,可是,现阶段看来,录取分数却无法反映一所学校的真正办学质量,这是高考录取,不能进行学生和学校自由的双向选择的必然结果,在目前的录取制度之中,考生并不能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填报志愿还有一定的博弈色彩,根本不能充分分析大学的办学质量和声誉自主做出选择。只有实行双向选择,一名考生可同时申请若干学校,拿到若干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再做选择,才能把考生的注意力,从关注是否被录取,到关注录取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也才能让大学,从关注录取分数,用各种手段提高录取分数,以录取分数来突显学校的地位,到真正重视办学质量、办学服务,吸引适合本校培养要求的考生选择。
第3篇:文凭越高越吃香吗?
文凭越高越吃香吗?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eople enroll in the postgraduate examination for getting a high diploma. it is believed that high diploma equals to high ability and profound knowledge. most companies are inclined to hire the people with high diploma. it seems that having high diploma means a better future.
however, i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