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古诗驳船孤舟教学反思
古诗驳船孤舟教学反思
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支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古诗驳船孤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古诗驳船孤舟教学反思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支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备课时设想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准备把前两首诗的教学在一节课完成。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本课两首《驳船孤舟》、《马》是唐代诗人王维和李贺所作,前者通过赞美少年的力大无穷,沉重勇敢,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后者通过描写马渴望上战场,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诗歌风格不同的背后主要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学生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合作探究去探讨这种现象,从而获得诗歌鉴赏的一种重要方法---“知人论诗、知时论时”。这样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预习诗人的经历、感知诗歌的大意。在上课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感觉很新鲜,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一堂课中,学生在两首诗歌的比较学习中,感受到了两首诗歌风格的不同,体味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诗歌的创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不同原因的环节之中,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对诗歌情感的感悟不能离开诗歌创作的背景,但将诗歌背景放在学习诗歌之前介绍是否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呢?什么时候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介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学习《驳船孤舟》这首诗歌时,如何启发学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自主体会到诗人笔下少年的力大无穷、智勇双全,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告诉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读课文;这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
3.在本课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
第2篇:不过是孤舟
不过是孤舟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幕,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今日与朋友一起去喝酒,即兴返回时下起大雨,无奈只有打的回家,浑身湿透……)
坐在电脑的这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心乱如麻,所有的往昔如潮水般涌上心灵的堤头,那些承载着痛苦与快乐的记忆,那些与你在一起快乐的白昼与黑夜,那些已失去的年华都在这一刻舞起他们华丽的舞步。我明白,我终究还是逃不过自己的宿命或者轮回,比如现在,我竟然还会恬不知耻的想着,雨天的你是不是过的好,有没有出门,出门带没带雨伞……
我真的很虚伪,在此之前我一直都强迫自己相信并不断的告诉着别人一切都已经过去,一切都将有一个新的开始。在给人希望的同时也在给自己希望的暗示,我需要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让自己安静下来,不那么的焦躁,然后可以大声的说话,认真的做事,痛快的哭泣,坦然的微笑。
哎,即使骗得过所有人又能怎么样,自己的心永远只有自己最能明白。苍凉生长多少年,浮云散尽几回合。长相思,催心肝。我的`悲伤你如何得知,我的掩饰也不过是欲盖弥彰。曾经的我坚定的告诉自己,只要自己不去看,不去听,不去想就可以忘记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很多甚至是曾经认为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就象当初我把你的东西全部仍进护城河中一样坚定,我对你的爱,你的恨会象江水一般随东流去,永不相见!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终究是我的一相情愿,纵然我忘记你理由有千般万般,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怪只能怪自己太年轻,恨只能恨你太残忍,谁说的善良之人只有善良?还有残忍。睡吧,睡吧,你在你的的温柔乡里就这样睡到天亮。我就这样写吧,写吧,直写到枯萎死亡,反正自己即使有再多的伤痕你也不会知道,不过徒劳的给自己增加伤痛而已!
还记的你总说我们太年轻我们相遇太早,我们闯了禁地却忘了来时的路,乱是方寸才知道我们只是尘缘相误,就在我全部付出给自己断了后路时,爱情变得物是人非。我犹如那飞蛾扑火一般,明知眼前的光明不过是一个华丽的陷阱,但自己仍义无返顾的扑上去,最后落个凄惨的下场也真是活该,咎由自取……
只是在我的记忆里我仍记的那一段段的耳语,是谁说过要并生呼吸,疾走天涯?是谁说过好孩子不许哭?……越发失魂落魄,伤花怒放。彼俺繁华三千,有我光彩几分?山连着海,海连着天,你涉水而去。如今只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心乱如蛛网千万结,心痛如万蚁弑我心,泪如泉涌,转瞬滂沱!~不过是我这个一叶孤舟在宁寂的夜里孤寂的呐喊!
第3篇:孤舟爱情诗歌
孤舟爱情诗歌
我驾一叶孤舟,
经过你的河床。
我抛你一根绳索,
靠上你的岸。
其实我是路过这儿的,
我要走的路还有好长。
你问我去哪儿,
是太湖、是长江?
我对你说,
是去比这儿广阔的.海洋。
你眨巴着眼睛……
海洋?
海洋。
那儿好玩吗?
有什么……
那儿有我要找回的胸怀,
不是玩的地方。
胸怀是什么?
这个吗……
就像你现在清澈的目光……
你能找回胸怀吗?
我在找……
也在找人帮忙,
哪怕只是个伴儿。
你看我行吗?
噢!你……
美丽的姑娘,
莫非上帝派你来的?
不用你划浆、不用你导航,
你就坐在船头,
看见你,
我就有希望……
可是,
善良的姑娘,
我不得不提醒你,
路上一定有迷雾、狂风、巨浪……
还会撞上鲨鱼。
还有……
炽热的阳光你也受不了。
而我只是个艄公……
别唬我,
我不怕。
回去吧,
稚气的姑娘,
回去想想。
我不能骗你
一一虽然那儿也有你的梦想……
你的眼睛秋水汤汤,
第4篇:孤舟江雪散文
孤舟江雪散文
进入了夏季型气候,每天的高温和艳阳,成了一种不变的场景,偶而伴随着午后短暂的雷阵雨,虽然稍微舒缓了闷热的暑气,只是心中那份浮躁的情绪,似乎依旧无尽地漂浮,丝毫没有任何消除的迹象。
在这暑热的天气中,柳宗元的〈江雪〉,似乎就成了一道另类的消暑良方。透过诗中雪景的绵绵描绘,让心灵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那份在冰天雪地情境里,所散发出来的夏季冰凉。而思绪也自然地随着这股凉意,神游于皑皑的白雪之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总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把客观境界写得非常的幽静,让诗人主观的心情,在周遭氛围的衬托下,显得比较寂寞与孤独,而这首〈江雪〉的意境,其实也正是这样。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绘主要形象,正是这首〈江雪〉山水小诗
第5篇:《孤舟渡》阅读答案
《孤舟渡》阅读答案
我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场战争,而且,我是战败者。我没命地逃跑着,面前却横上了一条宽阔的河。
河面一片血色。
我得到了一只小木船。我跳上船,才划出不远,就见一个黑汉子挥着手跑来,叫着:“好人,救救我!救救我啊,好人!”
近了,我看清了黑汉子,他竟然是多年前冒着巨大风险救我性命的恩人。黑汉子也认出了我,高兴地说:“真是天不绝我啊。”
我赶紧将小船向岸边靠去。
“好人,也救救我啊!”又一个白汉子叫着跑过来。我一看,他竟是几年前我救下的人。白汉子激动地说:“恩人,感谢上天,又让我遇上了您,我有救了!”
“可是,我的船只能带一个人了。”我说,“我带你们哪一个呢?”
“恩人,您自己决定。”白汉子想了又想说,“恩人,今天,即使您不救我,我也会感谢您的,要不是您当年大仁大义,我早就完蛋了。”白汉子声泪俱下,
第6篇:夜里的孤舟心情随笔
夜里的孤舟心情随笔
夜幕已至,灯塔上微弱的光亮并不能给身处黑暗的游子带来任何慰藉。
码头上只剩下一条小船了,只是微风拂过竟也使它左右摆动了起来。船上的少年独自一人享受这未知的恐惧,他被大海和黑夜困在了这里。风轻柔的抚摸着他,却没带走他的一丝惆怅。
船里小小的烛焰似乎根本不堪一击,短短的蜡烛让昏黄的光亮带着一丝绝望。
那个少年恐惧又彷徨。他怕,他怕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怕这无声的寂静。可他同样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他默默想着:到底什么时候能熬过去?他想家了,他现在太想那个破旧的小木屋了,他太想他温柔的母亲了。
终于,黎明被他盼来了。抛开了黑夜的束缚,他孤独的`寻找着希望。突然,少年眼前一亮,通往家中的小路浮现在眼前,那个破旧的木屋静静的呆在小路的尽头。
回到家,母亲仍旧坐在床边做着针线活。刚刚经历的一切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