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共享友爱阳光》教学设计
《共享友爱阳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共享友爱阳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共享友爱阳光》教学设计1
一、活动班级:
小学三(3)班。
二、活动背景:
开学一个月了,一(5)班的代茹霏同学不幸得了重病,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团结意识,增强我们三(3)班的凝聚力,特地开展此次班会。
三、活动目的:
本次主题班会将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使学生明白团结力量大,了解相互友爱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学习中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维护集体荣誉,每一位同学都争做一个遵纪守法、有责任感有集体意识的好学生。
四、活动准备:
1、提前安排主持人,设计活动步骤。
2、提前准备好做游戏时所需要的道具,同时确定好参与活动的同学。
3、布置好班级的桌椅的摆放。
五、班会形式:
参与游戏,讨论交流。
六、活动过程:
1、宣布班会开始。
主持人: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面对不相逢,大家有缘相聚在三(3)班这个大家庭,希望在这里能所有所成,希望在这里展示自己的风采,发挥自己的才能,正所谓“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使这火焰更高,现在我宣布三(3)班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2、活动:游戏“报纸上叠罗汉”(10分钟)
(1)活动开始,计时员开始计时。
(2)活动目的:通过游戏使同学们明白集体团结的'重要性。
(3)活动过程:在地上摆四张报纸,4个组各派5名同学出来参赛,首先,打开报纸,让5名同学站在上面,坚持1分钟,而且脚不能踏出报纸。
(4)第二轮,将报纸对折,5个同学仍要站在报纸上坚持1分钟,但脚绝对不能踏出报纸,脚踏出的组出局,被淘汰。
(5)第三轮,再将报纸第二次对折,5个同学要想尽一切办法一起站在小小的报纸上坚持1 分钟,依次类推,最有办法坚持到底的5个同学将会胜出。
3、活动小结:
主持人: 我们给他们的精彩表演最热烈的掌声。
学生1:团结 学生2: 学生3
主持人:对,就是团结,如果我们只想着自己,而不与他人合作,那么我们都知道这个队输定了,在一个集体里,每一个队员都是一样的重要,集体就像个大家庭,对待同学就要像对待家人一样。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让代茹霏小妹妹早日康复,重返校园。下面我们开始捐款,为小妹妹献上爱心。
代茹霏,我们为你加油!
《共享友爱阳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难点:
在游戏中感受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资料:
关于友情的歌曲、小游戏、ppt、学生搜集的关于友情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个问题:你们喜欢听歌曲吗?老师也喜欢听歌曲。那么,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吧!
1、教师播放《勾勾手,好朋友》,学生观看。会唱的同学一起跟着唱吧!(教师拍手带领学生感受音乐。)
2、问:刚才的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内容?(小时候,交朋友)对呀,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你我变成了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好朋友这个话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共享友爱阳光。(师板书,生书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介绍好朋友
1、有好朋友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有一位朋友的请举手,有两位朋友的请举手,有三位以上的朋友的请举手。哇!同学们真喜欢交朋友。那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朋友?
2、老师觉得,好朋友一定对彼此了解得比较全面。所以,老师也列出了几点要求。请看大屏幕:1、外貌2、爱好3、你和他(她)的故事。请你结合这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学生介绍)
总结:大家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对朋友了解得很全面。刚才这几位同学介绍朋友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开心、高兴、幸福)是啊,很开心!那大家觉得有情能带给大家什么?(快乐)
教师板书:快乐。
三、默契大考验
过渡语:为奖励大家,老师跟大家来做个小游戏。大家认识他是谁吗?(大头儿子)对,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动画形象—大头儿子。这是他的眼睛、鼻子、嘴巴。等会老师会把它们摘下来,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蒙上眼睛把它们贴回去。
1、第一位同学上台,老师给他蒙上眼睛,检查他是否看得见。在它看不见的情况下,让他贴回眼睛、鼻子和嘴巴。请另一位同学点评他贴得怎么样。(乱七八糟)
2、下面,老师请一对好朋友上台来。一位同学贴,另一位同学用语言指挥。再找同学评价这两位同学贴得如何。(整整齐齐)
总结:同学们,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想说什么?(团结力量大)引导学生说出:友情能给我们帮助,完成一个人完不成的事情。
四、情景剧:争吵
过渡语:是啊,友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能给我们提供帮助。但是,友情也很脆弱。不信,请看!
1、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两位同学是好朋友。A高兴地告诉B,她在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B脸上很高兴,并且祝贺A。但是一转头就小声嘀咕“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当她们写作业时,A不小心碰了一下B,导致B的作业被弄脏了。B生气地问:“干嘛?”A笑着说“对不起”。B没有说话。过了一会,B故意碰了A一下,A生气地问:“你干什么?”B说:“我也不是故意的!”A生气地说:“下课等着!”B毫不服软地说:“等着就等着!”于是,她们分道扬镳。
2、问:同学们,谁能想办法帮她们解决?(先道歉)如果不是你的错,你会怎么做?(找件事情一起做,化解尴尬)
3、过渡语:如果时间可以倒流—
情景剧:A高兴地告诉B:“B,我今天书法比赛获得了一等奖。”B真诚地祝福。写作业时,A不小心碰了B一下,B没有计较。下课了,A约B出去玩,她们高兴地出去玩耍了。
4、:同学们,请为她们精彩的演出鼓掌吧!友情不好维护,一不小心,友情的花朵就会枯萎。请大家分组讨论,写一写你们维护友情的好办法吧。
5、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6、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评。
五、
过渡语: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都想跟你们交朋友了呢!这么的善解人意,这么的高尚,谁能不喜欢和你们交朋友呢!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友情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请同学们上台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友情的小故事。
1、
2、
总结:友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友情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温暖。我们虽然没有这样伟大的友情,但是我们的友情同样珍贵。
六、
1、
2、师生共同诵读:
师:友情能够让我们开心
生:友情能让我们快乐
师:友情能让我们互相帮助
生:友情能让我们互相包容
师:友情是一首歌,越唱越嘹亮
生:友情是一杯酒,越品越甘甜
师:友情需要我们呵护
生:让我们共享友爱阳光
七:作业
过渡语:友情说简单很简单,但是说复杂又很复杂。因为友情太广博,我们说不完,道不尽。请接下来的时间里珍惜友情,让生活更加精彩!
课下,请同学们写几句最想和朋友说的话,然后叠成漂亮的样子送给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2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共享阳光》教学设计
第九课
共享阳光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分析:第九课“共享阳光” 进一步介绍政府、民间团体以及个人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一框题“政府的努力”主要介绍了我国政府为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介绍了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家扶贫项目、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等,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第二框题“社会的力量”则阐述了民间组织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三框题“我国的关爱”首先指出了我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如社会不发达、地区差异等不平等现象,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关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教科书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帮助和关心弱势群体:其一是要用实际行动给他们以实际的帮助。其二是要学会尊重弱势群体,不歧视弱者。最后,教科书以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具体方法,使之能够将爱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对社会现象很敏感,尤其对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充满愤慨;他们充满理想,热情地追求着大同世界的实现,对未来充满了幻想。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亲和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培育学生的尊重、关心、同情弱者的人格,寻找消除这些不平等现象的途径和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现象,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重、难点的确立:国家消除贫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引导学生立志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还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国家消除贫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已经比较具体和丰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内容,也可以动员学生查找更多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和机构在扶贫济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懂得从哪些方面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会利用社会资源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情社会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弱势群体,引导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查找政府为帮助弱势群体所做出的努力。学生活动:学生课后归纳、查阅资料、整理。训练内容:政府为帮助弱势群体所做出的努力?
预期目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授课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阅读教材P60-61:扶贫开发的资料并讨论:这组资料反映了是什么?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弱势群体的主体是贫困人口。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是,贫困仍然是困扰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重大难题,弱势群体主要是贫困人口。据统计,我国目前仍有近3000万人口生活低于绝对贫困标准。有近6000万人口没有实现稳定脱贫。因此,扶贫工作、帮助弱势群体工作是我国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国政府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第九课
共享阳光(板书)
一、政府的努力(板书)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板书)
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那么,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请阅读教材P60-63:进行思考归纳。2.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的措施(板书)(1)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2)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3)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
(4)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5)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6)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与就业。
二、社会的力量(板书)
请阅读教材P64-65:思考归纳民间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做出的努力?
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民间团体和组织,讲叙它们的扶贫故事。1.在我国,有不少扶贫救困的社会组织。
2.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国际社会也在采取积极的行动。
完成教材P65:探究。
小结:采取学生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感想。也可以引导学生成立一个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民间组织。
请看教科书第66 页阅读资料并回答后面的问题:如果你是千百条小鱼中的一条,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你想对那名男子说什么? 人贵在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即具有所谓的“同情心”。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感受,就不会不为他人着想。
呈现一些反映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案例,让学生站在案例主人公的角度,说说他们的心情以及他们最需要的帮助。让学生就上面提到的案例,说说自己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
三、我们的关爱(板书)
请同学阅读教材P66-69:思考归纳我们为什么关爱弱势群体?
阅读教科书第67页的阅读资料,了解高耀洁为防治艾滋病所做的贡献,感受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人的伟大与无私,从中学习如何帮助他人。
学生就高耀洁的事迹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要从哪些方面向高耀洁老人学习。
1.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性(板书)(1)弱势群体需要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
(2)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弱势群体需要大家的支持与尊重。(4)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5)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2.关爱弱势群体的方法(板书)
服务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无论我们是什么人,无论我们的职业是什么,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有一颗爱人心,我们就可以为他人做点事情。其实,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爱,就可以做到我们自己认为难以做到的事情。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8页最上方的主题文字,并展开讨论,说说自己平时观察到或者体验到的社会弱势群体所处的困境及其对他人帮助的渴求。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9页中的阅读资料,说说资料中的学生给了范老伯什么(照顾),说说给予弱势群体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他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倡议开展献爱心自愿者活动,或者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要用实际行动给他们以实际的帮助。(2)要学会尊重弱势群体,不歧视弱者。
(3)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小结:可以采取学生自由发言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归纳,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发表个人感想。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阅读、回答、交流、探究、圈点勾画、做笔记等
训练内容:
1、扶贫开发的成就与现状?
2、为什么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
3、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4、社会组织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做出的努力?
5、我们应为弱势群体所做出的努力?
6、如果你是千百条小鱼中的一条,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你想对那名男子说什么?
7、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关爱弱势群体?
预期目标设计意图:
1、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政府实施的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了解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明白.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
3、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知道我国存在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以及个体差异。
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支持弱势群体的国内和国际民间组织和机构,了解它们的目标、宗旨及其工作成效,体会人的善良、高尚的本性,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激发学生的社会同情心,引导学生主动帮助弱势群体。
5、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生命的可贵,体会帮助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确立“同情心”,形成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6、引导学生体会弱势群体的心情,理解他们的处境,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
7、让学生明白弱势群体特别需要我们的关爱。
8、用高耀洁老人的事迹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应从自己开始,从点滴开始,让学生感受为他人付出的快乐
9、引导学生认识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并不困难,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
10、进一步认识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爱他人的情感
11、认识到细微的帮助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为社会弱势群体献爱心的情感
12、激发学生的社会同情心,引导学生主动帮助弱势群体
五、教学反思:
第3篇:《友爱残疾人》教学设计
《友爱残疾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了解残疾人励志的故事,树立并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他人,观察社会,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模拟体验和阅读,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4)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运用多媒体丰富儿童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运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难点:
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让学生从老师掌声的节拍声中,猜出老师最想对他们说的话: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2、请学生欣赏1段精彩的《千手观音》表演。之后
第4篇:《友爱残疾人》教学设计[
《友爱残疾人》教学设计
藤县太平镇狮山小学
何英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友爱残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树立帮助残疾人的意识;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他人,观察社会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模拟体验和阅读,,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唤起学生的爱心。
(4)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运用多媒体丰富儿童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体验残疾人的艰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使学生理解、尊重、关怀残疾人。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尊重、关怀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播放《千手观音》,让学生观看。2.生谈观看后的感受。3.揭题、释题。
二.体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