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研究论文的类别及撰写步骤
研究论文的类别及撰写步骤
一、研究论文的分类
研究论文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指研究者所写的任何有关专业性的文章。研究论文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概括和总结。研究者通常把撰写研究论文看作是研究过程的最后步骤:形成研究的最终成果。研究论文可以是课题研究的终结报告,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的学术文章。
研究论文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研究成果的写作形式来看,有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性的论文、综述、述评等。—般来讲,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产生什么类型的研究成果。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就写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如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就写实验报告;用调查法进行研究,就写调查报告。采用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就写理论性的.研究论文。根据研究论文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研究论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另一类是理论性的学术论文。
1.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也称科学论文,是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以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的论文。这类论文有比较固定的写作结构,它要求对方法和材料必须描述得具体、清楚,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合理地解释研究结果。这类论文主要有: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等。
2.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也称理论性的研究报告,这类论文是以议论文的形式,通过理性的分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来证明和解释研究的问题。这类论文不像研究报告那样具有典型的写作结构,在写作表现方式上比较灵活、自由,但它要求所写论文具有新理论、新见解,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能清楚地展现理论、观点形成的过程。学术论文通常与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相联系,常见的形式有:经验总结、综述、述评、理论性的论文等。
二、撰写研究论文的基本步骤
从撰写研究论文的全过程看,完成一篇研究论文大致要经历以下一些步骤:
l.确定题目
确定题目实际上是限定写作范围,它涉及写作的大方向。选择的题目除了从课题研究本身的内容考虑外,还应从作者自身的知识、兴趣、专业以及读者的理解接受水平考虑。选题的一般原则应是: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感兴趣的,所选题目内容有较多的文献资料可供参阅,专业程度适合读者对象的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制订论文方案
论文方案的制定取决于研究的性质、目的,取决于论文的要求。方案通常需要回答以下问题:研究什么问题?为何开展此项研究?需参阅哪些文献资料?如何开展研究?按怎样的程序进行?拟用哪些材料?采用哪些分析手段和工具?研究结果有何新意?存在哪些局限性?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价值?有何意义?
3.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包括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查阅有关文献,可为撰写论文提供视点和素材,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整理出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既可供写作参考,又能从中获取信息。对有价值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要记录备案。用卡片摘录资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写作查寻时既便于分类编排,又省时省力。
4.组织素材
在提出写作的主题、主要观点之后,接下来要考虑写作的基本思路,考虑如何组织论文的素材,拟定写作提纲,构建论文框架。可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内容写出论文观点、论点,将相关内容合并成块,将各项内容有条理地排列成序。
5.撰写初稿
一篇研究论文往往要几易其稿才能最终完成。初稿是将要表达的内容具体落实到纸上,见诸于文字。然后从文章结构、意义的连贯、文字的润色等写作细节上作推敲、修改。撰写初稿,作者要牢记论文的主题,每—项内容、每一个观点必须切题。所写内容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如果作者在论文的准备阶段作了大量的笔记和卡片,那么撰写初稿会变得容易得多,只需将有关笔记或一组卡片摆在面前,所有信息便—目了然,只需按论文提纲的需要,组织编排就行了。初稿最好用文稿纸写,这样便于补充和修改。凡引用部分要注明出处。写作角度常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人称。
6.定稿
初稿完成以后,不必急于修改,间隔数日,再去重读,会使作者从初稿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能比较客观地去重新审视初稿。定稿时,必须通盘考虑研究论文的所有细节,必要时应毫不犹豫地重写某些部分。有时也可将初稿送呈专家或同事一阅,让他们对论文内容、结构、文字表述等方面提出意见和评论,以便充实、修改。在提交论文前还需对论文作最后润色。终稿时,作者应满怀信心地认为这是他所写的最好的研究论文。
第2篇:幼儿教育研究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㈠总体规划
撰写研究论文,首先要全盘考虑。如果不经详细的全盘考虑而贸然动笔,很可能以后得花很大的精力修改,甚至推翻重写。这全盘考虑就是总体规划,它包括:
⒈谋篇构思
谋篇构思就是对文章表达方式的考虑。应考虑以下几点:①论文的重点是什么。为了突出重点,应把主要观点放在最显要的地方;②论文结构比例安排的匀称——论文正文各部分的篇幅比例应与内容的重要性大致相当,并避免长短过于悬殊。例如并列的观点,其分别论述的篇幅就不应一大一小;③论文层次顺序安排的逻辑连贯性。一篇论文,其层次安排要根据一定的因素考虑,这些因素包括研究论文的类型、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观点的重要性、论证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作者所强调的内容、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等。
⒉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是谋篇构思的具体化,它对保证论文的写作质量至关重要:一是帮助作者进一步地构思,防止思路过早定型;拟定提纲的过程可使构思更加成熟。二是保持论文首尾贯通、逻辑严密。提纲是论文的缩影、蓝图,提纲中出现的结构上的毛病比成文后更易于发现和修改,修改论文提纲的代价比修改论文的更小,三是有利于强调重点。在拟提纲的过程中,作者将更清楚意识到论文中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它们应占多大篇幅。总之,提纲使作者的写作思路具体化,利于作者去推敲、完善,从而保证论文的质量基础。
写作提纲是论文的“骨架”,是作者对论文的设计蓝图。撰写科研论文,一般都应该先写好提纲,然后按提纲写作。如果不先拟好提纲,一开始就急于动手撰写,常常会走弯路,并有可能全部返工。
写作提纲分为条目提纲和观点提纲两类。条目提纲就是从层次上列出研究报告的纲目,而观点提纲则是在此基础列出各部分所要叙述的观点。
提纲的形成一般是由大到小,先粗后细,先观点后材料,逐层细化。提纲的粗细,反映了作者对写作内容思考的深度。提纲越细,说明思考得越深、越具体,在动笔写作时就越“顺手”。
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清理思路的过程。所谓清理思路,就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秩序,是对文章的思考过程。事物总是按一定的秩序有条理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按一定的秩序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正确的思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反映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条理性、规律性。由于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因而人们的思路在开始时,往往也反映出多层次和复杂的状况。思路的层次性,是文章划分层次的重要依据。思路的复杂性,可以使我们想到更多方面,形成文章结构上的差异。
在清理思路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①中心思想明确。只有围绕着一定的目的和中心,思路才可能是清晰的。整篇文章的中心,各段落的中心,都应该非常明确。②构思论证方法。要考虑观点与材料怎样才能做到有机统一,如何对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进行科学的严密的论证。③细致地考虑文章的结构形式。一篇论文的结构往往是呈树状的,中心是主干,每一分支问题是支干,支干还可以再分,思路越宽广,论文的分支就越多越细。至于各分支问题如何安排组合,除了要考虑它们之间内在的纵横联系外,还必须考虑论文的整体结构上的美。
对清理思路的要求,也就是对编写提纲的要求。经过认真清理思路后,编写出来的提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纲初稿完成后,还要全方位作一次检查和修改:
⑴整体性:①是否突出主题?②观点是否明确?③主次搭配是否平衡?
④内容安排是否符合逻辑?⑤前后是否一致?
⑵层次性:①论点、论据、逻辑是否符合?
②论点与论点之间是否混乱?③过渡是否自然?
⑶制约性:①各部分是否有机联系?②是否偏离中心?
③论点、论据之间关系是否密切?
㈡实际写作的要求
论文写作时,我们要按照拟好的写作提纲,以及该种类型论文的撰写格式进行。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⒈观点上力求创新
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研究论文的价值是创新。作者应在论文中尽可能地反映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新见解、新观点。但是创新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它有赖于立论的准确、论据的充分、论证的严密。
⒉观点和材料必须一致
论文订以观点为轴心,用资料、数据说明观点,做到资料、数据与观点相统一。也就是说,要协调好论文的论题、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文的观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对大量事实材料的提炼。这些材料可以成为作者观点的论据,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要堆砌到论文中,作者必须围绕主要的观点来选取最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作为论据。目前幼儿教师的一些研究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协调不好论题、论据、论证这三个要素。具体表现是:①论述与题目不一致。观点不明确,对所要论述的变量的概念没有进行明确界定,还不清楚究竟要说明什么就开始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结果导致用大量论据论证了半天却与论题风马牛不相及。②只有观点却没有论据。论文空洞无物,坐而论道,没有说服力。③有材料,但不知论点是什么。即缺少分析,不得要领。④在教育理论的应用上,或一点儿理论分析都没有,完全是就事论事,或通篇是理论的堆砌。
⒊行文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对于行文表达,吕叔湘先生认为,写文章要注意三件事:⑴要明白,可以使读者少用精神瞎猜;⑵要简洁,可使读者少用时间;⑶要生动,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三点也适合研究论文的写作。初学写论文者在表达方面易犯的毛病有:
①逻辑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在部分与整体并列、种属并列;先后发生的事写成同时发生;因果无据的事情却使用诸如“因为”“所以”等因果关联词。
②费解。表达不明白,特别是引用外国资料时,译文不通顺,晦涩难懂。
③烦冗。随便用词、意思重复,罗嗦冗长。
④岐义。一句话可以引出不同的理解。
⑤层次不清。这往往在长句中容易出现。句子一长,主、谓、宾语这些句子的主要成分就会淹没在次要成分的堆砌中,使人如堕雾中,难辨其向。
㈢撰写初稿
一篇研究论文往往要几易其稿才能最终完成。初稿是将表达的内容具体落实到纸上,见诸于文字。然后从文章结构、意义的连贯、修改。撰写初稿,作者要牢记论文的主题,每一项内容、每一个观点必须切题。所写内容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如果作者在论文的准备阶段作了大量的笔记和卡片,那么撰写初稿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只需要将有关笔记或一组卡片摆在面前,所有信息便一目了然,只需按论文提纲的需要,组织编排就行了。初稿最好用文稿纸定,这样便于补充和修改。凡引用部分要注明出处。写作角度常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
㈣思考与修改
写论文不能指望写完最后一个字就大功告成了。好文章必须经过不厌其烦地思考和修改,所以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是很有道理的。
修改文章的方法有热改法和冷改法。热改法,是指在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进行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是:由于作
者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部分不易看出,往往难以割爱;再者论文刚脱稿,原有思路有滞后性。一写完就修改,往往跳不出原构思圈子。所谓冷改法,就是初稿完成后,放上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而搁一段时间后再修改,原有思路淡薄了,也许会得到新的启发或有新的想法,这时再修改,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如果可能,论文修改后还应当请人批评,再修改,因为“旁观者清,当局者类。”自己写文章,总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站在比较超脱的地位,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一个人写文章,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文章写完后请别人来看看,听听别人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作者在听了别人意见后,要进一步消化、分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通盘考虑,摒弃自己的成见,吸收他人真知灼见,使论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修改论文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考虑。应先考虑大问题再考虑小问题,先考虑整体问题再考虑局部问题。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⒈全局性问题论文是否真正地阐述了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重复众所周知的常识;论文中是否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是否提供了有力的事实和足够的论证;论文是否反映了本研究的突出贡献等。
⒉局部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数据是否准确;说明是否清楚;前后是否呼应;概念表达是否准确;用词是否确切等。
⒊细节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图表、参考文献、页码等。
研究论文修改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对自己提出上述问题,并逐一解决的过程。经过对草稿进行修补、删除、更换、移动等种种加工后,文章篇幅应保持在适当的长度,一般以5000字以内为宜。各杂志要求不一,但最多不超过8000字。
㈤定稿
初稿完成以后,不必急于修改,间隔数日,再去重读,会使作者从初稿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能比较客观地去重新审视初稿。定稿时,必须通盘考虑研究论文的所有细节,必要时应毫不犹豫地重定某些部分。有时也可将初稿送呈专家或同事一阅,让他们对论文内容、结构、文字不胜枚举述等方面提出意见和评论,以便充实、修改。在提交论文之前还需要对论文作最后润色。终稿时,作者应满怀信心地认为这是他所写的最好的研究论文。
写作研究报告是一项科学工作,必须以严肃而慎重的科学态度对待。研究报告不同于文艺作品,不允许有丝毫的夸张和渲染。研究报告也不是一般材料的罗列,它必须对大量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取舍、加工、提高,形成论点。所以撰写研究报告要有“三严”,即严肃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写出来的报告必须达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可读性。只有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千锤百炼,研究报告才能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并为同行所认可。
第3篇: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步骤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步骤((精选13篇))由网友 “传说有个精灵”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步骤,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撰写自荐书步骤
撰写自荐书步骤
第一步:介绍消息来源
介绍消息来源实际上是求职信的开篇交待句,它可使求职信显得自然、顺畅;而不介绍消息来源,会使收信人感到意外、突然,文章也缺乏过渡、照应,本文消息来源可作如下介绍:
第二步:表明求职心愿
介绍完消息来源后,应向收信人表明自己的求职心愿,即写信的目的,本文求职心愿可作如下介绍:
第三步:介绍个人简历
某单位需要新人,求职人也有求职心愿,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非你莫属。如果你没有干好这项工作的经历、实力,也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介绍个人简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个人简历可介绍如下:
第四步:摆出求职优势
仅有一定的.工作经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