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合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27 07:12: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机电设备维修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2011-12-08 21:30:1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学时:96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电设备维修》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技术课程,是其它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集成和技能汇总。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零部件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的检测水平。掌握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常用器具、方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排除。能够制定通用机械设备检修方案,制定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掌握通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安装

与调试等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通过课堂面授、实验、学生自学、作业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

1、机械工程设备工作性能恶化的规律和机理,延长机械设备寿命和改善其可靠性的途径: 清楚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会进行失效机理分析;掌握机械设备的润滑基础知识,会选择合适的润滑材料、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明确设备保养的基本任务和保养工作的具体内容。

2、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掌握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会进行机械设备的简易诊断,了解其它先进诊断技术;掌握机械零件的一般修复技术,主要有机械、焊接、热喷涂、粘接修复方法,了解修复层的机械加工要求和表面

强化的措施。

3、掌握机械设备安装的基础知识。

4、了解设备维修管理的有关内容。

(二)课程重点: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失效机理分析;润滑基础知识,润滑材料、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的选择;机

械设备故障的简易诊断方法;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机械设备安装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难点:

机械设备的老化,设备可靠性的度量,维修的技术经济分析;机械零件的失效机理分析,先进诊断

技术,电镀修复法。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建立维修基础理论知识与维修操作技能的必然联系。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

(二)地位和作用。

(三)发展状况。

(四)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一)机械设备的有形老化和无形老化,设备老化的补偿措施。

(二)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其分类,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度量。

(三)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

(四)设备的经济寿命分析及折旧。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的有形老化和无形老化实质,明确设备老化的补偿措施;掌握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其分类,理解设备可靠性的意义。了解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分类及适用条件;会进行设备的经济寿

命分析及折旧计算。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分析

教学要点:

(一)失效的基本形式及危害。

(二)零件的磨损失效。

(三)零件的断裂失效。

(四)零件的腐蚀失效。

教学目标:掌握磨损的一般规律,磨损的六种基本形式及影响因素;弄清断裂失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掌握断裂失效的分析方法;理解金属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形成条件、表现形态,掌握防腐技术;

了解零件畸变失效的成因及危害。

第三章机械设备的润滑与保养

教学要点:

(一)润滑基础知识。

(二)润滑材料。

(三)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

(四)润滑方法与装置。

教学目标:了解润滑状态的分类,掌握边界润滑与液体润滑原理;了解常用润滑材料的性能特点,掌握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原则和方法;明确润滑方法与装置的使用场合,设备保养的基本任务和具体内

容。

第四章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

教学要点:

(一)故障诊断基础知识。

(二)机械设备故障的简易诊断方法。

(三)先进诊断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方法及分类,会进行诊断参数的选择,掌握故障诊断信号的采集方法;掌握简易诊断方法,会进行典型零件的故障诊断。了解振动诊断技术、无损探伤技术,掌握

油样分析技术。

第五章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教学要点:

(一)机械零件常用的修复方法及选择。

(二)机械修复法。

(三)焊接修复法。

(四)电镀修复法。

(五)热喷涂修复法。

(六)粘接修复法。

(七)修复层的机械加工及表面强化。

教学目标:了解各种修复工艺对常用金属材料的适应性;掌握金属扣合法和镶补法。弄清埋弧堆焊、钎焊的特点和工艺过程;会进行焊条电弧堆焊修理和铸铁焊接修理。了解电镀修复法的工艺过程和适用条

件;掌握热喷涂和粘接修复工艺。了解修复层表面强化技术,能正确进行修复层的机械加工。

第六章设备维修管理

教学要点:

(一)信息管理。

(二)计划管理。

(三)维修技术与工艺管理。

(四)备件管理。

(五)经济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设备维修信息的分类方法及作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维修管理中的应用;会进行维修工作定额的计算,明确维修作业计划的制定内容;会进行维修工艺过程的编制;能够进行备件库存的合理控制及经济订购批量的计算,并能进行库存分析。了解经济管理指标。

第七章通用机械设备的安装

教学要点:

(一)安装的基础知识。

(二)机械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与调整。

(三)机械设备的试运转。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的安装工艺过程,掌握中心标板和基准点的作用;掌握地脚螺栓、垫板的规格、材质,布置要求和使用方法;会进行试运转操作。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并与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有极大相关。

五、考核方式

《机电设备维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职业技术课。理论很深,实践性强,涉及面广。而且,学生必须在系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实践技能。因此,课程考核仍以闭卷考试为主(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占20%),或以开卷考试(占总成绩70%,实训占30%)进行。

第2篇: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单人使用的设备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主要管、线缆装置,实行区域负责制,分片包干的管理办法

二、各种设备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达到本设备操作的技术等级“应知”、“应会”要求,经考试合格,领到合格证,方能上岗。设备司机都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四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三、要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日常保养:操作者每班照例进行保养,包括班前10-15分钟的巡回检查;班中责任制,注意设备运转、油标油位、各部温度、仪表压力、指示信号、保险装置等是否正常;班后、周末、节日前的大清扫、擦洗。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发现大问题,找维修人员处理。定期保养:设备运行1-2个月或运转500小时以后,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配合,进行部分解体清洗检查,调整配合间隙和紧固零件,处理日常保养无法处理的缺陷。定期保养完后,由车间技术人员与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评定,填写好保养记录。确保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经济运行。

四、主要重点设备应定期进行精度、性能测试,做好记录,发现精度、效能降低,应进行调整或检修。对主要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要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做好记录。

五、特种设备指防爆电气设备、压力容器和起吊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和预防性试验,发现隐患,必须更换或立即进行处理。

六、加强设备润滑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润滑“五定”即定人、定质、定点、定量、定期制度,做好换油记录。主要设备要建立润滑卡片,开展根据油质状态监测换油。

第3篇:机电设备维修总结

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总结

摘要:结合在维修机电设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加以总结,以及分析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提高之后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自身安全。

关键字: 电气设备

机电管理

电气设备维修的十项原则

1、先动口,再动手

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及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后内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使设备越修越坏。

3、先机械后电气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机电设备维修合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设备维修合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