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兴安岭系列散文
大兴安岭系列散文
内蒙的东北部,大兴安岭末端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种山珍,叫黄花儿。
黄花儿——是一种山坡上野草开的花儿。形状如喇叭样儿,单片,色浅黄,内有几根柱状花蕊,由胡蜂、地蜂(土蜂)等为它传粉。
黄花儿喜欢生长在朝阳的山坡上。可能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这种花儿一年中,只在六月左右开放一次,显得十分的珍贵。
花期大约7——10天,主茎上的花儿直径最大,花冠直径约10——13厘米,次茎上的花儿直径约5——8厘米,而且,黄花儿的直径逐渐缩小。
每逢开花季节,绿色的山坡被花儿染成鲜艳的黄色,整个山谷都被黄花儿特有的气味儿所笼罩。
这时,正是采集黄花儿的大好时机。在这个季节,人们三五成群地,拿着大筐小篓,像蚂蚁搬家似的涌上山坡。远远望去,淡黄色的山坡上,顿时爬满了各色各样的,会动的小“昆虫”。
黄花儿是可食用的山中野花之精品,也是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珍品。只有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时,才肯拿出来食用。
黄花儿的加工、贮藏都有一定的讲究:新采来的黄花不能直接食用,要经过加工才可以食用。
先要把黄花儿的花蕊连同根部的小硬块一起拽掉,原因是这个部分口感差,影响黄花儿的美味。然后用开水将黄花儿焯一下(过水),放入冷水中凉透,淋干水分后才可以贮藏起来。也可以把过水后的黄花儿放在细细的筛子上,经过阳光的洗礼,黄花儿就变成了黄花干儿了。更加便于贮藏和运输啦。
“快点吧,再磨蹭黄花菜都凉了!”这是句东北人儿等人、办事儿、着急、催促时常用的口头禅。
一方面形容人的`心理状态,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黄花菜的食用要求。即要趁热时食用,口感最佳,营养最容易被人体吸收。
据说,黄花菜所含的植物纤维,曾被人称为纯天然维生素。爱美的人食用黄花儿后,还有细腻皮肤的保健功效呐。
黄花儿菜,极寒地区人们冬季必备的菜品之一。
人们可以用黄花儿做出许多诱人的东北小菜。像酱黄花儿、牛肉拌黄花儿、茄子呛黄花儿、黄瓜呛黄花儿、尖椒炒黄花儿、鸡蛋炒黄花儿、韭菜炒黄花儿、圆葱炒黄花儿、蒜苗炒黄花儿、木耳猪肉炒黄花、花生青豆萝卜拌黄花儿、鸭肉炒黄花儿……
每逢喜庆的日子,黄花菜特殊的香味儿,弥漫在家家户户、大街小巷。
她悄悄地勾引着人们强烈的食欲,过往的人们都匆匆地加快了脚步,莫不是急急赶回家,想吃黄花菜喽?
第2篇:大兴安岭系列松鼠极寒地区的野生动物散文
大兴安岭系列松鼠极寒地区的野生动物散文
内蒙古的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之中,生活着一种很有趣的动物-----松鼠。松鼠喜欢在树上安家,它认为树上比地面要安全得多。松鼠喜欢一个人独居,它认为人口太多吃饭成问题。松鼠喜欢储存食物,它认为这是居家过日子的根本。
森林中的松鼠个头要比石鼠、滑鼠、黑杠鼠、灰鼠等都大很多,似猫咪大小。黑色的“毛皮大衣”,黝黑黝黑的闪着亮光,略圆的脑袋,镶嵌着两颗光亮的“黑珍珠”,高高挺立的两只耳朵尖儿上,分别插着一小撮“羽毛”,可能是特意保留的区分松鼠类别的记号吧,它还增设一条毛绒绒的粗尾巴,也许是来点儿特殊标识吧。
松鼠喜欢把家建在30厘米粗的树干上,用它那锛子似的牙齿,在树干的中部咬出一个宽敞的“房子”,里面设有二居室,一间是贮藏室,另一间是卧室。冬季天气太冷的时候,松鼠就不出房屋啦,靠食用贮藏室里的食物来维持身体的能量,不用担心天敌的威胁喽。
松鼠的天敌一般有;鹰、雕、隼、狼、鼬等。对付天敌,松鼠有一套早就“修炼好的武艺”。对付飞翔类的天敌(鹰、雕、隼),先要趴在树干上不动,两眼紧紧盯住对方,快速的计算出对方到达我处的'速度,在即将被捉住时的0.5秒左右,瞬间来一个位移,让天敌"措手不及,无功而返”。好棒的身手,令人自叹不如喔。对付地面的天敌,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这得归功于它那神奇的耳朵,松鼠的腿短地面雪厚,因而走起路来仿佛在过“雷区”一样,警戒的活儿就全靠耳朵喽。一有风吹草动,松鼠立刻就跳上树逃之夭夭了。黄鼬虽然也能上树,但不会窜树,也不会在树上久呆,也只能望鼠兴叹唉。
松鼠喜欢独居,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领地,也许是自然法则的需要吧。除了繁殖期以外,它们偏爱一个人生活。想观赏它的尊蓉,只需用一束树杈在树干上,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的蹭几下,松鼠就会从树洞里窜出来,让你看个够噢。这还是一个谜呐?
松鼠喜欢搜集松子、蘑菇、桔梗、山丁子果等食物,把它们贮存在只有它自己才知道的地方,等到食物匮乏的时候再用。秋天的季节是松鼠们最忙碌的季节,松子、蘑菇、桔梗、山丁子果是不能直接贮藏的,直接贮藏会发霉烂掉而不能食用。松鼠得把食物晾干后再收集起来贮藏。这样,冬天里就不愁没有吃的喽。松鼠真是居家过日子的好手。
松鼠晾晒食物的方法很有趣,松子晾在地面上摆放得扇形样子,蘑菇、桔梗则要用牙撕成条条儿挂在树杈上风干,山丁子果成束地挂在树杈上风干。人们在秋天采集山货时,只要你留心观察,不难发现松鼠的劳动成果呵。
松鼠还是一位义务的植树能手呐。在漫长的、寒冷的、白雪皑皑的冬季里,被松鼠遗忘在地面的松子,等到来年冰雪融化后,它们就手拉手地站了起来,在风中、在雨中、在阳光下,逐渐长大形成一片新的森林。
森林是地球的肺,松鼠是人类的朋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有这样的朋友,我们自豪。有这样的朋友,我们骄傲。有这样的朋友,我们欣慰!
第3篇:大兴安岭的蒲公英散文
大兴安岭的蒲公英散文
蒲公英是最普通的一种草本植物,当地的兴安人儿都叫它“婆婆盯”。
记得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时,每家每户的人口众多,供应粮不够吃。野菜掺入粗粮充饥,就成了解决吃饭问题的“缓冲剂”。
婆婆们采挖最多的野菜,就数蒲公英了。上山坡挖野菜最好找的、最先盯住的也是蒲公英了。也许,这也是“婆婆盯”称呼的源由吧。
蒲公英可生吃,也可飞水(用沸水烫一下)以后,与其它食物混合着吃,也可飞水以后,与肉做成馅包着吃。既清热解毒又能填饱肚子。每年春季以后,全国各地的田野中,均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记得还是在小学的课本中,学习过有关蒲公英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法的描述:“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把小小的降落伞,哪怕是微风吹来,孩子们就会离开妈妈,乘着降落伞飞呀,飞呀,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
第4篇:大兴安岭的春天散文
大兴安岭的春天散文
大兴安岭的春天,不是用颜料画上去的。
白杨树绿了,但你走近看,却没那么夸张,是我们的想象着急
它的嫩芽只是刚刚探出头,眯瞪着眼睛,连嫩绿都谈不上
只能算是浅浅的芽黄。
相比之下,兴安落叶萌发的过于急切,过于突兀,如果不是气温震荡
整个春天都会被绿色的轰鸣压垮。
而这里的青草绿得过于零散。印象里,墙角下,河沟里,山坡上
它们的芽尖每天都冒出一点点,直到把春天挤走。没有那种
突如一夜春草绿的感觉
这里的春天不够平整。从山脚下的麦田到山顶上的`松树林
这其间的葱郁,不知要绕过几块黝黑土地;绕过几条蜿蜒的小河
绕过几群啃青的牛羊
但是,只要你睁眼看,没有哪一种色彩不是被你的目光抚摸过的
只要你张开口,没有哪一种芬芳不是被你讴歌过的
只要你洗耳聆听,没有哪一种啼鸣不是被你赞美过的
兴安岭的春天,总是过于短暂、急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