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批评特别点吧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23 07:13: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让你的批评特别点吧精品论文

让你的批评特别点吧精品论文

上小学时,我很淘气、很好动,成绩也不好。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放学后,比我高两年级的姐姐为了能和我多玩一会儿,就帮我把作业写好了。第二天交出作业以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着结果。熬到数学课,老师将作业本发到了每一位同学手里,惟独没有发给我和另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只记得当时我脸色通红,觉得肯定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我低着头,紧张地等着老师的“判决”。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我和那位同学的作业本展示出来,并且说:“同学们,这是老师批改时遇到的最工整、最准确的两本作业,希望大家以后多向这两同学学习!”然后说出了我和那位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羡慕和怀疑目光的注视下,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课后,老师单独将作业本交给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够自己将作业完成得像今天这么好。”那天以后,每次写作业时,我都格外认真,甚至超过了姐姐的笔记,成绩也不断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起色。

六年级时班内举行小型的演讲比赛,课后我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准备的。演讲后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你课后干什么了,是不是光顾着玩了,真是不听话,以后要注意准备充分些。”伤心的我从那以后再也不喜欢上台了,对自己的表现失去了信心。

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心存感激.对那位班主任的话也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批评要讲究方法,一味的批评孩子,只会导致孩子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师只要讲求教育的方法,下大工夫,学生还是可以雕琢好的。因此,在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时,不去思考而是片面理解,对孩子横加指责,不但不能对孩子有所帮助,反而会产生片面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一直努力使自己的批评要有特点、要有艺术,要用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方法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是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是的,这样的批评,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早晨,工作了一周的我正身心疲惫的在教室里辅导学生早读。这时,我发现小永的座位还空着,正当我思考着怎样批评他的时候,“咚”的一声教室门被撞开了,门口站着的正是小永,只见他背着书包,气喘吁吁地,嘴里还嚼着什么东西,噎得脖子一伸一伸的。本来他迟到了,按规矩是要受批评的,更何况他没打报告就把门撞开了,但看到他那滑稽可爱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同学们也被逗笑了。小永也微笑着站在门口望着我,那神情似乎在向我挑战,看你把我怎么样?这时,我原来准备好的一大堆话都烟消云散了,我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微笑着挥了挥手让他回到了座位上。接连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早晨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都整整齐齐坐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地读书,后来班上几乎没有迟到的同学了。以往经常迟到,有几个甚至一周迟到二三次的同学也出奇的准时到校了,这一次以一个小小的微笑代替批评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如果能从工作生活的烦恼中挤出一些微笑留给我们的学生,在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能正确、特别对待,那我们换来的将是无数张灿烂的笑脸。

第2篇:如何让人接受你的批评

圣人说:闻过则喜。生活中有几人可以如此?

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不过,为什么良药一定要苦得让人难以下咽?忠言为什么非得让人听了难受?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有一个员工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主管批评她,并要扣她的奖金,结果那个员工自杀了。

有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用红领

巾上吊自杀。

有一个儿子受不了父母的批评指责,挥刀杀死他们。

好话一句严冬暖,恶言半声三春寒。之所以批评者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因为那个被批评的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其中的“好”,反而认为是有害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只要被批评者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好意,他当然会从善如流。

或许当我们去批评别人的时候,都希望对方象唐王一样,而自己可以象魏征那样直言不讳,可这并非良策。批评是一种人际互动,方法得当事半而功倍,方法不当事倍而功半。

批评是对人的一种否定,其实质是惩罚,在改善人的行为时,鼓励总是比惩罚效果明显,一定不能滥用惩罚,惩罚是消极的,尤其是过度惩罚非旦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扭曲行为,那个杀了父母的儿子就是如此。

批评人有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这样可以缓和当事人的心理压力,如果把矛头直向当事人,就会无意之中造成伤害,进而于事无补。当你批评别人时,时时刻刻反问自己:“我是不是针对当事人了?”“我是不是忽略失误本身了?”“我是不是在人身攻击了?”等等。

还要注意方法得当:

其一,真诚。真实的东西永远能够打动人。“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这件事情你也尽力而为,尽管结果还是出错了”“或许你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出错了?”

其二,切勿指责。指责的时候会让人陷入恶劣的情绪中,从而影响理智判断力。“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为什么犯同样的错误?”“你真是无可救药?”

其三,适度。点到为止,既往不咎。“事已至此,从中吸取教训最重要”

其四,理解。没有人愿意犯错误,尤其内心已经很自责的时候,更需要别人的心理支持。“我想你可能很难受”“找个时间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我相信你下次肯定会做好”。

其五,澄清角色。了解自己在跟一个什么样的人沟通,是一个长辈还是晚辈,是男性还是女性,是朋友还是对手,是家人还是同事等等,如果角色混乱,就会说出不合适的话,批评的效果不仅达不到,反而伤了和气。有很多话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不分对象。

对一个很自卑的人,犯错时,他本身就很自责,这时适当的安慰会胜过千言万语。对一个很爱面子的人,一边批评一边给个台阶,他会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对于一个心服口不服的人,不必抓住不放,看他的行动就可以了。

很多沟通失误,其症结在于角色不清。

其六,暗示。任何人面对直接批评,内心都会不舒服,因为批评就是惩罚。暗示就象苦药丸外面的“糖衣”,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达到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

其七,注意场合和时机。批评的场合和时机非常重要,切忌批斗会式的批评,不秋后算帐。

第3篇:多睡点吧

沉重的话题: 一个97级的校友,毕业后进微软的,上月死了,只不过25岁的黄金

> 年龄,珍视自己的生命吧,大家。对自己好一点。

> 大家要命就多睡点吧!

> 早一点睡,这件事是真的,因为我妹妹就在联旭当设计,死掉的人都还是她熟悉的同事。> 她同事死前每天加班到早上六点才回家,睡到中午又回公司继续上班,连续五天最后一天睡一睡就没醒过来了,死前都很健康无任何心脏方面的疾病。其实这已经是她们公司第三个过劳死的了,希望大家能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 对了,今天听到一个悲伤的消息。广告界的好青年,又挂了一人了。此人是联旭的,是业务还是设计我也搞不清楚,来过我们公司几次。前几天在连续加班后的某晚, 回家睡觉后第二天就叫不醒,挂了。

> 奇的是,约二个月前,也是联旭的一位女生业务,也是这样,不过她是离职后第二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你并不特别

你并不特别

波士顿韦尔斯利高中教师小戴维·麦卡洛的毕业致辞:你并不特别

毕业典礼是生命中重要的仪式性开端,有其自身的影响并具有非常恰当的象征意义。此时此刻,我们面临着均等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你们的毕业礼服肥肥大大,款式统一,只有一个号码。无论男还是女,高还是矮,优等生还是差生,你们会注意到,你们每个人穿得都一模一样。还有你们的毕业证书,除了名字之外,也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一切本就应该如此,因为你们中没有人是特别的。你并不特别。你并不与众不同。

可以看到的证据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现在至少有320万名中学生即将从超过3.7万所中学毕业。就算你是百万里挑一的人才,但地球上有68亿人口,这就意味着有将近7000人与你一样。你们看,如果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那么便没有人特别了。我们美国人近来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让你的批评特别点吧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你的批评特别点吧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