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听说你今天不想上班美文
听说你今天不想上班美文
很多人都想开咖啡馆,我一度奇怪,为什么开咖啡馆会让那么多人心向往之?后来发现,咖啡馆、小餐馆、奶茶店、小客栈、淘宝小店……这些梦想指数高的关键词,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能够获得一份收入;入门较简单,不需花费过多成本和精力;自己说了算,不牵扯太多团队合作;美美哒;面向流动人。
想开这些店的人,潜台词是:“我想过自由的生活,有点钱,够日常支出就好;有点闲,能慢下来,享受过程的美好;有趣,能认识更多的朋友。维持平衡就好,有钱但忙到死,有趣但穷到哭,有闲但无聊得要命,都不算一个好状态。如果没钱没时间还无聊,光是想想都生不如死呢。”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呢?相当一部分人会说:“我很想辞职,不想被老板骂,不想挤高峰期的地铁,不想周末加班还没有加班费,不想一年只有7天假期,想请假出去旅游的时候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但我不知道辞职以后干什么?”“我很想自己做点什么,但想了好几年,也没有勇气真正放弃现在的生活。”我已经自由职业了一年,总有人询问感觉如何或怎么维生,所以决定写一写这一年来的感受。
自由职业者,首先要职业,然后才自由。单枪匹马出来混,总得有一个技能防身,一技之长是提供个人价值并因此获得回报的前提。不具备职业性,辞职后即使拥有了大把时间,也感受不到自由,因为时间都花在焦虑上了,哪还有悠然自得的心情。大多数人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可是我什么都不会啊?”不要找借口,说没本事、没机会、没平台,你之所以不会,就是因为懒。怎么拥有一技之长?首先记住——辞职前不会干的事情,辞职后大多也不会干。不要想说等我辞职后,再去学个什么,不管工作有多忙,学一项技能的时间一定是可以挤出来的。
辞职以前,试着做这些事情:
1花钱。趁有钱可花的时候,学会怎么花钱。不妨花一点钱,去买专业书籍,请专业人士培训,去专业的店铺体验,花钱买别人长期累积的专业和视野,买别人已经实验论证过的正确方法,是很划得来的买卖。在掌握正确方法的'情况下,学会一项谋生技能,1~2年就足够了。
2花精力。就算是自由职业者,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前期累积的资源、人脉、平台越多,后期才越容易产生连接并实现合作。去认识与技能相关的群体,加入他们。
3花时间。热情有了,方法有了,跨出了第一步,更多的人会跌倒在第二步,热血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偃旗息鼓,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所有的事情都是“略懂略懂”,真要成为事业那还早着呢。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好习惯,形成一个新习惯起码需要连续坚持21天,保持下去则需要坚持100天,达到牛逼级别需要花掉1万个小时,想想你为此投入了多少时间?请不要再说“我就是什么都不会”、“我没有这种本事”之类的话。你不会,不就是没有花够别人花的时间吗?
4心态调整。那些说“没有勇气放弃现在生活”的人,要解决的不仅是能力问题,还有心态问题。没有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开始时机,虽然“90后”年纪轻,可是“60后”心机重啊。
5保持敏锐。简单说,首先要成为一台发动机,把电源动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有时候上班给人感觉那么不好,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一个完整的自己,这个完整的你,可以实现自循环,不因职业、岗位、领导、同事的改变而改变自身属性,没有自由职业意识的人,觉得工作在为别人打工,自己无非是挣钱糊口。当你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时,才会感到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别人在为自己打工,工作是为自己积攒资金、人脉、资源,帮助建立一个完善的自己的品牌。
大多数人把时间花在刷微博微信、看韩剧、逛淘宝上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如果不这样,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才能抚慰日日焦躁而疲惫不堪的心。如果想摆脱现在困境,成为一个工作生活平衡的自由职业者,就要先去找到自己,想明白“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的问题。有时间不代表有自由,工作很忙也不代表没有自由,无论什么时候,找到自己,才会自由。
第2篇:你不想赢吗美文
我曾两次到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大草原,面对灵巧的汤普逊瞪羚、温顺的斑马、雄壮的大象、悠闲的长颈鹿、冷静的猎豹、威武的狮子、猥琐的鬣狗……我搞不清自己的同情心更应该放在哪一方,是给小豹喂食的母豹,还是那只被咬断脖子的羚羊?这片草原的生态比较平衡,植被、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数量匹配,各有领地、各得其所。日出月落,风来雨往,生生死死,聚聚散散,每个种群、每只个体,都顽强生存,也安于宿命。它们要赢,赢得土地,赢得配偶,赢得生育的机会。生存的法则虽然残酷,但动物们并不贪婪,大自然没有浪费:猎豹吃饱的时候即使瞪羚从眼前走过也不会发起进攻,鬣狗咬碎了最后一块骨头,还有甲虫热心地分解掉它们的排泄物。作为一种动物,想赢是常态。糟糕的是人比任何一种其他动物都要贪婪,而且浪费惊人。安然公司的垮掉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就再次证明华尔街的贪婪和破坏力。
赢,在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布兰森眼里似乎更是品牌的成功而非单纯的规模或利润指标。为此他曾经不惜代价将已上市的公司撤市。哪里有垄断他就冲向哪里,似乎有种探险家兼侠客的味道。维珍因此进入了食品、保险、化妆品、铁路客运、太空旅行等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中,而布兰森本人就像是一个有着极重好奇心的小男孩,四处寻找着挑战和乐趣。“干吗一定要做最大的呢?我要的是最好,有时做第三名、第四名也没什么关系。我认为品牌比利润更重要。”他说。被公认为商业领袖的他,居然分不清纯利和毛利的区别,直到有人告诉他把网络想象成一张渔网,里面的就是纯利,他才恍然大悟。而平常如果有人向他汇报经营数据,他就问: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上世纪90年代,他决定出售自己创业起家的维珍唱片公司,以注资挽救不断亏损、前途未卜的维珍航空,在许多人看来,这个行为根本不符合商业利益为先的原则。他回忆说:“我已经证明了我经营独立唱片公司可以成功,但还没有证明自己经营的航空公司也能成功。所以我做出了这个决定。滑稽的是,在我痛苦地向员工们宣布了出售公司的决定后,心里非常难过。我在街上跑着,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路上经过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布兰森出售唱片公司狂赚10亿。我就这样泪流满面地愣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往前走。”
布兰森的庄园占地很大,有静静的湖泊和悠闲的天鹅,房子却朴素低调。他发现一家人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厨房,如果有很多空房间反而会显得空荡荡的。在这一点,英国人的喜好似乎跟中国人相近,自然朴实的田园生活更令他们向往。不过英国人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他们崇尚冒险精神,英国人尊敬那些探险哪怕失败的英雄,这恐怕与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时代有关吧。身价亿万的布兰森身体里流动着冒险的血液,他常常以身犯险。布兰森在家里总待不长,刚刚学会驾驶热气球一个星期,他就试图成为第一个乘热气球横跨大西洋的人。结果中途热气球失控,与他同行的伙伴跳伞,而他被孤零零地困在了高空,绝望地俯视着海洋。幸好命不该绝,他落入海中被正巧在附近的直升机救起。你以为这下他该消停一阵吧?可不久后,他又挑战飞越太平洋的极限。这回他遇上了一股高空气流,时速达到250千米/时,创造了热气球飞行速度的最高纪录。鉴于他热衷于冒险,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为他投保,所以他干脆自己开了一家保险公司。还有一次,他在乘热气球穿越中印边境时,热气球被高空气流吹到了中国西藏的军事禁飞区内。面对中国边境部队的警告,他只有拨通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电话求救:“拜托你告诉中国军队,我实在无意冒犯,但这该死的风偏偏把我吹到这儿!求求他们千万别开炮。”他说:“工作只是我生活的一个部分。我觉得人生只有一次,就要活到极致!”
第3篇:你不想赢吗美文
你不想赢吗美文
我曾两次到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大草原,面对灵巧的汤普逊瞪羚、温顺的斑马、雄壮的大象、悠闲的长颈鹿、冷静的猎豹、威武的狮子、猥琐的鬣狗……我搞不清自己的同情心更应该放在哪一方,是给小豹喂食的母豹,还是那只被咬断脖子的羚羊?这片草原的生态比较平衡,植被、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数量匹配,各有领地、各得其所。日出月落,风来雨往,生生死死,聚聚散散,每个种群、每只个体,都顽强生存,也安于宿命。它们要赢,赢得土地,赢得配偶,赢得生育的机会。生存的法则虽然残酷,但动物们并不贪婪,大自然没有浪费:猎豹吃饱的时候即使瞪羚从眼前走过也不会发起进攻,鬣狗咬碎了最后一块骨头,还有甲虫热心地分解掉它们的排泄物。作为一种动物,想赢是常态。糟糕的是人比任何一种其他动物都要贪婪,而且浪费惊人。安然公司的垮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