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析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情绪状态对成绩的影响论文
浅析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情绪状态对成绩的影响论文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跳远水平的不断提高,业余跳远运动员之间的抗衡性越来越激烈,比赛成绩相当接近,选手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必然也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情绪,这种竞争情绪以其鲜明的、易变的和不稳定的特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赛行为,并对运动成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邢台市青少年跳远运动员12名,他(她)们分别是谢毕萧、郭玉华、初阳、辛培、孟超、苏波、段燕、徐微、姜圆、李丽、吕芳、李宁、其中男运动员6名,女运动员6名,年龄在15-17岁间,男运动员平均成绩为6.3米左右,女运动员平均成绩为5.00米左右。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十余篇,为本论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观察法:对12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实际观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
12名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市运会比赛中的表现。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正常发挥到训练水平,其中超常发挥的运动员仅占17%,而大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男女选手占58.3%。这表明大多数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是不能正常发挥其训练水平的。分析其原因,采取针对性训练,将有利于挖掘运动员训练潜能,使他们在比赛中能有正常发挥,这与调整运动员训练内容保证运动员积极性稳定情绪是非常必要的。在从所调查的12名运动员中,在第1次试跳失败后,有6人仍沉着、冷静地面对比赛,占调查人数的50%但在第2次试跳失败后,下降为4人,占33%这一结果表明,跳远运动员在第2次试跳再次失败后,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为此,业余跳远运动员应尽量在前2次试跳成功,以获得积极的情绪状态。
2、影响跳远比赛情绪状态的因素
(1)来自外在因素。跳远运动是一种当众“表演”的项目,所以赛场上观众的情绪、气氛往往对选手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规模越大、比赛任务越重、对运动员的心理就会造成影响,情绪也相对比较紧张和兴奋。因为,业余跳远运动员比赛经验不足,所以会造成以上几种情绪反应。
(2)内在因素。跳远运动员心跳加快与尿频的生理反应,在赛前反应中最为明显,占调查人数的76%。这两种生理反应都是由于运动员赛前情绪过分紧张所致,生理学上称之为“赛前热症”。
3、情绪状态的调节与训练方法
(1)集中注意力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是一种主要的注意力调节方法。集中注意力是指:人的身心倾向于某个目标,不分心,不受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干扰。具体方法: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很多运动员在沙坑旁边喊叫、没有节奏的拍掌、起哄等影响马上就要跳远的运动员,让他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以提高跳远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适用于体育,也适用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所以加强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意志品质的训练。意志品质的训练是运动员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形成的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的过程。其方法:逐渐提高训练的困难程度。随着困难程度的增加,要求运动员通过相应的意志努力完成训练任务;在疲劳情况下完成训练任务。教练员根据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在运动员比较疲劳的情况下再增加新的训练内容,这样可使运动员的心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的顽强性和坚韧性;利用不利的环境因素安排技术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在不利的气候或嘈杂的环境中坚持技术训练,并要求运动员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从而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3)念动训练。念动训练是心理训练方法的一种。方法可用默想,也可结合看书、看技术图片或其他队员练习进行回忆。一般做法:运动员回忆该项目的技术结构,如: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中,重现身体训练技战术的重点和难点。 再现比赛是该项目技术动作的衔接、间隙及节奏;再现比赛或训练的情景(主要是取得好成绩时的激动心情和外界观众高涨的情绪等)。
(4)身体活动调节。在竞赛时,教练员或运动员自身可根据运动员不同的情绪表现,合理安排不同程度的身体练习来调节情绪。例如:情绪状态处于消沉抑制阶段时,可做一些快频率,小强度的练习。如高抬腿,小步跑等。通过这些手段以提高神经机能的兴奋性。如情绪状态过于兴奋,体现“狂热”时,则应减少或避免有强度的练习,只做些如原地压腿等柔韧性练习。
(5)按摩调节。在比赛中,经常可以观察到有的运动员在进行简单的按摩,这也是调节情绪的一种手段,不同按摩手法对运动员的情绪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轻柔的手法有助于情绪的稳定,重手法有助于提高情绪的兴奋性。通过调查,按摩对情绪起调节作用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50%,其他人只是作为一种放松手段来使用。因此,教练员应指导学生掌握按摩的情绪调节作用,并运用多种手法进行。
(6)积极的语言调节。运动员的年龄偏小,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教练员对他们的影响较为突出。由于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心目中的权威性较高,因此,教练员要充分利用运动员的心理特点,通过的言语鼓励,使运动员情绪高涨,从而有利于比赛。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12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情绪状态的好坏的确能够使青少年运动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求运动员注意自己本身情绪的调节,并作为一种教法实施。在激烈的比赛中,情绪变化是一个客观的心理过程,但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运用兴奋的转移、默念、意念及加强情报工作,进行实战训练来调节,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今,各项大赛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非常接近的情况下,谁能更好地控制个人情绪且放平心态,谁就能更好的占据比赛的优势,以上调节情绪状态的训练和调节方法要让跳远运动员通过反复训练,学会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去选择和使用,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创造好成绩。
2、建议
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进行各种有效调节情绪的训练,针对过去训练和比赛中,由于情绪问题影响成绩发挥等原因,在训练中要培养运动员在今后面对比赛可能遇到的各种情绪方面的问题。教授队员一些生理、心理、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讲一些中外著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克服情绪带来的困难,这样不仅能够激励运动员不怕困难的精神,还能够学到不少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国利少年跳远运动员比赛失常原因及训练调节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22-25。
[2]王方春对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27-30。
[3]姚湘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分析与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20-23。
[4]张浩波阎雪辉浅谈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对情绪调整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1):22-24。
[5]赵红心业余体校投掷运动员比赛期间情绪状态调节方法的探讨[J].体育科研,2003.(2):6-9。
[6]刘小茹王丹丹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9.(5):23-26。
[7]邓成涛运动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2.(1):27-30。
[8]魏云贵影响运动成绩的心理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3.(2):22-25。
[9]荣敦国董杰对竞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研究与讨论[J].安徽体育科技,2005.2.(1):26-29。
[10]陈伟伟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以及调空方法[J].肇庆学院学报,2006.10.(5):27-29。
第2篇:对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
对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助跑的浅析
摘要:目的 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和跳远实践,收集,类此,分析了与助跑相关的部分数据,说明助跑因素对跳远成绩的决定作用。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世锦赛、奥运会录像实况的助跑进行剖析,从而得出启示。结果 男子跳远已有很多运动员有平等条件下跳出8.50米以上的好成绩,没有很快的助跑速度,要想获得好的跳远成绩,是绝对办不到的,助跑速度对跳远的成绩影响最大,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结论 在跳远运动训练和课堂数学中均应把助跑因素摆在重要位置,就此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跳远;成绩;助跑;训练;教学
Simple analysis on the run-up----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core of the long jump
Institute Of Guangzhou Physical Education Lin Tao
Adviser WU Jin Song
Abstract: Purpose According to a lot of research material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long jump practice, this article makes a collection, analogy and analysis of some part of data which related to the run-up,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run-up factor plays an crucial role in the long jump score.Method It uses documentary theory and video observation theory to analyze the run-up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Olympic games, and then draws some inspiration from it.Result There are many athletes make a good score of more than 850 meters under the equal condition in men’s long jump, it is impoible to gain such good score without a fast run-up speed, the run-up speed h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ng-jump score and greatly influent on it.Conclusion The run-up factor should place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long jump training and claroom instruction;meanwhile, this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oposal to it.Key words: Long jump;Score;Training;Teaching
前言
近几年来,跳远成绩水平迅速提高,男子跳远已有很多运动员有平等条件下跳出8.50米以上的好成绩。其中,美国运动员刘易斯,鲍威尔于1991年8月3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分别以8.91米8.95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比蒙保持了23年之久的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使世界跳远为之一振。女子跳远成绩的提高更迅速,自1987年巴尔道期基涅率先突破7米大关以来,已有一批女子跳远运动员追随其后越过7米,其中,罗巴尼亚的有什米跳出7.45米,原苏联的加期佳科娃在1988年5月28日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创造了8.40米最好成绩,女子目前最好成绩为7.01米,是姚伟丽于1993年6月5日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创造了8.40米最好成绩,女子目前最好成绩为7.01米,是姚伟丽于1993年6月5日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创造的。跳远技术趋于完善,特别是与运动员的快速准确的助跑有直接关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最大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材料与跳远实践表明,没有很快的助跑速度,要想获得好的跳远成绩,是绝对办不到的,助跑速度对跳远的成绩影响最大。原苏联学者的研究表明,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二者相关系数,男运动员为0.948。西鲁亚诺夫认为,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在比赛中,运动员的跳跃远度只决定于助跑速度相关系数 r =0.83-0.96波波夫列举了100米跑成绩,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关系的材料。见表1
表1 100米跑成绩,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关系的材料
运动员 鲍威尔(美)刘易斯(美)比蒙(美)波斯顿(美)奥瓦涅祥(原苏)瓦乌普沙斯(原苏)
100米成绩(秒)
9.95
9.91
10.3
10.5
10.4
10.8
10.8
助跑速度(米/秒)
10.86 11.25
10.7
10.5
7.1
9.0
9.6
跳远成绩(米)
8.95 8.91 8.90 8.23 7.90 7.26 8.10 美国的林德曼认为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快速有效的助跑,助跑是跳远技术环节最易改善的因素。
原东德的奥林伯格在他的研究文章专门论述了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的关系,跳远成绩对100米跑成绩的依赖性,并列出了关系表,见表
2、表3。
表2 起跳前最后5米的助跑时间(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
男运动员
最后5米的时间(秒)
0.50 0.46 0.42
女运动员
0.53 0.515
0.49
表3 跳远成绩对100米成绩的信赖性
跳远成绩(米)8.80 8.50 8.20 7.90 100米成绩(秒)10.00 10.25 10.50 10.75
跳远成绩(米)7.30 7.12 7.00 6.70
100米成绩(秒)11.25 11.40 11.50 11.75
跳远成绩(米)6.40 6.10 5.70 5.40
100米成绩(秒)12.00 12.25 12.55 12.80
6.80
7.00
7.20
跳远成绩的关系(米)
8.00 8.50 8.85 从以上研究材料表明,跳远运动员,如果没有很好的100米跑速,就不会有快的跳远助跑速度,没有快的助跑速度,要想获得好的跑远成绩是绝对达不到的。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
绝对速度是跳远助跑速度的基础。跳远运动员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波斯顿,奥瓦涅祥,比蒙的100米跑成绩分别是10秒5,10秒4,10秒3,他们的跳远速度分别达到了10.5米/秒,10.4米/秒,10.7米/秒,正因为如此,跳远运动员都把速度素质作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训练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和相当的比重。
运动员能否在助跑中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的绝对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2.1.1 合适的助跑距离:这是一个重要,但又常被忽视的问题,因为如果距离不够长,则不能充分发挥出速度出来;而如果过长,则又会造成无谓的体力消耗,甚至到达起跳板时速度下降。所以,研究每个运动员的合适助跑距离是训练中的重要任务。助跑距离的长短应根据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和加速能力决定。一般业说,绝对速度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则可适当缩短距离,另外采用行进间起动方法的运动员由于相对容易加还,因此所需要的距离也相对短些,衡量助跑需要合适与否的标准是运动员能否较好的发挥出个人的速度水平,它需要经过训练和比赛的多次验证才能确定。而且也在运动员的生涯中要随其各项成绩,训练水平及绝对速度水平的变化来进行一定的调整。用充电测速仪对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和助跑最后5米速度的测定是检查发挥速度状况的有效方法。
2.1.2 步长和步频的合理配合:步长和步频是决定速度两个重要因素,但只有在合理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最高速度水平,在跳远助跑中,为了与起跳连贯地结合。要求运动员在最后阶段加快步频,最后一步达到最快。这时加快助跑速度的关键是尽量减少步长的幅度,如何步频加快了,但步长明显地缩短,不仅速度不快,而且会造成动作紧张,不利于有效地完成起跳动作,在实践中常有这一种现象。另外也有一些运动员在助跑最后阶段步长加大,步频放慢,结果也不能做到加速上板起跳。所以教练员必须清楚地了解运动员正常跑的步长情况,对助跑最后4至6步的步长时行监控。另外,在训练中要注意发展运动员在相对保持明显加快步频的助跑技术;这是训练中和教学中必须长期系统地抓好。
2.1.3 稳定的助跑节奏:助跑节奏指的是助跑每一步具有的时空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助跑每一步的步长和步频,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我们在下一节重点阐述助跑节奏的问题)
2.1.4 良好的起跳能力: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助跑中速度的发挥,这是因为起跳能力好的运动员可以放心大胆地发挥速度,而不用担心会用速度快而无法有效地完成起跑,所以他们通常可以在助跑中较好地利用速度,而起跳能力相对较差的运动员则会由于害怕速度快了跳不起来,而在起跳前降低速度,从这个角度而言,抓好起跳能力的训练也对提高助跑速度有较大促进作用。2.2跳远运动员助跑进的速度利用率
2.2.1 跳远助跑的速度利用率是指助跑速度和绝对速度之比。显然,速度利用率的极限是100%。然而,为了完成起跑动作,运动员在助跑时不能达到自己的绝对速度,关于这一点,约瑟夫·巴罗指出“助跑必须从接近最高速度跑到起跳板,为了获得有效的起跳,必须对助跑速度加以控制。”他还认为“助跑的最终目的是使运动员在起跳前达到最大的可控速度。”这个可控速度表明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跳远起跳机制,起跳动作,起跑目的有关。不同的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大小又受助跑结合起跳的技能能力以及起跳技术水平制约,可见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是跳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把它看作是现代跳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应该把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与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技能以及提高起跳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进行。2.2.2 跳运运动员的助跑节奏
跑远运动员有效的助跑,表现在用标准的步数,准确的步点,合理的助跑节奏,以更快的速度准确地攻到起跳板,其中助跑节奏是关键性的问题。
原苏联田径权威学者,功勋教练员专雅柯夫博士和副博士波波夫·奥瓦涅祥等人的意思是“完成助跑的效果,在许多方面取决于正确的合理的助跑节奏”。
莫纳斯蒂列夫的研究表明,根据比赛条件下的教育学观察结果:“跳远运动员最后6步中受用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的特点在于最后4步,3步,2步的提高速度,在最后2步动作的稳定性,在最后1步速度下降或者起跳腿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指标不对称。”他的研究还表明“成绩在6.40-7.40米的运动员主要采用以下特点的助跑节奏:在助跑最后几步的速度达到稳定或者最后一步之前的一步使速率降低,高水平的运动员(成绩在7.45-8.15米)在其成功的试跳中,最后3-4步提高速度的节奏是有效的助跑节奏。”
舍斯塔科夫列举了10名跑远运动员,他们的成绩均在8米以上,对其助跑最后5米之前的5步助跑速度进行了比较,见表4。
这10名运动员除萨博尼斯一人外,最后5步的助跑速度都比最后5步之前的5步助跑速度要快。
表4助跑最后5步和最后5步之前的5步胎甲球跑速度之比
运动员 阳比亚索夫 萨马林 罗金 别林斯基 萨博尼斯 谢柏金 斯捷潘尼扬 列斯克罗夫内 采佩列夫 埃米扬
根据上述研究材料,可以认为,合理的助跑节奏应表现为:助跑是加速跑,在最后几步达到助跑速度的最高速度,加快最后几步的助跑速度主要通过加快动作的速度,即加快步频跳远成绩(长)
8.02 8.16 8.03 8.10 8.06 8.10 8.06 8.28 8.01 8.01
最后5米助跑速度(米/
秒)9.80 9.97 10.51 10.16 9.87 10.16 10.30 10.54 10.00 10.35
最后5步之前助跑
(米/秒)8.89 9.81 10.07 9.77 9.93 10.02 10.08 9.78 9.43 9.62 来实现的。
为了形成合理有效的助跑节奏,要特别注意最后几步的助跑练习,在训练中,教练员要强调最后六步的助跑,波波夫提出的建议是“高个子(1.80米)速度较快(100米跑成绩为本10秒-8-10秒6)的运动员最后六步助跑距离为13.80-14.10米在塑胶跑道上约加长2~3%以上。”国内专家提出:“男子健将运动员,身高1.80左右,最后六步一般能够跑13.30-13.50米,好健将运动员身高1.70左右,最后六步一般能跑12米左右。”
3结论
3.1 在跳远的运动员训练中注重助跑因素的建议
3.1.1 助跑速度是获得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建议在跳远训练中要始终把助跑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助跑训练中以发展跑的绝对速度为基础,通过提高助跑技术与结合起跑的能力来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设计对运动员本人适宜的合理助跑节奏,利用时空指标调控强化助跑节奏训练,这就需要强化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3.1.2 强化运动员的速度感和自控能力。一是在直道上做60-80米的加速跑后,提高快跑能力。在些基础上优胜30-40米的快速跑后,接着做20-30米的放松快跑20-30米的放松快速跑数次,跑的动作放松,保持快频率,跑20-30米。二是利用在直道跑进入弯道跑60-80米。然后再从弯道跑进入直道60-80米或120米跑。让运动员在直弯道的转换过程中,体会控制速度的能力和快跑的加速跑的能力。
3.1.3 强化助跑最后六步的时空节奏训练,在进行助跑最后六步时空节奏训练之前,应该在煤渣跑道上进行全程助跑跳远练习(只做起跳动作),对每次助跑后六步的足迹进行丈量记录,同时记录每次助跑最后六步时间,经过多次训练之后,选择运动员自我感觉和教练员自我感觉较好,即跑的动作从外形看能够放松,做为运动员确定助跑时空节奏的依据。然后,依据选择好的时空节奏和运动员自己的速度感,标记出最后六步的六个次脚点,从倒七至倒二脚,倒一脚是运动员上板放脚起跳,让运动员在快练、放松,自然、协调、准确的条件下,按照标记点跑最后六步,达到强化和自如的状态。
如果在塑胶跑道上做此练习,可将最后六步的标记点加长2-3%的距离,用失控尺度训练运动员形成合理的助跑节奏,具有较好的实效性。3.2 在跳远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助跑因素的建议
在跳远教学中,助跑技术是教学重点,提出建议是在教学中要始终抓住助跑加速的方法,助跑的准确性,对快跑技术起动技术,加速跑技术和加速能力,助跑步数和助跑的距离依次进行教学,以使助跑为起跳做好准备。
教学的重点是加速的方法。教学的难点,是助跑的准确性。教学的顺序是学习快跑技术,启动技术,加速跑技术和加速能力,以及助跑的步数和助跑的距离依次进行教学。一般可采用如下练习做为学习和掌握助跑技术的基本教学手段。
3.2.1 原地做左右腿交换跳。两腿开立通肩宽,两臂屈肘夹角90°,骨干体侧,然后左腿前脚掌蹬地跳起,右腿摆至水平,两腿依次交换跳起。学习和掌握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爆发用力蹬伸的技术动作。
3.2.2 放松大步跑,由行进间双腿交换跳开始逐渐过度成为自然放松的大步跑。交换跳的距离20-30米,放松大步跑40-60米。用来陪送控制性的快速能力。3.2.3 放松大步跑过惯性快跑,随着大步跑的步幅逐渐加大,步频的加快,跑速的提高。连惯性成为快跑60—80米或80—120米。
3.2.4 学习掌握助跑的起跑技术。助跑的开始姿势有固定起动和行进间两种。在教学中一是使学生学会各种跑姿势,另一个是帮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能适合自己特点的开始姿势,进行固定的反复练习,以求熟练掌握。
3.2.5 学习掌握步频加速方法。一般采用如下手段:
(1)前倒小碎步快跑。
(2)两脚平行站立式起动快步频加速跑。(3)行进间快步频加速跑。
3.2.6 学习和掌握步长加速方法。一般采用如下练习:
(1)按照设立的标志加速跑。
(2)用已掌握的助跑开始姿势做大步加速跑。
3.2.7 确定助跑的步数和测定助跑的距离。助跑的步数一般男子为16—18步,女子为14—16步,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1)便步走测定法:助跑步数=步数*2。(2)二人测定法:即一人跑,另一人数记步点。
(3)步长测定法:由学生用自己的脚长分别丈量加速段的总脚数来测定助跑距离。方法还有多种,在教学中要因人因地因时而选择比较切实有效的测定方法。3.2.8 在能发挥跑速的基础上和确定好全程助跑距离的前提下,又反复练习全程助跑,调整步点,提高助跑的准确性,使助跑能为起跳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赵国雄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田径 1993.2 [2] 吴瑞宝 杨金田 影响跳远起跳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田径 1993.3 [3] 陈灿军 跳远专项身体素质与助跑起跳技术的训练方法 田径 2003.4 [4] 张国泉 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J] 田径 2000.1 [5] 夏华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田径 1998.1 [6] 王荣 对跳远运动员最佳助跑距离的探讨 田径 1999.1 [7] 任圣清 在跳远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助跑 田径 1999.1 [8] 林益茂 怎样提高跳远助跑速度的利用率[J] 体育科学 1995.3 [9] 郑改萍 助跑速度对提高跳远成绩的探讨[J] 武汉师院学校报 1998.1 [10 ]杜利军 田径跳跃项目助跑问题文献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1987.7
第3篇:论跳远起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
论跳远起跳对成绩影响的分析
摘要:起跳是跳远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在十运会期间,没有运动员突破8米,平均成绩只有7.75米,仍未走出近年我国男子跳远的低靡状态。笔者认为,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我们的不足,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尽快找出问题的对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词:跳远 起跳 成绩
On the long jump take-off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Abstract: Long jump take-off is the excellent results achieved by the key players in the Tenth National Games period, no athletes to reach
第4篇:年龄因素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论文
年龄因素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论文
论文摘要:研究发现,在相同年龄组的青少年足球运动队中,由于出生月份的不同,距选择日越近的运动员,较距选择日较远的运动员有较大的身心成熟优势,易被教练作为有“早期才能”的队员入选高一级运动队。从而造成选材上的偏差。因此,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旨在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选材;青少年;足球;早熟
1问题的提出
年龄因素一般是指与运动员选材有关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其发展却不是同步的。在运动员选材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日历年龄是指从出生开始计算的年龄,反映了人生命过程的实际年龄;生物年龄是指人体生长发育的年龄,反映了每个个体生长的快慢,也就是人体实际生长的年龄。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中,常通过严查日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