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数学与交通相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2、难点: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示意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呈现:速度×时间=路程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使40千米,5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使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
2、创设“送材料”的情境。
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
3、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快,所以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的地点离遗址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离村附近。
4、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第三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与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相遇时两辆车行的全部路程是多少,分别是什么车行驶的”,从而分析得出“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的数量关系。、
三、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说说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四、练一练。
1、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第3题,先观察图上的信息,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第5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中的数学信息,可以设牛的体重为x千克,大象的体重就是10x千克,再根据“大象比牛重4500千克”的数量关系了出方程并求出解。
板书设计:
相遇
解: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
40X+60X=50
100X=50
X=0.5
答:经过0.5时两车相遇。
第2篇:数学与交通相遇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2、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送材料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信息,理解题意(相遇)
教师出示题目和线路图: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张叔叔的小轿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请学生读一遍题目。
①遗址公园距天桥50千米。
②小轿车的速度60千米/时,面包车的速度40千米/时。
③两人同时出发。
④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2、全班交流相遇意义,引导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板书副课题:相遇)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①要知道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首先得知道两车跑的路程谁多谁少?
②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快一些,相同时间小轿车跑的路程就多,从线段图可以估计他们的'相遇地点距离遗址公园近,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李村附近。
活动二:思考并解决出发后几时相遇?问题
1、引导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用线段直观的表示出来:
面包车行驶小轿车行驶
的路程的路程
遗址公园天桥
2、各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出相遇用的时间?
3、汇报交流。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①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先算出两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就可以用路程速度求出相遇所用的时间:
60+40=100(千米/时)50100=0.5(时)
所以,出发后0.5时相遇。
②我们小组可以列综合算式:50(60+40)=0.5(时)比他们小组的方法简单。
③我们小组是用学过的方程来解决问题的:
我们先假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那么面包车行使40x千米,小轿车行使60x千米。60x+40x=50
100x=50
x=0.5
④
活动三:让学生体会用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①算式方法简单,但思考难度大。
②方程方法是顺向思维,很容易,所以简单。
小结:有些问题用方程来解决更容易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活动四:思考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
1、各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①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实际就是求出面包车行使的路程,就是:400.5=20(千米)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
②也可以算出小轿车行使的路程:600.5=30(千米)
总路程-小轿车行使的路程:50-30=20(千米)
③
小结:同学们能从多个角度看出问题的实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值得表扬,希望今后再接再励。
(三)课堂检测
1、解方程:9x-4x=6.52y+y=105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修建一条9千米的公路,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始修建。甲队每天修80米,乙队每天修70米。多少天完成任务?两队各修建了多少千米?
3、练一练:第4、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3篇: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2、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送材料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信息,理解题意(相遇)
教师出示题目和线路图: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
第4篇: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邢兰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学会解答已知两地的距离和两物体的运行速度求时间的应用题。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其思考方法。难点: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教材分析:
本课以“相遇求路程”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由于运动速度不同,方向不同或起始时间不同等,增加了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和分析解题的难度。因此可以借助生活原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
第5篇:《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王战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与交通——相遇》 教学目标:
1.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2、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之间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出示课件)淘气马虎大意将笑笑的作业本带回了家,于是,他马上打电话给笑笑。如果只能步行,你有哪几种方法能使淘气将作业本还给笑笑呢?
哪种方法能使笑笑在最短的时间拿到自己
第6篇:《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2012年电教作品—教学设计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颍东区正午镇横山小学 xxx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颍东区正午镇横山小学 xxxx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数学与交通――相遇》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2、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送材料”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信息,理解题意(相遇)教师出示题目和线路图: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
第7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3.9相遇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相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帮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2、培养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过程实录:
第一节课课堂实录: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在路上有没不碰到过熟人?当时你从哪里来?你的朋友从哪里来?能说“你相遇了吗?”(板书:两个人或物体、两地、相遇)
师:小强和小丽住在同一条街上,星期天上午同时出门,猜一猜,他们俩会相遇吗?(演示课件)
李业伟:当他们两人一个人往右,一个往左走,就会相遇了。
师:今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