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黄文攀的人生励志故事
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黄文攀的人生励志故事
当地时间9月9日晚,北京时间9月10日,在里约举行第十五届残奥会上,眉山籍游泳运动员黄文攀在男子混合4*50m自由接力20分决赛获得1枚金牌,黄文攀在4*50米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黄文攀的人生励志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黄文攀的人生励志故事
“他是眉山建市以来首位站上国际残奥会舞台的运动健儿,保守估计,在此次里约残奥会上黄文攀可能会拿3枚金牌。”据唐体芳介绍,此次里约残奥会期间,黄文攀将参加2016年巴西里约残奥会5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150米混合泳、50米蛙泳、50米仰泳接力,20分男女混合泳接力。
父母说:儿时的黄文攀也曾叛逆过希望他尽最大努力创最好成绩
不要看,黄文攀现在成绩不错,但他的父母说,小时候的黄文攀可是非常的叛逆,不管是学校还是平时与邻居相处都很不听话,自从进入游泳队训练之后,黄文攀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叛逆不在,而是整天泡在游泳馆里,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据黄文攀的母亲李锡冰介绍,平时也经常会跟儿子通电话,但每次通电话儿子都说“很累”,有时候晚上通话,儿子的声音都比较弱,一天训练下来,体力不支,作为父母还是很心痛,但是想到这个是儿子擅长的,也是他喜欢的,我们作为父母也就无条件支持他。
“很激动,也很开心。”昨晚9点刚过,得知儿子在里约残奥会上拿了金牌,远在洪雅高庙的父母,高兴地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因为他们知道儿子能出国去巴西,代表国家出战,还拿了金牌,真的非常自豪。
就在前几天,黄文攀曾打电话告知父母他将去里约参加残奥会,远在他乡的父母其实并不了解里约残奥会这个国际舞台,当时只是简单的几句安慰、鼓励话,后来了解听说里约残奥会之后,才知道儿子这次去比赛意义非同。
“希望他尽最大努力,发挥更好,创最好成绩,多拿金牌,为国争光。”黄文攀的父亲黄腾飞说,我们也隔儿子这么远,只能心里上默默支持他,希望他能发挥出最好实力,尽最大努力取得金牌。
没有双臂的维纳斯却成为了雕塑史上“美”的代表;曾经怕水的黄文攀,如今已经为眉山夺得了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残运会的多枚金牌。他虽肢体残疾,却能在池中泳道里如同鱼儿般畅快地游泳,将自身能量发挥到极致,超越了常人,他更以青春和激情诠释了体育精神。
【怕水的游泳金牌“专业户”】
在四川省第八届残运会暨第三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年仅19岁的黄文攀一鸣惊人,一举夺得了游泳锦标赛中的6枚金牌,项目涵盖自由泳、蛙泳、仰泳、混合泳。
黄文攀所参加的比赛级别属于S5级,在残疾人运动会中“S”是自由泳、仰泳、蝶泳的标志,按肢体不同残疾程度分为S1—S10十个级别,数值越小残疾程度越高。
一说起拿金牌的感受,黄文攀脸上便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除了混合泳,其他项目拿金牌都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我对其他参赛的选手也比较了解。”
在黄文攀看来,能拿到混合泳的奖牌有些意外但却更令人备受鼓舞。“混合游按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顺序进行。第一阶段的蝶泳,我落后其他队员整整5米,后来靠着其他泳式,奋力赶上,最后以超出第二名1秒的成绩险胜,我都觉得不可思议。”黄文攀说。
个人混合泳要求较高,运动员既要在全面基础上突出某项特长,又要在混合泳中的转身技术上兼顾不同泳式间的'衔接。前一泳式结束转身时,要为下一泳式创造条件,这个项目对正常的运动员来说也是难度颇大,更何况身患腿部残疾的人,腰间无法正常着力会使竞技难度进一步增大。混合泳里的蝶泳需用腰部发力,这在当初也成为黄文攀的弱项,更是攻克的难题。
从市残运会到省残运会,再到全国残运会,怕水的黄文攀曾经只能羡慕会游泳的人,如今他却不仅学会了游泳,还能在竞技场收获金牌,他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被伯乐相中的“好苗子”】
2009年,洪雅县残联选拔运动苗子,14岁的黄文攀被的启蒙教练唐体芳看中,带他开始参加游泳集训。
起初由于水感不够好,刚开始学游泳时,黄文攀一下水便失去重心,既无法站稳,腰也动不了,只能完全依靠两只手臂的力量。教练便拖着他的下半身让他练习漂浮、划水、练习嘴巴在外面换气。一个普通的漂浮动作都要练习很长时间,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也比健全的运动员多得多。
“因为腿脚不方便,拉伤、抽筋、呛水都是常事,特别是冬天下水都特别冷。多亏了教练耐心的指导和鼓励,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才让我一直坚持了下来。”黄文攀说。
虽然生理上存在缺陷,但有了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黄文攀的信心越来越高涨,对游泳的热爱也越来越浓,比赛成绩也得到了飞速提高。经过无数次的呛水和苦练后,黄文攀终于在2010年省运会上夺得了一枚银牌。取得如此佳绩也让他随后被选拔进入省集训队。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看似顺利的体育生涯却有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
【为年轻付出代价他知耻后勇】
进入省队后,黄文攀所要经受的是更大的训练量以及更大的比赛压力。
50米长的泳道,黄文攀每天要游13000米,近130个来回。训练中的辛苦他能够忍受,但年轻时的冲动却让他付出了刻骨铭心的代价。
因年轻气盛,脾气直冲的黄文攀与省队的教练发生了顶撞和冲突,后来省队领导便让黄文攀回家调整。黄文攀也没想到就是这一走,两年便过去了。
回家的黄文攀没有沉沦下来,还选择了去职业学校读书,但与此同时,一些流言蜚语也不禁传来:“周围的一些人说我以后没出息,每当想起家里的情况和家里人的付出,自己却一事无成,心里很愧疚。”懂事的黄文攀暗下狠心,一定要争气,让所有人刮目相待。
“后来我主动找了我的启蒙教练,道歉认错,教练见我的心意坚定,一再嘱咐后又将我再次推荐到省队。2012年的那个圣诞节让我终身难忘,我第二次踏入了省队,重新开始了我的游泳生涯。”黄文攀说。
【倍受爱护他誓言夺得更大成绩】
经历了“被退队”的黄文攀异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平时的训练中,他更努力刻苦,更注重技术性、流线性、整体性和划水效率、频率的完美结合,黄文攀在水中越来越游刃有余。
平日里,省队的教练对他的爱护有加,生病了来探望,训练归来晚了,都会给他留有饭菜,但在训练中教练却严厉有加。在黄文攀看来,教练是训练中的灵魂,没有了灵魂,自己就会像行尸走肉,学不好任何东西。
而在自己获得金牌的那一刻,教练却用语重心长的话告诉他不要骄傲,“没有平时的努力,今天的金牌就会是别人的。”
游泳让黄文攀找到了生活的新方向。“在水里我能行动自如,岸上我不能,游泳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下一个目标,黄文攀要在全国残运会上勇夺更多的金牌。
以往辉煌成绩
2010年曾获省残运会游泳锦标赛1枚银牌
2013年曾获市残运会游泳锦标赛8枚金牌
2013年曾获全国残运会游泳锦标赛1枚金牌
2014年曾获省残运会游泳锦标赛6枚金牌
2015年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4金2银
早在今年6月,眉山运动员黄文攀代表国家队参加2016年德国游泳公开赛,获得S3级150米混合泳金牌,并以2分43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获得50米仰泳银牌。
第2篇: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黄敏的人生励志故事
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黄敏的人生励志故事
9月13日,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S7级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黄敏以34秒47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图为中国选手黄敏在获胜后向观众微笑致意。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黄敏的人生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黄敏的人生励志故事
庆幸女儿终于打破“老二”魔咒
她远在云南罗平的父亲兴奋异常,“太棒了!我们都为她骄傲,她终于把‘老二’的帽子彻底扔掉了”。
黄敏的父亲黄建桥介绍说,13日下午1时多,20多名亲戚朋友就陆续来到家里,等候下午5时开始的50米蝶泳决赛。“简直把家里围得水泄不通,有两个亲戚脸都贴到电视机上去了!”黄建桥说,比赛开始后,所有的人都为黄敏大声呐喊助威,响亮的加油声一直陪伴女儿游完50米率先触壁。很多人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黄敏妈妈、黄敏妹妹都非常非常激动,女儿不容易啊!上一届她拿了两块银牌,这一次又拿两块,有亲戚开玩笑说,她怎么总是老二啊!今天的50米蝶泳是她的强项,早上她预赛破了世界纪录我就想,这回决赛总得给我拿块金牌了吧?‘老二’的帽子该彻底扔掉了,她总算没让我们失望,”黄建桥说。
比赛结束后,所有的亲戚朋友仍然意犹未尽不肯散去,他们聚在黄敏家一遍又一遍聊着黄敏,聊着决赛夺金的每个细节。“大家都觉得她给我们争了光,给罗平争了光”。黄建桥说,黄敏拿到金牌后,第一时间就给家里打了电话,居然对父亲讲,她觉得挺遗憾的,她本以为自己能游得更好。
黄建桥现在就等女儿比赛结束后赶紧回家,“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她回家来好好吃饭,好好休息,我知道她太累了……”
和谐家庭中的不幸遭遇
谁也没有想到,黄敏在自己充满和谐气氛的家庭成长到8岁时,厄运却早早地降临到了她身上。黄敏的父亲黄建桥还清楚地记得,1992年10月6日下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黄敏与同学出去玩,好奇的黄敏与同学比赛爬高的`时候,无意中爬到了一座变压器上,黄敏被电击烧得昏迷掉在地上,被送到医院抢救。11月16日黄敏出院后,永远失去了左臂,右手无名指也弯曲不能动,由一个健全人变成了残疾人。在那段连自己生活都无法料理的岁月里,小小年纪的黄敏更多的是学会了沉默;也是从那时起,黄敏比以前更懂事、更坚强,懂得了父母的含辛茹苦,她幼小的心灵深处早早地萌生了一种倔犟和无畏。
充满艰辛的求学之路
出院后,家人不在时,黄敏自己练习抓筷子、抓铅笔、端碗吃饭……由于残疾的手不能灵活操作,她不知打碎了家里的多少碗,倒掉了多少饭。回到学校,她整天与书为伴、勤学苦读,并努力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渐渐地,她学会了自己系鞋带、到灶上打水、掰馍泡开水、洗衣服等。在各位老师的精心辅导下,黄敏199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罗平二中。她的母亲张寿兰回忆说,“黄敏读初中后,每天放学回家都很勤快,经常帮她爸爸喂鸟;经常自己洗衣服,用脚踩后再用一只手搓洗;经常做饭做菜,一只手切菜,切得有些粗,可菜的味道还不错;还学会一只手织毛衣……”黄敏升入曲靖市罗平职业技术学校医士班后,虽然只有一只手,但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学,有时还带人;她学习十分用功,立志当一名医生,对专业课十分感兴趣;她活泼开朗,不服输,喜欢看书、打网球,不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喜欢争第一;残疾学生按有关规定可不用上早操与体育课,中考体育可以免试,但黄敏不仅坚持上好每一天的早操和每一节体育课,还高标准严要求地按正常学生要求自己,坚持练习立定跳远、原地投铅球、100米跑、800米跑;她的乒乓球打得好,在学校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上,只要是黄敏报的项目,冠军就非她莫属。
辛勤耕耘获多项殊荣
1999年6月,云南残疾人游泳队主教练张鸿鹄亲自到罗平选拔游泳苗子,经罗平县残联推荐,云南省残联、云南省体委对黄敏的体能素质、综合素质测试后,黄敏被定为S8级(S级指自由泳、仰泳、蝶泳),在可选择的人选中,黄敏的爆发力是最好的,慧眼识英才的教练张鸿鹄也就是看重她的这一点,决定让黄敏参加集训。黄敏加入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后,由于自身的天赋和刻苦训练,她在游泳池里如鱼得水,游泳技能、比赛决窍、训练成绩提高很快,很快成为全游泳队的训练尖子。刚开始训练的日子很艰难,有几次黄敏都想放弃一些比赛,但在母亲的不断鼓励下,终于坚持走到了现在,而且频频取得战绩。黄敏还先后荣获县、市、省“三八红旗手”、市“巾帼十杰”、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省“优秀运动员”、市“十大杰出青年”、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等。她的父亲黄建桥说:“看到黄敏一项项荣誉、一块块奖牌,全家人心里都感到温暖。她是一位残疾青年,沐浴着党的阳光茁壮成长,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关爱,才助她扬起生活的风帆。”
1999年11月,参加云南省残疾人运动会获100米游泳第二名;2000年5月,参加全国第五次残疾人运动会5个项目比赛获三金二银;2002年6月,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获三枚金牌;2002年10月,参加在韩国釜山第八届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获五枚金牌一枚银牌;2002年12月,参加在阿根廷银海市举行的残疾人世界游泳锦标赛获一枚金牌;2003年9月,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获四枚金牌一枚银牌;2003年11月,参加新西兰残疾人世界轮椅锦标赛获三枚金牌一枚银牌;2005年5月,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获得四枚金牌;2006年12月,参加南非残疾人世界游泳锦标赛获一枚金牌一枚铜牌,并在该赛事的50米蝶泳中打破了雅典残奥会上金牌得主波波维奇的世界纪录;2007年3月,参加丹麦残疾人游泳公开赛获三枚金牌二枚银牌,并以36秒84的成绩打破了由自己创造的女子S7级50米蝶泳世界纪录;2007年5月,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获六枚金牌一枚银牌。2008年北京残奥会女子50米蝶泳S7级冠军,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7级亚军,女子100米蛙泳SB7级亚军。
第3篇: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
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合集20篇)由网友 “五条悟”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
一九八七年,刘静出生在徐州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农民家中。这个贫瘠的家在婴儿长到十个月时再次经历晴天霹雳:刘静患上小儿麻痹症。母亲含着泪,把年仅六岁的女儿送入徐州邳州市“希望之家”,冀望这个由瑞典慈善基金捐助的小儿麻痹症民间福利机构能为女儿撑起快乐的童年。
刘静成为“希望之家”的学生后,迷恋上乒乓球。日也打、夜也练,结果在小家伙九岁时,在一次无意的课间训练中让教练相中,自此步入乒坛。
由于长年蹲坐在轮椅上练球,刘静的腰部伤势不断。
惠广荣从女儿六岁陪练到十九岁,自嘲是当年“希望之家”眼泪最多的老妈。“一看见她练球,我就哭
第4篇: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
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精选15篇)由网友 “此账号已关闭”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篇1: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
周佳敏出生于1990年,家住锦屏街道南门社区。因先天原因患有右下肢残疾,但她自强不息,奋力搏击人生。
周佳敏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因偶然的机会参与到坐式排球项目,后来被射箭教练选中,进入省队训练。周佳敏是一个敢于拼搏又有主见的姑娘,今年入选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她也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妈妈。“事情没把握的'时候,她通常不会讲。这次还是居委会打电话到家里来,我才知道女儿要去巴西……”应世琴说。
8月,周佳敏参加了宁波市坐式排球比赛,当大家面对刁钻球放弃之时,她还在全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为她带来机会,她被
第5篇: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柯丽婷的成长故事
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柯丽婷的成长故事
9日上午8时许,在尤溪县城关镇水南片区,彩虹门张起,鞭炮声久久不息。大家难掩激动的心情,庆祝尤溪籍运动员柯丽婷在当天上午7点50分许结束的里约残奥会女子S7级100米仰泳决赛中,以1分23秒06的成绩勇夺金牌。下面是小编收集来的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柯丽婷的成长故事,。
2016年里约残奥会游泳冠军柯丽婷的成长故事
这是里约残奥会闽将首金,也为三明市摘得了史上首枚残奥会奖牌。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预赛中,柯丽婷排名第一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这些天,柯丽婷父亲柯国仙、母亲傅新美和其他家人牵挂着的心,也终于放松了。柯国仙激动地说:“泳池里手臂抬得最高的那个,就是我的女儿。”
天赋异禀 成绩斐然
柯丽婷,出生于1995年12月,是尤溪县城关镇水东村人。在柯丽
第6篇: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
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
9月11日,中国选手刘静(中)在颁奖仪式上。当日,在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1-2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刘静以3比1战胜韩国选手徐秀妍,获得冠军。下面是小编收集来的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相信大家很感兴趣。
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刘静的励志故事
一九八七年,刘静出生在徐州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农民家中。这个贫瘠的家在婴儿长到十个月时再次经历晴天霹雳:刘静患上小儿麻痹症。母亲含着泪,把年仅六岁的女儿送入徐州邳州市“希望之家”,冀望这个由瑞典慈善基金捐助的小儿麻痹症民间福利机构能为女儿撑起快乐的童年。
刘静成为“希望之家”的学生后,迷恋上乒乓球。日也打、夜也练,结果在小家伙九岁时,在一次无意的课间训练中让教练相中,自此步入乒坛。
由于长年蹲坐
第7篇: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
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
女子复合弓公开级淘汰赛中,周佳敏与一名国家队的队友一路杀进决赛,最终进行“中国德比”。决赛中,双方战成138:138平,最终需要“决箭(一箭定胜负)”来决定金牌归属。最后一箭,周佳敏稳稳射出,凭借比队友高出的环数获胜。今天小编就来分享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周佳敏的励志故事
周佳敏出生于1990年,家住锦屏街道南门社区。因先天原因患有右下肢残疾,但她自强不息,奋力搏击人生。
周佳敏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因偶然的机会参与到坐式排球项目,后来被射箭教练选中,进入省队训练。周佳敏是一个敢于拼搏又有主见的姑娘,今年入选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她也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妈妈。“事情没把握的'时候,她通常不
第8篇: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曹宁宁的励志故事
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曹宁宁的励志故事
在北京时间9月12日晚9点半结束的里约残奥会男子乒乓球TT5级单打决赛中,常熟选手曹宁宁以3比0战胜德国选手B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曹宁宁的励志故事USV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曹宁宁的励志故事lentin夺冠。曹宁宁下肢重度残疾,他是苏州市参加里约残奥会运动员中,第一个夺得金牌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曹宁宁的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2016年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曹宁宁的励志故事
“乒乓球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最初偶遇曹宁宁到他成为一名优秀残乒运动员,曹宁宁的教练衡新娓娓道来。
“像曹宁宁这些残疾孩子在没有打乒乓球的时候,由于条件差,很多人连轮椅都没有,是在地上‘爬’的,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他们都是‘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