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19 07:12: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空”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从中明白做事情的道理。

3.理解“非常”的意思,并能说一句话;学会运用量词“一块、一棵、一片、一个”;积累“又×又×的××”的短语。

教学重点: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空”等7个生字。

2.理解“非常”的意思,并能说一句话;学会运用量词“一块、一棵、一片、一个”;积累“又×又×的××”的短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插图、板书等复述故事,从中明白做事情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学习“猴”字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师板书课题。提示:“猴”字反犬旁,跟动物有关,右边是王侯的“侯”,中间没有一竖。

2.指导读“小猴子”,“子”读轻声。

3.回忆带“犭”的字。(狼、狗、猪)如果是口字旁,师板书“喉”,应该是什么意思?(跟口有关),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它也读hóu,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可以组词“咽喉”。

二、初读课文,明确路线

1.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学生回答,粘贴图片,板书:

一块(kuài)玉米地一棵桃(táo)树下

一片西瓜地树林

(1)教学“块”。

①在“一块玉米地”里,“块”是量词,还可以说“一块糖、一块饼干、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②出示另一种解释:成疙瘩或成团的东西。组词(糖块儿、土块儿)一般会带儿化。

③指导书写。

(2)教学“棵”。

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一般用“一棵”。还可以说“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一棵瓜秧”。

(3)教学“片”。

①指导朗读:“西瓜”的“瓜”读轻声。

②用于地面、水面、景色或成片的东西,还可以说“一片药、一片汪洋、一片好心”。

3.根据图片说话。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认读“结”;理解意思:植物长果实;组词:结实、结巴。

3.板书:又大又多的玉米

4.板书理解“非常”,(特别、十分、很)用“非常”造句,指导书写“非常”。

5.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偏旁是“手”。(动作演示)

6.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7.练习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文。

2.理解“满树”,是说树上全部都是,表示桃子很多。还可以说:

(1)今天超市打折,(满场)都是人。

(2)春天来了,(满地)都是绿色。

3.板书:又大又红的桃子提示:“子”读轻声。

4.不要的东西,把它丢掉就叫“扔”。(动作演示)

5.理解“摘”,在文中是“用手采下或取下”的意思,还可以说:摘棉花、摘帽子,但不能说“摘玉米”。

6.有感情朗读。

四、全课总结

朗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检测朗读

1.出示“猴子、结实、掰玉米、扛着、美满、扔掉”认读。

2.齐读第1-2自然段,回顾故事内容。

二、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捧(pěng):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3.板书:又大又圆的西瓜指导写“瓜”。

总结: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

训练:又×又×的太阳又×又×的的苹果又×又×的××

4.固定句式训练: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用手臂围着叫“抱”,还可以说“抱孩子、拥抱”。

3.像“扛、扔、摘、捧、抱”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扌”,选字填空。

摘扔

下班了,医生()下口罩,离开了医院。

捧抱

我()着一本书,认真读了起来。

4.理解“往”,出示三个意思:①去,到;②过去;③向、朝。分别组词,指导书写“往”字。

5.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理解“空着手”的意思,出示“空”的其它意思:①没有结果;②天空和词语“扑了个空、空军”,选择搭配。指导写“空、进”。

3.想象小猴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导读出小猴子的失望。

三、全文总结,讲述故事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18小猴子下山

一块玉米地又大又多的玉米

一棵桃树又大又红的桃子

一片西瓜地又大又圆的西瓜

树林蹦蹦跳跳可爱

空着手

第2篇:《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空”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从中明白做事情的道理。

3.理解“非常”的意思,并能说一句话;学会运用量词“一块、一棵、一片、一个”;积累“又×又×的××”的短语。

教学重点: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空”等7个生字。

2.理解“非常”的意思,并能说一句话;学会运用量词“一块、一棵、一片、一个”;积累“又×又×的××”的短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插图、板书等复述故事,从中明白做事情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学习“猴”字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师板书课题。提示:“猴”字反犬旁,跟动物有关,右边是王侯的“侯”,中间没有一竖。

2.指导读“小猴子”,“子”读轻声。

3.回忆带“犭”的字。(狼、狗、猪)如果是口字旁,师板书“喉”,应该是什么意思?(跟口有关),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它也读hóu,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可以组词“咽喉”。

二、初读课文,明确路线

1.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结合学生回答,粘贴图片,板书: 一块(kuài)玉米地 一棵桃(táo)树下 一片西瓜地树林(1)教学“块”。

①在“一块玉米地”里,“块”是量词,还可以说“一块糖、一块饼干、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②出示另一种解释:成疙瘩或成团的东西。组词(糖块儿、土块儿)一般会带儿化。

③指导书写。(2)教学“棵”。

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一般用“一棵”。还可以说“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一棵瓜秧”。

(3)教学“片”。

①指导朗读:“西瓜”的“瓜”读轻声。

②用于地面、水面、景色或成片的东西,还可以说“一片药、一片汪洋、一片好心”。

3.根据图片说话。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文。

2.认读“结”;理解意思:植物长果实;组词:结实、结巴。3.板书:又大又多的玉米

4.板书理解“非常”,(特别、十分、很)用“非常”造句,指导书写“非常”。5.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偏旁是“手”。(动作演示)6.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7.练习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文。

2.理解“满树”,是说树上全部都是,表示桃子很多。还可以说:(1)今天超市打折,(满场)都是人。(2)春天来了,(满地)都是绿色。

3.板书:又大又红的桃子 提示:“子”读轻声。4.不要的东西,把它丢掉就叫“扔”。(动作演示)

5.理解“摘”,在文中是“用手采下或取下”的意思,还可以说:摘棉花、摘帽子,但不能说 “摘玉米”。

6.有感情朗读。

四、全课总结 朗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检测朗读

1.出示“猴子、结实、掰玉米、扛着、美满、扔掉”认读。2.齐读第1—2自然段,回顾故事内容。

二、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捧(pěng):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3.板书:又大又圆的西瓜 指导写“瓜”。

总结:又大又多的玉米 又大又红的桃子 又大又圆的西瓜

训练:又×又×的太阳又×又×的的苹果 又×又×的×× 4.固定句式训练: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用手臂围着叫“抱”,还可以说“抱孩子、拥抱”。3.像“扛、扔、摘、捧、抱”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扌”,选字填空。摘 扔

下班了,医生()下口罩,离开了医院。捧 抱

我()着一本书,认真读了起来。

4.理解“往”,出示三个意思:①去,到;②过去;③向、朝。分别组词,指导书写“往”字。

5.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齐读。

2.理解“空着手”的意思,出示“空”的其它意思:①没有结果;②天空和词语“扑了个空、空军”,选择搭配。指导写“空、进”。

3.想象小猴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导读出小猴子的失望。

三、全文总结,讲述故事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18小猴子下山

一块玉米地 又大又多的玉米 一棵桃树 又大又红的桃子 一片西瓜地 又大又圆的西瓜 树林 蹦蹦跳跳 可爱

空着手

第3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动作表演自主识字。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结合本阶段识字和阅读的重点,针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猴子下山》小学一年级教案

《小猴子下山》小学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