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蝙蝠和雷达》小学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小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蝙蝠和雷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十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夜晚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对于聋校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要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弄清蝙蝠夜晚能安全飞行的道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终于”、“难道……吗?”造句。
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4、了解飞机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要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认识蝙蝠和雷达(飞机夜行)的关系,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所以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综合以上情况,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预计要三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体验,精读感悟。
第三课时:巩固知识,积累语言。
第一课是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可以在夜晚飞行的?从而引出“飞机为什么能在夜晚安全飞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以“飞机夜行和蝙蝠夜行的秘密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情况,初步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飞机夜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的,从而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蝙蝠在夜晚飞行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的 教学中,我将以设疑悬疑──悟疑解疑──创造性思维训练,这种教学思路引导下,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认识也逐步加深。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导语切入,设疑质疑。
1、一开始我出示蝙蝠图,同学们知道蝙蝠哪些特点请说出来。好多同学都知道它一般是夜间出来活动。它夜间出来活动有什么特点?
2、由设疑引到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评读,学生很快找到了蝙蝠夜行特点──安全灵巧。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夜里看清所有的东西吗?由这一问题引到了3次试验。
(二)扣住疑点,进行解疑训练。
抓住疑点,紧紧围绕“3次试验”这个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1、了解试验过程,为解疑铺路搭桥。设计自行填表格的形式,了解3次试验的方法和结果。
2、抓住重点句子,悟疑解疑。可抓住这样一个重点句子:3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蝙蝠探路与雷达导航有什么科学联系?通过6、7小节对比,深入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导航的内在联系。
五、说板书
用简图形象地画出蝙蝠探路的过程,又让学生画出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一看板书就能明白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蝙蝠和雷达
障碍物 (超声波)
嘴↗(超声波) 耳朵
障碍物 (无线电波)
雷达 (无线电波) 荧光屏
第2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正确读写12个生字。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和本课时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飞行的,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突破重难点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教学,我将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一、以谜语为媒,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谜底是:蝙蝠。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打开语文书P43,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贴出本课生字表,让学生从读生字,老师对多音字、易读错、易写错的字作指导。如“蝙”不能读成,“锐”翘舌音要读准,“揭”这个字里面不要多写一竖,“荧”要与“萤”区别开了,“避”字的笔画顺序。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因为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要怎么分段。用归纳法法把课文各部分连起来归纳,本课可分成三大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段(4~7):写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文中提到几个问题?①“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这一句要带着好奇,不解的语气,读出好奇、多思的语调。用恍然大悟的语气读下面这句“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②指名读文中“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练习用“即使„„也„„”造句,懂得这组关联词的用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提问:这句要用什么语气读?(用不解、疑问的语气读)
2、学习4、5、6自然段。紧紧围绕“三次试验”这个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填写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内容填写在表格内,最后各组交流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和分辨出复杂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这种功能是多么神奇呀!
4、总结延伸
在课文的总结中,引导学生从科学家在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雷达这一件事例中思考,让学生从生活中举出利用仿生学原理发明事物的例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我根据同学们所举出的例子,从中渗透
德育教育:平时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才会提出问题,有所发现。
六、说板书用简易表格明确地表示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样的板书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了重难点。
城西新区学校:冯锐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3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吴昌宏,今天我参赛的课题是《蝙蝠和雷达》。
一、说教材
1、《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都是围绕有关科学内容来选编的课文。《蝙蝠和雷达》这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以及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在注重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同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的特征,确定了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
A、通过学习,掌握本课
第4篇:蝙蝠和雷达 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武城县郝王庄镇第一小学崔庆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郝王庄镇第一小学的崔庆丰,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2课《蝙蝠和雷达》。为落实“目标导学,活力课堂”的研究主题,我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本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继《电影的诞生》之后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落实本单元“科技发明”这一主题的训练任务。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以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了人们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的经过和意义,提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同时也是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载体。
我班多数学生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本文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的说明过程,不断地挑战学
第5篇: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说课稿
大峪中学 张新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蝙蝠和雷达》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4个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写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并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科学严谨。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点: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3与学生交流有关仿生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