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老屋·雨巷·流逝随笔
老屋·雨巷·流逝随笔
乡村,封存了我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村,那时,就被曼妙的乡村美景所陶醉。
一条进村的泥泞小路和潺潺流淌的小溪,组成了这个小村庄。那时,我居住在小路旁的一所土屋里,屋子不大,但还宽敞,从门口就一目了然地看见屋后的小院,里面养了一群鸡和一群鸭,它们被关在篱栏里,平时爷爷负责喂食这些鸡鸭。在小院另一角,种着一些菜,奶奶每天一大早就会给它们浇水,它们个个长得很茁壮,记忆中,这些菜总是带着丝丝的清甜。
奶奶总是喜欢腌一大罐酸菜,烩制时的香气总是溢入我的鼻息。当然,我喜欢来后院,不仅是来看这些,还可以来挖蚯蚓。在这院中有一条小小的水沟,因为潮湿,所以蚯蚓都藏在这附近。经常在下午,我拿起鋤头,朝沟旁一锄,几条蚯蚓就露出了土面,随后再拿起木棍一挑,蚯蚓就装进了小罐……这时柴火灶早已经升起了炊烟袅袅,给这晚霞又笼罩上了一层薄雾,随着奶奶的一声:“吃饭喽”,我立刻抛下这一片残局,飞奔去吃饭了。在这土砖、青瓦建成的老屋,满载着我的童年,与乡村的美好画卷同行。
老屋附近有一条小小的巷子,巷子的入口有一棵老樟树,虽然年岁久了,但依然茂盛。平时,巷子里很安静,偶尔有一两个小孩子笑着、叫着,跑过青石板路,发出一阵轻轻的.踩踏声。
夏天,大雨过后,村里的小伙伴们,都不约而同地跑来这个狭窄的小巷,把鞋脱了,光着脚丫在青石板上踏来踏去,水花四溅,我当然也加入其中。我们有时欢快地蹦跳着,有时调皮地跑来跑去,有时又坐下来休息休息,真是快活!随着我们脚下一丝丝凉爽的感觉渗入全身,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容,虽然全身湿透了,但还是不亦乐乎!
童年时欢快玩耍的地方,这古老破旧的青石板路,这长满青苔的老墙,这高大的老樟树,给我童年的记忆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几年后,我离开了乡村,即将上初中了,当我再来到这里时,乡村早已经变了!那曾经的乡村老土屋被钢筋水泥所代替了,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诗情画意,巷子里也没有了童年时的欢笑。一声声机器的轰鸣,把往日轻柔的小调代替了。巷口那棵老樟树,已然倒地,再加上一条条水泥路的出现,乡村的景色都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唯一存留的就是那条小溪,却也不再是清澈见底了,而尽是污浊,满是垃圾。乡村文化就被这现代化所淘空了!
乡村曾经的美好,变成了单薄的回忆……
第2篇:《雨巷》随笔
《雨巷》随笔
引言:《雨巷》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读《雨巷》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雨巷》随笔一
漫步于阡陌田间,岁月悄然转换,沧桑踏进了我的眉心鬓角,只有你,一柄油纸伞,一帘苏青白裙,简简单单,仅此而已,但你的模样已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烙印,挥之不去,忘不了你身影,忘不了你容颜。
回眸在江南街角,只为得你嫣然一笑,清迈脚步,徘徊在这寂寥的雨季,望着红尘中漎然流过的身影,忘也不是,记也不是,毫无头绪,问天,天不语。本抱着你我可以并肩携手在这街头,淡然光阴沫沫,这一切的梦境不得不一次次破碎在残酷的现实中。伤痛,凄然的泪无奈滑下脸颊,在我的指尖悄然落下,孰人问我伤悲,孰人给我安慰;痛楚,期许早已惊醒了心海那一缕千年不灭的旋律。你模糊的身影,把我推进了苦痛的深渊,或许千年的轮回已不足矣,任岁月几般,你都是我依旧等待的苏青白裙的女子。
看不尽你我前世情缘,一眼忘川,许你憔悴我容颜,因为等你,婉拒了种种的幽丽暗香;因为等你,谢绝了尘世中的万千茶靡。只因忘却不了那一份深情,只为等你拨付我内心那一线清商古曲。
无奈两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叶无缘相见,年年花伤语,岁岁盼伊归,孤灯单影,千年梦回,凄凄怨怨别离,日日夜夜思绪,相逢一瞬情缘,更带你他日得续,一曲相思曲不尽轮回,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
当再次茫茫穿过雨幕,和着往日的旧曲,你,似乎向我走来,看清了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但或许,终究只是梦一场。
再次读起这篇作品,来自内心深处的喜欢啊。戴望舒,“雨巷诗人”,早期创作注重浪漫,注重音乐美,后期创作,更注重内心却没有了早期那种柔情,继而,是一种对现实的悲愤。
《雨巷》随笔二
《雨巷》是一首写得相当有情调的诗,读起来,让人印象深刻,画面感很强,同时也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在诗的开头,“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勾勒出了一幅很优雅,很美妙,很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反应出了诗人的孤寂无聊。但是,一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哀怨的姑娘”这句的出现,体现了诗人的希望,也给了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特别是这样的姑娘和这样的雨巷结合在一起是多么地切合啊。雨巷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姑娘是像丁香一样结着哀怨的。“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样的姑娘多多少少都能够引起无数男子的兴趣和保护欲。诗中还写了诗人对丁香姑娘相遇的希冀。这样的天气,这样的雨巷,作者的心情也是相当低落的,而丁香姑娘的出现一定能够给他带来慰藉,能遇到一个能懂自己的人。诗人还是跟这个丁香姑娘相遇了,“她摸摸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起晚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这么短暂的相遇,诗人却是看得那么清晰,像梦一般的美妙。在诗的最后,诗人继而又重复了诗中开头的那一段,但是这次不一样的是他希望再次遇到这个丁香姑娘,把梦境变成现实。
这首是一首现代诗,所以,姑且不讨论里面的押韵问题。这首诗的感情欺负都表现得很好,描写得也比较细腻。希望,相遇,相离,消失,再希望。因为这首诗也相当具有音乐美,读起来,神经很舒缓,带着淡淡的忧伤。诗中还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最明显地也莫过于把这个雨巷里的姑娘比作丁香花了。
《雨巷》随笔三
漫步江南,浓郁的`水乡风格丛记忆中呼之欲出。
小小的石桥,约摸几百年的悠悠历史,时光轮回,它只抿嘴笑着,悄眼望着坐卧身旁的深深小巷,它望着,笑着,叹着
深巷亦静静的,如同睡梦中的少女,娴静且秀丽。
步入小巷,抬眼望向天空,只见一长条蓝色,不正如桥下蜿蜒安宁的水流吗?
踏着平底鞋的脚在巷中走着,伴随着清脆的足音,青石板看似无规则地铺在足下,却在不经意间有着别样的韵律美。
巷,深不见底,左拐右绕,却让人情愿迷失其中。
探头望着大娘家微启的小木门,门内别有洞天。
小石台上赫然摆着数盆开得正艳的花,好不艳丽,小门旁则是一株秀挺的栀子树,朵朵小花点在枝间,甚为娇小,一些胆大的花儿更是越过低矮的墙头,探在墙外,缕缕幽香漫开。
伸回脑袋,再走了下去,绕了一会儿,便拐进大叔的竹林,青翠欲滴的竹叶在空中刷刷作响,地上斑斑的阳光像是竹林小仙洒下的盈盈笑声。
竹林中央是间精致的竹屋,圈着一圈低矮的篱笆。
推开篱笆上开的一道小门,便置身在安静而又干净的院中。
雨点不知何时酝酿好了,一丝一缕地飘下,在空中串成一串一串的珠链,连起来恰是随风摇摆的珠帘。
撩起珠帘,在屋檐下站定,看雨丝飘下,看篱笆沉默,看竹树舞蹈,眼前一片朦胧,这便是所谓的烟雨吧。
伸手好奇地接住小缕雨丝,凉凉的,痒痒的,只见手心留下小摊水痕。
不觉倚着小门,闭上了眼
梦中,是如烟的江南。
《雨巷》随笔四
戴望舒只有一个,所以,那飘满丁香花芬芳的小巷,也只有他才走得出那份独道的悠长与寂寥。那结着愁怨、有着丁香花般芬芳与忧愁的姑娘,只能在他的笔下,才会款款而行,摇曳生香。
看过一首诗,大意是这样的:以前我们狼狈为奸,狼还在,狈没了。以前我们衣冠禽兽,衣冠还在,禽兽没了。以前我们酒肉朋友,酒肉还在,朋友没了。以前我们寻欢作乐,我们还在,欢乐没了。
据说狼和狈是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虽然里面有许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狼骑在狈的脖子上,再由狈用两条长的后腿直立起来,把狼驮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脚,攀住羊圈,把羊叼走。
同样是撑着一把伞,一样的独自彷徨在这悠长的雨巷。可任凭你从黎明走到黄昏,把小巷走穿,把巷子踏平,那丁香花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也未能出现。也许,她被永久地停驻在了戴望舒的雨巷,那是一个只属于戴望舒的女人,那朵美丽芬芳的丁香花只为他一个开放。
谁都可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就象是人都可以华裳锦衣一样,却不一定能穿出神韵和气质来。满街清一色的低胸低腰装,可不是谁都能穿出性感与火辣的,其间不乏飞机场与水桶的败笔。
谁也都希望逢着,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可惜的是,如今的丁香不是在宝马里哭泣,就是在深闺中怒放,香了别人,苦了良心。纵使我们天天游荡在雨巷,也只能逢着些个的庸花俗草。
狈不在了,狼还要继续活下去。无以为奸,与狐狸共舞,裹腹怡情两相宜。
只要雨巷还在,就会有撑着油纸伞的过客。丁香般的姑娘没了,总会有茉莉、桅子花般的姑娘,与你一样撑着油纸伞从雨巷走过。你可以不是戴望舒,她也可以不是丁香花样的姑娘,但故事,相信会一样的凄美、缠绵。
第3篇:江南雨巷随笔
江南雨巷随笔
江南雨巷随笔1
江南的小巷
烟雨朦朦
院宇窗前的兰花幽香
乱了芳心
烟柳舞动了小河
涟漪了相思瘦了谁的脸
清澈的目光
凝视着彼岸
古老的青石板阶上
映着孤独残月
清泪潸然
滑入胸前的峡谷
手指冰冷
拂去额头的一缕青丝
游走在烟雨繁花中
好在相逢时
簇拥在院系栅栏里
江南雨巷随笔2
傍晚,我带着七分醉意,三分迷茫,被夜的手搀进了江南的雨巷。
三月的春雨,不卑不亢,带几分歉意 沸沸扬扬,犹言吟风弄雨丝,我踩着雨点,轻敲石板韵响,沿着古朴的尘埃小径,将思绪慢慢回放...
这条经年的雨巷,一米宽,百米长,深悠悠,暗飘香。琉璃的瓦,木雕的窗,幽静而平缓,百步黯然,绵绵长长,几只春燕喃昵在西厢房的屋檐下,卿卿我我,诉说着衷肠,这不经意的场景,刻意着我的遐想,是我在羡慕燕儿的亲昵,还是在懊恼自己的彷徨,无从言表.....
切!.这燕子的谈
第4篇:老屋随笔
老屋随笔
星转斗移,白驹过隙,时间像沙漏一样一点一点流失,老屋渐渐远离我们而去。在我的记忆中,老屋是温馨的、甜美的、安静的。想起曾在老屋生活的一幕幕情境,眼眶不由得湿润起来。
古朴的村子,置身一片宁静之中。兀立在时间长河里,老屋的样子清晰而又模糊。老屋的门墙被时光残忍的侵蚀着,留下一道道沧桑痕迹,那吱呀转动的大门,过往了多少代人的故事,令人唏嘘。
一把泛着铜绿的门锁,留下了一屋子的岁月。夕阳之下,老屋静静伫立着。老屋是土木结构,无数块土砖和横梁,撑起了老屋。屋顶那一层青瓦,勾勒出一条条纹路,那是时光的轨迹。
斑驳的木门,关住了一屋子的沧桑,被铜锁牢牢扣住。我站在门前,细细品味着满屋的过去,要想孩提时期的琐事。记忆的大门轰然敞开,思绪如泉涌而出,浸润了心田!
岁月无情,老屋日渐破败,满目凄凄,早已没了过去
第5篇:碎金集·雨巷杂文随笔
碎金集·雨巷杂文随笔
旧稿旧人旧情事,虽然文笔比现在还差,但当时点滴,却跨越长河来,泪我。
一字不改,辣眼睛,慎看,以自省,以反思,待我码完,兑杯白兰地红茶饮胜壮胆,去拨出那串在联系人中躺列许久的数字,向那或许已忘我的人儿,尽微薄的道歉。(你可千万别换号码了啊!)
暮雨初霁,小镇破旧的青石板上,不再传来远去的马蹄,巷道虽古却散尽不夜,夜读不闻,商贾通明,纵古时秀士神魂,算如今,重来须惊。雨燕飞掠,带走了秋千上回荡的千秋岁,但带不去的,是黯然却经年贵重青黑瓦片,一栋栋灰瓦白墙的旧院落,已是改换门庭的王谢堂,肠断更无疑。
五月的春雨路上,有人默默的传唱着两两三行的童谣,有人倔强诉说那风炎梨花下,美人依旧,论前缘功过成败,如今还能捡起何人抛予我的手绢,又能拥谁入怀遮风?这八角的古井,还枯竭了公子佳人的寂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