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哲理散文:留白之美
哲理散文:留白之美
人生是一场不断行走的旅程,没有谁能确定的知道,今日一定落脚在何方。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哲理散文:留白之美,欢迎阅读参考!
女儿在一边朗读课文,声音很大,语速过急,时不时地喘不过气来。
我偷笑。因为光听,我都感到很累。
而后告诉她:“慢慢来,朗读需要抑扬顿挫。懂得恰当的停顿,以此来换气。不但不累,还很舒畅。”
她小,不懂得给自己留出喘息的机会,自然读不出作者的情感。
忽而联想到我小时候听戏,特别是秦腔《王宝钏》后面一段,薛平贵十八年归来后,与王宝钏相见,王宝钏的一段唱腔:“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唱速很急,几乎于是念出来的。跟着哼唱,我总是被气憋得脸通红。
爸爸笑我:“你不换气,总憋着,怎么能把戏唱好?那不累才怪! 演员就是留了气口,才气息不乱的。”原来,气眼被堵住了,自然行不通了。所以,要保证畅通,需要留空隙。
留白,是一种需要,至关重要。
闲暇时光喜欢沉醉在文字里,一撇一捺地书写着自己的点点感悟,或喜悦或惆怅。文字里既想坦露心事,又在遮掩心事,坑坑洼洼布局着。待到后来,总会留下一段说未说出的话交给读者,省略号里你随意猜测。这是句段的留白,给人遐想空间。有些文章写得太“完整”,从开始到结尾,作者把读者心里的猜测全盘托出,看似共鸣,实则失去了浮想的空间。看完即完了。
读汪曾祺的小说《陈小手》,主人公是陈小手,小说中还写到其他人物有团长、团长姨太太、李花脸的女儿,请注意这个“李花脸的女儿”,从身份和意义上说,她在小说里是一个和陈小手相对峙的另一个人物,应该有些情节吧!可作家惜墨如金,不到30个字就把她打发了,并且以后不再出现。但一句“是个老姑娘”,包含多少社会内涵和人生感慨呀!这样处理简单真实,让人浮想联翩。总之,留白恰到好处。
文学作品里的.留白莫过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让人惆怅了千年。因为留白,动人、深刻。
喜欢国画的人都知道,国画讲究留白。寥寥数笔,几点勾勒,一幅山水花鸟图就这么简洁、自然、质朴地展现在你眼前,你看不出有多少内容,却曲折幽深。有时候,几行竹子,一间小屋,二人对弈,便构成了国画里面的境界。空出来的缝隙占据了大篇幅,却深邃不着边,给人无限遐想。这便是留白之美。
小时候,粘着妈妈,不离半步,那是因为依赖。长大了,不再跟着妈妈,是因为我们需要自己的空间。
留给自己的空间,用来干什么?独处,思考……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万事万物,讲究留有缝隙;做人处事,讲究留有退路。切不可把生活塞得满满的,那样我们会活得很累,就像唱戏缺气,文章缺韵,画画缺幽深。
爱一个人也同样如此,林徽因让金老想了一辈子,是因为没有在一起。倘若时时刻刻生活在一起,两个人之间没有了间隙,琐碎的俗事夹杂而来,那爱情的标本便也不复存在了吧!所以,爱一个人,就给他足够的空间。他走了还能再回来,那就是你的;他走了没回来,那就不是你的,今日不走,迟早也会走。给爱间隙,才会让爱更加完美。
留白,爱情里不可缺少的一味佐料。
好的留白,如瑟瑟冬日的一抹翠绿,给你带来绿意盈盈;如炎炎夏日的一丝凉风,让你身心通透。
人生需要留白,给自己留一份静心思考的空间,哪怕发发呆,至少可以给灵魂追赶脚步赢得时间。
雪小禅说:留白,是给你的那段时间,让你在苍翠的空间里,听着时间之绿水,从空旷的屋檐下,滴答、滴答,落下了——你尽有的苍绿,却绿得这样盎然。
第2篇:留白之美美文
留白之美美文
我去拜访一位画家朋友,他的山水画布局虚实相生,用墨浓淡相宜,空灵简洁,给人以美感。朋友说画画有个规矩,不能将一幅画画得过满过实,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与距离,若是密匝匝的一团,就显得压抑呆滞了。
留白在文学作品里也常见。我国古典诗词描写情思多含蓄深邃,点到为止,给人留下遐想。比如一次不经意的笑,“小颦微笑尽妖娆”;一次不经意的动作,“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一个不寻常的'夜晚,“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品味这类诗词,思绪被文字孵化出翅膀,沁入字里行间,余韵无穷。
细细想来,“留白”何止存于文章书画?爱情也需要留白。有作家说,“你若爱一个人,隔着山隔着水远远地欣赏着总是最美的,如此这般就够了。”在感情的世界里,不要企图把你自己填满对方的生活,否则,就像一盘沙,抓得越紧,漏掉的也更多。爱情太浓烈了,也就禁锢了对方的灵魂,随之而来的是疲乏,不如给彼此留一点空间,让心栖息。
饮食上也需要“留白”。记得小时候,母亲说过一句话:“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初时不明白,长大后才懂得,不管是粗茶淡饭还是美味佳肴,少吃一点,胃里留下一点容量,利于消化,浑身舒坦。如若不然,一见美食就成了饕餮客,吃出浑身的倦气、浊气,最难受的还是自己。
古人云:“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这也是一种留白,对人对己留有余地。
人生能留白不易,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从容、淡然的生活方式。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不盲从,不计较,不贪婪;删繁从简,疏密有致,生活才会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快乐。
第3篇:留白之美人生哲理
留白之美人生哲理
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留白处是天空、云朵、大海、皑皑的积雪,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意蕴深长。
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一幅画《几树寒梅带雪红》,这是老舍先生给老人出了一道难题,用诗人苏曼殊的一句诗来作画。画中两截黝黑粗壮的枝干忽然间断了,和其他枝干没有连接,几乎显得很突兀。几枝红梅在严寒中怒放,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隐隐还有暗香袭来。再一细想,这两截树干没有画下去,空白的地方不就是皑皑的积雪吗?千朵万朵压枝低,不画白雪,只画树干几枝,留白处就是白石老人笔下的雪,漫天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令人拍手称奇。这就是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的意境之美啊。
爱情也要有留白。沈从文先生写过:爱情是半开的花朵。说得多好。半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盛开,含苞待放,欲说还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是女子的豆蔻年
第4篇:短篇散文留白
短篇散文留白
中国画创作有“计白当黑”的技法,深得虚实结合,有无相生的旨趣,而与之相反,“满”是在客量上达到顶点,是指在密不透风,拥挤不慎,过分膨胀的饱和状态,在画家创作时,有意的,无意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构思画面,使画作灵动多姿,产生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无论是在中国的画家如此,外国的画家一如此,社会的发展也如此,不是吗?中国的发展存在于一种“满”一种状态,城市的规划,人口的居住都紧紧地与其他国家。城市的内存相违背,在法国,在加拿大,一的城市与一个城市之间,人与人的.居住之间多多少少都留有一些地方共给人们遐想,就像画家在创作画的时候,腾出一些空间使她的画才具有感染力,同样,城市的规划也要腾出一些空间来。
即存在一种“满”的状态,就不能在生长,发展。就不能在现代生活中相得益彰,虚实结合,有无相生的
第5篇:生命留白散文
生命留白散文
那一年的冬天来的特别的早,天气也特别特别的冷。
那几天的雪下得好大,好大!
窗外的院子里,满眼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雪,还在继续下,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随着凛冽的寒风,如柳絮一样随风翩翩飞舞,大雪封门,天地间一片寂寥肃静。
她,腆着七个多月的身孕一个人伫立在窗前茫然地眺望着远处邻家房檐上挂满了一串串晶莹剔透长长的冰凌。满眼的洁白,素雅,一尘不染。
此时此刻,她的心境也如同窗外的雪,那么安静,那么圣洁却无声无息安静的有些害怕。
她不由地用双手轻轻抚摸那腆起的大肚子,自言自语地说,这鬼天气难道说是对自己的一种不祥预兆吗?难道自己的末日真的即将来临?
她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这间屋子里等待着孩子的降临,因为他现在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回家陪伴她待产。
雪,依然纷纷扬扬。
她真的越想越害怕,眼前一片素洁,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