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孔望山景区导游词
孔望山景区导游词
孔望山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距连云港市区2.5公里,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这里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有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有中国最早的东海神庙遗址;有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孔望山,孔望山是离市区只有4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区云台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古老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距今已有18亿年的历史。
孔望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有原始社会新石器的杯盘石刻;有宋元明清的名人题刻;有被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的东汉佛教摩崖造像,经考证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将近3XX年;更有中国迄今为止体积最大、最具有汉代圆雕雕刻艺术价值的石象,这尊石象仿佛得天地造化、纳日月精华,虽历经风雨剥蚀,而安详静穆地伫立于这方茂林修竹的灵山之中。
秦始皇东巡途径海州时,立石为门表示秦朝的疆域向东已经扩展到东部海边,据说这就是当时立石为门其中的一块石头。后来到了汉朝的时候,雕刻家们就在这块原生石上进行雕刻,先是把它加工成石胚,然后在石胚上运用线雕,圆雕,浅浮雕等雕刻手法进行再创作就有了这尊石象的问世。
这尊硕大的汉代圆雕石象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石象长4.8米,高2.6米,背宽3.5米,重约300吨。它体型雄健浑厚,通体圆润丰腴,质感甚强,神态温良驯善。我们现在来看它的头部,它的眼睛,鼻子,耳朵全部是用阴刻的线条,虽然经过将近XX年的风雨但是线条还是很清晰,对于当时的工艺水平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也就更加珍贵。再看它的腹部,腿部和尾巴,这个就是圆雕手法,也是它最具时代特色的地方。
什么叫做圆雕呢?大家去过南京明孝陵的都知道,在神道前面的一排石象生,包括骆驼大象等等,它的腿部的雕刻都是镂空的,也就是说我们从这边的这条腿能够看到对面的那条腿,但是在我们这却看不到,因为在汉代的时候还不具有那么高超的工艺水平,可现在这尊石象线条简单风格古朴却正应了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心理。
那为什么这么确凿的说这尊石象是汉代的呢?首先石象身东侧还用阴线刻一高113厘米、宽62厘米的方框内镌刻“象石”两个汉隶大字。大家再看在石象的腹部有个浅浮雕的人物形象,他右手拿着驯象钩,这个铁钩和汉墓里出土的铁钩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证明是汉代人,再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大家看他梳着t字墼,这在汉代只有奴隶才是这样的发型,再看他穿着紧身小夹袄,脚上戴着脚镣,这是一个象奴的形象,他能通过手中的铁钩和脚镣发出的.声音使大象进行表演来取悦皇宫里的王侯贵族。
我们再细细端详石象的全部,大象的蹄下踩着四朵莲花,大象本来非常笨重的身躯因为有了这四朵莲花的衬托,就给我们一种飞跃的,浮动的,凌空的感觉,也给石象罩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佛教认为大象即是佛祖的化身和代表。
孔望山的石象与佛教摩崖造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同一时代雕造,互有联系的一处雕像群。石象蹄足上的仰莲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乘象投胎”的内涵,和摩崖造像中“舍身饲虎”“涅盘图”等佛教传说故事,共同组成了早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与道教交错的社会生活画面。再往南较远处,石蟾蜍俗称镇海神蛙,也是汉代的遗物。战国秦汉,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对有着超自然的神灵信仰的人们来说,只要是免灾降福的,佛祖、上帝、道尊与蟾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孔望山以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宗教类遗迹,是佛、道并存,而以道教为盛,是符合佛教中国本土化的历史实际的。
现在这尊石象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佛教史和美术史的瑰宝,从某种意义说,堪称是古海州文明的发祥地,已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还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望山就是这样的一座集神奇与朴素,会聚着儒、释、道文化之美的千古名山。
第2篇:孔望山导游词
孔望山在市政中心新浦南5公里。孔望山景区以其古代文化荟萃,而享誉国内外。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三教文明的博大精深。
[龙洞庵]各位朋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龙洞庵了。龙洞庵最早叫龙兴寺,始建于中唐,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宋金交战的年代毁于战火。明代神宗皇帝提倡佛教,龙兴寺又重新修建,后改为尼姑庵,因其西侧有一个龙洞,就改名为龙洞庵了。任过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曾两次来此,并在他的诗中对孔望山摩崖造像写下了“千秋孔望谁能企”的赞美。“*”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砸毁,文物流散,寺庙也拆建为民居。
[龙洞石刻]现在请大家继续往西走,去欣赏龙洞附近历代留下的石刻。
我们先看这个龙洞,龙洞原来是一个海蚀洞,早年海浸,大海的波涛不断地拍击悬崖,硬生生地让海浪淘出了一个洞。后来海退了,这儿建立了庙宇,住持僧又用人工把这个洞口扩大掏深。这个洞你只要对它喊一声,它马上回应你,不信,大家不妨试一试。
这儿也有很多石刻。宋人的题刻,多数是乘兴游览题名留念的。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明代淮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应该是龙兴山改名孔望山的缘由。王同六言诗刻,最有代表性。清代的刻石以海州知州师亮采的题刻堪称佳作,最为引人,在这石刻荟萃的艺术长廊中漫步,那丰富的精神享受,实在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石象和蟾蜍]我们先去看石蟾蜍。石蟾蜍在孔望山摩崖造像南
100米处。利用一块突起于地面的原生花岗石,以汉代圆雕方法,凿刻出长约2米,宽约1米的蟾蜍,满身布满鱼鳞状的浅刻的花纹。专家们鉴定它和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时代相当,距今约有1800余年了。那时孔望山的东边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水经常泛滥成灾,人们希望蟾蜍这个灵物能够镇住海水,减少灾难。因而一千多年来,人们象神一样崇拜它,仍然希望它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现在,我们再向上走去看石象。在林木葱绿的山坡上,一尊硕大无比的圆雕石象屹立其间。它是由一块完整的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的。身高2.6米,身长4.8米。这个石象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两个世纪。在石象的左前腿的上方凿刻了一个手持铁钩、头戴“T”字形发髻、双脚戴着脚铃的驯象奴。这也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石象四个象蹄下面踏着的四朵仰莲,又给石象罩上了一层浓厚的佛教色彩。[佛教摩崖造像]各位朋友,现在我带领各位去参观孔望山风景区文化含量最高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孔望山摩崖造像。
大家可以看到,孔望山摩崖造像凿刻在峭壁之上,整个画面长17米,高约8米,目前尚有108尊造像。造像以两个最大的人物为中心辅以主像、坐像、卧像等几组画面,构成了一个布局讲究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的丰富场面。虽经风雨剥蚀,但其古拙的风格,生动的人物形像,仍跃然于石壁之上。
我们所看到的那稍大于真人的坐像,位于中间,高高在上,正襟危坐,面容丰润安详。这两位高贵的长者就是中国道教中顶礼膜拜的偶像黄帝和老子。我们从画面上看,道教处于主尊的地位,而一些佛
教造像在它的四周展开,这种佛道两教交糅的现象,正是东汉时期的特定产物。
佛教造像的造型艺术有这样几类:一是佛,二是菩萨,三是力士,四是飞天,五是供奉人等。先说西侧三号立像,头上高肉髻,面孔高圆,耳垂特大,眉骨突出,目深鼻高,身穿宽肩大衣,赤足而立,右手施无畏印。这是一个典型的立佛像。旁边有几个画像,有坐有立,有惊有喜,目光都集中坐佛身上,一个讲经说法,传道授经的场面被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那中间头戴花冠的形象正是“接引菩萨”的形象。而在孔望山造像中恰恰没有飞天的形象。飞天的形象直到隋代才在敦煌壁画中出现,因而更证明了孔望山摩崖造像的久远。
1981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在北京红楼举办了一次孔望山摩崖造像图片展览暨第一次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认定,孔望山摩崖佛教造像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两个世纪。因而它理所当然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第3篇:孔望山风景区导游词
孔望山风景区导游词
想要去旅游,孔望山是个好地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望山风景区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孔望山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距连云港市区2.5公里,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这里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有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有中国最早的东海神庙遗址;有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孔望山,孔望山是离市区只有4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区云台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古老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距今已有18亿年的历史。
孔望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有原始社会新石器的杯盘石刻;有宋元明清的名人题刻;有被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的东汉佛教摩崖造像,经考证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将近3XX年;更有中国迄今为止体积最大、
第4篇:连云港导游面试孔望山导游词
孔望山导游词
1、景区概况(地理位置、历史及名称由来、参观线路)
孔望山在连云港市政中心新浦南5公里,是离市区最近的景区,也是连云港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地方,国家4A景区。秦汉时期和它南侧的锦屏山一起都称为朐山,相传孔子曾经登临此山,以观东海,明代命名为孔望山。山上有龙洞庵、龙洞石刻、石象、东汉摩崖石刻、孔子望海像等景点。
2、龙洞庵(发展历史、建筑及植物)
龙洞庵最早叫龙兴寺,始建于中唐。有1200年的历史,唐太宗贞观年间,下令在全国建众香寺。到了唐中宗李哲时下令将全国的众香寺都改名为龙兴寺。龙兴寺在宋金交战中毁于战火。明代时,获得重建。
龙洞庵实际上是一个四合院的形状,左边供奉的是历代祖师,右侧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正面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佛祖如来,在祖师殿外的庭院中,有两棵名木,西边是圆柏,距今1200
第5篇:游孔望山作文
游孔望山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孔望山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孔望山作文1
今天早晨,我的孔望山之旅开始了。
步入孔望山景区的大门,喜鹊在林中自由的飞翔,自在的啼叫,真是“不及林间自在啼”。路两侧是卖菜的爷爷奶奶们。
走上石阶,石阶上的石头凹凸不平,小石路旁的大石头很圆润,几乎没有棱角。在大石头上落满了麻栎树的叶子,满地满地都是。叶子呈椭圆状,有尖尖的刺,是赫红色的。
一个石门,上面写着“彼岸同登”,这就是“龙洞庵”。步入寺庙,四大天王站立在两侧,个个凶横无比。进入寺庙,一位老奶奶讲解道:“这是一棵古柏,就是我们面前的这棵树,已有1230年树龄。”我走进古柏,用手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