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沙砾( ) 裸露( ) 诧异( ) 呼啸( )
chàn( )动 cháo( )穴 yōng( )容 kuí( )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当田野里青蓝色的薰衣草如同散发青烟的香炉在迎风摇曳时,百灵鸟就不再歌唱了。
(2)天鹅是这座幽静的古堡点缀之一。
(3)广阔的原野,到处黑漆漆的,黑得触目惊心。
(4)遗憾的是,我们需要赶路,无法停下来作深入采访。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
(1)比羊高大;比猪魁梧;比驴和马都肥壮。( )
(2)此后我就留心这八条腿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 )
(3)朵如葡萄。( )
(4)它半张的巨大的翅膀微微鼓胀着,这就是推动这条活的船舶前进的帆。
4.默写填空。(4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
(3)荔枝生巴、峡间,_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线的语句的句式及运用的修辞方法,内容要前后照应。(3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谊如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历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看那“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山换绿”、“柳树萌芽”,你有什么感受?任选其中一处景物,完成下面的天空。(2分)
示例: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 。
(2)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生敬意。在消防队门口,有这样醒目的标语:“赴汤蹈火为人民,恪守职守保平安。”请你说说标语中运用“赴汤蹈火”这一成语的妙处。(2分)
(3)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分)[来源:中.考.资.源.网]
7.材料一:某一小学课堂。老师提问;“雪融化了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春天。”老师摇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水”字,并要求同学记住这个标准答案。
材料二:某一中学课堂。老师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茶花”,一学生举手发言,称鲜血不可能染红山茶花,并解释了花朵呈不同颜色的科学道理。但教师不认同。(4分)
(1)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相同的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
(2)请你对材料中师生的说法作出评判,并点明理由。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蝜蝂之死
柳宗元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其背甚涩④,物积因不散,卒踬⑤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⑥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⑦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⑧,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⑨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蝜蝂(fù bǎn):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②卬(áng):同“昂”,高,这里是高高抬起的意思。③困剧:非常困倦疲惫。④涩:不光滑。⑤踬(zhì)⑥货:这里泛指财物。⑦黜弃:贬斥、抛弃。⑧艾:停止。⑨魁然:壮伟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物积因不散。( ) (2)卒踬仆不能起。( )
(3)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 (4)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
2.翻译句子。(4分)
(1)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
(2)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3.这篇短文有什么深刻的寓意?(2分)
4.作者向人们发出警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光明的心曲
赵丽宏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色,并且奇怪地凝成了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楞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着地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小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唱歌,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竞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啊,竞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唱歌……”
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打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第三自然段中,说小姑娘的眼睛是“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第八自然段中,“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
①“远方”后的原文是表现盲姑娘对想像中的远方的具体描写的语句,请你根据文意,展开想像,写一组排比句,再现姑娘心目中的“远方”。(2分)
②从文中看,“远方”是具有某种深层意义的,请根据文意,概括出“远方”在文中的深层含义。(2分)
3.“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唱歌……”歌声的反复出现,歌词的频繁咏诵,这样写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2分)
4.这篇散文的内容是丰富的,题目的`寓意是深刻的。请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出本文的主题。(2分)
5.这篇散文的成功在于它写作上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请归纳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写作特点,再举例分析。(2分)
6.如果文章不用这个题目,你还能想出几个合适的题目来吗?(2分)
(三)写在《昆虫记》边上的话
从“出名”的角度看,法布尔先生并不成功,因为那时他已年近90了。媒体的喧哗、大小雕像的落成,让一辈子孤独的老人莫名其妙,他对朋友说:“……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我是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临近末日。”这位“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还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未待评审委员会作出最后决定,老人已悄然离世了。
在法布尔眼中,世人也许很可笑的吧?其趣味性也许难比后院的昆虫。毕生观察昆虫的法布尔,已与那个人类社会以外的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体会着昆虫们的喜怒哀乐,浑然忘却自己“人”的身份,与世无争。我甚至相信:法布尔宁可为昆虫设计一套结婚礼服,也不会动脑筋去参加上流社会的晚宴。
而也正在于此,法布尔才成其为法布尔。默默地与昆虫的交流中,法布尔被大自然接受了,他融入其间,无比自由。曾经身为博士,受过拿破仑三世几分钟接见,在阿维尼翁市任教——这一切都因与昆虫无关甚至有碍,被法布尔渺视了。他举家迁居小镇边缘,住老旧民宅,为的还是研究虫子。那孤独、清贫的生活伴他终生。
今天我翻阅着《昆虫记》,被眼前的景象打动了:那样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而昆虫则令我永远地记住了法布尔老人。
1.为什么说“从出名的角度看,法布尔先生并不成功”?(2分)
2.从哪里可以看出法布尔与昆虫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2分)
3.“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而昆虫则令我永远记住了法布尔老人。”怎么理解这句话?(2分)
4.“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进步,”这句话使你想起牛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一个人的成功总是伴随着长时间的寂寞和冷落,你能再举出一些相关的例子吗?(2分)
三、写作(35分)
请你细心观察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能让人印象深刻。题目自拟,字数500左右。
参考答案
一、1.lì luǒ chà xiào 颤 巢 雍 魁
2.(1)摇荡 (2)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3)看到眼前的景象,使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4)文中指由于急着赶车而不能下车采访,从而深感惋惜。
3.(1)排比 (2)拟人 (3)比喻 (4)比喻
4.(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潭影空人心。 (3)树形团团如帷盖。
5.示例: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6.(1)我看长河落日,感受到雄奇壮观之美。我看小桥流水,感受到诗情画意之美。我看鹰击长空,感受到勇于搏击的力量。我看鱼翔浅底,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快乐。我看柳树萌芽,感受到生命萌发的美丽。
(2)“赴汤蹈火”一语双关,既切合消防队员职责的特点,又突出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3)温州小女从小就学瓯绣这门手艺。(或:温州民间重视瓯绣这种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7.(1)小学课堂教学忽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缺乏民主或课堂教学民主意识不够。(只要符合材料内容,其他不同的文字表述亦可。) (2)师生回答均有道理,只是看问题角度不同。(意思相同的表述即可)
(一)1.(1)散落 (2)终,最后 (3)如果 (4)停止[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1)来充实他的家产,却不懂得财物会成为自己的祸害。 (2)(这种人)看到前人(因贪财)死亡的教训,但不知道引以为戒。
3.讽喻世上那些利欲熏心、贪婪成性、至死不悟的人。
4.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二)1.不矛盾。“一双黯淡的眼睛”是指姑娘失明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指的是盲姑娘充满希望和向往的心灵。意思对即可。
2.①写出来的这一组句子要能构成排比,如:那里流淌着叮叮咚咚的清泉,那里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那里沐浴着灿烂温暖的阳光。②激励着小姑娘与命运抗争的希望和理想。意思对即可。
3.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内容上是光明的颂歌,是盲姑娘心灵的呼唤,使全文充满诗意,突出了主题。意思对即可。
4.文章通过一位盲姑娘的歌唱,揭示了人类向往光明,人生渴望光明,生活需要光明的重大主题。意思对即可。
5.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有很多,如采用倒叙、首尾呼应、景物烘托、语言优美等,只要抓住其中一点进行分析,并举出正确的例子,言之成理即可。
6.该文章的题目点明了主题,但也可以从其它角度拟题,如《盲姑娘,你是位盲姑娘》、《歌儿飘向远方》等。合理的题目都可以。
(三)1.因为法布尔当时已年近九十,他已对名利失去了应有的热情。
2.他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在体会着昆虫们的“喜、怒、哀、乐”,浑然忘却自己“人”的身份,与世无争。
3.《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习性的书,所以“我”从中“了解了昆虫世界”。为了研究昆虫,法布尔沉溺其中,孜孜不倦,付出了很多,人们一提起昆虫就想起了法布尔,所以昆虫令“我”永远记住了法布尔。
4.如果说我比旁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5.如: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耗费40年的时间,忍受贫困、失子的痛苦,忍受着朋友的误解,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第2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的积累及运用(29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凫水fú潺潺 chán桕树jiù蕴藻yùn
B.弥散 mí怠慢dài屹立 yì皎洁jiǎo
C.撺掇 duo松懈 xiè家眷juàn 欺侮wǔ
D.歌吹chuī大抵 dǐ松懈 xiè竭力jiē
2、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A.模样纠葛惋转船舱B.踊跃蚯蚓船篷疲乏
C.气恼优扬缘故宽慰D.聚拢楼阁痕迹碧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能否解决朝鲜无核化问题,是“六方会谈”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保证。
B 2008年夏季的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举办奥运会的最佳时期。
C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最大疙瘩,不解决它就不能保证中国政局的稳定。
D 通过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首相小泉受到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B.《竹影》作者是原名丰润的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这篇课文副标题是“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张潮,《虞初新志》一书的编者是清朝的林嗣环。
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声情并茂、歇斯底里的演讲,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B.成功不在于永远不摔倒,而在于每次都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
C.由于双方矜持不下,致使本次谈判陷入僵局。..
D.得益于“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各大商场的家电销售络绎不绝。....
7.综合性学习(3分)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电影、电视剧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可以说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戏曲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面对这种种困难,你认为我们的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传承下去?
8.按要求默写(4分)
(1)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2)《江南逢李龟年》中与题目相应的一句是:,9.解释加点的词(4分)① 施八尺屏障()②众妙毕备().. ③会宾客大宴()④众宾团坐()..
二、阅读与鉴赏(31分)
(一)阅读《口技》,回答9-12题。(10分)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11.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3分)
12、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以下文段,回答13-16题。(8分)社戏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分)
15.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2分)16.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1分)
(三)阅读《鼓人》,回答17-20题。(13分)
鼓 人
(1)鼓人,生在鼓村,长在鼓村,3岁看鼓,4岁玩鼓,5岁就磕磕达达地敲敲,总打不成个歌。到十五六岁架起鼓,就把喜怒哀乐全交给那面牛皮鼓了!
(2)鼓村,前面是黄土,后面是黄土,低处是黄土沟。沟沟里面有条河,河里流着黄土、黄泥、黄沙,名副其实的——黄河。鼓村风大,冬天里西北风一来,叫得那个响呀,聋子也惊得睡不着觉!鼓村雨猛,不是淅淅沥沥,不是飘飘洒洒,而是盆泼,桶倒,有人大喊——不得了,天河决口子了!鼓村水狂,那平日安安稳稳的黄河要是闹腾起来,真是山崩地裂,翻江倒海,去过的人都说,鼓村,鬼地方!
(3)鬼地方的鼓村人,却倔倔地活着,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4)鼓村人,恋土,爱土,也想改土。做梦都想把那土种绿,把那山铺青,把那水澄净,更有痴儿竟想把那翻脸不认爹娘的西北风堵死!
(5)鼓村人不善说,不会道,却最擅长擂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娶媳妇迎亲,擂鼓;发丧埋人,也擂鼓!鼓擂得比风大,比雨猛,比水狂,一槌下去就是一声炸雷,一个霹雳,一排巨浪,一阵狂飙。风刮了多少代,雨下了多少代,水流了多少代,鼓村人的鼓就擂了多少代。
(6)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穷山恶水的怨恨。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7)有人说,那鼓中有鼓村人对改天换地的激情。鼓村人不语,只管擂!
(8)擂,擂,擂!擂得日月旋,擂得乾坤转,一下擂进了11届亚运会。那世世代代守着土窝窝的鼓人露了脸,开了眼。鼓,被称作威风锣鼓!人,被唤着威风村人!
(9)威风锣鼓成了热门,威风村人成了红人。小伙子、大姑娘背起锣鼓家伙赶汽车,坐火车,下广东,去深圳。再回到鼓村一看,丑死了,我的祖爷爷!看村,村子破;看路,路坎坷;看屋,屋不净;看坑,坑太硬,连屙屎蹲坑也觉得不美气。兜里擂鼓挣的那俩钱往外一甩,修路,盖房,拆了旧炕换新床„„闹腾得爹们娘们打鸡撵狗难顺心。
(10)还有出奇的,擂完鼓,走东串西,招神惹鬼,引着长头发、短裤子进了村,又是挖矿,又是办厂,机器响了,汽车来了。运出去的是山货,拉回来的是银钱。鼓村人包圆了,腰粗了,人也活得滋润了,吃的,穿的,用的和城里一个样。打过鸡撵过狗的爹们娘们鼻子不喜眼窝喜,活得心里也顺溜了!
(11)鼓村人,还那么爱鼓。逢年,擂鼓;过节,擂鼓。擂,擂,据说还要擂进奥运会的开幕式。
17.文中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8.第(6)(7)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作者要表现鼓村人的什么性格?(3分)
19.第(9)(10)各从什么角度来表现鼓村人的变化的?我们可以从鼓村人的变化中悟到点什么?(3分)
20.本文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试举一例进行赏析。(4分)
三、写作(40分)
九、作文。题目:友谊
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做文章的最后一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一两件事或几个片断,写一篇歌颂友谊的记叙文。要求:
1.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2.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3.全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四): 1.c 2.D3C4D5D6B
7.示例:①加大宣传力度②培养青少年热爱学习传统戏曲的意识。③政府扶持④比赛推动等。8.略
9(1)设置 安放(2)全、都(3)适逢 正赶上(4)围绕 10(1)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2)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
11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善” 12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3.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行速度之快。14.表现了我想去赵庄看戏的急切心情。
15.“我”在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16. 月夜行船。
17..恶劣的生存环境。鼓村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倔强地一代代生活着,表现了鼓村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为下文写他们扬起鼓威走出家张本。
18反复。强调了鼓村人心中坚守着信念,要靠切实的行动征服别人,表明鼓村人憋着一股劲,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展示自我的价值。19.第(9)段是从鼓村人经济变化,鼓村人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与提高来写他们的变化。第(10)段从鼓村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来写他们的变化。示例:要善于把握机遇,让自己的特长、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促使自己的变化。
20提示: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赏析:①语句简短有力,富有气势,与文章内容一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读来感到酣畅淋漓。②多用修辞方法,如排比、反复、夸张、对偶等,把鼓村人的变化写活了。③富有乡土气息和时代气息。
第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月色便méng(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2分)
2、默写课文(3分)
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江苏无锡)据媒体报道,在绍兴,“鲁迅经济”火了,“咸亨酒店”作为商标市场价值已达1.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鲁迅笔下的鲁镇、岛篷船、社戏,如今都开发成了旅游项目。但绍兴鲁迅纪念馆刚成立时带着虔诚与朝圣心情参观的游客如今日见其少了,很多人进去了只是忙着拍照留念,买土特产,很少有人看完所有的展厅。如果你是导游,你将
第4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_附答案
初一级语文测试题(二)
一、基础知识。(28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
A、嗥呜(háo)山巅(diān)浊流(zhuó)呻吟(shēn)
B、田垄(lǒng)召唤(zhào)磅礴(páng)怪诞(dàn)C、辔头(pâi)炽痛(chì)硬住(gěng)哺育(pǔ)
D、啾啾(jiū)机杼(zhù)污秽(huì)督学(dū)
2、下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宛转 操炼 祈祷 雄健
B、惩罚 肃静 泛烂 山巅 C、缠绕 蚱蜢 体魄 戎机
D、视查 懊悔 澎湃 哺育
3、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4分)铺路石说:“当人和车从我身
第5篇:初二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
A.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B.凡事都要做到一是一,二是二,绝对公平
C.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而不需去分担自己该分担的
D.取得多于自己应该得的利益承担少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则导致()
①人们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②.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
③.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④会损害经济效益,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3、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说:现在就业压力非常大,但是我学的是热门专业,
第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一)积累(共15分)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粗汉字的注音依次填入文后方格内。
泉水在大地上màn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磬,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立于 澄 澈 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jū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sè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5分)
汉字注音
2.默写。(10分)
① ,关山度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