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16 07:12: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延吉市第十二中学 高新亮

寒假中读了《教育的智慧》这本书,内心颇有感触。内容大概是这样的,现在不少孩子厌学,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是“应试”惹的祸,教育制度,国情,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尽其所能通过自身努力,让大多数孩子不再厌学,让大多数孩子喜欢学习。孩子天性中就有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的好奇,老师的本领就是顺其天性而诱导鼓励。智慧的教育就是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何处理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需要的是一种艺术,而这种艺术的高超与否,靠的就是智慧。心急火燎,怒气冲天地抓,只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走向愿望的反面。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 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非常敬仰。鲁迅每每念及总有说不尽的感激。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优先于“成才”,因材施教等等。道不远人,大道理就不难悟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缘于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经典之中,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其实,因为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会的实践。

我国主体性发展教育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我国古代教育历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记》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而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即做教师的必须明了教学上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加强迫;引导学生自行钻研,不加抑制;启发学生自求自得,不必事事都由教师代替而求其通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主体性发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验的先行者。“他把人民看作人”提出:“生活教育”强调“自动主义”即“智育重视自学”“体育重视自强”“德育重视自治”“教学要合一”指明“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即好的先生必定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一方面研究学习、教学相长。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反思我们的教育、改变我们的教育的弊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提出“主体性发展教育”的研究。

现在人们普遍追求创新,迷信所谓的“新”——“新理念”,“新方法”,“新模

式”,“新角色”,“新”就“时髦”,有了新课标,就当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新的班主任工作方法等等,于是新充斥在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不应排斥“新”,但问题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基,缺乏对历史的承接,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并非货真价实的创新。”

古老的智慧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它需要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经年累月的尝试,摸索,积累和深化,它是需要反复的咀嚼,再三的琢磨,需要“虚心涵咏”,做到“学,问,思,辨,行”的有机结合,才能从微言中晓其大义。

正像我们生活在阳光下一样,我们也沐浴在智慧之中。我们爱智慧,追求智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给学生以知识,学生知识堆砌,而智慧贫乏,接受的是意义失缺的教育,生活在意义缺失的世界里。

究竟什么是智慧,可以这么初步概括:智慧是以美德为支撑的,以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综合体。智慧,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演绎着人世间一切美妙无比的事物,让人们时时感受到智慧之光的绚丽多彩。

人追求智慧就是力图从一种无限的超越的视角来观看和关注人自身的生活,追求生存状态的良好,生活的幸福。智慧教育的目的正是如此:超越知识化生存和规范化生存,而追求智慧生存。

智慧的特征是什么 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乐,幸福。充满智慧的人总是快乐和幸福的。喜悦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幸福生活,这主要表现在对知识教育和知识化生存的超越上。

智慧和智慧教育并不神秘,虚空和复杂,但也并不简单。我们不能使智慧教育简单化,不能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寻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撑,让其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在不经意中让智慧进入心灵,进入教育过程和生活过程。

第2篇:《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初次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1982年2月(李镇西老师开始参加工作的时间)”,从这一年算起,8年后我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着厚重的时间感所凝聚起来的勇气,我小心翼翼看着后面的一页、又一页。

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第一编是我的教育观,后两编分别是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和好老师是这样炼成。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这一篇。

在顶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的今天,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比较看中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更是备受关注,相比之下,大部分成绩平平的学生的受关注度也就不言而喻。而在李老师的“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这一篇中就有提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论是未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工程师、技师、医生,还是未来的钳工、车工、农机手、拖拉机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员,都应该是富有智慧并因劳动而幸福的人。他所关注的.绝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多的是未来注定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孩子。是的,细细想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固然会因为那些未来成功了的孩子而骄傲自豪,但一个学校甚至一座城市在多少年后又会有多少人成为我们所谓的“名人”。大部分孩子都会成为善良勤劳富有的普通劳动者,而我们在他们需要关心需要关注的求学阶段,似乎少给了他们一些什么。

我带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单纯,天真可爱。在平时的学习中,孩子对事物或是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有的就像天才一般对什么都颇感兴趣又能积极探索,有的又像一个等待着被关注的小猫般安静地呆在那儿。正是李老师的这种教育理念及时地提醒了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都会是我们的骄傲。

第3篇:教师《教育智慧》读书心得

教师《教育智慧》读书心得

近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封面上对李镇西老师的评价语是“一位真诚的教育思想者,一位执着的教育实践家”,其实在接触这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并接触过关于李镇西老师一些报道与介绍,知道他是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他长期担任班主任与语文教师,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关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当好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深入人心。在本书中,李镇西老师对他的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解读与诠释。

一、爱是教育的必要条件

如在“爱,不是教育的一切”这一篇中,他谈到因为多年前出版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被贴了一个“爱心教育”的标签,对此,他表示不认可,他的思想被误读为有了爱就有教育,他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教师《教育智慧》读书心得

近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封面上对李镇西老师的评价语是“一位真诚的教育思想者,一位执着的教育实践家”,其实在接触这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并接触过关于李镇西老师一些报道与介绍,知道他是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他长期担任班主任与语文教师,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关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当好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深入人心。在本书中,李镇西老师对他的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解读与诠释。

一、爱是教育的必要条件

如在“爱,不是教育的一切”这一篇中,他谈到因为多年前出版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被贴了一个“爱心教育”的标签,对此,他表示不认可,他的思想被误读为有了爱就有教育,他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但除了爱,还要有思想、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教育智慧读书心得体会3篇_读书心得

教育智慧读书心得体会3篇_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智慧读书心得体会3篇_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智慧读书心得体会3篇_读书心得1

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特别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智慧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7篇)

公共安全事关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我们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在总结中可以适当引用他人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增加总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写总结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总结方式和表达方式。

智慧教育读书心得篇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

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

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智慧教育读书心得(模板23篇)

生活是充满了各种经历和感悟,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的真谛。可以通过对过去经验和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来提炼总结的核心观点。以下是经过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参考和学习。

智慧教育读书心得篇一

最近读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先生写的一本书叫《早期教育与天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智慧教育读书心得(汇总17篇)

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完美的总结应该包括具体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思考。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经典总结的选集,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智慧教育读书心得篇一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好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集结了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老师对这一百个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读完书给我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王老师的点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向我们解释了如何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如何对待特长生、学困生、问题生;教师发展方向;班主任工作;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

读了这本书,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