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走近李商隐的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
三河市第八中学韩立新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正确背诵默写。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透彻地了解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歌曲,感受古典美。
2、听故事,走近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他擅长诗歌写作,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见《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由叔叔抚育长大,令狐楚很赏识他,在幕府做事。大家闺秀柳枝与其相爱,郎才女貌,可是家长做主嫁与王侯。后追求公主侍女,两人如漆似胶,后来却音讯全无。最后娶妻王氏,他笃爱王氏,妻死,誓不再娶。四十五岁殁。
今天,我们选取他的三首诗来学习。
二、目标展示,激发探知欲望
1.要求学生能正确背诵默写。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涵养性情,培植想象力
涵养性情,培植想象力,诗歌是最好的载体。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这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它情真意切而又含蓄地写出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表现爱情的坚贞诗句是: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点拨,学生谈谈对这首诗主题的认识,对诗句的理解。)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借“巴山夜雨”抒发自己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与亲人团聚时欢乐的憧憬。
(教师点拨,学生展开想象力,描述你想像的画面。配乐朗诵。)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指明学生朗读,齐读。朗读指导(插入音频)。教师点拨,学生思考什么是锦瑟?说说你知道的典故。)
锦瑟无缘由地有五十弦,引起我近五十载丰富人生的伤心往事。追思已逝的岁月,人生的迷惑、痛心、伤感、温暖,曾经多情的往事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即使是当时也只是感到惘然。
四、熟读,默写诗歌
五、作业:摘抄积累李商隐的诗。
本教案配套课件下载地址:/ftp/119947.htm
课堂教学视频下载地址:/sc/html_doc/36629.htm
韩立新
第2篇:走近李商隐作文
走近李商隐作文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走近李商隐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走近李商隐作文1
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的豪情;这个诗人,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的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因为他没有王维的那份空灵。
又是这个诗人,他没有柳宗元的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也没有杜甫的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用说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了。他有的只是带着“江上几人在,天涯独棹还”的萧瑟,静静地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喜欢用典,还透着几分朦胧:“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不熟悉唐史的人,很难读懂其中的意思。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在讥讽晚唐的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一吃就死了。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
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红楼望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忧郁,但他偶尔也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地乐观一下,给他绮丽而灰暗的一生,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道阳光。
他的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的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虽然说,不可否认的,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的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的了。
他的诗总是幽幽怨怨的。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象是一首五律的颈联,而他却在这里?截然而止,只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他在叹息什么,叹息他那夹在两个党派之间,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一生?或者……
走近李商隐作文2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留不住春色,诗人们常叹一声。再抬眼,他们只好去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日荷花别样红”的夏荷。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寒冬来临之前,诗人的心里,已被秋色的清愁塞满。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是一个思念故人的季节。绛血色的夕阳边金云环绕,一切落寂。晚霞和秋雨交织,为清秀的`山坡披上淡雅的轻罗裙裳,漠然地审视世间万物,同百代过客,无需多言,不必留恋。赤色枫叶顶着细雨针眼的捶打,一如赤色骄阳,那本热闹纷扰的颜色,此时无比无孤单。星零枯叶无言地飘摇。即落,成尘。秋霜浮沉,降在了谁指尖?荷花枯萎去不回,憔悴地扶着萧瑟秋风,犹如一别无音的远方的故人。我不知你究竟置身何地,但你是否像我一样,落寞地叹着秋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是一个思念故园的季节。不知还有谁记得,在千里之遥,曾有未名的游子,寻觅着故乡?他踏着千篇一律的石土路,攥着粗糙的枯藤,靠着折了腰毫无生气的老树,而不懂事的昏鸦偏生斜睨他一眼卖弄嘶哑的喉咙乍然飞过石桥旁的人家。也许他放眼望去,群山窈窕,云雾妖娆,人烟四遍,小路坎坷,江河颠簸。然而,这般幽景,无人共赏,唯留他独自飘零,空断肠。也许他眼中的路,繁花开遍,风华无限;但这清冷的美景,李煜他拿不走一丝澄澈的光辉,只是在这秋色间,注满乡愁的微光。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是李商隐文中的惆怅;是马志远心中的乡愁;是李煜词中的怆痛;是李清照眼中的思念;是诗人们字里行间凄美的哀怨与执念。
走近李商隐作文3
一盏孤灯,一杯香茗,一盈浅笑,忆着李商隐那清泠的身影,莫名的惆怅,莫名的失落,莫名的心痛。
初识李商隐时并不是了解他的任何事情,心中唯记得那句“青女素娥俱耐寒,月宫霜里斗婵娟”。没有浮华艳丽的词藻,没有盛唐广漠的气象,也没有深沉低郁的感情,有的只是淡雅平静,如义山一般清清泠泠的姿态。从此,便记住了你的名字。
真正喜欢上李商隐是因为那一首晦涩难懂的《锦瑟》,那一首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吟诵的《锦瑟》。当时最爱的是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年的哀怨透纸而出,究竟有多少的感慨才能写出这一首《锦瑟》呢?
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见过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缜的痴情,但情深者,平生所见,唯义山尔。那个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亡妻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高八斗的李商隐;那个低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拥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我最爱的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
幽心不独伤离别,情深惟有李商隐。
深情二字,时义山诗的特点。刘熙载言义山的诗“深情绵邈”,张采田则云其诗“哀感沉绵”。这其实是因为义山的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痛,郁结于心,发为诗句。他的一生是不幸的,夹在牛、李二党间的争斗中,怀才不遇,一直都郁郁不得志,唐代有诗人在其诗《哭李商隐》中曰:“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一生襟抱未曾开,不禁替这个自小崭露头角的义山可惜,他是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人,凭他的悟性,从娶了恩人敌党的女儿时,就已料到了这样的结局。可是悟到了又如何?他又能如何,他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所以只能眼睁睁地卷入两党的斗争中。聪慧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尤其是在那个乱世中,因为比别人更清醒地看清楚了局势,预见了未来。
古语有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但是,义山终究是义山,七分深情,三分忧郁,成就了这个我所爱的李商隐。固执的认为义山的忧郁是深植于灵魂深处的,所以时常在想,如果他似陶潜般淡定恬静、安贫乐道,或似李白般蔑视权贵、寄情山水,他会不会活得开心一些。但是他若真如这般,便不是我深爱的李商隐了。
义山年少时的才华为令狐楚所赏识,于是提拔义山,他的仕途一度很顺畅,但令狐楚死后,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从此陷入牛李两党的斗争中,他本无意介入,却无奈造化弄人,背上了“忘恩、背义”的骂名。这对他这样清高孤傲的人来说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吧!而妻子的离世则是他心口一道永远的伤疤,他不象太白般可以花间一壶酒可以邀得花月徘徊影凌乱。所以他的不甘、愤恨、无奈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字字珠玑,行行血泪,伤怀而不泣,欲哭而无泪。
一直觉得很奇怪,当时才高八斗的义山被许多人爱慕着,却为何在妻子离世后一直没有再娶?原来深情的人也最为痴情啊!
858年,45岁的李商隐离开了这个他深爱并怨恨的世界。一直认为像李商隐那样的人是注定不会长寿的,因为他太深情,太执著,太聪慧,太早洞察世情,他命定了的早逝,逃也逃不掉,他那样的人,只适合活在后人仰望的高度中。
浮生若梦,透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哪个落寂的李商隐身着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辉的映射下轻吟:“直道相思聊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都将如镜花水月班,映入历史的回音中。写到这里,我才霎时明白:一弦一柱思华年
寄托了他多少心酸往事,不要责备义山“一生襟抱未曾开”因为在那个沉郁的年代,独爱这样的李商隐。
第3篇:李商隐诗
李商隐诗
李商隐诗 篇1
客去波平槛,
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
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
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
《凉思》鉴赏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画!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逼真,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驻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孤苦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测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
第4篇:李商隐诗
李商隐诗
李商隐诗1
诗两首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锦瑟》: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马嵬》: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
第5篇:九年级政治《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各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
2、能力目标: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基础和非公有制经济基础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教学重点]
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掌握。[教学难点]
毫不动
第6篇:李商隐诗《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无题》教学设计
【导读】无题,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