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们》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15 07:12: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儿子们》教学反思

《儿子们》教学反思

《儿子们》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 “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第2篇:《儿子们》教学反思

《儿子们》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子们》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子们》教学反思1

《儿子们》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比较容易学习。课堂上我通过学生自学生字词后,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二是儿子们是怎样做的?并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学生很容易地理清课文的脉络将课文学懂了。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眼睛发光,小脸上充满了喜悦,我也显得异常激动。于是,我又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三个儿子里你最喜欢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学生懂得“孝顺是一种美德”这一学习目的。同时也为让学生理解课文里老爷爷说的话:“有三个儿子?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于是,我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先在小组里谈自己的观点,进行汇报。

学生们的汇报结果基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第三个儿子孝顺妈妈,喜欢他。也有个别学生喜欢第一个儿子,觉得他跟斗翻得好;喜欢第二个儿子,觉得他歌儿唱得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没有强求这些学生的答案与大多数学生一样。让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从孩子们的回答可以看出是他们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正好与这一目标相吻合,把学生的课堂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来的同时,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这一堂课学生不仅学懂了课文,还彰显了个别学生的个性,同时这一个性的发展还带动了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是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利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这次课程改革使我充分感到老师的教在变,学生的学也在变,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

《儿子们》教学反思2

《儿子们》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的结尾发人深省——“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课堂上我通过学生自学生字词后,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许多同学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不是有三个儿子吗?老爷爷为什说他好像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读通课文后还没有办法理解课文。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二是儿子们是怎样做的?并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学生很容易地理清课文的脉络。通过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学生体会到了三个妈妈都深爱着自己的儿子。通过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又体会到了妈妈们的辛苦,此时,她们最需要的是得到帮助。而三个孩子的表现却不一样。我见时机成熟才开始让学生讨论:老爷爷为什说他好像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此时的讨论非常热烈。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只有懂得关心妈妈,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妈妈,才是正真的爱妈妈。最后我又让学生说说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怎样去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回答很朴实,从中也看得出,他们正真理解了课文。

《儿子们》教学反思3

《儿子们》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益。并且在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教学生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的方法。

2、本节课以学习课文明白道理为重点,因此朗读、讨论问题是主要环节。因此在预习生字词的基础上,随文只是理解一些难以记忆,理解的词、字,重点放到用读来理解课文上。朗读先以自由读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边读边以划线的形式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找出三位妈妈介绍三个儿子及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提水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放手让学生读读、划划、说说。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三个妈妈介绍儿子和儿子看见妈妈提水的表现”,还让学生一起回忆在搞卫生时亲自去提水的那种沉甸甸的感受,帮助读好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教学中渗透比喻句的学习。

3、学生知道课文内容以后,再让同桌两人讨论;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你对三个儿子有什么看法?让学生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低年级能说连贯的几句话,为以后写作作为铺垫。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注意纠正指出错误的地方。最后,老师再作归纳:只有一个儿子帮助妈妈干活,另两个只顾翻跟头、唱歌,没有帮妈妈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学生各抒已见对三个儿子的看法后,老师作正确的归纳:一个孩子不仅会唱歌、翻跟头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体贴劳累的母亲和孝敬母亲。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我在讲课中未加以处理,这样就是课文的完整性出现了残缺,同时对于妈妈夸奖三个孩子的话未和后面三个孩子的表现进行联系,对于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爱妈妈没有起到导的作用,这都是以后教学中要继续研讨和改进的。

第3篇:《儿子们》教学反思范文

《儿子们》教学反思范文

《儿子们》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比较容易学习。课堂上我通过学生自学生字词后,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二是儿子们是怎样做的?并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学生很容易地理清课文的脉络将课文学懂了。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眼睛发光,小脸上充满了喜悦,我也显得异常激动。于是,我又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三个儿子里你最喜欢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学生懂得“孝顺是一种美德”这一学习目的。同时也为让学生理解课文里老爷爷说的话:“有三个儿子?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于是,我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先在小组里谈自己的观点,进行汇报。

学生们的汇报结果基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第三个儿子孝顺妈妈,喜欢他。也有个别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儿子们》教学设计

《儿子们》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子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子们》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从而更轻松地识字。

由“疑”引路,由“疑”引读。读书贵在有疑,因此教学要始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质疑的热情,这样的阅读收获才会大。

【教学目标】

⒈会识“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5个生字及“胳膊、晃荡”等两个词。

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3.分角色读课文,并演一演。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疑引入,揭示课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儿子们教学设计

篇1:《儿子们》教案

儿子们

学科:语文 姓名:于秋兰

一、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故事,整篇课文围绕三个儿子看到提水后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去爱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却说明了比较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互助的。

二、学习者分析:

本篇课文并不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可以独立识字,读文。因此,应当给学生广阔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自悟,再通过有趣的游戏去 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

2、认识并会用10个生字,以“沉甸甸”一词为例,能够了解一些abb式词语。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爱并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达,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儿子们》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子们》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