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结合,相得益彰-高中语文作文与课文教学结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12 07:12: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巧妙结合,相得益彰-高中语文作文与课文教学结合一例

新疆奎屯市二中 高葆金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提高学生整合材料,筛选信息,进而写作成文的能力?笔者在教学高二语文(上)《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做了一次课文作文相结合的尝试。亦有颇多的收获。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同学们了解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了全文的基调,扫除了阅读理解上的障碍,可是对刘和珍的形象认识得还不够完整,因为鲁迅先生开篇采用了倒叙手法,接追忆与刘和珍的认识和交往,再写刘和珍遇害经过。为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我在第二课时,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资料,写一篇题为《刘和珍永远活在我心中》的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要自选角度,力求把刘和珍生平事迹介绍完整,既要再现刘和珍的风貌,又要抒发自己对刘和珍崇敬热爱之情。也就是说要依据课文,重新整合材料,发挥想象,溶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进行作文。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必须仔细研读课文;其次必须筛选信息,整合材料,剪辑编排,再加入自己的认识评价,抒发自己的爱憎情感;而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想象能力,再现当时生活情境。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一会儿翻书,一会儿摘抄,一会儿凝神细想,一会儿奋笔疾书,忙得不亦乐乎。作文交上来之后,笔者亦颇有喜获丰收之感。

作文中,从选取叙事角度看,有自称是“张静淑”的;有自称为和珍同学的;有自称为和珍弟弟的,还有自称为“杨阴榆”的。从叙事的顺序看,有顺叙,还有倒叙,也有插叙。多数同学握主旨准确,多选取有利于直接描述刘和珍及其当时的场面、氛围叙述角度,能够再现当年那幕悲剧场面。作文还算是成功的。

接下来,再继续学习课文时,那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同学们认识到,刘和珍是这么优秀。这么伟大,这么出类拔萃,然而,这样的好青年,却“无端在府门前喋血”,难怪鲁迅先生几次写到“无话可说”“说不出话!”,也真正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出离愤怒”的感受了。对“鲁迅先生当时《记念刘和珍君》为什么从追悼会写起”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更渗透了。

附范文一篇:

刘和珍永远活在我心中

新疆奎屯市二中 高二1 卢荻

又是一年的3月18日,我-张静淑,一个亲身经历“三一八”惨案的见证者,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不会忘记那倒在血泊中刘和珍,更不会忘记她平时的微笑。

刘和珍是我的校友,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系,但出于那份爱国的热情,不为势利所屈的劲儿和对文学的热爱,使我、刘和珍与杨德群成了志同道和的好朋友。记得刘和珍最喜欢读鲁迅的作品了,在她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还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刊物。

和珍是我们中最开朗的一个人,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就像三月里的春风,总能让你满心愉悦。但大学里的日子并不总是快乐的。那年,杨荫榆女士当了我们的校长,她依附北洋军阀势力,她对我们这些进步学生很不满,凶狠地迫害、镇压我们,并且将当时担任学生自治会职员的刘和珍开除。我曾劝过和珍不要再和校长作对了,但和珍总是笑着对我说:“我们要相信明天,总有光明的一天。”那天,教育总长章士钊京派刘百昭雇用流氓殴打我们,还将我们强行拖出校园。望着受伤的同学,我几乎都要哭了,但和珍还是依旧微笑着,不断鼓励我们要坚强。她的微笑就像是最好的药,使我们忘却疼痛,更加斗志昂扬。我明白,和珍那微笑的背后,是满腔的爱国热情。

那天,忽然传来日本帝国主义纠合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维护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了种种无理的要求,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用武力进攻。那一天,三月十八日,真正激起了我们的愤怒,在刘和珍等组织下,我们写好了传单,做好了“打倒帝国主义”等标语,斗志昂扬地走上了街头。我们一路高唱《国民革命歌》,高呼“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和珍和我一路还向人们散发传单,鼓励人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一路上,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先到天安门前抗议,后又去了执政府前请愿。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丧心病狂的段祺瑞命令卫兵拿着枪、大刀、铁棍镇压游行群众。当时的我害怕极了,我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罗网。但刘和珍鼓励我,不要害怕,我们一定要坚强。但谁能想到,在卫队的枪声中刘和珍竟中弹了。子弹从背部射入,(事后得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伤。我想去扶她,但没想到我突然感到背部疼痛,就倒下了。又看到杨德群想扶她,便也同样的倒下了。我在血泊中疼痛难忍,就在这时,我看见刘和珍又奇迹般坐了起来,然而一个卫兵跑上来在她的头部及胸部猛击了两棍,--英勇的刘和珍倒下了……我的眼睛已模糊。

当我醒来时,发觉自己已住在医院,想问和珍,却不敢开口。我害怕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她只留下了冰冷的尸骸!我无法想象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和珍竟会这样去了。然而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骄傲,她是何等的勇毅,不为势力所屈。它是我们当中多么优秀的青年啊!

我是活下来了,那就让我把和珍的微笑、和珍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继续为我们的国家奋斗,向人们讲述那血泊背后的“凶残下劣”,讲述刘和珍的微笑。我觉得纵使天上最亮的星星,也不及和珍的光芒;纵使花中最香的花朵,也不及和珍的清香;纵使最美丽的宝石,也不及和珍的心。刘和珍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017-10-20

第2篇: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

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李琳胡丹丹

单位:谷城县城关镇第一中学

地址:谷城县城关镇第一中学

邮编:441700

电话:***

在现行教材中,阅读与写作结合不够,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读写分家。又由于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的陈旧,教师观念的落后,评阅作文存在极大的可变性因素等,导致了当前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处境尴尬,举步维艰。学生感叹:“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无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语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少慢差费”的弊病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仍存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急功近利”的问题,更有甚者要求阅读教学每课按“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制定全面的目标。既想抱西瓜,又想捡芝麻,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一篇课文,上了三四节课还没完成任务,教师累,学生苦。要想学生不生厌,不头疼,不畏惧,删繁就简就特别重要。就简之后,与作文结合,更能提高效率。

一、激发真情实感,唤醒写作欲望。

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需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是引导学生道真情、说实话,树立好文章应该由“心”而发,表达心灵的思想。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与做人的真谛也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教作文的过程也就是教做人的过程。写文章不是做文字游戏,作文就是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里所想、亲身经历的。用自己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文章应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二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文风。为此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创作潜能

在教学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中,我引导学生一同徜徉在那冰雪覆盖的北极冰原,聆听那肆虐横行的暴风雪的喧嚣,见证斯科特一行艰苦卓绝的跋涉,感受他们坚强不屈的灵魂及绅士般宽阔的胸怀,特别是看见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可挽回地离我们而去时,我们被强烈地感染了,震撼了„„

怎样让学生来表达对这一种伟大而高贵的灵魂的祭奠及缅怀呢?我下意识地告诉自己,需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释放自己,表现自己,升华自己。看着同学们激动、悲痛、崇敬的表情,我忽然想起我在搜寻南极资料的时候,发现的一则很有意义的信息:2002年7月,英国的安妮公主登上了南极大陆,以纪念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登上南极100周年。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这个信息,并对学生说:茫茫冰海,浩浩雪原,斯科特等人长眠的地方,只有一方矮矮的坟墓,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假如你是随行人员,要为斯科特等人立一个墓碑作纪念。请你动手设计墓碑并写几句墓志铭。

学生们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思索着,一时间教室里十分宁静。随即,有学生举手了,他们的发言让我兴奋而激动。

刘希:冰雪将你们的躯体永存,让你们的精神流芳百世,当阳光融化你们时,我们将会感受到你们那坚强不屈的精神,你们永远是胜者。

夏凡:在速度上他们是失败者,但精神上却是伟大的胜利者。这里埋葬的是拥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胜利者。

李颂:你们把灵魂献给了白雪,那么白雪也将永远映照你们执著的精神。张志超:上帝的精灵来迎接你们纯洁的灵魂时,会被你们深深打动。雪儿柳絮般纷飞,身影如风般晃动;肉体虽长眠于此,精神钢铁似屹立。

康雅劲:暴风吹不灭他们精神的火焰,狂雪淹不没他们灵魂的光辉。这里埋葬的是不朽的躯体,这里蕴含的是不屈的灵魂。

黄清源:你们虽然长眠于南极的漫天飞雪中,但你们的精神却飞越了南极。你们用你们的精神铺垫了人类通往南极天堂的一条“美丽的路”。

二、优化教学目标,注重特色习作

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文笔优美的课文,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就重点体会方法;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目标分解了,既避免了千篇1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相对简单,有充足的时间,使写作训练能落到实处。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中奇妙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后,学生习作就有了特色:

孙海翎:他的头是纯正的椭圆形,好似河中的鹅卵石。毫无魅力的五官就这样被上帝拼在了一起,莫不是玩乐时不小心的“杰作”?个子比较高,但瘦得就像千年的排骨精。他说他很帅,但我们说他是蟋蟀的“蟀”。

任朝森:这是天使才独有的面容,象牙般的雪白,独有的清纯气质,稻穗般柔顺的头发,弥散着兰草的幽香。宁静中透着几分忧郁,像是光的照射,冰雪般澄澈透明,如此可人的静谧的眼神,像是金色的丝绸半滑落在每一个角落。

三、归纳文章相同点,专题写作指导

写景的文章,为了描绘一幅幅清新、优美、灵动、引人的画面,常常在写法上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结合;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实写与想象相结合;写景与写人、抒情、写理相结合。

如学习《雷电颂》后学生写道:

阳光之旅

太阳伸伸懒腰,把我撒向大地:我对大树微笑,它摇摆着自己的枝叶,用健康的绿色诠释我和它的友谊;我向花儿点头,它烂漫了山谷,用娇嫩的花朵回应我的热情;我和轻风拥抱,它为我舞蹈,然后载着我拜访原野、拜访天空„„潮起潮落

海不是永远平静的,沉默的海也许正在酝酿下一次的潮起,潮起潮落荡漾出海洋的模样。

潮起是“妆成每被秋娘妒”的琵琶女,潮落后可能“门前冷落鞍马稀”;潮起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潮落后可能“佳人玉陨香消后”;潮起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潮落后可能“灰飞烟灭遗千古”。潮起是天赐良机,要学会追寻,带着飞扬的心,去追寻你的梦想;潮落是人生低谷,要学会永不放弃,带着坚强的心,走出困惑的沼泽。

生活似海,人生如潮。

学习《岳阳楼记》后,学生写道:

登谷山公园百步梯

今日风和日丽,闲情逸致,余偕数友至百步梯。

梯共五层,每层数百步,笔直向上,直插云霄。两旁竹树环合,郁郁葱葱。既有鹤立鸡群之势,又不乏朴素雅致之气。

余登梯观夫双流胜状,在公园一湖。高柳夹堤,土膏微润。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花蕾欲放未放,嫩瓣沾露。游人虽未盛,乘船而游者,红装而观者,且歌且舞者,亦时时有。

夫不能以游隳学,潇然于百步梯上者,唯此生也,此生谓谁?谷城田明坤也。

四、寻找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有创意地训练

严格地说,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阅读本身就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两种能力,如何迁移,“切入点”很重要,它好比桥梁,找得准,正迁移;否则,事与愿违。通过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透彻的领悟,对课文中的写作因素深入挖掘,唤起学生乐于写作的主动性。

学习了《行道树》后,郑歆蕾写道:

我是一个垃圾筒,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曾经是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垃圾筒。我每天都有十分充足的食物,而且每天身上都是干干净净的。

五、以读促写,积累写作素材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积累,积累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那么如何将阅读与下笔联系起来?我的做法是:重视阅读课教学,拓宽阅读面,增大训练量。每周两堂阅读课单独开设,读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行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教师作适当的点拨。专题阅读,即读教师推荐的精品和帮助学生选定的材料;自由阅读,读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要求每生都要做好摘记、批注,并有重点地选择某些自己欲学写的文章作细心阅读。认真细读一遍后,分析、思考如下问题:①它写的是什么?主旨或中心思想是什么?②它是怎么组织材料的?为什么这样写?③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然后以随笔形式写出阅读感受。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活动,挑选一些优秀的读书摘记、读后感在班、校宣传栏中展示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人文视野,积累丰富的语言,开凿思维的隧道。

鲁迅在《给赖少其》的信中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是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积累素材,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文由心生。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么一个“支点”,可以让我们语文教师撬起语文这块巨石呢?我想,有的!关键是读写结合这种思想要变成教师的一种自觉意识,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结合写作教学,同时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有意识地结合阅读教学,两者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课文为依托,从“读”中悟“写”,“写”与“读”紧密相连,赋予传统的“读写结合”新的力量,让老枝重新长芽吐蕊,让阅读和写作比翼齐飞。

第3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姓 名:吴凤梅单 位:江西省丰城拖船中学日 期:

2011年10月10日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正朝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课程整合 语文素养 创新 信息素养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由于多媒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

“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辩证地分析、理解错过的原因和意义;二是,依据杂文的文体特征来阅读杂文。

第一点无需赘言,第二点值得一说。

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俗称“杂文”。

百度百科这样介绍“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

“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共19篇)由网友 “酸辣肉酱”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

“思”与“诗”的巧妙结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辩证地分析、理解错过的原因和意义;二是,依据杂文的文体特征来阅读杂文。

第一点无需赘言,第二点值得一说。

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俗称“杂文”。

百度百科这样介绍“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在教学中将读与写分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加工教材、积累资料,学习课文,提高技巧,写前指导,点拨思路,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等角度,研究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结合。

关键词: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得如何显然与吸收的程度紧密关联。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是读与写往往分隔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课堂上忙着进行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文的写作。即便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写作能力依然难以令人满意。鉴于此,文章对读写分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读写结合”措施策略。学生写作文常常无物可写、技法单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体验不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在教学中将读与写分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加工教材、积累资料,学习课文,提高技巧,写前指导,点拨思路,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等角度,研究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结合。

关键词: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得如何显然与吸收的程度紧密关联。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是读与写往往分隔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课堂上忙着进行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文的写作。即便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写作能力依然难以令人满意。鉴于此,文章对读写分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读写结合”措施策略。学生写作文常常无物可写、技法单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的巧妙结合

议论文升格:材料与观点的巧妙结合在议论文里,材料分为: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名言材料)。

议论文对材料的使用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材料掌握不详,材料引用不当,材料和观点脱节,用事例取代分析,对事例缺乏分析、深入,缺乏现实的联系,语言简单生硬等等。

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善于分析巧遇言理,必须:巧设议论结构,注重材料与观点的巧妙结合。

一、巧设议论结构

议论结构,是议论文的外在形式。巧于设置议论结构,能很好地加强议论效果,突出观点,观点不游离于材料,也能改变随意写作随便议论的习惯。

基本结构:(设问、名言、事理)引论+分论+材料(事例、名言)+分析(假设、正反、设问)+作结(正反、作用、意义;事例延展、名言、设问、事理)。

二、材料与观点结合的方式

(一)材料与观点结合的方式:正反评析法

1.观点+材料+事例延伸+分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

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

摘 要:阅读与写作两部分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期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问题;策略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基础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托,在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学生应立足课本,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广泛阅读,锻炼写作能力。因此,“依托课本,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此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让语文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 张娟利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最终的升华,阅读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写作服务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是为写作积累原始素材的,写作也是促进阅读的最终点,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要帮助学生突破作文中的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

一、立足课堂,挖掘教材,充分积累作文素材 很多学生在作文练习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是他们的知识积累不够,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对阅读过的文章进行积累。现在高中生的阅读量远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50万字的要求。当然究其原因这与从小在应试压力下教师和家长剥夺了他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学校的办学条件限制、高考的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巧妙结合,相得益彰-高中语文作文与课文教学结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妙结合,相得益彰-高中语文作文与课文教学结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