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散文:与荔枝有关的传说
散文:与荔枝有关的传说
在广州做短暂停留,一个以“诗意增城”为主题的文学活动的消息滑入我的眼框,让我突然间有了对增城的牵念,斗胆与身在佛山的朋友老唐取得联系,意欲来一个增城之旅。
到增城,自然是要看看荔枝的,这是因为荔城自古有荔乡之称。等赶到增城,才知增城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湖泊河流对我这个初来者显得是那样的陌生,就拿增城到处盛开的花朵来说吧,妖娆艳丽,娇小可爱,可我几乎叫不上一种花的真名姓。好多次鼓足勇气请教行人,可惜因为方言上的差距,任我憋红了脸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随行就市,根据花朵的颜色命名起来,红花、黄花、粉花、蓝花、紫花,倒也意趣不少。反正懂与不懂,都在自己心里揣着,他人是很难知晓的,也显不出多少尴尬来。
好在“诗意增城”的.文学活动早已铺开在增城的大街小巷,路牌上标识着“诗意增城,健康生活”的主题语,很让人鼓舞,连出租车司机也在关注这件盛事,这让我一个跟风而来的文学爱好者突生温暖,陌生感逐渐消失,觉得自己站在增城的大地上,就成了增城山水中的一员。
但来增城,我意愿中不仅仅是为了一览花事,或者凑一场跟诗歌有关的聚会,还要探究一个与荔枝有关的传说。因为荔城被称为荔乡由来已久,那些个与荔枝有关的传说在增城更立体、更丰满一些。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流传千古的诗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和解读,但着实对岭南这个地方、荔枝这个果品做足了宣传。增城地处岭南腹地,七镇四街道,处处有荔枝,有两个地方索性以荔枝命名:荔乡、荔枝坳。估摸着增城出产荔枝的年代要比东坡先生贬谪岭南的年份早很多,增城被称为荔乡应该是名符其实。
我乃一乡野鄙俗之人,永远脱不了探究历史传说中那些诡异情节的恶习,常常为之苦思冥想,自得其乐。这就牵扯出一句比苏轼老先生早两百年出世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及这句诗所演绎出的历史传说。诗中透着一段千年往事,说是大唐贵妃杨玉环站在华清宫,看见棕红烈马如红色云朵般飘逸而来,眼看要吃上鲜美的荔枝,贵妃自然喜不自胜,做莞尔一笑状。但那些为生计谋的路人,怎能知道这仅仅是为贵妃送鲜荔枝的快马疾驰而过呢?
这首诗蕴含了大诗人杜牧咏古讽今的嗟叹、对盛世大唐不能重现的惋惜,这是后来者无可争议的解读。可对于杨贵妃喜食的荔枝来自何地一直争执不休,近几年的争执更甚:一说产自蜀地,当是说今天的四川;一说产自南海,也就是现今的广州地区。更有甚者,关于荔枝的传说中还演绎出一段与高力士有关的故事:说是杨贵妃喜食荔枝完全是因了高力士的逢迎撺唆,极力推荐产自茂名地区的一种叫“白玉罂”的早熟荔枝,让杨贵妃食荔枝上瘾。
后世这种喋喋不休的争执和演绎,显然削弱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咏古讽今的本意,而把唐明皇朝廷上下荒淫无度的原罪让一枚生于田野的荔枝来承担,好像荔枝生错了地方,生错了年代,这自然说不过去。再说,唐王朝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以及“安史之乱”之后的没落衰败,岂能归罪于喜食荔枝的杨贵妃或者杨贵妃喜食的荔枝?
荔枝产于岭南也罢,产于蜀地也好,这只是上天赠与人类的一味果品而已,人类自当有权利食之,有义务惜之,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赋予荔枝以生命的吟唱。但要透过荔枝偷窥历史的过失,荔枝说白了就是一种甜果而已,是担不起人类的过错与荣耀的。人类更应该透过古人的思考,检点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过失,加倍珍爱这上天赠与我们的土地和家园,才是人类自己代代繁衍生息的希望所在。
2015年4月的最后一个日子,我与衡阳老唐站在荔乡增城的一颗荔枝树下,看着花期已尽、正在坐果的荔枝串,遂成此想。
第2篇:《荔枝》散文赏析
《荔枝》散文赏析
人教社修订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当选了当代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荔枝》。文章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体现了作者与母亲深厚的母子亲情,文笔清新、质朴、平实、动人,是一篇感悟亲情,陶冶情怀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课文特点,作了如下设计:
一、淡化讲解,体现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早就提出,语文教学要走出新天地,必须搬掉“两座山”,一是课堂上繁琐的分析讲解;二是习题式的训练。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同志也在他的《我的小学语文观》中指出,语文教学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淡化讲解,是当今阅读教学的总趋势,对于《荔枝》这样平实易懂的课文,教师繁琐的讲解只能是画蛇添足。课堂上我除了在导入 新课、组织讨论时使用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语言,其它时间都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充分地读,尽情地说,自由地写,一节课下来,听课老师感觉我已经淹没在学生的读书声和讨论声中了,课堂的主角自然而然成了学生。
俗话说,不破不立,不止不行。不淡化讲解,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就无从谈起。
二、优化讨论,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讨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意识。《荔枝》一文虽然平实易懂,但要从细微处读出真情,还得让学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探索,让思维碰撞,让资源共享。在组织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时
,我本着“内容要广,形式要活,时间要足”的思想,给学生出示了小组交流、探讨要求:1、时间15分钟,小组长注意协调,保证每个同学不少于一次的交流机会;2、交流内容不限,围绕“母子亲情”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句,从中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3、交流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多种意见,多种看法,重在参与。
这样的.讨论,学生享有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他们思维活跃,语言鲜活,表达富于个性,当这些活跃的饿思维、鲜活的语言以及充满个性化的表达走进语文课堂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已迈出了创新的步子。
三、深化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担负着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任,也不忘陶冶学生情感、熏陶学生灵魂的使命,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体悟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荔枝》一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当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议中悟情,写中悟意。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再让学生围绕“文中答谢句子能充分体现作者与母亲浓厚的母子亲情”进行讨论,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在文末“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处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转换角色,替作者写下他对已故母亲深切的饿怀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本着这样的教改的理念,我对《荔枝》一课作乐创新性教学,只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情感交流和个性发挥,让学生在读书、讨论、感悟等语文活动中潜心会文,体悟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第3篇:荔枝湖散文
荔枝湖散文
夕阳西下,再次邂逅了荔枝湖。
荔枝湖在晚霞的映衬下,宁雅幽静,孤独美艳。虽然一道道梯田早已被一汪清河所覆盖,但并没有削弱她别样的冷艳。荔枝湖属于南广河水域,除了远近闻名的荔枝和别具风味的农家饭,还因其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而丰姿绰约。四十余公里的南广河流域,水质优异,湖面开阔,四周山高林密,沟深谷幽,奇峰屹立,怪石峥嵘,流泉飞瀑,景象万千。而此刻,枝叶繁茂的树和着夜风摇曳着,没有城市的喧嚣,难得的一份宁静、优雅和从容。
身后的远山,那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伸向过去的时光,仿佛在述说着她那美丽而动人的古老故事。此刻,我仿佛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心情也有了几分厚重感。
入夜,彼岸的农庄开始挂起了灯,星星点点,和天空的星光融为一体,一闪一闪发出亮光,已分不清是星星照亮了灯,还是灯照亮了星星
第4篇:土窑洞的见证与传说的散文
土窑洞的见证与传说的散文
说起土窑洞,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上山下乡时的那个小山村。回想往事,打开记忆,“老电影”又开始了……
我下乡的那个生产队二十七户人家,散落在两架山坡距公路有三丈高的平台上,那平台有六七丈宽,随蜿蜒的山势有两百多米长。每户农家都依山傍崖,选好位置,户户向阳,打一孔土窑洞。那土窑洞前边的“土”字,就印证了它原始、简单、朴实的性格。每家外表看上去一个样,只能从住的位置与窑洞门边和窗外挂着的那一串串火红的干辣椒、金灿灿的黄玉米棒区分开来。它们娇娆的装扮呼唤着:主人,“家”到了。
走进土窑洞的家,马上就能体会到它的第一大功效:那就是“冬暖夏凉”。就说“三夏”大忙季节吧,毒日头不但把麦子晒黄,同时也把地皮像是要烤焦,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和知青们受着烘烤,挥汗如雨,奋战在打麦场上…
第5篇:杨玉环与荔枝
杨玉环与荔枝
今早突然想起一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诗当年学过,讽刺诗,用现在网络上各种赏析文章的话说,是“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
这事,《新唐书》里有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不过,与杜牧的《过华清宫》不同的是,欧阳修,并未对杨贵妃吃荔枝一事,做出任何价值观方面的判断,他只是记述了有这么件事。
咱看《新五代史》时知道,欧阳修这人,喜欢在书里就史实发些议论。而他将替杨玉环千里送荔枝一事放进史书,足见他认为,此事在玄宗一朝,排得上号啊,为何他要记上呢?
显然,其实他的潜台词,就是认同了杜牧的说法,觉得杨贵妃要吃荔枝这事,跟大唐由盛
第6篇:关于荔枝的散文
关于荔枝的散文
世界上有许多美味、鲜甜的水果:长似珍珠的葡萄、水果之王榴莲、红彤彤的苹果、长似水滴的芒果和长满了毛的猕猴桃……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长着坚硬外壳,拥有酸甜可口的果肉的------荔枝。
荔枝的外壳通红通红的,犹如一个涨红了脸的小球球,摸起来凹凸不平的,但是吃起来却让你回味无穷。荔枝尝起来有点酸酸的,可是含在嘴里几秒钟过后,一股甘甜爽口的清香涌上心头,好吃极了!
大家可别只尝它的.美味,却不了解有哪些好处。食鲜荔枝能生津止渴、和胃平逆;干荔枝水煎或煮粥食用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的功效,是病后体虚、年老体弱、贫血、心悸、失眠等患的滋补果品。荔枝富含铁元素以及维生素C,铁元素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使人面色红润,而维生素C能使皮肤细腻、富有弹性。
荔枝的功效可不只这些。荔枝有许多有益的东西,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