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喜欢的节日
最喜欢的节日节日都好。端午节有粽子吃,中秋节既有月饼吃,还有月亮看。然而,在这众多的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春节时刻,城里乡下,家家户户,披红挂绿,张灯结彩。古诗中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单是这番喜庆的景象,就会陶醉每一个人,陶醉每一个中国人。我最喜欢春节,还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春节能吃饱,还有太多好吃的。我不晓得有这想法,是不是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有太多饥饿的影子。我是一个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人,幼小的心灵里是饥荒一片。饭碗里的野菜、糠糟,常常在脑海1里浮现。也因为如此,就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时,不但能饱吃白米饭,还能吃到充足的油水。说不定还能吃上老母鸡的肉呢。我们这些小孩子都非常渴望过年,第一年的年关刚过,就盼望起第二个年关。一到冬天,就成群结队的蹦着跳着唱儿歌——唱什么“腊月萝卜蜜样甜,看着看着要过年”。这样成天的欢呼着,跳跃着,……我喜欢过春节,还因为,不管平时父母要派多少活儿,过年时是一律免掉,小伙伴们一起,甩开膀子玩。长大以后的日子,也喜欢过年。那是因为,过年时节,放得很开,平时忍着的一些坏脾气,都张扬开来:喝酒要喝得稀里糊涂,玩牌要玩得通宵达旦…好像只有到了春节,才完全自由了,才找回了自己。
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南川区金佛山东坡,是真正的渝黔边陲。我的家乡,风景十分优美。春天,东风拂面,百花飘香;夏季,禾苗茁壮,草木葱茏;秋天,瓜果红透,稻谷遍地;冬天,白雪皑皑,一片北国风光。我家乡的四季分明,景色无比迷人。我家乡的人儿更是美丽纯朴善良。也许是因为绿色植被的沐浴,也许是因为金佛山甘泉的滋养,家乡的小朋友,哼唱着儿歌,唱什么“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高高兴兴上学去,家乡的小伙子,一个个生龙活虎,健壮如牛;那红苹果脸蛋的大姑娘,羞羞答答,常常惹得城里的小伙子们流涎水;还有那在田间锄禾的俊男俏女;那满脸堆笑的老太太,那叼着旱烟的老头儿,悠闲,自在,幸福;……总的来说,家乡的人儿啊,个个都淳朴善良而美丽幸福。我的家乡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比如“油茶”。因为我的家乡是真正的渝黔边陲,喝油茶的范围只有方圆几十里。因为油茶独特,家乡人又称油茶叫“干劲汤”,喝了油茶,会觉得特别有精神。我们南川政府,把它作为特产推销。重庆到南川的高速路开通的时候,南川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演唱会,董卿主持,家乡的油茶被端到了舞台上,著名歌唱家,叫什么什么来着,还喝了我们家乡的油茶呢,……我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我爱我的家乡。
我最尊敬的人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父亲。父亲生在20世纪30年代,上过旧学。那年那月,我的父亲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吧。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父亲很会讲故事。而且,父亲讲的每个故事,有点有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旨;有点故事戛然而止,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耐人寻味。父亲讲过的一个故事说,有一家人嫌弃自家的宅基地不好,所以不停地搬家。在他搬家途中,恰巧有一个外出干活儿的人,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睡觉。搬家人以为干活儿人懒惰,就责怪他说:“我说你那睡觉的,不睡不软,不软不睡;越睡越软,越软越睡”。睡觉人听了很气愤,心想,我睡我的觉,你搬你的家,关你什么事啊?于是随口就回敬道:“我说你那搬家的,不搬不穷,不穷不搬;越搬越穷,越穷越搬”……我们家乡人,在做重大事情时,都希望别人说好话;忌讳别人说不吉利的话。所以,我们认为这搬家人很不是滋味……仔细想想,这故事,很有韵味。我爱我的父亲,还因为父亲艰难困境中的无声的父爱。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农村生活很艰苦的日子。为了抚养我们六个儿女、供我们上学,父亲无比的费心费力。父亲在毫不耽误大集体繁重农活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读书筹备学费和生活费。记得我都到离家几十里路的集镇上上中学了。父亲只要数着日子,我要回家了,父亲特别着急。因为,我走的时候,要拿走4元钱的生活费。父亲必定要到几十里路集镇上去卖亲自种的辣椒、旱烟,或者卖舍不得吃的鸡蛋……记得有一次,父亲听说城里的辣椒每斤比乡镇要多一毛钱,于是,等到太阳落山时集体生产下班,怀揣几个蒸好的红薯,立即步行,一直走到第二天中午,才到了相距100多里路的南川城里,匆忙中卖了辣椒,又立即回走,第三天的半夜回到了家……不管怎样,在我放假回家之前,父亲一定要给我准备好4元钱的生活费。好多年过去了,父亲那焦急中为我们付出的一幕幕,时常浮现在眼前。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一种风俗——哭嫁。渝黔边陲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都还延续着一种结婚习俗——哭嫁。所谓哭嫁,就是男女举行结婚仪式之前的一天到三天,女方要哭,哭了才嫁,哭后再嫁。哭的时间,少则一天,多则三天。哭嫁姑娘,有一个基本的姿势,就是坐在一个不高不矮的凳子或床沿上,手拿一张毛巾遮掩着眼睛和脸部。哭嫁,其实是哭唱、哭喊,用似唱非唱、似哭非哭的腔调,和亲朋好友打招呼。所以,有比较固定的调子。
这个调子是“6-1—6-5—”或者“6-1-6-1-1---6-5---”哼唱起来,就是这样的“啊————”在这个曲调下招呼亲朋好友,就是相对完整优美的哭嫁了。比如,表哥来了,就哭成“我的---表哥---”。由于相同称呼的人比较多,于是,就在称呼前面加上小地名,这样就不会混淆了。比如,表哥在瓦房坐,于是哭成“我的—瓦房的---表哥---”。由于哭嫁是打招呼,所以,这结婚女都得把来的客人“招呼”到。万一哪一位被漏掉了怎么办呢?不急。姑娘的哭,是有报仇的。来的每个客人(不管老老小小),兜里都揣着礼物。这个礼物,要等姑娘与他打招呼时才拿出来。所以,对漏掉的客人倒也无所谓,甚至有好处,而对置办酒席的主家就有损失了。因为,这客人兜里的方巾啊、毛巾啊、衣服啊,甚至钱啊,他都不交出来了,甚至还生主家的气了呢……
我喜爱的职业
我喜爱的职业是教师。说实在的,我最先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当了老师的。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农村,我当时的第一愿望是跳出农门,有口饭吃。就是因为这个我才走上教学舞台的。那么从教多年以后的今天,我觉得我非常喜爱“教师”这个职业了。这种喜爱,是因为教师虽然那么平凡,但平凡的职业却又富有成就感。其实,和许许多多的老师一样,我每天所做的不外乎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如此简单的脑力劳动,并且又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循环。然而,就在这么简单的循环中,孩子们的欢笑,家长的欢笑,孩子们的成长,家长的欢乐…… 学生们点点滴滴的成长,包含了我们老师辛苦的汗水,那是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努力,得来的回报。因此,我有了成就感,我无比自豪。第二呢,我们做教师的,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牛奶和面包还是有的。可以说,衣食无忧吧。第三,我们做老师的,工作时间特别有规律,五天工作制。数着星期一二三四五,又是两天星期了。很幸福,很惬意。特别是,每年还有寒暑假。可以安排一些重大日程,比如,外出旅游等。第四,我们老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与时俱进。这一方面,为了自己,要努力学习。调子高一点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另一方面呢,也因为学生。因为不学习,或许就不能教书了。知识在不断更新,不学习,你上不好课,是一回事,学生也会看不起你这个老师,多没面子的事啊。因为上面这些,这么多年的付出,让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我的人生之路是通向辉煌的,我将继续在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上,书写壮丽的人生篇章,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做教师。
第2篇:我喜欢的节日
我喜欢的节日
大家好,我是XXX考生XXX,今天我选到的话题是“我喜欢的节日”。一年四季有很多节日,而我喜欢的节日也很多,期中我对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最感兴趣。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会吃汤圆,看灯会。每次过元宵节时妈妈下班后都会去超市买一大袋汤圆回来,奶奶放在锅里煮熟后,我们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吃热腾腾的汤圆,一层软软的糯米过着沙沙的馅,味道好极了。吃完汤圆后,灯会也差不多开开始了。我家是海宁的,我们海宁每年都有灯会,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去看灯会。每次看到那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灯笼、灯船,我都觉得特别的漂亮,爸爸还会带上相机,给我美美地拍上几张。清明也是我很喜欢的节日,虽然清明没有其它节日热闹,但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喜欢跟着大人们去祭祖,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代传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我们,所以每次祭祖时我心里都充满了感激。我的爷爷今年刚过世,爷爷从小对我最好了,清明的时候我哭了,希望爷爷在天上好好的,我真的很想爷爷。端午节也是一个大节,我们家年年都会过端午节,以前还在家里的时候,每年我都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可好吃了,油而不腻,还在锅里煮的时候,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香味。今年的端午我没回去,觉得蛮后悔的,因为那几天刚好要去学车,而且我自己在学校也有另外的事情要忙。本来以为吃不到家里的粽子了,心里蛮失落的,没想到妈妈拖我的死党,跟我在一个学校上学的同学带了几个粽子给我,吃着家里的粽子,感觉好幸福啊,有小时候的感觉。
综上所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第3篇:我喜欢的节日
我喜欢的节日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我喜欢的节日》。我喜欢的节日是国庆节,每年的十月一号全国人民都举国同庆,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国庆节。我喜欢国庆节的原因是个节日的假期较长,在个假期里我可以去做我平时没空去做的事。比如今年的国庆节,我是这么过的,国庆节的第一天,去血拼购物。“十一”黄金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对女人来说。商家每年变着花样推出的各种优惠促销活动,更是将人们的购物热情不断地推高,推高,再推高。我们几个同事早在国庆放假之前,就开始细心搜集商家信息,哪里搞活动,哪里打折,摸得一清二楚。而且,早早就拟定假日购物计划。约了同事一起逛街,本以为放假第一天可以睡个懒觉,心想10点钟再起床,没想到同事就打电话过来,快点来呀,我们现在在什么什么商场,这里搞活动,买满168元就可参加抽奖,中奖之率百
第4篇:我喜欢的节日
我喜欢的节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中也自然有许多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表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真是不胜枚举,他们或是纪念伟人伟事,或是抒发美丽的幻想,或是表达对祖先的崇敬,或是憧憬未来的美好,自然许多民风习俗与神话故事也流传下来,如喜庆的除夕之夜,龙舟竞技的端午晨景,忆思佳人举头望月的中秋,变插茱萸,满怀情思的重阳,都让我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和浑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丰富多彩的的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苏轼曾经有这样一句诗,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由无语,就是歌颂牛郎织女的美丽邂逅的诗句,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牛郎织女顽强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使一代又一代人,不论文人墨客还是黎民百姓都为之向往与颂扬,当然深深打动我的不仅是他们对爱情的忠
第5篇:我喜欢的节日
【课题】我心中的美好节日 【课型】作文 【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