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以声音为话题的记叙文
以声音为话题的记叙文
【篇一:以声音为话题的记叙文】
雨,丝丝缕缕闯入我的视线,相同的地点,只是换了时间。
那年我高二,他读高三。我原本以为他是一个很用功的人,但接下来的相处让我知道我错了,他很爱说话,没事大呼小叫,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每天早晨那雷打不动的关门声。我想应该全楼的人都听得到吧!为此,我常向妈妈抱怨:“隔壁的那个人真奇怪,都上高三了,怎么还那么吵?学习肯定不怎么样!”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平淡地笑了笑。
时光在每天的关门开门声中不紧不慢地流逝,直到有一天晚上。下晚自修回宿舍的时候,妈妈还没有来,我依旧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后做没完成的作业。突然,我听到很大的关门声,同时夹杂的还有衣架碰撞发出的清脆响亮的声音。“起风了吗?妈妈怎么还不来?”我正在心里嘀咕,这时一声巨响后,电也停了,这下可怎么办?万一妈妈还在路上怎么办?万一雨一直下怎么办?我心里七上八下。一阵敲门声把我拉回到现实。我赶紧开了门。站在门口的怎么会是他?“你有蜡烛吗?”“你看见我点了吗?”我没好气地回答。他倒是什么也没有说就下了楼。不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上来递给我点亮了的半截蜡烛,满屋亮堂堂的让我感觉不再害怕。看着他离开的黑乎乎的背影,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个完全与那厚重关门声划不上等号的人。
很快,他就毕业了,但那种关门声仿佛并没有消失,依旧在我的心底久久激荡,像警钟一样激励着我。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会趴在窗前望着那快点完的蜡烛心想,那厚重的关门声何尝不是蜡烛呢?它总会在定点的早晨出现,唤人们起床,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世界的另一头。
有这样一种声音,看你,需要水波不兴!
【篇二:最温暖的声音_65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有漂亮的妈妈、温柔的妈妈,还有和蔼可亲的妈妈……而我却有一位爱唠叨的妈妈,打小时候起,妈妈的唠叨声便时常萦绕在我的耳旁。
每天清晨,一阵清脆的闹钟声后,妈妈就开始唠叨了“快起床,再不起来就迟到了,快!”着急得好像要上战场。妈妈的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最有魔力的声音。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不厌其烦地唠叨个不停。我在妈妈的唠叨声里,就像被上了发条的玩具,穿衣、洗漱、吃饭,还要回答妈妈一声声的唠叨。我感觉这时妈妈的唠叨声是世界上最烦人、最难听的声音,可是每当我走出家门,走进校园,我都会想起假如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又怎么可能会按时到校呢?
在一个冬天的中午,一进家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快,换鞋、洗手、吃饭!”吃完饭,妈妈又喊:“快把大衣穿上,下午会比较冷!”当我来到学校,听到好多同学都在喊冷时,坐在教室里的我,想起妈妈的唠叨倍感温暖。
晚上回到家,妈妈又开始唠叨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她汇报学校的一切,这也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她总是忘不了叮嘱我“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要注意听讲,要……”我只要有一点进步,妈妈就立刻打预防针——不要骄傲;考试失败了,妈妈总是帮着我找原因,又是总结教训,又是给我加油,妈妈的唠叨声伴着我的每一点进步!
看来唠叨并不是一件坏事,正是因为妈妈的唠叨,才使我懂得了许多生活的道理,也让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是在妈妈的唠叨声中长大的,而今,我觉得妈妈的唠叨是世界上最好听、最温暖的声音,因为这声音包含着妈妈浓浓的爱。
【篇三:永不停息的声音_800字】
“讲文明,讲卫生,请不要乱倒乱丢垃圾!”这句话大家都可能印象很深吧。是的,每当我们上学的时候都能听到这个耳熟能详的声音,这是一位老爷爷发出的文明之声。他已年过七旬,两鬓染上了斑斑白霜。总是提着一个破旧的小广播,常年累月地奔波在大街小巷里。
夏天,午后的阳光把水泥大地晒得白晃晃的,一股股热浪直往上涌。路上的行人,直往树荫下钻,整个防洪大堤上有点儿空荡荡的。我惬意地吃完刚买的冷饮,刚想把包装纸……这时,那个熟悉身影又出现了。这位慈祥的老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提着那个破旧的小广播,播放着我们早已熟悉的声音,走在白晃晃的街道上。他佝偻着身子,走得有点吃力,他不时地弯腰捡拾着散落的纸片,不时地停下脚步拿着毛巾擦擦淌下的汗水。这时我发现他的汗衫早已湿透!
路边的摊贩热情地邀请着这位可敬的老爷爷:“歇歇脚吧。”可他总是坚定的摇摇自己的头,说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走遍呢。看着他那佝偻的背景消失在小巷的深处,我把手中的那片包装纸攥得紧紧的,紧紧的……
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人们呵着气,跺着脚,竖起衣领匆匆走着。小巷中,又响起了那熟悉的声音。此时的他多了几分苍老,但依然精神矍烁。一阵寒风刮过,那些本来躺在地上的纸片,此时便在空中跳起舞来。老爷爷便在风中追逐着这些垃圾,一片一片地放进了垃圾桶中。
瞧,那位阿姨穿着厚厚的毛衣,却一个劲儿地打着鼻嚏,是感冒了吧。她刚把擦完鼻涕的纸丢到地上,也许是她被刚才的情景感动了,赶紧地拾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里。此时,我发现了老爷爷的脸上绽出了一丝笑意,是这位阿姨的举动让他感到了一股春天般的温暖吧。看到这些,我的眼睛有点湿润,脚步不由得变得轻快了许多。
我们的环境在变化着,我们周围的人也在变化着。每每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我就会想起那位熟悉的老爷爷,那张饱经沧桑的脸,那佝偻的背景,当然还有那永不停息的声音!
【篇四:穿越千年的呐喊】
那时的你,壮志满怀,理想之光闪耀在心间;那时的你,深受信任,楚王与你亦师亦友,平辈相交;那时的你,意气风发,深藏一颗赤子之心。
你,被楚王赏识,同议政事,出谋划策,脸上是淡定从容的笑。但,人生总有波澜,谗臣进言:“屈平,包揽国事,一手遮天,目空一切。”你,被猜疑,被疏离,被遗弃。所有的王都不愿臣子功高震主。
你,怨恨,委屈,失意,直至无奈。是啊,信任不再,仕途便到达终点。但,你不愿离开,你仍有一腔报国热血。
愁,丝丝缕缕,弥漫心间;哀,点点滴滴,沁入心肺;爱,绵绵不绝,终爱着楚国。
朝廷,荒唐;楚王,昏庸;官吏,无能;黎民,痛苦!而你,不忍,便将哀怨托《离骚》,望孤忠报楚国。楚王不悦,将你流放湘楚。
你,踱步于湘楚旷野,只能眺望曾经的家园。风瑟瑟而过,卷起几片落叶;水,凝滞不动,散发丝丝凉意;鸦,振翅而过,飞翔于归家的路途;而你,望穿秋水,满眼是难言的苦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呐喊,声音回荡在凄凉的湘楚旷野。
虽被贬,你仍心系祖国。凭借小小的官职,你希图力挽狂澜。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你只听见战鼓擂擂,只看见狼烟滚滚。
战争的号角还是吹响了,你痛苦于不能为国出力,不能保疆为民;不能制敌于沙场,不能决胜于诸侯。你只能默默祈祷;“战争,完结吧!让楚国生存,让黎民安居乐业。”这声音掷地有声,催人泪下。
最终,天不遂人愿,楚旗降落,都城沦陷,你的理想也破灭了。
你,蹒跚地走到汨罗江畔,滚滚的江水咆哮,似要将一切吞噬。残阳西下,留给大地的只有一个斑驳的身影。
家,破了;国,亡了;心,死了。
这时的你,憔悴苍老,早已不见当年的英姿勃发;这时的你,一袭白衣,脸上挂满了悲怆;这时的你,故国已亡,精神支柱轰然倒塌;这时的你,只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依旧。
“啊……”,你悲呼,继而投身汨罗江。滚滚的波涛抹去你最后的痕迹。
这一声苍凉的呐喊,道尽了你忠贞高洁的一生。
这一声呐喊穿越千年,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
我想,这一声呐喊还将延续千年!
【篇五:精心,聆听】
近来天气忽暖忽冷,阴晴不定,时而暴雨时而骄阳,折腾得不轻。身体较差的我在冷锋暖锋的左右夹逼之下,患了重感冒。我将昏昏沉沉的头埋在枕头里,满心以为睡上一觉便能恢复健康,但当第二天起来时,喉咙里堵得慌,一开始没有在意,当我要和妈妈打招呼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说不出话了。
“是失声,感冒有的时候就会这样,过两天就好。”妈妈如是安慰我。
我觉得很是新奇,说不出话可真是好玩!可不久,我就发现了问题可不小。许多想要表达的事都说不出来,看到同学不能打招呼,要当面比划,原本聒噪不堪的我,安静到让自己不可置信。
当想怂恿妈妈中午吃牛排却张开嘴什么声音都发不出的时,我彻底崩溃了。镜子里,我的嘴唇张张合合却没有任何声音,滑稽的像无声电影里的演员。见到我十分沮丧,妈妈神秘地笑着说:“难道声音只能从喉咙里发出吗?”说完,妈妈转身进了厨房,我听到一阵熟悉的锅碗瓢盆大合奏,还有切菜的声音,果汁机榨汁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络绎不绝,这些声音都是属于妈妈的!
静下心来,我打开窗子。足球转播的声音属于邻家大叔,尚不娴熟的小提琴声属于隔壁小女孩儿,“吱吱呀呀”的声音属于骑着破三轮儿收购废品的老头,“叽叽喳喳”的声音属于欢快的小鸟,“沙沙”的声音属于院子里的老槐树……
原来大家都有这么多的声音!闭上双眼,耳朵便明朗起来,和谐、自然的声音传入双耳,没有争吵,没有闲言碎语,没有唠叨,有的是毫不被人声润色的一份清爽、闲适,我像一个隐居的小哑巴一样,仿佛越听越远,听到了山的声音,水的声音,听到了云朵划过天际的声音,听到睡莲绽开花瓣的声音……
睁开双眼,一切意象戛然而止,我意犹未尽地揉揉双耳,想说出些什么,蓦然记起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没有笑声,笑容却已爬上我的脸颊,这无声的笑让我不禁想起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妈妈从厨房里端出牛排,说:“是想吃牛排吧?”我摇摇头,妈妈诧异地看着我。现在牛排不是最要紧的,我走到钢琴前,弹起了肖邦的《夜曲》。我聆听了万籁之声,那么,当别人失去信心,心情沮丧的时候,我希望,他们也能听到属于我的,这优美动听的声音。
第2篇:以声音为话题的记叙文
以声音为话题的记叙文
【篇六:父亲的笛声】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时分,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他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他为我吹了十多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能产生如此强烈地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而父亲的笛声则是我的心魂。
【篇七:琴声感动我心】
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寞的桔红涂满天际。夕阳下,沧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凝固着却极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
我拖着长长的影子,在宁静的古道中漫步,心中翻滚着万千的思绪,为连日的挫折、不顺而忧伤着。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夹杂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我的耳朵。那美妙的钢琴声似乎很远,遥不可用,又似乎很亲近,缭绕耳际。我止住了脚步,让这一串串灵动跳跃的音符轻轻滑过心田,快乐地舞动着。
琴声依旧回旋在苍照暮色中的小道上,却犹如一股清泉为每个途人洗去心灵的污垢,洗去疲倦的尘埃。我的思绪渐渐地与这灵动美妙的琴声融为一体,有超脱红尘,“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之感。
我沿着声音的痕迹,来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前。这悠扬的琴声正是从里面传出来的。我正要屏住呼吸纵情赏乐时,琴声骤然止住了。一个稚嫩的童声传进我的耳中:“爷爷,我累了。弹琴真快乐,虽然我看不见,但也可以用心去感受,是么?”
一个苍老的声音:“是的,小丫,你弹得十分动听。我看见你的手指多么灵活,就像在那些琴键上跳舞一样。”我的心猛然像触电似的,脑海中升起了许多问号,难道……难道他们是…我悄悄透过那积尘已久的`玻璃窗往里张望,只见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正用双手比划着什么,对着一位老人讲话。只是小女孩的眼睛虽然失去水灵灵的光彩,却透出一种快乐的自信感。她是一位盲人!而那位坐着的老人竟是位聋人!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感动着,两行温热的泪竟悄然滚落。这泪,是甘甜的!
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余晖。在我转身离去的瞬间,那美妙的琴声再一次响起,也再一次让我莫名的感动。古道间回荡着这爷孙俩的欢声笑语和感动人心的琴声。我前行的脚步变得坚定了,因为在这个黑黝黝的夜晚,那感动人心的琴声,便是我前进的明灯。
【篇八:听雨】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便开始在慢慢沙化。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的雨声。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情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声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第3篇:以声音为话题的600字记叙文
以声音为话题的600字记叙文
父爱的声音
钢琴清脆悠扬的声音给人以童年的回忆; 琵琶青涩凄清的声音给人以怀古的联想; 那个声音,给我以爱的力量。人世匆匆几十载,春花秋月怎能等闲过?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耳边充塞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或许,那个声音将不被人记起——脚步声。
爸爸有独特的脚步声,那声音永远很有节奏,似钢琴键上优美的滑音,如琵琶弦中“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清脆。鞋底与地面的每一次接触都体现一种艺术感。曾经,我竟没发现原来那脚步声中有爱的味道。
“快睡吧!”爸爸轻轻走进我的房间,慈祥地说道,顺手又给我铺好床。我点点头,说:“嗯,一会就睡”。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离我而去。看着那铺好的被子,闻着被子上释放的香味,我感觉那脚步声里有关怀的味道。一阵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那脚步声如同一股潺潺的流水流过我
第4篇:以声音为话题作文
以声音为话题作文
你听,耳畔呼呼啦啦作响,像不像悠扬的笛声;你看,白云翩翩起舞,像不像蝴蝶扇动翅膀;你瞧,树枝轻轻挥动,像不像姑娘的舞裙。你猜是什么给大自然带来了这样的活力,是的,是风,听,那是风的声音。
当艳阳高照,春暖花开之时,沙沙沙,风来了,它轻轻吹掉小草头上的泥土,叫醒了沉睡中的小草,小草于是伸直了腰;风儿叫醒了低沉的小溪,小溪睁开了双眼,开始欢快的前行;风儿呼呼而来,悄悄打开燕子的房门,静静地吹着新生的嫩芽。它们都活跃起来了,在风的呵护下欢乐地成长。
听,风来了,它悠悠吹过尼罗河谷,用手中作文的沙粒抚摸着河畔的金字塔;他吹过长江两岸,用风中的雨花儿浇灌了两岸的土地;他吹过两河平原,为他盖上薄薄的被子;他吹过欧洲的`田野,吹动了这里的风车;他吹过神州大地,给它们带来了雨露。
听,风声来了。风声
第5篇:以亲情为话题记叙文
以亲情为话题记叙文((整理15篇))由网友 “一坨胖丁”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以亲情为话题记叙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以亲情为话题的记叙文
她总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生活小清新,读书学习都很有情调。现在,身为职业女性的她,脱下了那件华丽的外衣,做起了称职的贤妻良母。虽然上班和忙家务占据了她一大半的生活。但她还是将家中布置的很温馨,很有格调。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墙壁上挂这些不知名的油画,酒柜上随意地摆放了些红酒。一个小家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变得十分美好。
下午放学回家,我坐在房间里写着作业,爸爸在书房里忙着整理资料。房门一关,剩下的便是属于妈妈的天地——空荡荡的客厅和灯光暗淡的厨房。我看到她在厨房里又是手忙脚乱地忙活着,有时又凝视着锅盖上的水蒸气发呆,不知在想什么。我心中一阵怅然,有着些许的落寞
第6篇:以亲情为话题记叙文
以亲情为话题记叙文
人间处处有亲情,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以亲情为话题记叙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以亲情为话题记叙文
我童年的记忆像是个小匣子,里面装满了零碎的记忆。依稀记得小时候,爸爸对我很严格,离我心目中的好爸爸总是差了一大截。
记得四岁那年,我要上幼儿园了,可严厉的爸爸总是蛮横地对我说:“你要学会自立!自己去!不许让别人送你!”当我还在妈妈怀里死缠烂拽的时候,被爸爸有力的双手“送”出了家门。我只好一边哭一边走着去幼儿园。可我不知道,背后总是有一双眼睛盯着我,直到目送我到幼儿园时才消失。
那是小考前的一个夜晚,我躺在床上,睡意全无,听着窗外昆虫们的奏鸣,心更是被搅得混乱不堪。这时,父亲轻轻地推开了门,坐在我床边,轻声问:“儿子,你是不是觉得我对你很严厉?”我点了点头。
第7篇:以光芒为话题记叙文
以光芒为话题记叙文(精选15篇)由网友 “Raskolnikov”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以光芒为话题记叙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以光芒为话题记叙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期待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
每每这个时候,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天上这些五彩缤纷的礼花了。
正月初一日。天未拂晓,就听见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我闻声跑到阳台,只见到处一片红———那是昨晚狂欢过的痕迹。
忽然,一个小小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哦,原来是表弟。我看见他在向我招手,示意我下楼。我下去后,只见他拿着大把的礼花、爆竹。只闻“哧”的一声,礼花立即腾空而起,在一瞬间,炸开了。然后表弟又陆续点燃了几支烟花,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真是美极了!然而,美丽的景象只持续了一秒、两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