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孙杨的成长故事
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孙杨的成长故事
北京时间8月9日上午,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了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争夺,中国选手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获得冠军!拿下中国奥运军团的第五金,这是孙杨在本届奥运会拿到的第一块金牌!也是孙杨运动生涯的第三枚奥运金牌。今天小编就来分享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孙杨的成长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孙杨的成长故事
孙杨的粉丝越来越多,媒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些固然有他成绩越来越好的原因,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他阳光的性格,不然,他很难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同。
借着全国游泳冠军赛在武汉举行的机会,记者采访了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孙爸爸孙全洪——浙江科技学院教授,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阳光男孩的成长故事。
他聪明懂事
和父母无话不谈
记者让孙全洪描述一下孙杨在他心中印象,他给出的两个词是:聪明、懂事。其实在决定走专业体育之前,孙杨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直不错,在他眼中儿子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了一个歇后语:大热天盖被子,让他猜一个地方名,结果他马上说‘捂汗(武汉)’,我们这几天比赛不就是在武汉嘛,昨天他还提起当年那件事呢,呵呵。”而最让孙全洪满意的是,孙杨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我也看到过很多身边的例子,男孩子到了15、16岁,经常会出现一些叛逆的情况,你想和他交流,他却理都不理你。这点我们孙杨感觉很好,因为他非常愿意和我们沟通。”孙全洪分析说,儿子之所以和他们一直保持着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因为——“从小到大都是我们(夫妻)两个人亲自带的,没有让老人带,也没有请保姆,可能因为这样他和我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讲。”
他性格单纯
但越来越成熟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特别是去年年底的`亚运会上,他一度被不少媒体戏称为“水做的男人”。孙全洪说:“我自己记得比较深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还有就是去年的亚运会了,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吧,这点我能理解。”孙全洪笑着说, “我后来跟他说啊,哭啊虽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但是感觉还是不太好,你可以做做手势,或者吼一吼啊。他跟我说知道了。”
不过,最近两年孙全洪也感觉儿子越来越成熟了——“有一次张院长(张亚东)跟我说,你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健康。2009年罗马世锦赛以后,感觉他越来越成熟,比如说教练布置任务,他不光想着完成任务,还想着要超额完成。我也相信他会越来越成熟。”
将来的生活
希望继续健康阳光
“有一次我跟同事说,带你看看我儿子训练,你知道的,训练要游一万米的,结果同事看了不敢看,想想我也心疼的。”孙全洪说,2003年儿子被选拔到游泳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要求孙杨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只是告诉儿子“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到最好”,但是却没有想到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现在他表现了这方面的能力和潜力,我们当然也希望他能够走得更远,攀上更高的顶峰。”孙全洪说,关于儿子的将来,他们也没有想得太多,最大的希望儿子将来的生活——“也不赚太多的钱,就是希望他继续阳光吧,生活开心,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第2篇: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孙杨,1991年12月1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安徽寿县,毕业于浙江大学体育系,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两届世锦赛MVP 、世界游泳健将、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孙杨在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这也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奥运会泳池首金。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逆风更适合飞翔,伤病更让我坚强,”孙杨如是说。
结束了里约奥运会征程,奥运冠军孙杨收获的不仅仅是1金1银、实现了在男子200米自由泳项目上的金牌突破,更是收获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起了冲击东京奥运会的信心。
孙杨,用努力和坚持,克服了伤病;用泪水和微笑,书写了泳坛勇者的风采。
受伤的孙杨
和伦敦奥运会夺得双冠王的情况不同,孙杨这四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和伤病作斗争,仅骨折就有两次,还不算劳损的肩伤。脚趾的甲沟炎、心脏不适等,他经常为了缓解疼痛,身上贴满膏药。
2014年仁川亚运会,孙杨在200米自由泳决赛触壁时大拇指戳伤,当时在医院拍片说没事,但是他痛得没法入睡,第二天手完全肿起来了,他忍痛拿到了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金牌,回国后再拍片检查,是骨折!正常人哪怕是手划破、肌肉拉伤都会疼好久,孙杨完全靠毅力拼下了亚运会金牌。
今年1月底,孙杨在澳大利亚的一次陆上训练中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右脚第五跖骨骨折”,按照“伤筋动骨100天”的中国经验,孙杨急了,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影响我参加奥运会”。澳大利亚医生让他休息6周再下水,孙杨只躺了10天,脚上带着特定的支架,第11天他就下水了,拄着拐杖先是在大家的搀扶下缓慢挪动,坐在汽车上把伤脚架到前面的座位上方;进了泳池,再换上特制的护具,就这样他练了一个月。除了训练,就是躺着,接受理疗。
骨折后有多疼,孙杨从来没有提过;拖着伤脚训练有多难,孙杨没有说过;训练艰苦的时候他哭过,但是擦干眼泪后,他依然全力拼搏。
训练时,孙杨只能用两臂划水和单腿打水,这让他和教练非常担心,万一加剧本来就不好的肩伤就更麻烦了;而他受伤的右腿比左腿细了6厘米。看着大家沉重的表情,孙杨总是笑呵呵地安慰大家:“没事,我现在身残志坚,我能行!”
要强的孙杨本想参加4月初的全国冠军赛,在医生的极力劝阻下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他的伤势“有积液、轻度移位”,可是训练不能停,4月底至5月中旬在昆明高原训练,他开始增加了转身的环节,之前都是左脚一只脚蹬离池壁,慢慢调整成双脚蹬壁。可是他在陆地上走路依然一瘸一拐,就连从宿舍到游泳馆的几百米都需要坐车才行,偶尔有不知情的人说他“耍大牌”,他一笑而过。
二次骨折的孙杨
5月底临出发美国训练前,孙杨再次复查,本以为已经康复的第五跖骨不但没有完全愈合,第四跖骨也出现了“疲劳性骨折”。
面对第二次骨折,孙杨没有任何犹豫:“不管怎样,我都要参加奥运会!”
孙杨来到美国进行奥运前的备战,参加了6月初的美国大奖赛,200米自由泳第一,400米自由泳预赛后,他放弃了400米决赛和1500米比赛。大家都知道这是他今年参加的第一次比赛,为他的状态回升欢呼雀跃,却忽略了这是他自从受伤后第一次从出发台上起跳,转身也不能用力过猛。
其实里约奥运会,从技术角度分析,孙杨的出发和转身严重“拉低”了成绩——他的途中游成绩(除去出发和转身)实际上超过了四年前在伦敦夺冠时的成绩,但他只字未提。孙杨一出发就落后对手半个身位,每一个转身也会被甩掉半米——400米自由泳7个转身总共拖累他至少2到3秒,导致了他前面不敢游、最后阶段无法施展以往的神奇冲刺,最终以微弱的差距名列亚军。伤势也使他在训练中的体能储备不足,在经过400米和200米6场高强度的比赛后,孙杨就感冒发烧了,全身酸疼,他依然坚持参加1500米自由泳预赛,最后名列第16。
“赛前有人说我会退赛,我不会那么做。哪怕我游16分、17分,只要我游下来,就是胜利。这是最基本的运动员精神”。
奥运会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赛场。赛事竞争、压力、饮食、作息变化等,对运动员的考验非常苛刻。
“从入驻奥运村后,我就只去过两三次餐厅吃饭,其余时间不是训练、比赛、赛后恢复就是在治疗。每天都是凌晨3、4点才能睡,在那之前就瞪着天花板毫无睡意。这两天我感冒发烧,更是没有力气去吃饭,只在房间吃了点妈妈煮的面条和蔬菜。”这就是孙杨的里约奥运会。
有担当的孙杨
面对成绩、鲜花和掌声,面对外界的质疑,孙杨淡然处之:“我的里约之行拿到1金1银,有遗憾,也有很多惊喜,400米比赛我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有些遗憾;惊喜的是200米终于拿到了冠军,自从伦敦奥运会我一直是老二。”
其实,与成绩和突破相比,孙杨最喜欢说的是“责任”:“我有责任撑起中国游泳的一片天。希望大家更多地关心中国游泳队,包括宁泽涛、叶诗文、傅园慧、徐嘉余、汪顺等等,大家都是在为中国游泳做贡献。”
“这两天我看比赛,菲尔普斯快31岁了,还能拿到奥运冠军,35岁的美国老将埃尔文获得50米自由泳第一,我觉得不可思议,也非常激动。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相信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中国游泳需要我”。
“菲尔普斯的坚持让我有标杆和前进的动力,我很敬佩他,尤其是看了他的训练,技术、比赛把控等,让我意识到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接下来我要参加9月份的全国比赛,今后我要在各个项目尝试不一样的游法和比赛战术,今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会认真冬训,准备明年的世锦赛。”言语间,孙杨已经开始了2017年的比赛规划。
第3篇: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孙杨能成功绝对不是偶然,没有人能一夜爆红,所有的优秀必然经过漫长的准备和长久的坚持。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快来看看吧。
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一
刚进队时,孙杨是个顽皮又难教的孩子,除了身高出众,别的优势并不明显。“美国名将菲尔普斯儿时是个多动症儿童,孙杨也差不多,时不时还闯点小祸。”朱颖回忆说。
让教练欣慰的是,顽皮归顽皮,该好好练时孙杨从不含糊。“这就是他可贵的地方。”朱颖开玩笑说,“或许是精力太充沛吧,训练量已经不小了,他还总得给自己找些乐子。”
“一般来说,男队员至少要在少体校练6至8年才会被调走,他练了4年就被现在的教练朱志根相中。”弟子的“速成”,给朱颖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训练初期,孙杨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还不如别的孩子。
“出发、转身,学这些技术,别人可能只要教一遍,他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