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08 07:13: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电磁波教学设计范文

电磁波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磁波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讨论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教具

收音机,电池,导线,真空罩,抽气机,水槽和水,木棍,音叉和锤,铁丝网

教学方法

交往活动式

重点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收听电台广播,教师隐蔽地用遥控器干扰收音。师:收音机没有电线通向电台,这些信号是靠什么传播?(电磁波)除此之外,电视、手机、遥控器都利用电磁波来工作,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

(板书)

二、电磁波的海洋

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我们桌面上的器材,大家能让它们产生哪些波?

学生讨论、实验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波的原因,类比引出电磁波的产生:水波由木棍上下振动产生;声波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电磁波是不是也由什么物体的振动产生呢?

(板书)1.电磁波的产生

(实验)图92-2。导线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相连,另一端与负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收音机里发出“喀喀”声,因为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迅速变化的电流,是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

(板书)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

师: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能产生电磁波,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能够产生电磁波的一些例子,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电视机等,它们产生的电磁波的强度虽不一样,但都是由一些复杂的电路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而产生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师: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呢?

(板书)2.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师:水波是通过水把振动向外传播;声波通过空气等介质把振动向外传播,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学生猜想、讨论。

(演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手机放在真空罩内,拨打该手机,手机收到信号同时听到铃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抽掉,再拨打该手机,听不到铃声但仍收到信号。

师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板书)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又如何?

我们以水波为例来学习波速的计算,再类比水波来讲解电磁波速的计算。出示水的'波形图,讲解波峰、波谷、波长、频率(一秒(下转第41页)(上接第39页)内电流振荡的次数)及单位,波速(即一秒内振动从A点传到B点的距离),得出波速=波长×频率,波长越长,频率越小。

科学测量表明,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c=2.99792485×108m/s≈3×105km/s,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由此产生什么联想?(说明光也是电磁波)。

(板书)光也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485×108m/s≈3×105km/s。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92-3电磁波波谱让学生大致了解。

电磁波是个大家庭,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各小组汇报、介绍收集到的利用电磁波的资料。

2.探究:用金属网能够防止电磁波的泄漏吗?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第2篇:电磁波教学设计 示例

(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概念。

2.记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二)教具

水,水槽,水木棍,麻绳,电池,半导体收音机,钢锉,导线。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2.引入新课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3.进行新课

板书:(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2)电磁波

板书: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演示课本上图13—2的实验,实验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实验”后的两个自然段,再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3)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讲解课本图13—3水波在1秒内传播的波形图,结合小木棍振动时产生水波的演示实验说明: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板书: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板书: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3—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 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板书: 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2.9979×108米/秒)

(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4.小结(略)

5.想想议议:教师演示并提出问题。

打开半导体收音机,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然后开大音量,让收音机靠近220伏特的交流电线,从收音机会听到“杂音”。这是为什么?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2)阅读本节教材。

(四)说明

1.本节内容知识多,范围广,要注意掌握教学要求,使初中学生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的有关知识,如波长、频率、波速等。有些知识只宜点到为止,不能求深求全。

2.用“类比”水波的办法通俗讲解波的形成和波长、频率、波速的概念;用半导体、钢锉、电池、导线演示电磁波的存在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三册。

第3篇:电磁波教学设计 示例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yeyuemdw”为你整理了“电磁波教学设计 示例”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电磁波教学设计 示例

(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概念。

2.记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二)教具

水,水槽,水木棍,麻绳,电池,半导体收音机,钢锉,导线。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电磁波》教学设计范文

《电磁波》教学设计范文

《电磁波》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3-4)教材的第十四章《电磁波》,在整个高中物理内容中属于“非主干”的知识,在考试大纲中只有两个Ⅰ级考点,要求较低。教材共有5节:电磁波的发现、电磁振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与信息社会、电磁波谱。这部分教材编写具有以下特点:1.史学性。生动的介绍了电磁波发现的物理学史;

2.可阅读性。教材编写从介绍物理学史开始至电磁波与信息社会和电磁波谱结束,贴近生活、可阅读强;

3.抽象性。电磁波的产生机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电磁振荡过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不易理解和想象;

4.可拓展性。电磁波与生活密切相关,使得这部分知识具有极强生活基础,可以引申出很多课本知识以外的拓展。

难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振荡

重点:电磁场理论、电磁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农村的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城市的学生虽然对“电磁波”不生疏,但也未必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教材在安排本节内容时,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想一想”到“做一做”,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的、未知的世界这一思想。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他们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另外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波长、频率和波速三者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并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这三个物理量的.定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②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③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④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⑤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

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教学设计

一、导引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发现新的事物,常有二种方式,一种是从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中观察分析后发现新的事物,另一种是从科学理论出发,预言新的事物存在,电磁波的发现,属于后一种。麦克斯韦从电磁场理论出发,运用了较为深奥的数学工具,得到了描述电磁场特性的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0年后,他的学生赫兹用实验方法证实了麦克斯韦的伟大预言,发射并接收了电磁波,从而开创了无线电技术的新时代。

我们现在粗略地介绍了一下麦克斯韦的这个理论。

二、授课

1.麦克斯韦的理论要点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演示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当穿过螺线管的磁场随时间变化时,上面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引起感应电流使灯泡发光。

(1)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说明了什么?

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在线圈中产生电场,正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许多版本的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这种教学的理念更贴近于国外一些专家的教育观。在北美的一些国家里,从小学五年级起,学生们就会在“科学”这门课里接触到一些粗略的物理学上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会使用实物玩具这类的更直观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范文

《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 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讨论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教具

收音机,电池,导线,真空罩,抽气机,水槽和水,木棍,音叉和锤,铁丝网

教学方法

交往活动式

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收听电台广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电磁波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磁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